2019年11月
第44卷第6期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ofHebeiUniversit
y
(
Philoso
p
h
y
andSocialScience
)
Nov.2019
Vol.44No.6
宋史研究⦾
教育部名栏⦾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龚延明
(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暨宋学研究中心
,
浙江杭州
310058
)
摘要
:
宋代官制繁杂多变
。
北宋前期
,“
官
”
变成了
“
禄
”。
这个
“
官
”
本应是正宗的职事官
,
在北宋却离经叛道
,
变成了
“
寓
禄秩
”
的阶
,
即本官阶
。
这与唐之前以官品定职禄大反其道
。
北宋徽宗朝崇宁
、
政和前宋代文臣选人
、
京官
、
朝官
,
由本官
阶改为寄禄官大夫
、
郎
,
其沿革及职能变化分三部分内容
:
本官阶
;
寄禄官
(
元丰改制与崇
、
政改制
);
寄禄官分
“
左
”“
右
”。
结合不同时期文官官衔
,
用实证予以阐释
,
为研究宋代文臣寄禄官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
关键词
:
宋代
;
本官阶
;
寄禄官
;
寄禄官分
“
左
”“
右
”
中图分类号
:K2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6378
(
2019
)
06-0001-12
DOI
:
10.3969
/
j
.issn.1005-6378.2019.06.001
宋代官制繁杂多变
,
令人眼花缭乱
。
如北宋时
,
吏部尚书
、
给事中
、
左右谏议大夫
、
秘书监等等职事
官
,
却无职事
,
转型为确定官员俸禄的本官阶
,
实际上变成了本官阶寄禄官
。
至汉唐以来
,
职事官制度乱
套
,
朝野要求改革呼声甚高
。
直到神宗元丰改制
,
才利用散官创建寄禄官
,
取代本官阶
,
职事官终于官复
原职
。
可是
,
选人七阶
,
所谓幕职州县官
,
仍然既是州县差遣又是选人本官阶
,
具有双重职能
,
十分混乱
,
元丰改制时
,
并没有能改正过来
。
直到徽宗朝政和间
,
方改选人七阶本官阶为承直郎至迪功郎七阶
,
作为
选人寄禄阶
。
至此
,
全部完成了北宋文官选人
、
京官
、
朝官寄禄官制度的改革
,
结束了宋代文官职事官无
职事的混乱局面
。
本文即以此为题
,
梳理了这一复杂的文官寄禄制度改革的历史
,
期对研读
《
宋史
》
和了
解宋代职官制度的读者
、
学者有所帮助
。
一
、
本官阶
北宋前期
,“
正以职事官为官名
,
如吏部尚书
,
至于职官
、
令录
,
皆虚名也
,
而不得实莅其事
,
以知
、
判官
为职事
,
如判尚书都省至于权知某州县
,
皆实职也
,
而不关所带之官
”。
无职事之京
、
朝官
,
归本班守
“
本
官
”
[
1
]
卷七
《
散阶勋官寄禄功臣检校试衔
》,
第
80-82页。
此
“
本官
”,
即本官阶
,
略称
“
官
”。
“
如吏部尚书
,
至于职官令
、
录
”。
意指自朝官吏部尚书至选人
“
职官
、
令录
”
均无职掌
,“
皆虚名也
”。
文官可划分为选人
、
京官
、
朝官三等
。
太宗朝
,
朝官或称
“
常参官
”,
选人称
“
幕职州县官
”。
如
《
宋大诏令集
》
中诏令称谓
:
(
雍熙二年
)
自今京官
、
幕职州县官有丁父母忧者
,
并放离任
。
常参官取进止
。
(
太平兴国八年
)
应州县幕职官吏等
,
吏部盖有常规
。
自今京
、
朝官厘事于外者
,
秩满归阙
,
曾
经责罚及临事简慢者
,
并与边郡远地
。[2]
卷一六○:
京朝官厘事于外者曾经责与边郡诏
·
太平兴国八年四月辛卯
,
第606页
收稿日期
:2018-02-20
作者简介
:
龚延明
(1940
—),
男
,
浙江义乌人
,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暨宋学研究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中国
古代官制史与科举制度文献整理
。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关于朝官或称
“
常参官
”,
及京官称谓之由来宋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有说明
:
唐自相辅以下
,
皆谓之京官
,
言官于京师也
。
其常参者曰常参官
,
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
。
国
初以常参官预朝谒
,
故谓之升朝官
,
而未预者曰京官
。
元丰官制行
,
通直郎以上
,
朝预宴坐
,
仍谓
之升朝官
,
而按唐制
,
削去京官之名
。
凡条制及吏牍
,
止谓之
“
承务郎以上
”,
然俗犹谓之
京官
。[3]
卷八
,
第109页
北宋初
,
流内铨专掌京官以下幕职州县官铨选之后
,
选人逐渐成为幕职州县官本官阶的专称
,
其迁叙
之资
,
则成为京官之下选人本官阶
———“
选人七阶
”。
文官入仕
,
从选人起步
,
选人是文官的基础
,
量最大
,
处于最低层
;
其次为京官
,
属中下层官员
,
量较
多
;
朝官为中上层
、
上层文官
。
朝官等差较大
,
又可细分非侍从官
、
侍从官
、
宰执三个层次
,
宰执官是
“
塔
尖
”。
但不论处于哪个层次
,
从底层至
“
塔尖
”,
职事官
(
宰执官所带左
、
右仆射
,
中书
、
门下侍郎等
)
都成了
本官阶
。
也就是说
,
本官阶变成了文官叙迁阶官
,
而不掌实职
。
其职能沿袭唐
、
五代演变
,
变为决定禄秩
的寄禄官
。
那么
,
北宋前期
,
何种官称分掌百司职务呢
?《
宋史
·
职官志
》
谓
:
至宋
,“
其官人受授之别
,
则有官
、
有职
、
有差遣
,
官以寓禄秩
、
叙位
,
职以待文学之
选
,
而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
[
4
]
卷
161
《
职官志
》
一
《
总序
》,
第
3768页。
官
(
本官
)、
职
(
职名
)、
差遣
,
离而为三
,
构成了北宋前期
常态化官制的特点
。
如仁宗天圣九年
(1031
),“
权度支判官
、
右正言陈执中罢度支判官
,
谏院供职
(
按
:
此职
,
系职事官之
职
,
非职名之职
)”。
这个诏命颇令人费解
,
右正言已为谏官
,
陈执中何需待罢度支判官后
,
奉新命
“
赴谏院
供职
”
呢
?
