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圆形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3-03-06 13:55:29 阅读: 评论:0

慢性荨麻疹症状-三键鼠标

圆形的特点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泰迪体型)

龙源期刊网

中国原始陶器的圆球形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李俊华,张海欧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

[摘要]中国原始陶器造型以圆球形为基本型,这与原始先民对自然物的模拟和对其他

器物造型的借鉴有关。原始先民在群居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圆形的潜意识认同、对太阳与火的崇

拜、生殖崇拜及创世神话等原始社会文化生活,是造成中国原始陶器圆球形造型特征的主要原

因。

[关键词]原始陶器;圆球形;太阳崇拜;生殖崇拜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4-0058-0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制陶的历史有1万年

左右,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制陶技艺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后代代相传,日臻成熟。陶器是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过定居生活的产物,是在农耕生产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人类脱离蒙昧

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国原始陶器的制造已经开始注重美的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美的创造,并在

造型和装饰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说人类在器物上真正意义上的造型与装饰始于原始

陶器。

一、中国原始陶器以圆球形为基本造型特征

考古界通常按地区把中国制陶工艺分为若干类型,如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

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及后来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制陶工艺水平总体不如黄

河流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先后形成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中国原始陶

器的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各自的造型与装饰特点,但也有相似点,最基本的就是圆球造型。从陶

器的种类来看,最常见的器物有盆、瓶、壶、瓮、釜、罐、钵、豆、碗、勺、杯、鬲等,以日

常实用器皿为主;从造型来看,大多为敞口或小口、鼓腹、圆底、平底或尖底,尤其以鼓腹圆

体为主要特征。例如在陕西西安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最常见的是圆底卷唇型盆,整个

器型好像是一个剖开的半球体(见图1);河南陕县出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代表是深腹

曲壁盆,总体造型仍是以圆球形为主(见图2);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的代表

是双耳鼓腹小底罐(见图3),圆球型的造型堪称完美;还有同属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的代

表蛙蚊瓮(见图4),纹饰粗犷,但圆球造型仍一丝不苟。其他如大汶口文化等陶器的造型大

多也是以这些为基本特征而稍有变化。通过对目前出土的原始陶器造型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

龙源期刊网

地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类型之间陶器造型在形体上有曲直高低的不同,口、底有大小尖平的变

化,但都可以追溯到圆球形这一最基本的造型上。

图1鱼纹陶盆图2花瓣纹盆

图3几何纹罐图4蛙纹瓮

关于中国原始陶器造型采用圆球形为基础这一共性特征的成因,许多研究者作过解释,大

体上是:首先,这是对球形或近似球形的自然物容器的模仿,如动物的头骨、植物中的球形果

壳、像葫芦南瓜类等;其次,受到编织物的启发和影响,因为在陶器产生之前,人们早就懂得

了利用天然的藤类、竹类等植物编织器物,而器物的编织大多是一圈圈地编起来,只能是圆

形;再次,陶器制作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圆形是最方便的成型技术,即最初用泥条盘筑法塑造器

物,及至后来发明了轮制,更是制造圆形器之技法的升华与发展。以上解释已被学术界所公

认,李福顺指出:最早的陶器器型可能是摹仿自然物或其他材料做成的习见器物,如葫芦、篮

筐、蜂鸟巢等。早期的陶器都是圆形的,因为自然界不存在非圆形的东西。[1]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一般认为制陶技术发明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中间有一

个过渡或转型期。在过渡期,人们(尤其是妇女)经过长期采集浆果的生产实践,熟悉了一些

植物的外形和性能,学会了利用植物的杆、枝条和动物的毛发来编结器物,这或许可以认为是

编织和纺织术的开始,也就是说,原始制陶工艺要晚于原始编织工艺。在仰韶文化某些遗址里

也曾经出土过一些带有布纹和席纹的陶片或陶钵,布纹和席纹都是制陶时印上去的。恩格斯

说:“可以证

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

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2](P268)可见,陶器的造型受自然物与编织物的启发是肯定

的。而且笔者认为,人们是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圆球体的实用性的。此外,人们基于对工

具、太阳与火的认识和实践而形成的原始生产生活与社会关系,对陶器圆球形造型具有决定性

的作用,并受到生殖崇拜与创世神话的重要影响。

二、原始生产生活与社会关系对陶器圆球形造型的决定作用——以工具、太阳与火为视角

原始先民对圆球型的认同,除了模仿自然、生产实践中偶尔发现进而以实用为目的有意识

选择外,应该还有更深的文化意义。首先,人类在数十万年的打击石器的经验中,就积累了对

于圆形的认识。那个时候,也许产生对圆的认同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生理感受,光滑圆润肯定

比尖锐粗糙感觉更为舒适。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就有了圆球形的工具,在当时的遗

址发掘中,就有多处发现了石球,有的石球已被打磨得浑圆,像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出土的石

球,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良。据研究,这种石球很可能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狩猎武器,是被

当做投石索的弹丸使用的。最早的石器——砾石工具,也是一面圆润一面有尖角,尖角用于杀

伤对象,圆润的一面则用于拿捏。可以说,从原始工具的制作开始,圆球形便已成为一种重要

的存在形态了。

龙源期刊网

金碧辉煌的太阳一直护祐着人类,给人类以无限的遐想。与此相应,人们敬仰太阳、崇拜

太阳,太阳崇拜几乎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原始崇拜。人类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太阳

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太阳本身为圆形,看见太阳的器官——眼珠也是圆形,太阳崇拜导致

对像太阳一样的圆球的崇拜是必然的。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太阳神观念和太阳崇拜在新石器

