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06 01:10:59 阅读: 评论:0

特色糕点-料理机怎么用

爱弥儿读书笔记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简笔画烟花)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一)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

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

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

《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

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

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全书根据

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

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

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

利益和要求。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

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

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爱弥儿》的第一卷主要论述的是人出生到两岁,即婴

儿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

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

变坏了。”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

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

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

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

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

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

非的能力。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

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

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

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

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

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

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

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

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

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

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

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二卷主要论述的是人2至12岁,即童

年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开始便指出从婴幼儿时期过渡到

童年时期,是人生一大重要进步所在,在这一阶段,卢梭得

出一个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

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在文中,他也呼吁将这一原理

应用于儿童的自然教育之中,以便源源不断地得出各种教育

的方法。在对儿童时期的教育观念上,卢梭重视的并不是儿

童使用的措辞,而是儿童给这些措辞的含意,他极不赞成家

长教儿童说些虚伪的客气话,因为这些客气话从孩子的口中

说出来几乎就会变味了,极有可能会把请求的语气说成了命

令。在日常教育儿童的方式上,卢梭既反对过分严格的教育

方式,也反对过分放任的教育方式,他所提倡的是洛克的一

个重要原理,即用理性去教育孩子。卢梭坚信人性本善,我

们应该要去尊重儿童,而不是急于对儿童所做出的行为做出

或好或坏的评判,他坚持自然教育,倡导儿童应当让大自然

先教导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再去接替,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

的教育方法与自然在教法上相冲突。在童年时期,儿童并不

能达到理智的程度,他们的智力仍然处在感性阶段,他们不

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他们不具备判断的能力,即无

法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记忆。因而,在童年时期,要通过侧重

关注孩子感官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三卷主要论述的是人12至15岁,即少

年时期的自然教育。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从起初只有感觉到

现在已开始有了观念,从起初只能用感官去感触到现在已开

始能够进行了判断,个人的体力在迅速发展。由于智力的发

展,孩子已经逐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他们懂得要把时间花

费在有用的事物上,他们会自行提出一些问题,在遇到这种

情况时,卢梭指出,我们要做的是,看怎样能引起孩子的好

奇心,就怎样去回答,而不要一味考虑怎样才能满足孩子的

好奇心。在探索自然法则时,始终要从最普遍、最显著的现

象开始探索。不能让孩子总是一味地按照别人说的话去做,

因为除了他自己觉得对确实是有意义的事物以外,其他一切

事物对他而言都是无益的。卢梭非常反对严格的纪律以及仅

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从内在本性向外

展开的活动,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性格、能力,发展人的天

赋与本性,使每个人的各种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而,在少年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孩子智育的锻炼,

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四卷主要论述的是人15至20岁,即青

年时期的自然教育。在这一阶段,人们处于一段艰难的叛逆

期,人们的思想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人们要学会的是用自

己的情感去约束想象力,用自己的理智去战胜偏见。卢梭坚

信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的一切欲念都是源自于人的感性,

想象力决定的是他们发展的倾向,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去

爱别人,我们也就可以使自爱变为美德。人们的思维也终于

开始进入了道德的境界,在进行德育的时候,道德教育的内

容不应该是纯理论的东西,空洞的道德说教完全是纸上谈兵,

但是我们可以去结合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哲学知识,当然,最

重要的还是在于实践,要立足于实际生活中,这样才有利于

良好道德情操的培育。在这一卷的最后一部分,卢梭还特别

提到了对宗教的看法。他主张自然神教,上帝的概念是很模

糊的,他指出,“特别是在宗教问题上,人的偏见是压倒一

切的。”对于要培养孩子信什么宗教的问题上,卢梭批判了

宗教的蒙昧主义,他坚持应该让孩子自己正确地运用他的理

智去选择。因而,在青年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孩子德

育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五卷主要论述的是爱弥儿的未婚妻,即

苏菲的教育,其中,特别强调了女子教育思想,即通过自然

教育培养贤妻良母。苏菲在平凡的内心中拥有一种良好的天

性,而她胜过其他女子的地方就在于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她天性善良,但内心却常常很敏感,也正是这颗极其敏感的