南宋史家李焘对此有一番解读
:
国朝承五代之弊
,
官失其守
,
故官
、
职
、
差遣离而为三
。
今之官
,
裁用以定俸入尔
,
而不亲职事
。
谏议大夫
、
司谏
、
正言
,
皆须别降敕
,
许赴谏院士供职者
,
乃曰谏官
。[5]
卷一一○,
仁宗天圣九年七月甲戌条
,
第2564页
这就是说
,
陈执中差遣为权度支判官
,
实掌度支职事
;
右正言名为职事官
,
却无职事
,
是空官
,
但作本
阶官用
,
其俸禄月二十千
。
诏罢执中度支判官
,
等于解罢其差遣
,
以
“
右正言
”
官
“
赴谏院供职
”,
为新差遣
。
此时
,
陈执中所带
“
右正言
”
官衔
,
既是本官阶
,
又是差遣
。
本来很简单的事
,
右正言就是谏官
,
因受唐以来
官制
“
紊乱
”
的影响
,
变得复杂化了
:
右正言非别降敕命
,
不得赴谏院供职
。“
官以寓禄秩
”,
即是指本官职
能是决定月俸钱
。《
宋史
·
职官志
》
十一
《
奉禄
》
中有一条记载
:“
权御史中丞者
,
给本官
俸
。”
[
4
]
卷一七一
《
职官志
》
一一
《
奉钱
》,
第
4102页就是说
,
带
“
权
”
字的御史中丞
,
其俸钱仍按本官御史中丞颁给
。
御史中丞
五十千
,
权御史中丞亦是五十千
。
但也有例外
,
真宗朝时所定的
《
禄令
》
载
:
京官及三班官知县者
,
给县令
本官俸
[
6
]
五七之四
《
奉钱
》,
第
4559页上栏。
知县是差遣
,
其月俸理应由所带京官或武臣三班官定
,
然知县却特别规定
:
差遣知县月俸视县令
(
本
官
)
定
。
下面举例说明文散官与本官阶在文官身份中的不同职能
:
(
天圣四年三月甲申
)
朝奉郎
(
文散官
,
正六品上
)、
行大理评事
(
京官本官阶
,
俸钱十千
)、
知
萧山县事
(
差遣
)、
飞骑尉
(
勋
)
李宋卿
。
按
:
文散官官品高于本官阶带
“
行
”
字
。
(
景祐五年冬十一月
)
承奉郎
(
从八品上
)、
守大理寺丞
(
京官本官阶
,
十四千
)、
知萧山县事苖
振重
。[7]
卷九十四
《
越州萧山县昭庆寺梦笔桥记
》,
第656页上栏按
:
文散官官品低于本官阶
,
带
“
守
”
字
。
再以司马光在
《
资治通鉴
》
首卷署衔为例
:
朝散大夫
(
文散阶
:
从五品下
)、
右谏议大夫
(
正官本官阶
,
从四品下
)、
权御史中丞
、
充理检
使
、
上护军
(
勋
,
正三品
)、
赐紫金鱼袋
(
文散官三品服紫
,
不及三品
,
赐紫
)
臣司马光
。[8]
卷一第1册
,
第1页
司马光在治平四年
(1067
)
任右谏议大夫
、
权御史中丞①。“
权御史中丞
”
系差遣官
,
依例
,
御史中丞兼
2
①(
宋
)
司马光
《
司马公文集
》
卷六六
《
送李明公序
·
治平四年
》,
卷六二
,
收入
《
全宋文
》
卷
1216
《
司马光
》
45
,
第
55册
、
第96页
;
并参梁
太济
《
从每卷结衔看
“
资治通鉴
”
各纪的撰进时间
》,
收入
《
梁太济文集
》
之
《
文献考辨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出版
,
第2页
。
充理检使
[
9
]
卷一四
《
御史台
·
理检使
》,
第
333页。
差遣为实际职务
,
但不决定该官章服
、
俸禄的品位
,“
若以差遣
,
则有官
卑而任要剧者
,
有官品高而处冗散者
,
有一官而兼领数局者
,
有徒以官奉朝请者
,
有分局蒞职特出于一时
、
随时立名者
,
是差遣又不可用也
”。
除差遣之外
,
能表示官品的有文散阶朝散大夫从五品下
,
正官
(
本官
阶
)
右谏议大夫
(
正五品上
),
决定马光月俸四十千①。
真宗朝时杨亿说
:“
臣又以勋
、
散之设
,
名器实繁
。
《
律
》
文以勋
、
散为二官
,
已经删定
。
故事
,
加散官五品
,
必以上闻
。
今朝散
、
银青
,
犹关命服
。
护军
、
柱国
,
全是虚名
。”
散官官品关系品官官服之等
,
如
“
身纡三品之服章
”②。
神宗熙宁二年
(1069
)
八月
,
翰林学士
、
知制诰
、
判尚书都省司马光差遣官衔改充史馆修撰时的官衔
,
新旧官衔如下
:
翰林学士
、
兼侍读学士
、
朝散大夫
(
散官
)、
右谏议大夫
(
本官阶
)、
知制诰
(
翰林学士
·
知制诰
为差遣
)、
充史馆修撰
(
差遣
)、
编修历代君臣事迹
、
详定封事
、
判尚书都省
、
兼提举万寿观公事
(
按
:
熙宁二年十二月前
,
尚属宫观差遣
)、
兼提举司天监公事
、
同详定臣僚转对所上封章
(
以上为
均为差遣
)、
柱国
(
勋级
)、
河内郡开国侯
(
爵级
)、
食邑一千二百户
、
食实封二百户
(
封邑
)、
赐紫金
鱼袋
(
章服
)
司马光
。③
同一年
,
宰相富弼官衔
: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
(12字
)
功臣
、
开府仪同三司
(
文散官从一品
)、
行尚书左仆射兼
门下侍郎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昭文馆大学士
、
监修国史
(
首相
)、
兼译经润文使
(
兼官
)、
上柱国
(
勋
)、
郑国公
(
封爵
)、
食邑一万户
、
食实封四千二百户
(
封邑
)
臣富弼
。
④
上引富弼官衔
,
皆是北宋前期宰相官衔
,
是文官叙迁之
“
塔尖
”。
宰相富弼的本官阶为
“
左仆射兼门下
侍郎
”。
富弼虽为尚书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
但并不赴尚书省
、
门下省任省职
,
而是赴中书门下
(
政事堂
)
任职
,
因其差遣为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宰相
。
尚书省左仆射与门下省侍郎作为本官阶表示其叙位
,
同时
,
宰相月俸三百千之外
。
本官阶左仆射九十千
、
门下侍郎五十五千
,
合计为四百四十五千
。
富弼所受
月俸超过节度使四百千
。
宋代本官既称为阶
,
当有高下尊卑
、
自下而上排列顺序
。
按理
,
应以职事官之官品定高下
。
但北宋前
期
,
职事官的官品
,
没有留下完整的记载
。
现只能据
《
宋史
·
职官志
》《
宋会要辑稿
·
职官
》
所载
“
以阶易
官
”
的
《
元丰寄禄格
》“
旧官
”,
可看出朝官
、
京官
、
选人的上下等级
(
表1
)。
表1北宋京
、
朝官本官阶表
北宋前期本官等级
1使相
(
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同中书平章事
)
朝官
2尚书左
、
右仆射朝官
3吏部尚书朝官
4兵
、
户
、
刑
、
礼
、
工部尚书朝官
5尚书左
、
右丞朝官
6吏
、
兵
、
户
、
刑
、
