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青春之歌读后感1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却不由的飞向我的“青春”,回忆起我的“青春”
来,嘴角间也不由哼起这首越哼越让我感叹我逝水年华的“青春之歌”。青春叫人
无限的追忆又叫人痛苦的无奈,青春应该倍加珍视却又被我们无情的挥霍,我们不
自知的就已写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诗句,却在再次读到时潸然泪下。我们不自觉间
肆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是那么的“潇洒”、那么的“大度”。我们还有多少个青
春、还有多少个年华去让我们“潇洒”、让我们“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问
题,思考这个明了而又故意去糊涂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给我们一串串伸向
我们不能退却的脚印。此时的我们,站在这青春最后的尾巴上茫然四顾,是否更应
该好好的活,更应有意义的过?只为这可爱又可惜的青春画一个完美的句点,让我
们坚定前行。
林道静,我以一个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
只有她一个人的广场上,你也无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恰恰相反,林道静,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
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是那么
的美,是那么的感人,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
气,那种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精神,无不展现她特有的美感。就是这种力量、勇
气和不屈的精神,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我们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
澜壮阔、历尽沧桑的,壮阔到让很多男子汉萌生再世为人的念头,沧桑到让世界都
改变了颜色。如果说她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
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20世纪上半世
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
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他们那可爱又可惜的青春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他们为
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书中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可是那个时代
的精神却与我们相隔的太远。也许现在,尤其改革开放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理
想丧失的年代,也许有个人理想,但更多的是从身边耳濡目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我们失去了社会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钱的追求、权利的追逐,我们不
为此而感到悲哀么?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我们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静一样的伟大,
但也让我们的精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精神”。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点
勤俭、少一点浪费,多一点美好、少一点丑恶。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
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
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
每个章节。
对于我们现在已参加工作的青年来说,在学校,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今作
为煤矿人——新集煤矿的一份子,践行新集精神,把我们的矿上建设的更加美好,
除了为理想而奋斗外,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拘
于狭小的个人天地,这样的生活是苍白没有意义的,只有紧紧靠拢于企业的组织领
导下,做好本职工作,鼓足干劲,为国家,为企业,为人民奉献个人的绵薄之力,
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我们激情的青春。让我们青春担当得起
“青春无悔”这四个字,当我们回首我们的青春,我们能够自豪而又骄傲的说“青
春无悔”。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林道静的成长与一年多的监狱生活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思想上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用书中的话说是:“反动派把我们抓来
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信仰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阴
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富了,但
是人们也发现社会变了,社会矛盾激化,价值观裂变,出现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
错位。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要树立起我们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为己任”
的情怀,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
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如是观,作如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前
进步伐。那青春之歌和着义勇军进行曲显得更加浑厚动听,那青春的热血映着鲜艳
的五星红旗更显耀眼夺目。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公平,一生只给予我们一次机会。转瞬即
逝、弥足而珍贵。但是每个人却将这仅有的一次“青春”的机会演绎各不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唱出青春的梦想。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
青春之歌读后感2
《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
的情感;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
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一星期以来,每个晚上,我都沉浸在那个时代中。但
是,毕竟,我还是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了。书看完了,我看了杨沫的再版后记。这
一本书,它经过了另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文革的时代。它听取了众多的意见而
改变了一点,增加了林道静在乡村农民—运动中锻炼的七章,这表明了歌明者要与
工农商相结合的歌明思想,也给整部小说展示了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林道静的思想发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虽反感增写的理
由,但却还比较喜欢这几章。最喜欢的是开头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和卢嘉川接触的
一段,在狱中和林红接触的一段,写得很成功。可是后来,却很难理解一个成功的
歌明者的真正的斗争和歌明的情节。这种内部的左和右的斗争,也许是因为某些人
的批评,也许揉进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许,我自己天真地没有预料到当时斗争
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作品
不应该为历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赏的是那种自由的作家,他没有任何责任和
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写作,他的作品就应该是他自己最强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强
最高亢的呼声。杨沫的作品,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她毕竟写出了,成功地写出
了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这本书也让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
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
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
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
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青春之歌读后感3
为进一步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读书的积极性,优化全员
知识结构,使广大职工在阅读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阅读中潜心思考、提升品
味,培养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务实钻研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近
日公司根据张掖供电公司《关于开展“党旗飘扬?双百经典阅读”活动的通知》要
求,开展了此次活动,藉着此次“读百本文学名著、读百篇优秀文章”双百经典阅
读活动东风,我再次有幸品读了《青春之歌》,合上已经读完的《青春之歌》,夜
