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食养生论文3000字
篇一:饮食养生论文
浅析饮食养生
【摘要】近年来,人们普遍饮食不节,饮食无规律,夜生活、宵夜一直
为众人所喜好,殊不知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各种疾病的泛滥。究其原因,在于人
们并未意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事实上诸病皆生于饮食脾胃。只要遵循一定的
原则,采取饮食养生的方法,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饮食养生谨和五味三因制宜食饮有节重调脾胃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有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如秦始皇海外求仙
丹,以求自己可以长生。事实上,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万物都必须经历生长壮
老已的生命历程。生命终将有终结的一天,只不过存在寿命长短不同而已。虽然
如此,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还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实现,这就是养生存在
的必要性。李东垣曰:“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
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诸病皆生于脾胃饮食。《内经》有云:“阴
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再看看现代人的饮食方式,出于各
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肥甘厚味酒一直是餐桌常见之品,由此也导致了湿热痰浊
之证,像现代医学中的“三高”。由此可见饮食养生在养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
方面。
1.谨和五味
中医理论认为,五味(酸苦甘辛咸)既可滋养五脏,过度又可损伤五脏,《内
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
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因此正确的饮食总原则是调和五味,不让五味太过。从五味的三因制宜角度去调
节饮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1.1五味宜因时制宜鉴于四时各有所主之气的偏盛,则宜谨而和之。春季
阳气渐渐生发,万物复苏,天气由寒转暖。《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故当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健康,此时应该多吃一些生
姜、葱、蒜等。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就会乘脾土,酸生肝,甘生脾,故
宜减酸增甘预防肝郁乘脾的脾胃虚弱证。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为阳中之太阳,易
2
致人体心火旺盛而致肺气虚,苦生心,辛生肺,故饮食上应该减苦增辛以养肺气
[1],像多食香菜、韭菜等。长夏之时,湿气加重,脾土盛乘肾水,饮食上应该
减甘增咸,多吃一些像鸭肉猪肉等食物。入秋之后,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也下降,
人体皮肤水分迅速蒸发,从而出现以鼻燥、唇干、咽痛、手足心热为主要症状的
“秋燥证”。因此秋季饮食必须要滋阴润燥,多温少寒。同时,肺气盛于秋,辛
生肺,肺属金,易乘肝木,故宜遵循减辛增酸的原则,应多食乌梅、山楂等。冬
季为阴中之太阴,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因此冬季饮食以多温少寒为主。另外
冬季属阴寒之水,水气盛易凌心,根据五味所属,饮食宜减咸增苦,即多吃一些
像苦瓜、苦菜、芹菜等食物。同时依据“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还应该进补一
些富含阴津的食物以助冬之收藏。
1.2五味宜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阴阳、寒热情况不同,故其五味也应各
有不同的
偏嗜。如山西陕西多喜食酸,云南、贵州四川多喜食辣,江浙多喜甘甜,
东北多喜食咸[2]。大抵低洼处和靠近北极圈地方的人们喜食辛辣温热的食物,
主要原因是外界阴寒太盛,需要借助辛散温通的食物以驱散阴寒之邪,像四川盆
地的人喜欢吃辣椒。而东南沿海地方的人们喜食清凉甚至寒性食物,像西瓜等,
以清泻温热之邪。西北高原地区,人们易受燥感寒,宜选温阳散寒、生津润燥之
品。
1.3五味宜因人制宜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特点,以选
用相应的饮食方法。如少儿饮食应以营养充足,易于消化为原则,并注意培养良
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应该避免一些偏性较强的食物。老年人体质虚弱,主要进补