礼
、
工部侍郎朝官
3龚延明
: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①
②
③
④
宋王禹偁
《
小畜集
》
卷一八
《
上太保侍中书
》:“
旧制
,
谏议大夫五品
。”《
旧唐书
》
卷四十二
《
职官志
》
一
《
官品
》,
第1794页
。
(
宋
)
杨亿
《
武夷集
》
卷七
《
次对奏状
·
咸平四年
》,
见
《
全宋文
》
卷
288
《
杨亿
》
7
,
第
14册
、
第268页及
《
全宋文
》
卷八
《
陈乞奏状
·
不曾
上
》
第279页
。
录自
《
司马光官诰
》。
(
日
)
成寻著
,
王丽萍校点
《
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
》
卷六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出版
,
第558页
。
按
:
个别文字据
《
宋大诏令集
》
卷
五五
《
富弼拜昭文相制
·
熙宁二年二月己亥
》,
第282页
。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续表1
北宋前期本官等级
7给事中朝官
8左
、
右谏议大夫朝官
9秘书省监朝官
10光禄卿
、
卫尉卿等至殿中省监
、
少府监朝官
11太常寺少卿至司农少卿
,
尚书省左
、
右司郎中朝官
12前行郎中朝官
13中行郎中朝官
14后行郎中朝官
15前行员外郎
,
侍御史朝官
16中行员外郎
,
起居舍人朝官
17后行员外郎
,
左
、
右司谏朝官
18左
、
右正言
,
太常寺博士
、
国子监博士朝官
19太常寺丞
,
秘书省丞
、
著作郎
、
殿中省丞朝官
20太子中允
、
左右赞善大夫
、
太子中舍
、
洗马朝官
21秘书郎
、
著作佐郎
、
大理寺丞京官
22光禄寺丞
、
卫尉寺丞
、
将作监丞京官
23大理寺评事京官
24太常寺太祝
、
奉礼郎京官
25秘书省校书郎
、
正字
,
将作监主簿京官
表中所列
“
秘书省校书郎
、
正字
、
将作监主簿
”
而上至尚书左
、
右仆射
,
为文官京官与朝官之本官阶
。
21阶
“
秘书郎
、
著作佐郎
、
大理寺丞
”
而下
,
为京官
,20阶
“
太子中允
、
左右赞善大夫
、
太子中舍
、
洗马
”
以上
为朝官
:
盖前代朝官
,
自一品以下皆曰常参官
,
其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
。
宋目常参官曰朝官
,
秘书郎中而下未常参者曰京官
。①
元丰改制后
,“
通直郎
”
以上称朝官
;“
京官
”
在条例中不用
,
而称
“
朝务郎以上
”,
但俗称仍称
“
京官
”。
如元丰六年八月九日
,
神宗批示
:
吏部尚书李清臣
,
依先面谕
,
编集本部见隶籍承务郎以上乡贯
、
出身
、
历任及所历差遣
、
功过
目
,
为备选具员
,
凡十册
。[10]
二三之四
《
铨选
·
尚书左选
》,
第5675页下栏
此
“
承务郎以上
”
即京官
。
宋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八
:
唐自相辅以下
,
皆谓之京官
,
言官于京师也
。
其常参者曰常参官
,
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
。
国
初以常参官预朝谒
,
故谓之升朝官
,
而未预者曰京官
。
元丰官制行
,
以通直郎以上
,
朝预宴坐
,
仍
谓之升朝官
,
而按唐制
,
削去京官之名
。
凡条制及吏牍
,
止谓之
“
承务郎以上
”,
然俗犹谓之
4
①《
宋史
》
卷一五八
《
选举志
》
四
《
铨法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二二
,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九月丙午
,
第
500页
。
京官
。[3]
卷八
,
第109页
元丰新制
“
通直郎
、
修武郎以上为朝官
”
[
6
]
五六之四二
《
官制别录
》,
第
4549页下栏。
文官朝官起点阶通直郎为寄禄官
举例
:
通直郎
、
通判洺州杨咏
[
11
]。
北宋初
,
流内铨专掌京官以下幕职州县官铨选之后
,
选人逐渐成为幕职州县官本官阶的专称
,
其迁叙
之资
,
则成为选人本官阶
。(
1
)
两使职官
:
1.三京留守
、
节度
、
观察判官
;2.节度掌书记
、
观察支使
,
防御
、
团练判官
;3.三京留守
、
节
度
、
观察推官
,
军事判官
;(2
)
初等职官
:
防御
、
团练推官
,
军
、
监判官
;(
3
)
令录
:
录事参军
、
县令
;(
4
)
判司簿
尉
:1.试衔知录事参军
、
试衔知县
;2.军巡判官
,
司理
、
司法
、
司户参军
,
县主簿
、
县尉①。
这是幕职州县官的叙迁本官阶
(
寄禄官阶
),
太宗朝之后
,
逐渐以
“
选人
”
通称之
。“
选人
”
幕职州县本
官阶与
“
幕职州县官
”
差遣
,
两者名同而实异
。
如
:
仁宗天圣八年
(1030)
漳州军事判官
(
选人幕职差遣
)、
西京留守推官
(
选人阶
———
两使职官
)
蔡襄
。[12]
卷三五
《
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
第520页
留守推官与军事判官
,
都是幕职州县官
,
而职能不一
。
留守推官为选人本官阶
,
其月俸十五
千
[
4
]
卷一七一
《
职官志
》
十一
《
奉禄
》,
第
4108页。
漳州军事推官即为州僚佐差遣
,
为蔡襄实际赴任之职事官
。
《
宋史
·
职官志
》
在记述叙迁之制中
,
就有
“
选人选
(
改
)
京官之制
”,《
宋史
·
选举志
》“
铨法
”
中有
“
凡选
人阶官为七等
”②。
“
选人
”
从法制上
,
已成为低层文官
,
相对于京官
、
朝官的一个总称
,
不能视
“
选人
”
为幕职州县官的
“
习
称
”。
所以
,
在选人四等七阶确立之后
,“
幕职州县官
”
与
“
选人
”
要有区别
,
不能混为一谈
。
神宗元丰改制
,
以官易阶
,
即改散官之名为寄禄官
,
以寄禄官取代本官阶
。
新寄禄官自开府仪同三司
至承务郎二十五阶
[
6
]
六之三
《
吏部
》,
第
3232页下栏。
元丰改制后
,
本官官复原职
,
其俸禄改由所带寄禄官定
。
原文散
官罢
。
而选人七阶本官阶
,
仍以两使职官
、
初等职官
、
令录
、
判司簿尉为本官阶
,
未改名称
。
二
、
元丰寄禄官
文官寄禄官
,
元丰新制定为二十五阶
,
至徽宗大观间
,
新增五阶
,
为三十阶
,
加上选人七阶
,
总为三十
七阶
。
今以元丰改制后文臣所系寄禄官为例
:
朝散大夫
(
寄禄官
:
从六品