色已浓,我却依然了无睡意,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那轰轰烈烈风云变幻的革命
斗争、那为了民众幸福而不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热血青年、那‘“挺住,咬牙挺
住!共产党都是这样的!”如野草般强劲地坚持、那一面让有志青年有着坚定信仰
的永远飘扬的党旗??一个个场景、一句句话语、一幅幅画面,如窗外布满繁星的
夜空在我的脑海中热烈而清晰地不断地延展,让我回味,引我感慨,促我反思。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苦心创作多年、历经坎坷才得以问世的一部长篇小
说,1958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书,《北京日报》同时开始连载。小说别开生面以
女性知识分子林道静为主人公,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描写了她青春之歌中的三段旋
律:一是苦闷彷徨阶段,为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
然而“水远山长处处同”,残酷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只能以死抗争。这是当时
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二是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等的启发教
育下,学习马列主义先进思想并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决
裂,跳出了个人的天地,融入集体,走上了革命征程。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严酷
的革命风雨中,经历了战友被杀、叛徒出卖、两次入狱、严刑逼供等以后终于成熟
起来,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
透过小说的描述,我看到了在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林道静的精神面貌
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令人振奋的青年革命运动,感觉到
了在“九?一八”到“一二?九”——旧中国最黑暗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对广大
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引导,感觉到了革命力量如何以不可抗拒的威势逐渐成长。这是
我阅读《青春之歌》的所得。这些所得令我激昂,但似乎也还不能满足我已经被激
发起来的强烈的情感,我不禁问自己:林道静为什么最终能够完成自己青春的涅
槃?在这场涅槃的烈焰中到底是什么深深的吸引了我?循着林道静的足迹,在对
小说文本的回忆中,渐渐地,我仿佛看到了林道静坚毅的脸庞,看到了她在她的青
春之旅中所实现的三次伟大的决裂。第一次是为求得个人解放,与封建家庭决裂;
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家庭决裂;第三次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
“旧我”决裂。三次决裂之后,林道静完成了灵魂的升华,由一个走投无路的小资
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然而,这使她灵魂升华的“决裂”,说
起来简单两个字,但对于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来说,这又包孕着多少艰难?我
不禁想到自己常常为不能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而找很多很多不成理由的理由,我也
不禁想到自己在面临一个不能兼得的选择时的彷徨、矛盾与挣扎,我还不禁想到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俗语??但是,林道静做到了,而且她所决裂的不是什么
可有可无的人物或地点,而是在偌大的世界中她可以栖身可以依靠的“家”,是只
有她自己才能够真切触摸到的精神世界。这不正是她自己所说的:“我常想起高尔
基的一句话‘最光荣最伟大的职务就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为了保持人的尊严,
我不愿意马马虎虎地活在世上。”这是怎样的追求!这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和信念!
我想,这对于我,对于常常会在某个时刻,以某些所谓世俗的理由让自己混混日
子,得过且过的我来说,是一次激荡,一次洗礼。
林道静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分子,不容置疑,与她自身
的追求与自觉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那些影响了她的人——卢嘉川、林红、江华、
罗大方、徐辉、侯瑞等等。他们都是坚强不屈的共产党员、是富于革命理想的共产
主义战士。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之际,他们放弃了属于个人的一切,将一切痛苦
和血泪深埋心底,用顽强和坚毅与敌人对峙,他们是“党的使者”。正因为卢嘉
川,林道静才了解了时局战况,才如饥似渴的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为痛苦中的自
己打开了一扇光明的大门;正因为林红,林道静才在炼狱的日子里完成了痛并快乐
着的蜕变,挺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才有了那令我们近乎难以想象的语
言“反动派把我们抓来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他
们,使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对于一个迷惘的青年的争取与帮助;他们,成了林道静
的最关爱、最敬佩的引路人。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自己刚毅、顽强的性格和对党的
忠诚,教育和影响着其他的更多的进步青年,也鼓舞着自己的战友。作为一个后时
代的阅读者,同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由衷的认为他们才是知识分子的精粹,是
无产阶级的先锋,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
的革命精神,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无私的信仰,他们一直以奉献者、殉道者
的形象坚守着他们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们可以为信仰失去所有,他们可以为信仰去
死,他们不仅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信仰,而且把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也交给了信仰。
所以,当林道静入党的时候,她饱含泪水,情真意切地说:“从今天起,我将把整
个的生命无条件地交给党,交给世界上最伟大崇高的事业。”
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当我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挽
救民族的危亡而不顾一切奋勇向前的时候,我感到了自己胸中澎湃着的那种骄傲和
自豪,但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愧疚。同为党员,我们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高谈阔论,
坐而论道,甚至偶尔怨声载道;我们也常常为了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唏嘘,我们甚至
学习着八股,却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也似乎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里沾染了
些许的铜臭味??我想,我该在《青春之歌》鼓舞下呼唤并找回那份属于一个共产
党员的信仰了。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既要从《青春之歌》中汲取自身觉醒和追求
的力量,还要学习那些优秀的成熟的共产党员,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尽一切力
量去影响周围的人,尤其是我的青年学生们。
记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召开学生工作讨论
会上说过:“中学教员是党的青年运动的骨干”“一个教员每个学期教五十个学
生,两年之后就有二百多。假使我党有五百个教师在大后方工作,就可以团结十万
青年,这个数目是何等的惊人啊!”“今天我们不要求中学教员是最进步的,我们
只要求教员是重正义,讲义气,讲廉耻,有本事,有学术的。”是啊,在影响青年
学生方面,作为年轻的党员教师,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是民族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
若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自身发展、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也会
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伴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少数学生精神却相对匮乏,甚至存在
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等问题,出现了价值多元化,精神追求虚无化,随波逐流不思
进取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
要。而阅读红色经典读物,无疑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红色经典中包含着厚重的民
族气派、民族风格、民族感情、民族气节、民族气韵,它们可以让青年学生自觉的
感受到诚实、公正、热情、顽强、乐观、开朗、勇敢、坚强、坚定、正义感、责任
心等。我想,这是我可以马上实践并做到的。
感谢《青春之歌》,感谢它唤起了我似乎隐藏的青春热情与激情;感谢《青春
之歌》,感谢它唤起了一个党员沉睡的责任与信仰。我希望,我自己能和我更多的
同事一起在党旗下唱响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4:3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4726158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春之旅男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春之旅男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