时代已经形成。从现存的岩画中可以确定,太阳的形象一般表现为圆形和半圆形,并绘有辐射

的光束。原始陶器的圆球形造型,部分原因正是原始先民受太阳影响的结果。

原始社会是人类告别动物、形成社会所经历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生存条件恶劣,群居生活

是原始先民存活的必要前提,可以说,群居生活使原始人类产生了对圆形更深层次的认同。对

于原始社会来说,火的重要性堪比太阳,在许多原始部落,太阳崇拜和火的崇拜常混为一体。

“火时常是太阳的代表。”[2](P291)没有太阳的夜晚,在熊熊燃烧的篝火堆周围,大家会不自

觉地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与火的距离都是相等的,面对面的朝向同一个中心,这样就会在心

理上形成和产生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切感,而且每个人都是面对面,当他环顾四周,会感

受到一种柔和、温馨、甜蜜的情调和氛围。这种对圆形的深层认同必然反映在原始人的日常生

活中,陶器的圆球形特征是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更是这种心理的外化形式与物质载体。

毫无疑问,从制作工具到对太阳的崇拜,加上原始先民的群居生活,圆形是最先融进原始

人类心灵的形体。圆形极富于人情味,比起其他形体来说,圆形更原始、基本和重要。原始人

的生产生活以圆形为纽带,并在使用圆形工具和对太阳与火的崇拜中形成了原始的社会关系,

这种以圆为基点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对陶器的圆球造型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殖崇拜与创世神话对陶器圆球形造型的重要影响

陶器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进入繁荣期。原始陶器分布广泛,凡是有原始人类活动

的地方都有陶器出土。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

出现农业和畜牧业为特征。同时,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达到了全盛,有威望的年长妇女担任首

领。“所有的温暖,所有的运动,所有的爱情都是圆的,至少是椭圆的,它们是沿着螺旋形、

曲线形方向前进的!只有冷的、不运动的、无价值的、可恨的东西才像伸展的线那样笔直,那

样有棱有角。……生是圆的,死是有角度的。”[2](P288)这种说法用于原始社会的生命崇拜不

无道理,原始人类热爱生命,但生命又极为短暂。原始人口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

率,极低的增长率,原始人类只能通过增加出生率来求得和扩大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于是产生

了生殖崇拜。生殖崇拜首先是对女性的崇拜,在原始时代,女人与生命联系在一起——体态丰

满的女人能更好地生养,于是由对女性圆润外观的崇拜产生了对圆形的审美情感。再者,原始

人类发现蛙能多产,蛙腹的隆起使人联想到新生命的孕育,滚圆的蛙腹象征着孕妇的子宫。从

欧洲的史前维纳斯和我国东山嘴女神都塑造成孕妇的形象来看,原始先民们十分看重子宫并把

它作为崇拜的对象。我国学者赵国华还指出生殖崇拜与月亮神话之间的关系:月亮有圆有缺,

蛙腹有鼓有收,女性也有怀胎后日渐膨起、分娩后又重新平复的肚子,人们想象月亮中有一只

肚腹浑圆、可以膨大缩小的神蛙(蟾蜍),主司生殖。这些无不与圆形联系在一起。作为新石

器时代最重要的发明——陶器,很自然地将这种对圆形的特殊情感体现了出来。

龙源期刊网

中国原始的创世神话有“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2](P5)之说。有学者

将“盘古”解释为“盘绕起来的古代”——原始人认为时间也可以像线状物体那样被盘绕起来,就

像制作陶器时所作的盘绕一样,唯有这种盘绕,才可能把“万八千”年的时间紧缩在一个蛋形的

实体之中。“混沌如鸡子”的说法还具有世界普遍性,与西伯利亚、印度神话的创世之说相似,

这也许与原始人看到许多动物的生命是从蛋的混沌状态中诞生的有关。当然,神话不是信史,

也不是科学,不足为凭。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从远古时代关于宇宙的起源和人的起源开始,

球(蛋)形已根植于人的大脑之中,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实践,工具制造和陶器制作多以圆球为

基准是这一认识的有力证据。

四、结语

中国的原始陶器是原始艺术的代表。虽然原始陶器还是一种实用器皿,但其制造已经比

较注重美的规律和有意识的美的创造,是当之无愧的工艺品甚至是艺术品,其造型与纹饰具有

极高的价值,反映了农业经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当时人们的意识和观念的反映,

是观念的物化形态。

在人类发展史上,从石器工艺到编织工艺再到制陶工艺,可以说是在一个比一个更高的层

次上重复或再现了从选择到加工再到创造的过程,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一次飞跃。

人类对原始陶器的圆球形造型选择,由最初无意识地模仿自然物、有意识地选择最具实用价值

的器形、潜意识地对圆球形的认同开始,到后来圆球形发展成具有高度审美意义与价值的完美

器物基础造型,圆形作为一种完美的造型,已深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4.

[2]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俊华(1973—),男,云南省曲靖市人,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

研究方向:绘画创作与美术史论。

[作者已有相关文献]

[1]李俊华,张海欧.论绝版水印木刻在中国创作木版画中的优势[J].曲靖师范学院学

报,2009(2):100.

[相关主题文献]

龙源期刊网

[1]黄丽雅.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114.

[2]袁浩鑫.新石器时原始陶器的造型[J].装饰,2006(1):29.

[3]罗枫.浅议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的造型艺术[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6):59.

[本文创新点]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关系、生殖崇拜与原始意识等方面着手,探

讨了中国原始陶器圆球形造型的深层成因。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3:5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2129158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圆形的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圆形的特点.pdf

标签:圆形的特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