)、
试尚书兵部侍郎
(
职事官
:
从三品
)、
兼直学士院
(
兼官
)、
兼太子
詹事
(
兼官
:
从三品
)、
兼侍读
(
兼官
)、
管城县开国子
(
爵
:
正五品
)、
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
(
章
服
:
资寄禄官资品不及四品
,
如许服紫佩金鱼袋
,
带
“
赐
”
字
)
周必大
。③
此为孝宗淳熙三年
(1176
),
朝官周必大所署官衔
,
朝散大夫
(
从六品
)
为寄禄官
,
决定周必大章服
、
俸
禄料钱
(
官员基本工资
)
阶位
。
可以说
,
寄禄官是反映官员身份品位的标志
。
寄禄官之官品为标准定秩
品
、
阶位
、
章服
。“
元丰元年
,
去青不用
。
阶官至四品服紫
,
至六品服绯
,
皆象笏
、
佩鱼
,
九品以上则服绿
,
笏
5龚延明
: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①
②
③
《
宋史
》
卷十九
《
徽宗纪一
》,
第
368页
;
校点本
《
宋会要辑稿
·
职官
》
五六之二六
《
官制别录
》,
第4541页下栏
;
宋费衮撰
,
金圆校点
《
梁溪漫志
》
卷二
《
文武官制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出版
,
第13页
。《
宋史
》
卷一五八
《
选举志
》
四
《
铨法
》,
第3694页
;《
宋史
》
卷一六六
《
职
官志
》
六
《
叙迁之制
》,
第4054页
;
宋赵彦卫撰
,
傅根清点校
《
云麓漫钞
》
卷四
《
选人之制
》,
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
第61页
;
宋叶梦得撰
,
宇文
绍奕点校
《
石林燕语
》
卷三
《
国朝选人寄禄官
》,1984年出版
,
第45页
;
龚延明
《
宋代官制辞职典
》(
增订本
)
附录
《
官制表格
》11
《
选人七阶名称
变化表
》,
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
,
第758页
:
龚延明
《
宋史职官志补正
》(
增订本
)
九
《
元丰寄禄格
》,
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
,
第551页
。
《
宋史
》
卷一六九
《
职官志
》
九
《
叙迁之制
·
选人选京官之制
》,
第
4038页
;《
宋史
》
卷一五八
《
选举志
》
四
《
铨法上
》,
第3694页
;《
永乐大
典
》
卷一四六二八
《
部
·
吏部
》
十五
《
吏部条法改官门
》,
王信民主编
《
宋史资料萃编
》
第三辑
《
吏部条法
》(
残本
),
台湾文海出版社
,
第436页
。
(
宋
)
周纶
《
周文忠公年谱
》,
附载于
《
周文忠公全集
》。《
宋史
》
卷一五三
《
舆服志
》
五
《
公服
》:“
元丰元年
,
去青不用
。
阶官至四品服
紫
,
至六品服绯
,
皆象笏
、
佩鱼
,
九品以上则服绿
,
笏以木
。”
第3562页
。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表2元丰前后两宋文官
(
朝官
、
京官
、
选人
)
寄禄官阶对照表
阶次旧阶元丰后寄禄官阶官品
朝
官
1使相
(
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同中书平章事
)
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
2尚书左
、
右仆射特进从一品
3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
4兵
、
户
、
刑
、
礼
、
工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从二品
5尚书左
、
右丞光禄大夫正三品
6宣奉大夫
(
大观新增
)
正三品
7正奉大夫
(
大观新增
)
正三品
8吏
、
兵
、
户
、
刑
、
礼
、
工部侍郎正议大夫从三品
9通奉大夫
(
大观新增
)
从三品
10给事中通议大夫正四品
11左
、
右谏议大夫太中大夫从四品
12秘书省监中大夫正五品
13中奉大夫
(
大观新增
)
从五品
14光禄卿
、
卫尉卿等至殿中省监
、
少府监中散大夫从五品
15太常寺少卿至司农少卿尚书省左
、
右司郎中朝议大夫正六品
16奉直大夫
(
大观新增
)
正六品
17前行郎中朝请大夫从六品
18中行郎中朝散大夫从六品
19后行郎中朝奉大夫从六品
20前行员外郎
,
侍御史朝请郎正七品
21中行员外郎
,
起居舍人朝散郎正七品
22后行员外郎
,
左
、
右司谏朝奉郎正七品
23左
、
右正言
、
太常寺博士
、
国子监博士承议郎从七品
24太常寺丞
、
秘书省丞
、
殿中省丞
、
著作郎
、
秘书郎奉议郎正八品
25太子中允
、
左右赞善大夫
、
太子中舍
、
洗马通直郎正八品
26秘书省著作佐郎
、
大理寺丞宣德郎
(
政和改宣教郎
)
从八品
京
官
27光禄寺
、
卫尉寺丞
,
将作监丞宣义郎从八品
28大理寺评事承事郎正九品
29太常寺太祝
、
奉礼郎承奉郎正九品
30秘书省校书郎
、
正字
,
将作监主簿承务郎从九品
选
人
31三京府判官
,
留守判官
,
节度
、
观察判官承直郎
(
崇宁改名
)
从八品
32节度掌书记
,
观察支使
,
防御
、
团练判官儒林郎
(
崇宁改名
)
从八品
33京府
、
留守
、
节度
、
观察推官
,
军事判官文林郎
(
崇宁改名
)
从八品
34防御
、
团练
、
军事推官
,
军
、
监判官从事郎
(
崇宁改名
)
从八品
35录事参军
、
县令从政郎
(
政和定名
)
从八品
36试衔知录事参军事
,
知县令事修职郎
(
政和定名
)
从八品
37三京军巡判官
,
司理
、
司法
、
司户参军
,
县主簿
、
尉迪功郎
(
政和定名
)
从九品
注
:
此表据
《
宋史
·
职官志
》《
元丰寄禄格
》《
宋会要辑稿补编
》
等制成
以木
”
[
4
]
卷一五三
《
舆服志
》
五
《
公服
》,
第
3562页。
如周必大
,
淳熙三年时职务已升为从三品之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等
,
可
是
,
寄禄官品朝散大夫才从六品
,
尚没有资格服紫色官服
,
形成了职事官高阶卑的情况
,
从而约束了周必
大之章服不能服紫佩金
,
虽朝廷特许服紫佩金
,
还得在官衔中系上一个
“
赐
”
字
,
以示资品不够
。
周必大兵
6
部侍郎之职钱分
“
行
、
守
、
试
”
三级
,
亦须参照官品之主要载体
———
寄禄官品高低领取
。
因其寄禄官官品(