心,有时候会使她产生难以平静的想象。但是,对于别人的

过失,她能够耐心地忍受,对于自己的过失,她更是能够乐

于改正。除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外,苏菲对其它一切权

利都是极端重视的。她不仅知道自己有权利,也知道要运用

这个权利去评判男子的品行。在女子教育的过程中,懒惰和

桀骜不驯是女子最危险的两个缺点,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的

发生,如果仅仅采取一般的教育方法的话,反而很容易使他

们厌弃工作,而只知道玩乐。因此,女子的行为总是要受到

舆论的约束,也正是由于她们养成了受约束的习惯,便使得

女子必然形成了一种她终生都必须具备的品质,即温顺。女

子常用艳丽的服饰和化妆品来装饰自己,却忽视了只要有美

德,她就可以行使她的权利;只要有热心和才能,便可以养

成一种审美的能力,进而欣赏美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

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

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

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

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

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

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

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

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

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

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纵观全书,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在《爱弥儿》的字里

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极其富有内在意蕴,具有巨大的历史

价值和现实价值,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师范)的学生,我将来

是要走上幼儿教师这个职位的,置身为一名教育者,我的任

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这样只会泯灭孩子的好奇心,我要做

的应该是竭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儿童自由、健康成长的适当

的环境条件,通过对孩子的行为的细致的观察,然后对其不

恰当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诱导,而不是一味地强迫儿童去接受

他人所特有的处世方法。此外,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儿童置身

于大自然中,去体现大自然的自然美,借此锻炼他们的独立,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倡导他们自己去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二)

卢梭是18实际法国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他不仅

在政治理论上给法国大革命做了先导,而且对近世宗教、社

会、文化和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伟大的启发和指导。就是这

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撰写教育文献时,却是那样的如履薄

冰,他呕心沥血了20载,然后用整整3年时间撰写,最后

汇集为这本不朽的作品——《爱弥儿》。于是,他的这部《爱

弥儿》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驾齐驱,成为了古今中外历

世不败的教育巨著,成为了人类教育历史上最珍贵的遗产。

在翻开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

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

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字里行间之中,我从始

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

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

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

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给我这么一个在教育领域彳亍前行

了近17载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迪,也让我教育的心境

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

归真。

《爱弥儿》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

儿童的天性。这种说法真的很普通,一点也不时髦了。但是

给我震撼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对于当今五

彩斑斓的、层出不穷的教育时尚理念来说,这么一个不起眼

的主题思想,竟然需要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来以上、

下卷和鸿篇巨著来论述、来证明。而且尤其让我难过的是,

从18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整整3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在

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却还是不断地迷路,总是被许许

多多、变化莫测的教育新论调给糊涂了心思,走错了方向。

对照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何尝

又不是迷途没知返呢?摘选其中一些我们交错很远的事例,

与我的同行一起“品茗修行”。

其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

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

一起开始的。简短的三句话,只要我们诚实,就会发现,现

实中我们的做法有时相距很远。作为教师,我们好像更多地

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

心态是怀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地说教,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

等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

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孩子们从理性上“认定”教

师是正确的代表,但是情感上就止不住地难过、痛苦,或者

逃避。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融与共。从这点看,我们就把教育的领域狭窄化了,我们

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三学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

学生学会了没有,能力得到了多少发展,尽管新课程在不断

地强调要注意过程与方法,要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却少有土壤,或者说只有播种,少有耕

耘。当然,我也为我们老师叫屈,我们身上的责任好像越来

越重,政治化、任务化、行政化的味道越来越浓,而所拥有

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好像在火车的轨道上,

永远为伴前行,但也永远不能交叉融合。

其二:遵循自然,跟着她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她在继

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她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来磨砺他们的性

情;她叫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说得多好啊,

只要是生命,从出生起,自然就会用种种磨难来锻炼意志,

磨砺性情,强壮身体。但是我们智慧的人类好像过于聪明,

总想以人类的力量来阻挡自然的力量。虽然我们怀抱爱的理

由,例如孩子摔倒了立即去扶起,并深深地责备地面的过错;

例如孩子遭受失败了,我们总是忧心地去安慰,甚至用礼品

来安抚……许许多多的例证,从中虽然我们总是获得了一时

的温馨,但是,纵观宏观与长远,遭受教训的总是自作聪明

的人们自己。所以,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需要放下形式的呵

护与关爱,当孩子们在自己自然的生活状态中遇到痛苦和烦

恼时,不要以为贴心关怀就是爱,有时“作壁上观”,甚至

“冷眼旁观”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懂

得自然的道理,才会学会遵循自然的意志,才会成为一位遵

循自然规律行事的人。

其三:一个孩子被(老师)教了这样和那样之后,也就是

说,在孩子脑中填入了一些他不明白的语言或对他一无好处

的事物之后,用他们培养的情绪把他的天性扼杀之后……由

这位老师来发展他也以充分养成的人为的病原,教给他一切

的知识,却就是不教他认识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

不叫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最后,但这个既是奴隶

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

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

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在我们的课堂,依从教材

出发,我们是不是好像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以未来的名

义教给孩子们现在并无好处也并无作用的知识?我们面对班

级,我们是不是也因为需要面向全体的理由而对学生的天性

置之不理?看看现在的学生,准确地说看看现在这些个个都

是较重独一无二的,至上重要的独生子女宝贝,他们身上的

暴君、脆弱、惟我独尊的品性是不是的确常见呢?满对生活

中教育的现实,18世纪的卢梭早就在对教师呐喊了!

