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的诗词《江上》赏析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此诗描写了深秋季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
立刻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
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
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
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诗人从
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周,烟雨迷
漫,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
生了剧烈的艺术气氛和效果。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
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宽
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特别激赏,足现其
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
随便点染,勾画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
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高雅,长髯白衫的先
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
扩展阅读:王士禛的人物生平
王士祯诞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1]为明朝布政使。
士祯诞生于官舍,祖父呼其小名为豫孙。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时读《诗
经》。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
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
科进士,文名渐着,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
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甚多,当
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今着名天下。后人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
名“秋柳园”,指为王士祯咏《秋柳》处。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扬州推官,“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康熙
十七年,受到康熙帝召见,转侍读,入值南书房。升礼部主事,康熙四十
三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
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因避雍正讳,改名士正。
乾隆赐名士祯,谥文简。但其后,世人,包括正统的中国文学史对之却竟
然是“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存而使用着的。
王士祯的诗清爽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精彩。他提出的神韵
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自然”、“含蓄”和宋严羽“妙语”、“兴趣”之说,
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
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曾为蒲评点《聊斋志异》并题诗共勉。
扩展阅读:代表作品
提起清人王士祯,人们最简单想到的是“三柳”——“《秋柳》诗”、
“秋柳诗社”、“秋柳园”。
王士祯是清初出色的诗人。他自幼聪明过人,尤喜赋诗。他少年时在
济南居住,向以济南人自称,一生写有很多咏济南山水风光的诗作。清顺
治十四年(1657年)一个秋日的下午,济南大明湖上,王士祯正和几个
文友观览游玩。此时,天气渐凉,大明湖岸边的垂柳,已是翠褪黄显,乍
染秋色了。王士祯为眼前的风光所感染、触动,遂赋出了的《秋柳》诗四
首: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
烟痕。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
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
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
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
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
心违。”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
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
阳边。”
这四首《秋柳》诗,意韵含蓄,境地美丽,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
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5:1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51004153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士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士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