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中国建筑风格

更新时间:2023-03-06 11:28:48 阅读: 评论:0

键盘不能打字-玉米碴子

中国建筑风格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行车记录仪作用)

中国近现代居住区建筑风格演变

摘要自近代以来,西方多元的建筑文化汹涌而来,中国的民传统的民居建筑

风格收到强烈的冲击,并从此开始变化,本文通过概述中国近代至今的各个典型

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阐述中国民居建筑风格的转变及发展。

关键词近现代居住区建筑风格

人们的民居建筑风格是有着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文化活动和行为,随着社会

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建筑风格和特色,赋予时代和生活的印记。在中国近现代

政治经济环境的的剧烈变化下,中国居住建筑风格演变大致能分为四个阶段。

一、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打开,传教士带来的宗教

文化被逐渐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清末民初,在西方列强不断的军事,经济,文

化的冲击下,效仿西方成为当时的普遍选择。民居建筑中多以西方建筑为时髦,

西方人则直接将本国建筑风格殖入租界和其势力范围,如山东青岛多德式建筑,

哈尔滨多俄式建筑,而上海,天津等大的口岸城市则是多国建筑风格的汇聚之地。

19世纪末大量外国房产商在中国开发住宅项目,从最初英国商人经营的木

板简屋到以后建造的石库门里弄民居,在维持中国传统合院住宅单体建筑格局的

基础上,采用了西方联排式住宅的整体组合式。20世纪初,“花园洋房”即独

立式的私人住宅开始出现,特别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这些“花园洋房”一般多为

对英,发,德,意等西方国家花园式住宅的模仿,常有露天晒台、壁炉烟囱、地

板等。特点是大面积、大尺度、豪华、气派。

20世纪20年代后期,新式里弄开始出现在上海租界,总体上比石库门更

接近欧洲近代住宅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多为混合结构,注重使用功能。其外形

别致整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有别

于旧式石库门。

至此,西方各个时期的风格与流派,在中国建筑中杂陈并列逐渐呈现出一种

交汇与融合的趋势,旨在探索出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首先,表现在建

筑材料方面,特定历史条件下,很多建材,家具,装饰,除了通过进口外,在中

国无法找到,在当地寻找近似的替代品也成为了一种办法。其次,海外留学归来

的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是传播折衷主义风格的力量之一,以西方建筑体系为主,结

合东方建筑风格的“大杂烩”。装饰主义风格在这一时期也大量运用,融合了东

方艺术的异国情调,结合了西方现代的几何体和速度感的装饰效果。再次,国人

对西方文明的崇慕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心理也形成了近代民居中西交汇。许

多达官贵人在认同洋房的同时,也通过一些方式保留传统文化:一是在西式住宅

中采用中式风格的家具,陈设;或是在民居院落中,既保留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

统布局,又在院落中建造独立的西式别墅住宅。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大城市纷纷出现了新式建

筑,华中地区的南京,上海,苏州,杭州也深受影,华南地区的广州,佛山等地

也受到了影响,不过较华中和华北地区华南地区民居的样式影响较少。近代民居

受西方的影响局限在经济,政治重要城市及沿海侨乡地区,民居类型主要是富人

的洋房,农村的村居基本上没改变,如广东梅县围拢屋、福建土楼、赣南围子、

藏族碉房等传统民居仍保持其传统风格。影响的范围,对象狭窄,没形成完整的

近代民居建筑类型。

二、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史开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这时期城镇中心居住

区建造规划模式基本照搬前苏联的经验,排斥西方的经验,居住建筑规划布局

简单地采用行列式和周边式。而广大的农村地区,仍以当地传统民居为主。在思

想高度集中和物质贫乏的环境下,人们一般只注重基本保障居住功能。

三、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居住区建设规模

迅速扩大,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成为当时主要的建设模式,在规划理论

上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80年代以后,新兴市镇建设

更注重群体艺术的价值,深圳、珠海以及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和

居住小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都很突出。

90年代初到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盛行各种风格的建筑风格

设计,现在的居住建筑崇尚欧美风情,追求别致整齐的外形,精致舒适的装修,

景观绿化比重加大,特别偏好罗马柱和欧式线角,欧式雕塑小品和喷泉等建筑元

素。建筑风格趋向形式化,雷同化,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

四、水平的进步不提高促使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提高,居住区建设不仅仅停

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

对美和情的追求。所以现在境内的比较有能力的建筑师都回归到这样这样一个问

题上去:立足本国国情,在传统建筑风格上发展创造出有本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逐步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核心”,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

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例如北京菊儿胡同利用了垂直交通系统形成了立体的院落空间,形成了“以

独门独户为基础,以各个公共院落为单位,以街坊里巷为联系,以公共之家为中

心”的空间形式。该住宅设计与当代住宅设计相比既有私密性,又具有合院式住

区的邻里情意。既满足现代生活舒适的要求,还使之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其设计者吴良镛院士因此获得“世界人居奖”

还有万科••第五园建筑设计上广泛吸取了南方民居和苏洲园林的精髓,通过

半环形的主路的连接,虽没有明显显示领域的标志物,但内部深邃的街巷和步行

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院落,让人产生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始亲和的

心理感觉。白墙前、花窗后、小路傍、拐弯处等视觉焦点,种植大量的竹子点缀,

多而不乱、意境悠远,在社区窄街深巷,高墙小院的映衬下更显得深邃与清幽。

园林景观设计上,创造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而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

灰色系为基调的硬质铺装营造了宁静、幽雅的宅院。中国的人文精神与现代人的

生活需求有机结合,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中式传统学中的“天

人合一”的概念,承继中国民俗骨子里的东方内敛,这种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

氛围,是中国居民根植在骨子里的文化气质。第五园凭借这种居住文化,万科掀

起了一场居住文化的回归,得到了广泛认可。

虽然现在不少居住区明显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但只是局限在针对中高

收入者的少数比较发达地区,很多地方的居住区还是一味地走推崇欧美风格,普

遍存在过度设计、景观克隆、对文脉的忽视的现象,而在农村地区,更重要的问

题是忽略地域文化特色,以炫耀性心理盲目建造居住建筑。

总结近代是中国建筑风格的转型时期,民居建筑对西方建筑风格的克隆,

变异,与融合过程中,把传统的木构架体系与西方的混凝土结构相融合,将儒家

思想影响的院落布局与西方的独立别墅融合,并且在建筑技术,装饰材料上也巧

妙结合利用,形成独特的中国近代建筑体系。现代的中国建筑风格受到来自各国

多种建筑风格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建筑设计不断地实践探索。而中国要

想建立具有适合中国,科学的居住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设计师还需要立足本国

传统建筑文化和外国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实践创新。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1:2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73328156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建筑风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建筑风格.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