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

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在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

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问题儿

童就是铁证,因此为爱而宽容,为爱而甜蜜对于健康成长的

孩子是营养的必须。例如“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

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这门学科是一个整体,是不

可分割的。”我们总以为大人对孩子的成长担负一切责任,

以为她的什么都需要成人来教,须不知只有做人的天职才是

成人必须担负的教育责任,其他都应该遵循自然和孩子的天

性,顺势理顺。例如“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辨别能力的时候

起,就必须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加以选择”。我们父母和老师

早已习惯以爱的名义来越俎代庖了,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衣来

伸手,饭来张口的接受,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孩子们对自然

就不再是亲切和欢喜,而是陌生与恐惧,于是依赖性越来越

强,生存能力越来越低,社会上也就越来越多长大的孩

子……其实教训很多,我们的迷惑也很多,或许我们思考的

也不少,可是我们总是在十字路口彷徨。看看教育经典名著

吧,她让我们头脑清晰,心性清纯,可以让我们回归教育自

然,贴近教育的本真。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

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

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

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

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

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

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

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

结、提高”。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三)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同时,他

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爱

弥尔》中,自然主义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旨。

《爱弥尔》构思奇巧,不像别的教育名著论述枯燥的教

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而是通过叙述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

育历程,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俗易懂,

他的教育主张对现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

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

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

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

长!

卢梭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

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回了。”他因而主张自然

教育,是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力下解放出来,回归人

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在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

村,去那种安静、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地秩序没有

不和谐美妙,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

从无非分之念。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

(二)培养目标——自然人

卢梭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

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

会生活的一代新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而用

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

所控制。自然人首先是自由的人,他不依赖于他所在的社会,

但他又不是脱离社会的野蛮人,他是社会中的自然人,自然

人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爱弥尔便是卢梭虚构出来的自然人

的典范,“他在人类社会中是独立生活的,他所依靠的只是

他自己。他比任何人都应该依靠他自身,因为他完全达到了

他那样年龄的人所能达到的圆满境地。他没有犯过什么过失,

或者说,他所犯的过失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他没有染上

什么恶习,或者说,他所有的恶习都是任何人不能保证自

己没有的。他的身体强壮,四肢灵活,思想健全而全无偏见,

心地自由而无欲念。⋯⋯他不扰乱别人的安宁,因而可按大自

然所能允许的范围生活得尽量的满意、快乐和自由”。

(三)各年龄段的教育

卢梭重视遵从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也就是要给每个儿

童以他那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对于教育内容的设计,也遵循

了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都有他适当的完善的程度,都有他特有的成熟时期。”他通

过自己的观察,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少

年期和青年期。

1.幼儿期(0-2岁)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身体养护和锻炼

《爱弥尔》中卢梭指出,很多人认为:如果让婴儿自由

自在的活动,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姿势,长大后四肢会变形。

因此,不少孩子一出生,人们便用襁褓把他束缚起来,两腿

伸得笔直,两臂放在身体两旁,用布带绕了一圈又一圈,只

把头露在外面,跟粽子似的,俗称“三角包”。卢梭认为这

样是毫无根据的,他建议不要把婴儿包在襁褓里,不要给他

戴帽子,不要给他系带子,不给他围围巾,一定要给他穿宽

大舒适的衣服,让他小小的四肢能够自由地活动。卢梭从幼

儿期就主张对孩子实行自然主义教育,可是现如今的家长们,

视孩子如珍宝,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

子冷了热了饿了渴了,可在这样的溺爱之下,孩子的体质反

而更差。

2.儿童期(2-12岁)

