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时尚演绎——对PRADA纽约店与东京店的解读
马明华
【摘要】品牌专门店不仅是单纯的购物环境,还是传达品牌文化和消费文化内涵的
空间,建构人们的身份认同、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场所.本文试图通过对PRADA
纽约店与东京店两间体验中心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消费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探讨
OMA与Herzog&deMeuron的不同设计理念和策略,以作为我们在消费时代进
行建筑创作的借鉴和启示.%Theretailarchitectureofbrandsarenotonly
shoppingenvironment,butalsothespacetocommunicatesthecultureof
brandsandtheintensionofconsumeculture,buildinguppeople'sidentity,
ticletriestocompareand
analysisthedifferentconceptsanddesignstrategiesbetweenOMAand
Herzog&deMeuron,terofNew
YorkandTokyointheeyeofconsumeculture,inordertoholdamirrorto
ourarchitecturedesignintheageofconsumption.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1(029)012
【总页数】4页(P20-23)
【关键词】Prada体验中心;消费文化;策略;解读
【作者】马明华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
1999年,缪西亚·普拉达(MiucciaPrada)夫妇委托库哈斯为(RemKoolhaas)
PRADA品牌的销售策略进行研究,并设计一系列的专卖店,但库哈斯领导的大都
会事务所(OMA)及其AMO分部在对PRADA品牌的发展进行研究之后,认为
90年代以来以浅绿色为标志的专门店数量大规模扩张会导致品牌贬值。对此,库
哈斯提出应避免大量增加PRADA标准化的专门店的数量,并且通过体验中心
(Epicenter)提供不同的流行时尚、购物模式及当地特色,为PRADA注入一种
实验性、革新性的独特氛围,体现PRADA创造力的精粹。
OMA为PRADA体验中心设立了一个概念:放弃浅绿色的形象,外观形象可变换
而非定型的,体验中心不仅是商品销售地点,还可以作为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以
在购物领域中重建公共职能和活动。通过符号化、个性化的建筑设计,让购物者与
PRADA品牌所蕴含的奢华品质产生共鸣,正如库哈斯所说的“在一个一切为了购
物,购物就是一切的世界里,什么是奢华?奢华不是购物。①”他认为,在当下的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已经不那么看重,而对品牌的感受、服务的体验
更为关心。从功能上看,体验中心如同一个多功能建筑,把护理中心、学校、图书
馆、博物馆、交易大厅、档案室等功能类型放进了体验中心,护理中心为个人提供
专业化的护理,博物馆展示现在及过去的经典作品,交易大厅汇集快速的电子商务
和媒体信息,图书馆提供介绍时装体系演变的内容和知识,而街道为城市游荡者提
供了多功能活动空间等等。
全球体验中心共4间,除东京店由赫尔佐格&德缪隆(Herzog&deMeuron)
设计外,其余三家美国的店由OMA设计。在对PRADA体验中心概念的表达上,
OMA采用了“极多与生活”的策略,而Herzog&deMeuron则采用了“极少
与艺术”的策略,下面从空间、材料、装置三个层面对纽约店与东京店两间
PRADA体验中心进行分析。
纽约店选在纽约著名的SOHO区内,租用了旧建筑的一层和地下一层,这两层空
间平行却仅有一小部分重叠,利用这个特殊的空间结构OMA开始了其“变化”的
空间营造(图1a~d)。首先,把首层地面打开,改为一个夸张的波浪形地面,
巧妙地把首层和地下一层连接起来,空间一直延伸到入口。从店外街道进入到店中,
可通过宽阔的台阶下到地下层,台阶的对面是光滑的坡面。“波浪”作为最主要的
空间,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作为购物空间时,台阶可作为鞋子展示区,
人可以直接走过去挑选并坐下试穿;在作为表演场地时,台阶转变为观众席,波浪
光滑的一面可以通过按钮控制打开中间部分转换成为舞台,时装秀、讲座等活动可
以在这个空间进行(图2~4)。其次,首层的空中,悬挂着许多OMA称之为
“悬挂的城市”的金属网笼子用于商品陈列,笼子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购物空间,通
过顶部的轨道系统,笼子可以随意变换位置,也可完全收纳在建筑的后部,把首层
变成一个完整的大空间。笼子里放置模特或商品,钢丝网形成一种朦胧感和新鲜感,
似乎可望又不可及,吸引购物者前去窥探(图5)。再次,地下一层北部的