从六品
)
低于职事官兵部侍郎
(
从三品
)
官品二级
,
所谓职高阶卑二级则带
“
试
”,
因此周必大官衔
“
兵部侍
郎
”
之前必须带一
“
试
”
字
,
则按
“
试
”
一级领取
,
以别于阶高职事官卑的
“
行
”
级待遇
(
五十五贯
)。
以是言
之
,
周必大试兵部侍郎职钱为月支四十五贯
,
寄禄官朝散大夫料钱月支三十五贯
,
衣赐春
、
冬绢各十三匹
,
春罗一匹
,
冬绵三十两
[
4
]
卷一七一
《
职官志
》
一一
《
俸禄
·
职钱
》,
第
4113页。
尚书兵部侍郎为职事官
,
决定其实际职务为尚书
省六部副贰
。“(
兵部
)
尚书掌兵卫
、
武举
、
车辇
、
甲械
、
廄牧之政令
,
以天下郡县之图而财周知其地域
。
侍
郎
,
掌贰尚书之事
”
[
4
]
卷一六三
《
兵部
》,
第
3855-3856页。
选人七阶之名
,
即
“
幕职州县官之等七
”
[
6
]
八之三
《
吏部
》
引
《
神宗正史
·
职官志
》,
第
3232页。
直至徽宗朝
,
方改为诸郎阶
。
在选人七阶改郎之前
,
幕职令录既为阶官
,
或为差遣任以职事
:“
至于选人
,
则幕职
、
令录之属为阶官
,
而以
差遣为职
,
名实混淆甚矣
!”
[
4
]
卷一五八
《
选举志
》
四
《
铨法
》,
第
3711页
徽宗崇宁初
,
吏部侍郎邓洵武上疏
:“
神宗稽古建官
,
既正省
、
台
、
寺
、
监之职
,
而以寄禄阶易空名矣
。
今在选七阶
,
自两使判官至主簿
、
尉
;
有带知安州云梦县而为河东干当
(
勾当
)
公事者
,
有河中司录参军而
监楚州盐场者
;
有瀛州军事推官
、
知大名府元城县
、
充濮州教授者
,
殽乱纷繁
,
莫甚于
此
。”
[
4
]
卷三二九
《
邓绾传
·
附洵武
》,
第
10600页
崇宁二年
(1103
)
九月辛丑
(
二十五日
)
从邓洵武之请
,
定选阶
,
选人七阶改为郎
:
承直郎
、
儒林郎
、
文林郎
、
从事郎
、
通仕郎
、
登仕郎
、
将士郎
;
政和六年
(1116
),
又改通仕郎为从政郎
、
登仕郎为修职郎
、
将
仕郎为迪功郎
。
此后
,
选人标志
,
视其官衔所系乃承直郎
、
儒林郎
、
文林郎
、
从事郎
、
从政郎
、
修职郎
、
迪
功郎
,
即此七郎成为选人所带寄禄阶官
,
其旧两使职官至幕职州县官作为本官阶职能从此结束
,
当然
,
路监司之下府
、
州
、
军
、
监幕职官
,
作为职事官
,
职能不变
。
又
,
选人不复带文散阶
,
文散阶亦彻底废
罢①。
其诏曰
:
以留守
、
节察判官为承直郎
;
节度掌书记
、
支使
,
防
、
团判官换儒林郎
;
留守
、
节察推官
,
军事
判官换文林郎
;
防
、
团推官
,
监判官换从事郎
;
以录事参军
、
县令为通仕郎
;
以
(
试衔
)
知录事参军
、
(
试衔
)
知县为登仕郎
;
以军巡判官
,
司理
、
司法
、
司户
(
参军
),
主簿
、
尉为将仕郎
。
政和六年
,
又
诏
:“
旧将仕郎已入仕
,
不可称将仕
,
可为迪功郎
;
旧登仕郎为修职郎
;
旧通仕郎为从政郎
。
寻又
以假版官行于衰世
,
姑从版授
,
盖非真官
,
于是却以此三官易假授官
,
以处未入仕者
。
假将仕郎
去
‘
假
’
字为将仕郎
,
假承务郎为登仕郎
,
假承事
、
承奉郎为为通仕郎
”
云
。②
选人七阶名称于崇宁二年
、
政和六年变化之后
,
与之相应
,
俸禄由十等改为五等
,
崇宁二年改选人七
阶本官阶为选人七阶寄禄阶
(
表3
)。
表3选人七阶名称变化表
北宋前期幕职州县官本官阶崇宁二年政和六年绍兴二年淳熙元年
两使职官
三京府判官
,
留守判官
,
节察判官承直郎承直郎左承直郎
、
右承直郎
、
承直郎承直郎
节度掌书记
,
观察支使
,
防御判官
,
团
练判官
儒林郎儒林郎左儒林郎
、
右儒林郎
、
儒林郎儒林郎
京府留守推官
,
节度
、
观察推官
,
军事
判官
文林郎文林郎左文林郎
、
右文林郎
、
文林郎文林郎
初等职官防御
、
团练推官
,
军事推官
,
军
、
监判官从事郎从事郎左从事郎
、
右从事郎
、
从事郎从事郎
令录
县令录事参军通仕郎从政郎左从政郎
、
右从政郎
、
从政郎从政郎
试衔知县知录事参军登仕郎修职郎左修职郎
、
右修职郎
、
修职郎修职郎
7龚延明
: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①
②
《
宋史
》
卷十九
《
徽宗纪
》
一
,
第
368页
;
宋陈均编
,
许沛藻
,
金圆等点校
《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
卷二十六
《
徽宗皇帝
》,
第674页
:《
宋
史
》
卷一六九
《
元丰寄禄格
》,
第4051页
;《
宋大诏令集
》
卷一六四
《
改将仕郎等等官名御笔手诏
·
政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
第627页
。
《
宋史
》
卷十九
《
徽宗纪一
》,
第
368页
;
校点本
《
宋会要辑稿
·
职官
》
五六之二六
、
四四
《
官制别录
》,
第4541页下栏
、4550页下栏
;
宋
费衮撰
,
金圆校点
《
梁溪漫志
》
卷二
《
文武官制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
,
第13页
。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续表3
北宋前期幕职州县官本官阶崇宁二年政和六年绍兴二年淳熙元年
判司簿尉
三京军巡判官
,
司理
、
司户
、
司法
、
户
曹
、
法曹参军
,
县主簿
、
县尉
将仕郎迪功郎左迪功郎
、
右迪功郎
、
迪功郎迪功郎
(
授予奏补
未出官人
)
通仕郎通仕郎通仕郎
登仕郎登仕郎登仕郎
将仕郎将仕郎将仕郎
此表据
《
石林燕语
》
卷3
,《
云麓漫钞
》
卷
4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卷
51丁卯
,《
宋史
·
选举志
》4
,《
宋大诏令集
》
卷
164
《
改
将仕郎等御笔手诏
》,《
宋史
·
孝宗纪
》2制成
(1)
承直郎
,
二十五千
,
春
、
冬绢各六匹
、
绵十二两
———
崇宁二年前
,
为三京留守判官
、
府判
官
,
奉钱三十千
,
一等
;
节度
、
观察判官
,
奉钱二十五千
,
一等
。
(2)
儒林郎
,
二十千
,
春
、
绢各五匹
,
绵十两
———
崇宁二年前
,
为节度掌书记
、
观察支使奉钱二
十千
,
一等
;
防
、
团
、
军事判官考任合入令录者
,
奉钱十五千
,
一等
。
(3)
文林郎
,
十五千
,
春
、
冬服支赐同儒林郎
———
崇宁二年前
,
盖为三京留守
、
节察推官
,
军监判官
。
