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精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语文版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
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
里。
A.黄雀B.螳螂C.蝉D.树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________)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________)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_______)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再判断翻译是否正确。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
患。(________)
[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B.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
C.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D.居安能忘危,见利能忘害。
2.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打上“√”。
弓缴(zhuójiǎo)为是其智弗若与(yǔyú)?
[2]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俱学:__________非然: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2/10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
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
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
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____)
(2)虎亦寻卒去。(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______)。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初生之犊不怕虎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
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2]下面加下划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3/10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
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阅读。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
茸()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
()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
未尝征于声色[4]。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
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
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5]。
(注释)
[1]邑:县。振作者家乡淄川县。
[2]茸生:细毛丛生。
[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
然。”
[4]征:表露,表现。
[5]良已:完全痊愈。
[6]攘:窃取。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加点的字。
(1)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_________________
(2)民诡告翁曰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4]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从“某”身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翁”骂“某”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只有适当的惩罚,才能让坏人醒悟、改恶从善。
4/10
6.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练习。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①”,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
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
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
之,知为国器③'。
[注释]①襦(ru):短袄。②复裈(kun):夹裤。③国器:治国之才。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家酷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止得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为国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都不同的项是()。
①寻作复裈不须复裈也②母问其故故不须耳
③止得襦今既著襦
A.①②B.②③C.①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韩康伯告诉母亲自己可以用熨斗取暖,不再需要夹裤。
B.韩康伯的母亲给自己做了短袄,让儿子帮她熨烫。
C.韩康伯的母亲通过儿子的语言发现了他的智慧,认定他将会成就一番大业。
D.韩康伯孝顺母亲,懂得节俭,因此成为治国人才。
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1]“弦”字右半部分“玄”读________,“弦”读________。
[2]用“____”画出锺子期听到伯牙琴声时的感受。
[3]假如伯牙弹琴时志在杨柳,锺子期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
斤重,访③之群下,咸④莫能出其理⑤。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
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注]①智:通“知”,知识。②致:送来。③访:询问。④咸:都。⑤
理:办法,道理。⑥校:通“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5/10
[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
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岳飞年少有志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①记书
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
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②。学射于周同③。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④;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得益自
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③周同:人名,擅长
6/10
射箭。④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少负气节()(2)未冠()
(3)同射三矢()(4)飞引弓一发()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
偶然而至,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
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
________
[4]解释句中画线词。
(1)欲取蝉(_______)(2)黄雀延颈欲啄螳螂(___________)
1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
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
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
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
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
①和(________)②亦(________)③并(_______)④类(_______)
[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如君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
充①狙之欲。俄而匮②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③之日:
“与若芋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日:“与若芋,朝四
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①充:满足。②匮:缺乏,不足。③诳(kuáng):欺骗,迷惑。④
茅(xù):栎实。
7/10
[1]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损”字的义项如下:①减少②损害③丧
失。“损其家口”中损”,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宋有狙公者者:______(2)狙亦得公之心得:______
(3)俄而匮焉而:______(4)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之: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自选段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孔君平_______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儿应声答曰:
“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出。________,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儿应声答曰:
“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________)
②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________)
③“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
的特点,
有总起全文的作用。(________)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一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
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初出大如车盖(标一处)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标两处)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_____)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_____)
8/10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决:_____)
[3]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文阅读。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
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
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御:车夫。③间:
缝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策驷马______②甚自得也______
③其妻请去______④夫自抑损______
⑤晏子怪而问之______⑥晏子荐以为大夫______
⑦御以实对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_____)
②“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句中的“窥”音kuī,意思是缝隙。(_____)
③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_____)
④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_____)
⑤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____________
②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____________
[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______品质,从侧面烘托
晏子的______和______的高尚品格。
[5]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按照要求答题。
光①七岁,凛然②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③为家人讲,即
了其大旨④。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⑤,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其后,京、洛间
画以为图⑦。
9/10
(注释)①光: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②凛然:严
肃庄重的样子。③退:回去。④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⑤瓮:盛物的陶器,
口小肚大。⑥迸:涌出。⑦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后来,京城开封、洛阳
的人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用图画记录下来,广为流传。
[1]选择“之”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______)
A.它,指《左氏春秋》B.司马光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______)
A.石头B.瓮
[2]文言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司马光特别爱看书的特点,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中提到“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京、洛间画以为图”的事
是()。
A.司马光爱读书的样子B.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18.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
诣。
②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③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④昧,黑暗。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A.安全B.哪C.平安
[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吾年七十——年方十八
B.臣闻之——如日出之阳
C.善哉——积德行善
[3]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
B.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
C.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译文:老年好学,好比举着蜡烛走路。
[4]翻译句子“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正确的是()
A.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B.点上蜡烛照明不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吗?
C.点上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走路好。
10/10
[5]这则短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少而好学B.老当益壮C.学无止境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4:2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3982158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骂鸭文言文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骂鸭文言文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