PRADA标志性的浅绿色货架是一个可活动的“墙”,可以按照需要改变空间的次
序和大小,产生变化的空间格局。最后,入口处设直径3.7m的圆形玻璃电梯,电
梯边上展示着精美的包和小饰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购物者同样能进行选购,通过
电梯的垂直运动寻求变化。“波浪”与“悬挂的城市”属于街道类型的空间,商品
随意地展示,通过可变化的布局,打破以往博物馆式固定的购物空间模式,鼓励顾
客与商品之间互动,增加空间多样化的功能,让购物活动如同城市活动一样丰富多
彩。
东京店位于与表参道相邻的青山大街(图6),是PRADA在亚洲最大的店。
Herzog&deMeuron通过一个纯粹如水晶般的形体来表达体验中心的概念。不
规则钻石的形体并非随意切割,而是建立在对东京的规划法则和城市景观的充分研
究上的。充分考虑了用地的规划要求、景观环境、日照条件之后,Herzog&de
Meuron首先把设计的焦点放在体量的切割上,建筑高度做到法规最大限高,以
获得较小的建筑占地面积,而剩余的用地面积在基地的一侧设置了一个类似欧洲国
家的公共空间的小广场,为PRADA多样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提供了室外场所。建
筑外立面包裹了一层菱形格子的玻璃幕墙,从各个角度看过去,建筑看起来像一颗
钻石或者像马鞍形屋顶的古建筑,又犹如一个大橱窗,充满了存在感,让过路行人
情不自禁驻足欣赏。建筑内部通过垂直和水平“管道”的概念来建构起建筑的空间
特色,垂直管道为电梯、厕所等服务性空间,水平管道为VIP室和更衣室,以望
远镜的方式朝向当地的主要景观方向。表皮的菱形框架不仅具有视觉上的效果,而
且与垂直的管道一起为建筑提供结构支撑,水平方向的管道在提供更多建筑使用面
积的同时,加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建筑的结构、空间与视觉在这里取得了
整体一致性(图7~8)。
OMA通过空间的可变性提供了一个“极多”室内空间,而Herzog&de
Meuron则采用纯粹的形体和菱形的母题,强调空间的“极少”与流动性,购物
者通过在建筑内外的游走,同样获取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极少的结果同样是极多,
与OMA的策略殊途同归。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库哈斯的理念与一般的品牌店不同,他拒绝选择珍贵奢侈的材
料来体现建筑的豪华。按照库哈斯的“奢侈理论”:“商业是精致的,艺术是粗糙
的,所以奢侈也可以是粗糙的,它不再是高级材料流光溢彩,而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奢侈是关在金属笼子里的皮包、是廉价的半透明板、是包着白石膏板的铸铁柱子,
奢侈是无处不在的电子屏,奢侈就是给顾客的新奇的刺激。”OMA采用的材料都
是一些生活化的材料,廉价与粗糙似乎与奢侈联系不上。波浪地面采用的是浅黄质
感的木地板,而在波浪中间穿过的一列钢柱子,上部分刷成了黑色,下半部分生硬
地用白色石膏板包起来。波浪以外的地面采用灰色均质和黑白格子等形式差别巨大
材料来混搭。天花和波浪南侧的墙面采用竖纹半透明的聚酯膜覆盖起来,半透明的
聚酯膜成波浪空间的主要衬托,半透明的材料背后是砖墙上原有的砖砌的图案和窗
户,聚酯膜与墙体之间设置了五颜六色的灯管,半透明材料与灯管的组合使前后背
景互相融合,新旧之间建立起对话,产生虚幻、迷离的视觉效果(图9)。波浪的
北侧墙用定制的墙纸整个覆盖,用一种艺术化的平面视觉来营造空间环境。墙纸可
根据季节和产品的推出来更换,以此种快速而灵活的途径来改换PRADA的形象
(图10)。廉价而生活化的材料与店内奢侈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与缪西亚当初
用廉价的尼龙布料制作成昂贵的第一款降落伞背囊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一种
“贫穷的奢侈”。
相反,Herzog&deMeuron对材料的选择则是尽可能地少而极端,主要有两类
——超人工的:如树脂、玻璃纤维和二氧化硅等;超自然的:如皮草、苔藓或多
孔厚木板。这样差别巨大的材料组合,避免了建筑过于单调,也让传统与现代混合
的建筑形象在全球化文化中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图11)。建筑的表皮的菱形骨架,
圆滑而看不到结构的接缝,强调工艺的精致。表皮的840块菱形玻璃有凹、凸和
平三种(图12),由于玻璃的凹凸不平,打破了表皮的均质菱形结构的沉闷感,
虽说是透明材料,却给人一种强烈的体积感。玻璃的组合在光影折射下,空间产生
了一种扭曲的视觉效果,让购物者能看见持续变化的PRADA产品和建筑影像。室
内的材料同样以极少而艺术化的手法处理,建筑与家具融为一体,这完全得益于树
脂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色调也少之又少,除了表皮框架外层的黑色与玻璃的浅绿
色,室内所有的一切以白色为基调,包括皮草等自然材料,也是采用了浅色的暖调。
纯净的室内效果完全把PRADA的产品衬托出来,产品丰富的颜色也调和了室内空