(4)
从事郎
,
十五千无春
、
冬服支赐
———
崇宁二年前
,
为防御
、
团练推官
、
军
、
监判官
,
奉钱七
千
,
一等
。
(5)
通仕郎
,(
政和改从政郎
)、
修职郎
(
崇宁为登仕郎
,
政和改
),
十五千
,
无春
、
冬服支赐
———
崇
宁二年前
,
为三京
、
州府军监司录参军
、
录事参军
(
二十
、
十八
、
十五
、
十二
、
十千
),
一等
;
县令
(
二十
、
十八
、
十五
、
十二
、
十千
)
一等
。
原共二等
,
崇宁二年后
,
从事
、
从政
、
修职郎共为一等俸钱十五千
。
(6)
登仕郎
(
政和改修职郎
)。
(7)
将仕郎
(
政和改迪功郎
),
十二千
———
崇宁二年前为四京军巡判官
,
十五千
,
一等
;
三京
、
州府军监司法参军
(
十二千
、
七千
),
一等
;
三京
、
州府军监司户参军
,
及五万户以上
(
十千
、
八千
、
七千
),
一等
。
原共三等
,
崇宁二年改迪功郎一等
,
十二千
。[4]
卷一七一
《
奉禄
·
元丰制行
》,
第4110-4111页
此亦说明
,
在崇宁二年
(1103
)
之后
,
选人本官阶改为寄禄阶
,
决定其俸禄
。
元丰改制
,
立
“
行
、
守
、
试
”
法
。
元丰四年
(1081
),
诏自今职事官寄禄官
,
寄禄高一品者为行
,
下一品者
为守
,
下二品者为试
,
品同者不用行守试
[
13
]
第
942册
,
第481页上栏。
选人寄禄官举例
:(
政和元年
)
平顺县令
(
职事官
)、
通仕郎
(
选人寄禄官阶
)
李元
儒
[
14
]
卷五十八
《
古迹
》
二
《
壶关县
·
宋真泽庙二真人封号碑
·
政和元六月初一日立
》。
《
梁溪漫志
》:“
崇宁初
,
以录事参军
、
县令为通仕郎
。”[
15
]
卷二
《
文武官制
》,
第
15页
(
宣和七年
)
右迪功郎
、
监潭州南岳庙鲁謩
;
右迪功郎
、
新授江州彭泽县尉鲁可傚
;
右迪功郎
、
湖州德清县尉鲁可封
。[16](
绍兴二十一年
)
周必大登进士
,
其初授官为选人阶迪功郎
:
是岁
,
公
(
周必大
)
擢进士第
,
授左迪功郎
、
徽州司户参军
。[17]《
周文忠公集
》
卷首
,
第2页
王应麟
,
淳祐二年壬寅二十岁登进士第
,
授迪功郎
、
衢州西安县主簿
。[18]2
宋代文散官二十八阶中
,
无迪功郎
。
迪功郎
,
乃于崇宁二年
,
由原选人第七阶军巡判官
、
司理
、
司法
、
司户
、
主簿
、
县尉阶改易为将仕郎
;
政和六年
,
又改将仕郎为迪功郎
。
此选人阶已成为寄禄官阶
。
三
、
寄禄官分
“
左
”“
右
”
寄禄官在北宋元祐与南宋绍兴间
,
曾分为
“
左
”“
右
”(
表4
),
其分罢
,
经历如下
。
1.遵旧制
,
为区分进士出身与杂出身
,
自朝议大夫至金紫光禄大夫
,
分
“
左
”“
右
”
迁转
,《
宋会要
》
载
:
(
元祐三年二月六日
)
诏
:
自今朝议
、
中散
、
正议
、
光禄
、
银青
、
金紫光禄大夫
,
并置左
、
右
。
进
士出身及带职转至左朝议
、
中散为二资
,
余人转至朝议
、
中散分左
、
右为四资
。
以上各理七年磨
8
勘
。
其正议
、
至金紫并分左
、
右为八资
。[6]
五六之一七
《
官制别录
》,
第4536页下栏2.元祐四年
(1089
)
十一月四日
,
扩大分
“
左
”“
右
”
范围
,
自承务郎
(
京官
)
以上寄禄官皆分
“
左
”“
右
”:
旧制
,
京
、
朝官以上各分进士及余人
,
自改为寄禄官后
,
并一等改转
,
别无分别
。
除谏议大夫
以上置于左
、
右两等改转外
,
承务郎中以上至朝散
、
朝请大夫
,
欲依朝议大夫以上分左
、
右两等
,
进士出身人另左
,
余人加右字
。
迁转
、
磨勘
,
自依见行条制
。[6]
五六之一九
《
官制别录
》,
第4538页上栏
带
“
左
”“
右
”
字文官举例
:
(
元祐六年正月
)
右朝议大夫鸿胪卿韩正彦为河东路转运使
,
右朝奉郎杜纯为鸿胪卿
……
左
朝奉大夫
、
集贤校理
、
知和州刘定为提点京西南路刑狱
。
右承议郎王巩用苏辙
、
谢景温荐
,
除知
宿州[5]
卷四五四
,
哲宗元祐六年正月戊寅
,
第10884页。
(
元祐六年三月
)
左朝奉郎
、
给事中范祖禹
,
左朝请郎
、
宝文阁待制
、
知应天府曾巩
,
左朝奉大
夫
、
天章阁待制
、
知杭州林希各迁一官[5]
卷四五六
,
哲宗元祐六年三月壬申
,
第10921页。
带
“
左
”
字为进士出身
。
上引刘定为皇祐五年进士
,
范祖禹为嘉祐八年进士
,
曾巩为嘉祐二年进士
,
林
希为嘉祐二年进士
[
19
]。
3.绍圣二年
(1095
)
四月二日
,
罢元祐三年自承务郎中以上皆分
“
左
”“
右
”
之制
,
复元祐三年之制
,
即
:
寄禄官除正议大夫
、
光禄大夫
、
银青光禄大夫分左
、
右外
,
朝议大夫
、
中散大夫亦仍旧存左
、
右外
,
作两资迁转
,
以分杂出身
、
无出身人
,
余并废罢[6]
五六之二一
、
二二
《
官制别录
》,
第4539页上栏。
4.高宗绍兴元年
(1131
)
十二月
,
又复元祐四年承务郎以上分
“
左
”“
右
”
之制
,
且增加选人七阶分
“
左
”
“
右
”
与
“
赃罪人不带
‘
左
’‘
右
’”
之制
。《
皇宋十朝纲要
》
载
:
(
绍兴元年十二月乙酉
)
诏
:
今后文臣有出身人带
“
左
”
字
,
无出身人带
“
右
”
字
,
赃罪人不带
“
左
”“
右
”。[20]
南宋绍兴间
,
带
“
左
”“
右
”
字文官举例
:
(
绍兴二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
诏
:
以及第进士第一人张孝祥为左承事郎
、
签书镇东军节度判
官厅公事
。[6]
二之二一九
《
贡举
》,
第5275页下栏
孝宗乾道八年五月一日
,
诏
:
新及第进士第一人黄定补左承事郎
、
签书诸州节度判官事
,
第
二人黄艾
、
第三人刘卞并左文林郎
、
两使职官
,
第四人王圭
、
第五人夏蹈中并左从事郎
、
初等职
官
。
第六人以下至第四甲并左迪功郎
、
诸州司户簿尉
,
第五甲守选
。[6]
二之二一
《
贡举
》,
第5277页上栏5.孝宗淳熙元年
(1174
)
三月戊子朔
(
一日
),
罢寄禄官分
“
左
”“
右
”,《
宋史
·
孝宗纪
》:
诏
:
寄禄官及选人并去
“
左
”“
右
”
字
。[4]
卷三四
《
孝宗纪二
》,
第657页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
,
制定
《
元丰寄禄格
》
二十五阶
,
寄禄官阶比北宋前期本官阶少了十余阶
,
迁移太速
。
于是元祐三年
(1088
)
二月六日始分
“
左
”“
右
”
阶
,
即将寄禄官金紫光禄大夫
、
银青光禄大夫