一些温补之品以辅助正气,避免使用泻下之法。青壮年因为阳气盛,故宜尽量少
吃一些肥甘厚味酒,防止造成湿热之病。体质弱的人也宜以补助正气为主,从而
增强体质。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形体
肥胖者多痰湿,食宜清淡而忌肥甘;胃酸偏多者则不宜食酸咸食品。按性别而言,
妇女在经期以补血为主,妊娠期以补肾固胎、健脾养血为主,产后以补气益血、
通经下乳为主,绝经期以补肾益气血为主。男性体力劳动者以益气生津为主,脑
力劳动者则以补养心脾、养血安神为主。
2.食饮有节
3
《内经》记载:“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
惯,适量、定时进食,对于延年益寿很重要。
2.1食有定量人的身体对食物量的负荷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主要取决于
脾胃对事物的受纳运化情况。“凡食多则成积聚,饮多则成痰癖。”饮食过多,
势必造成脘腹胀满,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饮食过少虽在脾胃承受的负荷
之内,但会导致后天来源不足,生化气血缺乏,脏腑肌腠无以荣养,人体日渐消
瘦,正气变虚,诸病皆生。因此饮食定量,饥饱适中,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
人体表里内外皆得以充养,这对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饮食
定量还指不要对某一种主观上喜爱或不喜爱的食物多吃或不吃,即不挑食或偏
食。譬如有些人喜欢吃肥肉,长此以往会酿湿成痰化热。而有些人很少或不吃蔬
菜水果,这也会造成营养失衡,像维生素A、维生素C的缺乏等。所以荤素搭
配、不偏嗜饮食、营养均衡才是饮食的最佳选择。
2.2食有定时人每日三餐应该按照约定俗成的时间段和个时间段的特点
去饮食,《内经》中说:“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因此“早饭宜好,
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以顺应阳气虚实的变化。
早饭宜好。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后,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时体内各脏
腑功能处于亢奋状态,但肠胃却是空虚的,因此早饭进食一些高质量有营养的饮
食,可以使营养得到充分吸收。
午饭宜饱。人体经过一上午的活动,肠胃业已空虚,而下午还需要进行活
动,因此午饭宜饱。但也不是吃的脘腹胀满才行,只需适宜就好。
晚饭宜少。晚上重在睡眠,活动量少,而且入夜阳虚阴盛,因此需要减少
食量以避免阳气的躁动而干扰睡眠。当然宵夜和夜生活也是不可取的,夜晚胃也
需要休息,长期宵夜会得胃癌。
3.重调脾胃
人体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互济。脾胃生
化气血,
充养五脏,达四末,肥肌腠。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人体就得以濡养。所谓
“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故脾胃为后天之本。李东垣曰:“苍天之气贵
清浄,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
4
精所奉,谓脾胃既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
生者二也??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病从脾胃生者三也??此谓之气
者,上焦升发,宣五谷味,熏夫、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气或乖错,人何以
生?病从脾胃生者四也。”这充分说明了诸病皆生于脾。因此饮食养生不但要注
意外界五味对人体的影响,而且要注重调理内在脾胃。所以饮食上要饥饱适度,
寒热温凉适宜。过食温热之品,容易损伤脾胃之阴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损
伤脾胃之阳气[3]。在进行用药调理时,通常也需要于诸多寒凉药中加一些甘温
补中的药,以求寒凉不伤胃。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经常在诸多
寒凉药中加入一些温补脾胃的药,像生姜、大枣等,避免了寒凉碍胃之弊,结果
病人不但火热被清,而且饮食正常。
4.总结
综上所述,饮食养生需要注重三个原则,即谨和五味,食饮有节,重调脾
胃。从自然与人体适应的关系,到内在脾胃功能的特点,都应该注意调养。饮食
为人们生存的保证,“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尤其是在饮食存在诸多隐
患和现今人们正常饮食观念瘫痪的当代,要想做到养生,就必须从饮食开始;要
想做好饮食养生工作,实现延年益寿,就必须因人而异的遵循这三原则。
参考文献:
[1]钱晔.中医养生与四季饮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10:211.
[2]黄永峰.三因制宜以膳颐养-道教饮食思想探略[J].中华文化论坛,
20xx,3:94.
[3]翟双庆.《内经》论饮食养生[N].中国中医药报,20xx,3,15(5).