间的色调。在这里,精美而艺术化的材料被Herzog&deMeuron用来表达
PRADA的奢侈形象。
可见在材料上,OMA通过种类、质感、形式繁多的材料混搭出一个生活化、集市
式的购物空间。而Herzog&deMeuron则用纯粹的材料营造了一个艺术化的、
博物馆式的购物空间。
现代购物讲究一种体验,OMA在AMO分部研究后决定,在体验中心设置一系列
基于体验并且面向服务的装置,这些装置增强了购物的体验,并且大大增强了店内
的购物氛围。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可变化的空间构件,还针对购物者购物行为专门设
计了一系列的装置来提高购物的趣味和体验。在更衣室,外面的门是完全透明的玻
璃(液晶屏),门旁地上有两个半球形机关,黑色控制门的开关,灰色可以通电瞬
间把透明玻璃门变得不透明。更衣室内,设置了一块整面墙大小的“魔镜”:镜子
背后隐蔽地安装了等离子屏幕,通过摄像头的投影,购物者可以同时看到自己的正
面和背面,集成在屏幕的延时装置可以记录和重放着衣的效果(图13)。更衣室
里还配备无线电频率识别天线,衣服挂进识别装置里,屏幕上会显示衣服的材料、
颜色、尺码等信息,还可以浏览相关的产品。“机关重重”的更衣室完全勾起顾客
的好奇心,纷纷进去体验一下装置的奇妙,有效提高了顾客的购物的欲望。另外,
图像作为一个重要元素纳入到店内展示系统。店内除了固定的平面印刷图像外,无
处不在的屏幕不仅作为展示系统的一部分,为产品营造不断变化的背景,还可以用
作员工与顾客进行交流的平台。内容多样的屏幕系统把PRADA品牌完全进行了图
像化与信息化。
相比OMA“高技”的处理手法,Herzog&deMeuron在装置上显得相对“低
技”。Herzog&deMeuron更多的是通过陈设自身的艺术化设计来提升购物体
验。PRADA一贯的陈列方式是采用统一标准的陈列架,Herzog&deMeuron
对陈列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产品的陈列装置必须低矮,让顾客能一眼看到所有物
品。并且,陈列装置全部经过精心的设计,与空间的流动性完全融合,似乎自然生
长出来的,每一件装置都是一个可供细细品味的艺术品。同样重点设计的装置—
—更衣室,Herzog&deMeuron采用太空舱般的形体空间和独一无二的望远镜
取景视觉效果来表达尊贵的体验效果。店内同样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屏幕,一个个
无处不在的莲蓬造型液晶屏,从天花、墙壁上伸出来,精心编排的短片把PRADA
的生活方式全方位地传达给购物者。
消费时代是一个让人充满欲望,并且不断鼓励和激发欲望的时代,强调通过消费来
实现个人价值与差异化认同。库哈斯指出,“不管你是否同意,购物活动已经成为
我们体验公共生活的仅存方式之一”②,消费文化导致了时尚与艺术的联姻,呈现
时尚艺术化和艺术时尚化,这让建筑与时尚的跨界合作成为必然。建筑成为推动时
尚的有利手段,甚至建筑已经成为时尚。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建筑的空间、材料
和装置不再是单纯的物体,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符号意义。PRADA体验中心需要
体现品牌的形象、促进商品的消费,因此在符号与审美、影像与体验上,PRADA
体验中心成为消费文化一个典型的表征。
在消费时代,消费客体从物质价值转向符号价值,对时尚的追求是为了建构起个人
的身份认同,对品牌的消费更多的是对品牌符号的消费,“我买故我在”正是体现
了商品这种差异化的符号价值。作为购物的场所,体验中心要充分体现PRADA品
牌的符号象征,传达PRADA的品牌文化。PRADA在时尚界属于顶级品牌,引领
时尚的潮流,拥有PRADA代表了一种潮流、尊贵与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作为品牌形象的体验中心如何体现PRADA尊贵的品牌文化呢?与CHANNEL等
品牌建筑不同,PRADA的体验中心都没有在室外悬挂显眼的品牌标志,而是通过
建筑自身鲜明的设计,把体验中心变成为顶级的购物场所。OMA在建筑可用面积
比较小的情况下,依然把首层楼板取消,进而设计一个夸张的“波浪”地面,似乎
这样的处理造成空间的浪费,但对于库哈斯来说,浪费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奢侈。
“悬挂的城市”、“波浪”、墙纸等元素的拼贴把纽约店营造为一个充满欲望和戏
剧性的街道,生活化的、廉价的材料通过审美化的转换,建筑本身成为审美主体。
就这样,奇观化的空间和生活化的材料成为了纽约店的符号象征。Herzog&de
Meuron则把建筑当作了一个精美的艺术品来对待,店内一切东西都艺术化,纯
粹的建筑形体、简约的室内设计、变幻的视觉效果、精致的施工工艺同样指向了
PRADA奢侈与尊贵的符号。
一方面,体验中心成为了购物者的朝圣地,通过对建筑空间、活动与产品的消费,
购物者获得了PRADA的时尚符号;另一方面,库哈斯与Herzog&deMeuron
自身作为明星建筑师,他们的建筑实践本身也给PRADA体验中心带来明星的符号
——精英与艺术,让体验中心成为了一个明星建筑,披上时尚的外衣,通过差异