、
光禄大夫
、
正议大
夫
、
中散大夫
、
朝议大夫各分左
、
右阶
[
6
]
五六之一七
《
官制别录
》,
第
4526页下栏。
元祐四年
(
1089
)
十一月四日
,
自朝请大夫至
承务郎十四阶分左
、
右
,
进士出身人加
“
左
”,
余人加
“
右
”,
以区别流品
[
6
]
五六之一九
《
官制别录
》,
第
4538页上栏。
绍圣二年
(
1095
)
四月三日
,
废罢此法
,
只存朝议
、
中散
、
正议
、
光禄
、
银青光禄大夫五阶分左
、
右
[
6
]
五六之二一
《
官制别录
》,
第
4539页上栏。
大观二年
(
1108
)
三月
,
徽宗御笔
,
罢哲宗元祐寄禄官分左
、
右之
制
[
6
]
五六之二八
《
官制别录
》,
第
4542页下栏。
南宋绍兴元年
(
1131
)
十二月二十二日
,
寄禄官复分左
、
右
,
依元祐四年之制
(
但
新增五阶及通议
、
太中
、
中大夫三阶均分左
、
右
),
文臣有出身人
(
进士出身
)
带
“
左
”
阶
,
无出身人带
“
右
”
阶
,
赃
罪人既不带
“
左
”,
又不带
“
右
”
[
20
]。
淳熙元年
(
1174
)
三月一日
,
孝宗纳赵善俊之上言
,
寄禄官阶复罢
“
左
”“
右
”
之分
:
初
,
祖宗因唐旧分别流
,
不相混淆
,
故有出身
、
无出身及进士上三名
、
贤良方正
、
曾任馆阁官
、
省府之类
,
迁转皆不同
。
犯赃及流外
、
纳粟
。
尤不使汙士流
,
盖不待分左
、
右也
。
元丰官制行
,
始
一之
。
然犹有一官而分左
、
右者
,
徒以少优进士出身而已
。
至元祐中
,
遂自金紫光禄大夫至承务
郎中皆以有出身
、
无出身分左
、
右
,
至犯赃则并去左
、
右字
。
论者尤以为当
。
绍圣以后复去之
。
绍兴初方务行元祐故事
。
故左
、
右之制亦复行
。
至是
,
有赵善俊者
,
建言
:“
以为本范纯仁偏蔽之
9龚延明
: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论
,
请复省去
。”
从之
。[21]
淳熙二年
(1175
)
科举试进士初授官则开始皆不带
“
左
”
字
:
淳熙二年四月四日
,
诏
:
新及第进士第一人詹骙补承事郎
、
签署书诸节度判官事
,
第二人罗
点
、
第三人罗驲并文林郎
、
两使职官
,
第四人段昌世
、
第五人李掞并从事郎
、
初等等职官
,
第六人
以下至第四甲
,
并迪功郎
、
诸州司户簿尉
,
每五甲守选
。[6]
二之二一
《
贡举
》,
第5277页上栏
表4文臣京朝官寄禄官分左
、
右沿革表
元丰寄禄格元祐三年元祐四年绍圣二年大观二年绍兴元年淳熙元年说明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特进特进特进特进特进特进
金紫光禄大夫
左金紫光禄大夫
右金紫光禄大夫
左金紫光禄大夫
右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
左金紫光禄大夫
右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左银青光禄大夫左银青光禄大夫左银青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
左银青光禄大夫
右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右银青光禄大夫右银青光禄大夫右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左
、
右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左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宣奉大夫
左
、
右宣奉大夫
宣奉大夫
宣奉大夫
右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正奉大夫
左
、
右正奉大夫
正奉大夫
正奉大夫
正议大夫
左正议大夫左正议大夫左正议大夫正议大夫
左
、
右正议大夫
正议大夫
正议大夫
右正议大夫右正议大夫右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左
、
右通奉大夫
通奉大夫
通奉大夫
通议大夫通议大夫通议大夫通议大夫通议大夫
左
、
右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左
、
右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中大夫中大夫中大夫左
、
右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
中散大夫
左中散大夫左中散大夫左中散大夫中奉大夫
左
、
右中奉大夫
中奉大夫
中奉大夫
右中散大夫右中散大夫右中散大夫中散大夫
左
、
右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朝议大夫
左朝议大夫左朝议大夫左朝议大夫朝议大夫
左
、
右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
右朝议大夫右朝议大夫右朝议大夫奉直大夫
左
、
右奉直大夫
奉直大夫
奉直大夫
朝请大夫朝请大夫
左朝请大夫
右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朝请大夫
左
、
右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朝散大夫
左朝散大夫
右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朝散大夫
左
、
右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
朝奉大夫朝奉大夫
左朝奉大夫
右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朝奉大夫
左
、
右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朝请郎朝请郎
左朝请郎
右朝请郎
朝请郎朝请郎
左
、
右朝请郎
朝请郎
朝请郎
朝散郎朝散郎
左朝散郎
右朝请郎
朝散郎朝散郎
左
、
右朝散郎
朝散郎
朝散郎
(
1
)
哲宗朝元
祐
、
绍圣间分
左
、
右
,
有出
身人带
“
左
”,
余人带
“
右
”,
用以区分流
品
,
并增阶
数
。(
2
)
南宋绍兴
间分左
、
右
,
有出身人带“
左
”,
无出身
人带
“
右
”,
赃
罪人不带“
左
”“
右