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育阶段,

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可塑时期。卢梭在《爱弥

尔》中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

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

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

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现如今

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

完全不顾儿童的精力,本来应是快乐轻松的童年,却成了一

群少年老成的小博士,也许儿童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可儿

童时期最宝贵的东西-想象力却已经被消磨掉了。这样的教

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儿童期是人生最幸福愉快、天真

浪漫的时期,应该让他尽情地去享受他愉快的本能,如他

的游戏、他的嬉笑。在儿童的自然状态中得到一种锻炼,儿

童自身感到其乐无穷。儿童的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此,决不是

为成人而牺牲儿童,为将来而牺牲现在。也许现代的家长们

真应该反思一下了,这种为儿童若干年之后的幸福所做的准

备孩子们真的需要吗?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待所有学生都达到自己理想的高

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今天,我们怎样

做教师》后,突然不知道我之前都是怎么做的。是啊,我要

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3.青年期(12-15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劳动教育和知识学习,卢梭在第

三卷中论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他认为少年时期的孩子,身

体强壮起来,理性开始发达,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

并通过感官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

动教育,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他写道:这

个时期是孩子的相对体力达到最大的时期,除了满足欲望的

需要以外还有剩余,所以现在是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

期了。卢梭让爱弥尔从小就懂得干农活,让他学会使用各种

农具。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如果不去劳动,就同强

盗没有什么区别。劳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我们经常会

看到这样的新闻,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一些孩子连力所能

及的小事都不会,原先被家长看做“小事一桩”的家庭劳动

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家长们认为这是对孩子好,什么都替

孩子包办,导致一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试问,这样的社

会主义接班人能担当起振兴祖国的重任吗?现代社会所提倡

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智”也仅仅占了其中的

五分之一,前几年开展的素质教育正是对这一教育目的所做

的努力,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分数不在再是教育的全部,

新时代的学生不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4.青春期(16-20岁)

我自己曾经也一度希望自己是被我的老师关注和夸奖,

因为那似乎是教师对我本身的一种肯定。总觉得自己是教师

所喜爱的学生,随之我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舒畅。赞美是教

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推

动着彼此间的信任。有些情况下适当地赞美如荒漠中的甘泉

一样能够让学生心灵滋润,这也是体现师爱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道德教育

卢梭认为“我们可以说是诞生过两次:一次是为了存在,

另一次是为了生活;一次是为了另一次是为了做一个男子”,

15岁以后就是男孩的第二次诞生。卢梭认为青年到了15岁

以后已具备了判断力,并开始对社会关系有所意识。因此,

这一时期应该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并辅以人文学科

的学习。

卢梭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欲念是保持生存的

主要工具,一切欲念的本源是自爱。基于这种思想,卢梭

认为:

(1)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

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

的情感,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

欲念。

最近我仔细拜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书

中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

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介绍的一

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

书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时也使我对幼

儿教师这份平凡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2)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

研究人。因此,卢梭要求爱弥儿从乡村回到城市。此时他已

经受到了足够的锻炼,能够抵抗城市虚伪文明的侵蚀,同时

他是社会的一员,应尽他的义务。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

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3)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历史知识、实用哲学和寓言

故事,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

(4)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重在道德实践,反对空洞的道德

说教。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把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

际生活,才可以培养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

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只用一本

本课本去空洞的说教,收效甚微,对一个孩子讲多少大道理

都不如让他亲身去体会更有效果。而且现在的学校家长也很

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只有分数才是最主要的,

殊不知,这样能培养多少高分低能的孩子,不仅对社会没有

贡献,严重时更能危害社会。从这方面来看,道德教育甚至

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意义与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对我国教育改革

《爱弥尔》中所体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崇尚自由、

平等和自然,主张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这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批判作用,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

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价值的取向是保守的。教

育目标上,只重传授知识,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

容上,陈旧,创新少;教学方法上,采用注入式,忽视学生

的主体性;教学形式单一化。这些传统教育的弊端都长期影

响我国的教育,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应试教育

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儿

童,研究儿童,欣赏儿童,对儿童的认识值我们参考,在教

学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快

乐的成长。

2.对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卢梭笔下的爱弥尔是“一个身体强壮,感情

丰富,而且能适应各种客观条件变化的完人”,虽然完美,

但毕竟还只是卢梭塑造的一个幻影而已,他为我们们培养子

女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剂良方,家庭是

儿童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儿

童的最初阶段,父母有责任为儿童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

儿童进行适合的教育。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四)

卢梭在《爱弥尔》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

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

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

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

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

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

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

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

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

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这些儿童教育观,尽管历经三个世纪的恶的岁月交替,

时代变更,而在知识日趋进步,思想不断更新的当今依然具

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威力。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才是真理,可

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有着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

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

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

只受过两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人本主义,要减

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

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就是其社会政治和

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孩子是有思想的,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

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

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

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

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

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

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

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

儿童。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

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

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

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

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

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1:1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36259151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弥儿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弥儿读书笔记.pdf

上一篇:回望过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