的社会学意义转化为一种消费符号。建筑的审美化把消费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
让消费过程伴随了审美的精神享受,消费与审美自然结合。个性化与风格化的建筑
完全满足了推动资本增值的商业价值逻辑,也正好验证了AMO对PRADA的销售
策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快转变,精神享受和情感体验逐
渐取代了物质商品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体验式消费成为重要的销售手段,建筑的
设计越来越注重人在使用过程的感受,而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建筑提供了超现实体
验的可能性,不仅刺激购买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体验表现
为对购物者的声色感官刺激,把建筑空间作为一个梦幻世界的物化表现,其中空间、
材料、装置是重要的手段。消费活动中,影像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因为相比起有形
的物体,影像消费几乎是转眼即逝的,传达的内容也是比文字更为丰富和直观。
OMA把纽约店当作一个鼓励顾客与商品彼此之间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用来购物,
还可以用来休息和娱乐,通过各样梦幻般的科技化装置提升购物的趣味和感官刺激,
消费的愉悦在这里得到极大的激发。通过在“街道”中游荡,接收无处不在的影像
及在高科技化的更衣室中试衣的超现实体验,消费者完全被商品的世界所控制。
Herzog&deMeuron则为购物者提供了一个博物馆式的购物空间。在东京店购
物,如同在博物馆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购物变成一种艺术体验,莲蓬显示屏的影片、
VIP室及更衣室独享的城市景观、以及特殊的玻璃幕墙制造的变幻景象把PRADA
的生活方式灌输给购物者。纽约店和东京店把品牌的气质和精神融化到视觉、听觉、
嗅觉甚至是触觉的体验之中,吸引着大批购物者前来体验中心,购物者成为了一个
研究者、一个艺术的欣赏者或者一个游客——买不起PRADA,至少可以来
PRADA旅游。
通过对PRADA体验中心纽约店与东京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时尚在建筑中的两
种不同表达。在消费时代,建筑实践是无法完全自律于商业和时尚之外,但建筑的
商业化与时尚化并非只能走向低俗,这取决于采取怎样的设计策略。正如Herzog
所说:“时尚是塑造我们的感觉的实践,时尚表达了我们的时代。不是时尚富于魅
力的外表迷住了我们”③。可以说,建筑设计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在当下如何正
视消费文化对建筑实践的冲击,巧妙地把消费文化的影响转化为适当的建筑策略,
充分发挥建筑设计自身的艺术潜质,创造充满时代气息和富于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
形式,是值得我们进行探索的道路。
资料来源:
图1、2、4、5、13:引自普拉达纽约旗舰店.杨琳译.世界建筑.2003年02期:
86-93;
图6、12巫智勇摄;
图7:引自uis第129、130期.2006年06
月:214;
图8:作者自绘;
图9:Hassan摄;
图10:引自N.2004年:59;
图11:http:///?p=351。
注释
(1)杨琳,译.普拉达纽约旗舰店.世界建筑,2003年02期:86。
(2)荆哲璐.城市消费空间的生与死——《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评述.时代建
筑.2005年02期:63。
(3)陆蕾萍,耿涛.流动与流行——建筑与服装的解构.设计新潮.2007年08期:
14。
【相关文献】
ionePrada,2001.
2PradaAoyamaEpicenterELCroquis.2006,129~130(06):208.
3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4杨琳,译.普拉达纽约旗舰店.世界建筑.2003(2):86-93.
5樊可.消费世界的都市奇观——简析旗舰店建筑现象.建筑学报,2006(8):76.
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邮编510640
电子信箱**************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6:2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55304154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京着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京着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