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论衡

更新时间:2023-03-06 07:01:46 阅读: 评论:0

usb连接线-馒头怎么蒸

论衡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给小孩的祝福语)

《论衡》读书笔记

“人们早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就已经会辩证地思考

了”恩格斯如是说。我一直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正式接

触哲学前,我听过不少的哲学故事,或者应该称之为“哲理

故事”,我对哲学的理解很简单——这是一门能把简单问题复

杂化,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后使人豁然开朗的学问。随

着理论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增长,哲学之门向我打开了,我

试着走进去,窥探这个神奇的世界。于是我在图书馆里“淘

宝”,想找一本富有中国哲学智慧的书。手指在一本本书脊上

划过,最终停留在《论衡》上。

我记得初中的课本上有一篇《订鬼》,正是选自王充的

《论衡》。那时我觉得此文的作者思想真是非一般的前卫,

要不是通篇古朴艰涩的文言文,我不会想到作者竟生活在

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年代。在那个对自然无比敬畏与崇拜的

年代,王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疾虚妄”的《论衡》,对

居于汉代儒学核心的“天人感应”说进行了批判,对当时人们

的迷信思想进行抨击。《论衡》的大多数观点是对现存秩序

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这用我们今

天的话说是“反文化”。提出这样一种难以被当时大多数人认

同的观点,王充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异端”。但我对王充却

是充满崇敬,他能坚持独立思考,思想超越了自身所处的

年代,这是怎样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又

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读《论衡》后感触最深之处有三:其一,对自然灾害

和奇异的自然现象解释;其二,对人死后状态的论证;其三,

对历史发展的初步探索。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归

结于鬼神,由此便有了自然崇拜和“敬天保民”的思想观念。

《论衡》却首先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天”的神秘性,还世界

的物质性面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

矣”(《论衡·自然篇》),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

是由“气”构成,“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气”有“阴气”

和“阳气”,有“有形”和“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

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世俗以为击折

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者,谓之有阴过,饮

食人以不洁净,天怒,击而杀之。”(《论衡·雷虚篇》),

古人认为电闪雷鸣是“天怒”,是上天对人的惩罚。而王充则

认为这些都是“虚妄之言”。接下来就抽丝剥茧,层层论证,

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不会通过自然灾害来警告人。日食、

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这对当时“君权神授”的

思想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了。《论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

的物质形态虽然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并没有科学依据,

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是一种伟大的探索。

王充是个无神论者,他在《论衡·论死篇》中说道,人与

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的,正如“囊橐盈粟米”,人死则“形

体朽,精气散”,就像“囊橐穿败,粟米弃出”,精气散尽,

人就不再有形体,所以也就没有人们所看到的人死而成的鬼

了。他认为“人之死,犹火之灭也”,还说“计今人之数不若死

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用夸张

的语言指出“人死为鬼”的荒诞,让我不禁笑而深思。这是多

么难得的思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依

然难免会相信怪力乱神,觉得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或行善,

或作恶,与生人无异。古人却有这等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

实为难得。

王充在《论衡》中还有些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

《论衡·宣汉篇》中,王充对世人所认为的要天降“河图”、“凤

皇”之类的符瑞才是太平之世的观点进行理性的“疾虚妄”。

他认为“太平以治定为效,百姓以安乐为符”,“百姓安者,太

平之验也”,判断一段历史时期是否太平,社会是否进步,是

以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的,而不是看上天有没有出现“祥

瑞之兆”。这竟与我们现在的所倡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谋而

合!根据这个标准,王充认为当朝是太平之世,因为大汉物

阜民丰,犹胜商周,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这种看透历史本质

的洞察力让我叹服。

除此之外,《论衡》一书还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作了阐

述,强调“效验”,其核心思想近乎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充还注意到河道“殆小浅狭,水激

沸起”(《论衡·书虚篇》)的现象,并以此作为说明涌潮现

象产生的一个原因。这些科学的创见,对于有神论都是有力

的打击。

在《论衡》中可以看到作者王充是博采各种学术理论之

长,糅杂了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多种学术观点并加以

理解创新的,此书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当然,由于时代

的局限性,《论衡》依然没有跳出“天命说”、“宿命论”的窠臼,

他对一些自然科学问题的见解也不尽正确,但已经体现出朴

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这一时代的伟大产物。可见,一个

人要有学术创新,必须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同时要有独立

思考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勇气。

读《论衡》,我深深地为中国的哲学思想智慧感到自豪,

中国自古无“哲学”一词,也没有专门研究哲学的派别,但却

有着丰富成熟的哲学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论衡》

带我走进了哲学大门的第一站,让我领略到中国哲学的魅

力,在课余时间,我要再多看一些关于哲学的书籍,丰富我

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为往

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7:0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57306154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衡.pdf

标签:论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