”,
区
分流品兼惩
贪赃之官
。(
3
)
宣德郎于
政和初改宣
教郎
。
01
续表5
元丰寄禄格元祐三年元祐四年绍圣二年大观二年绍兴元年淳熙元年说明
朝奉郎朝奉郎
左朝奉郎
右朝奉郎
朝奉郎朝奉郎
左
、
右朝奉郎
朝奉郎
朝奉郎
承议郎承议郎
左承议郎
右承议郎
承议郎承议郎
左
、
右承议郎
承议郎
承议郎
奉议郎奉议郎
左奉议郎
右奉议郎
奉议郎奉议郎
左
、
右奉议郎
奉议郎
奉议郎
通直郎通直郎
左通直郎
右通直郎
通直郎通直郎
左
、
右通直郎
通直郎
通直郎
宣德郎宣德郎
左宣德郎
右宣德郎
宣德郎宣德郎
左
、
右宣德郎
宣德郎
宣教郎
宣义郎宣义郎
左宣义郎
右宣义郎
宣义郎宣义郎
左
、
右宣义郎
宣义郎
宣义郎
承事郎承事郎
左承事郎
右承事郎
承事郎承事郎
左
、
右承事郎
承事郎
承事郎
承奉郎承奉郎
左承奉郎
右承奉郎
承奉郎承奉郎
左
、
右承奉郎
承奉郎
承奉郎
承务郎承务郎
左承务郎
右承务郎
承务郎承务郎
左
、
右承务郎
承务郎
承务郎
注
:
此表据
《
宋会要辑稿
·
职官
》56之17
、
19
、
21
、
27
,《
皇宋十朝纲要
》
卷
21乙酉
,《
玉海
》
卷119
《
元丰新定官制
》,《
建炎
以来系年要录
》
卷85乙丑
、
戊戌
、
己亥
,《
宋史
·
孝宗纪
》2等制作
[
参考文献
]
[
1
]
岳珂
.愧郯录
[M
]//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
.全宋笔记
:
第七编
:
第四册.郑州
:
大象出版社
,2016.
[
2
]
宋大诏令集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2.
[
3
]
陆游
.老学庵笔记
[M
]
.李剑雄
,
刘德权
,
点校.北京
:
中华书局
,1979.
[
4
]
脱脱
.宋史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7.
[
5
]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4.
[
6
]
徐松
.宋会要辑稿
·
职官
[M
]
.刘琳
,
等
,
校点.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7
]
陆增祥
.八琼室金石补正
[M
]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85.
[
8
]
司马光
.资治通鉴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6.
[
9
]
孙逢吉
.职官分纪
[M
]
.北京
:
中华书局1988.
[
10
]
徐松
.宋会要辑稿
·
选举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11
]
权邦彦
.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杨公墓志铭
·
绍圣三年
[M
]//
曾枣庄
.宋代传状碑志集成
:
卷三三三
:
墓志铭
:
第10
册.成都
: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
:
5004-5005.
[
12
]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M
]
.北京
:
中华书局2001.
[
13
]
林駧
.古今年源流至论
·
续集
:
卷八
:
试守权行
[M
]
.四库类书丛刊本.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
14
]
李维祯
.山西通志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17.
[
15
]
费衮
.梁溪漫志
[M
]
.金圆
,
点校.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16
]
曾枣庄
,
刘琳
.全宋文
:
卷三○七七
《
葛胜仲
》
一四
《
右奉议郎致仕赐绯鱼袋鲁公
(
寿宁
)
墓志铭
·
宣和七年
[M
]
.上
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
17
]
周纶
.周文忠公年谱
[M
]
.民国刘峙重刊
《
庐陵四公文集
》
本
《
周文忠公集
》.
[
18
]
陈仅
.王深宁先生年谱
[M
]
.
《
四明文献
》
本
.
[
19
]
龚延明
,
祖慧
.宋代登科总录
:
第2册
[M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63-934.
11龚延明
:
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
[
20
]
李
.宋十朝纲要校正
:
卷二十一
:
高宗
[M
]
.燕永成
,
校正.北京
:
中华书局2013
:
629.
[
21
]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
:
卷
53
:
淳熙元年三月一日辛卯
[
M
]//
赵铁寒
.宋史资料萃编
:
第一辑.上海
:
海文出版社
,1980.
【
责任编辑卢春艳
】
TheSalar
y
OfficeS
y
stemoftheCivilOfficesinSon
g
D
y
nast
y
GONGYan-min
g
(
RearchInstituteforAncientBooks
,
Zhe
j
ian
g
Universit
y
,
Han
g
zhou
,
Zhe
j
ian
g
310058
,
China
)
Abstract:
Durin
g
theSon
g
D
y
nast
y
,
theofficials
y
stemwascom
p
licatedandchan
g
t
p
rominentexam
p
lewasthatsalariesinsteadoftheofficers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4:5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5757158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本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本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