浅析饮食养生
学院:基础医学院
班级:中西医结合骨伤班
学号:20xx0133038姓名:瞿先侯指导教师:张煜
篇二:饮食和养生论文
饮食和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老年、中
年、还是少年,在追求健康的同时,饮食营养就是追求健康的必要条件。毋庸置
5
疑,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
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
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正文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
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
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
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
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
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
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我们都
知道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
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养生之术:养生的方法可以概括一下几个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
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
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
化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
较多,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
括了医、药、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选药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
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
6
说。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
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食养:而这其中与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也是我们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
养”。所谓“民以食为天“。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
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说,不但要吃,还救疾之
速,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才会让身体健康。
平衡膳食是食养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
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
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
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140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
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
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
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
生态观;“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
“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故大众遵循:“饮食清淡,素食为主”、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
无绿”等平衡膳食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汇聚着中
华民族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并进
一步地继承和发展它。
养神:养生之本是养神,心静神安福寿存。养神的观点出现得很早,春秋
时期的庄子就曾提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解释了静动结合以养
神的观点。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也提出精神的变化对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影响,如
果喜怒无常、思虑太过都会伤神。调节人的情绪变化,在中医中称为“补神”。
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即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役的适度,以防止“过用病生”。适度的睡
7
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在现代,我国医学也认为,养生重在养神,养神可益寿
延年。
我国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第一调情致:
人是有感情的,也是理智的。当感情冲动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做
驾驭自己感情的主人。过喜要收敛与抑制;激怒要疏导与平静;忧愁宜释放与自
解;悲伤应转移与娱乐。只有养成处事不急不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做到内
心和谐,才能“心静神安,福寿永存”。第二重养性: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
“养生默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做到“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
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从而康泰延年。第三慎劳神:《寿世青编·养心说》
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
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地
焦躁不安,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损精耗气而亡神。第四不贪得;老子《道
德经·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
就是人们不受利欲的,没有过分的奢求,这样做即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
什么危害,否则,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追名逐利,贪婪无度,只能是心劳日拙,
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第五寻寄托:《寿亲养老新书》说:“凡
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
悦心,山林逸性,可以延年。”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
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活力,因而能益寿延年。
运动养生,健康长寿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国古代养生学认为;天和人是
一体的,天体在不停的运动,人体也要运动不止。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就是强调人要法则自然,做到有节奏,合乎规律的运动。运动能促进人的
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各器官糸统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健康发
展,使人体生长发育的更健康、更完美。而不注意运动的人,身体新陈代谢低下,
肌肉薄弱,骨骼无力,内脏功能就会衰退。运动可以减轻自已的体重,改善血管
弹性,让血管变得年轻,让心脏变得更有活力。而长期坚持运动的老人,无论他
的内脏还是肌肉等方面的机能指标都比不运动的同龄人平均高的多,相当于不
运动人群10一20年前的身体水平。
8
运动对改善心功能有好处。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氧,
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
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此外,
锻炼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运动能强壮肌肉,灵
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运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
舒畅。人体在锻炼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激素,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
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持青春的妙方。古
代医学家华佗非常重视人体的自身锻炼,创立了五禽戏。他对其弟子说:“人欲
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强调
了生命活动中运动的重要性。更说明了运动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所以要做到全面地养生,我们就应该勤于运动。是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
人是有惰性的,常常不喜欢运动。我们英爱时常地提醒周边的朋友,有注意坚持
运动。这对于我们养成健康的是身体是至关重要的。时时不忘运动,健康永驻。
保健食品——辅助作用、长、壮、老、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然而自
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健康长寿,“长寿”的条件应该是“健康长寿”,而不是
浑身病痛、生活不能自理,或像“植物人”那样活着。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辞海》中对“保健”一词的解
释是:“对个人和集体所采取的医疗预防与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预
防和防疫皆是指病前的措施,而不是病中的治疗。古代相当“保健”的辞汇有
“养生”、“道生”、“卫生”、“厚生”等,其涵义大都是摄养生命以延年益
寿。保健食品是针对普通的“常人”(包括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而设立的。
就人体生活状态来说,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的人,指无病、心身健
康者;一类是失健的人,也可以说是“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状态的人,尤其指体
弱的老年人和病后、产后康复期的人;另一类为病人,指不能从事正常生活与工
作、需要接受治疗的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身体出现越来越多的毛病,人体
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渐减弱。所以,对于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来说,他们应该采
取一定的保健措施,选购一定种类的保健食品就是必需采取的保健措施的一个方
面。目前市场上的养生保健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
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品。做到真正对自己的身体有益。
9
结束语
当然想真正做到养生,还要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训练。我所
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自从上过这门课,我正在努力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并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我的身体会越来越强
壮,同时也望身边的同学都可以健健康康的度过大学四年以至以后漫长的人生
主要参考文献:
[1]高俊德,徐鹏编著.食品营养与计算.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20xx.
[2]中国营养学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营养学报,20xx,11(1):
93.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
老年、中年、还是少年,在追求健康的同时,饮食营养就是追求健康的必要条件。
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
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
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调查也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人
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在逐年改善,相关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为学生为一个特殊
的群体,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学生群体的营养调查文献很多,都认
为科学的饮食结构才是保障营养的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
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
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
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
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
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
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
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
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
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
10
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
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3:1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79519157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饮食与养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饮食与养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