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
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
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
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
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指出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实在难能
可贵。
知识积累
1.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2.自夸:自己夸耀自己。
3.自欺:自己欺骗自己。
4.自信:自己相信自己。
5.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6.慨
.
(kǎi)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7.玄
.
(xuán)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8.切实:实实在在。
9.渺
.
(miǎo)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10.省悟:醒悟,明白。
11.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掌权的人请求解除他们的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也指替老百姓说话。
12.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13.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14.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15.抹
.
(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16.倘
.
(tǎng)若:连词,表示假设。
17.诬蔑
.
(miè):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18.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19.脂
.
(zhī)粉:胭脂和水粉。
20.诓
.
(kuāng)骗:说谎话骗人。
21.不足为据:不值得当作根据。
考题例析
1.(2015•福建漳州中考)名著阅读。
(1)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
B.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友谊和仁慈是“慧骃”的两种主要美德。
C.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用“借方”和“贷方”来分析自己的幸运和不幸。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2)请从①②两段中任选一段阅读,回答问题。
①……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
来战A。不三合,被A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曹军一齐拥至。A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
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三国演义》)
②……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
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B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B看时,
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水浒传》)
我选()段;选段中A(或B)指代的人物是,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
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广州柳州中考)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
...
的一项是
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
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④依照
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
化新农村。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解析:1.(1)D。
(2)我选①。A是赵云;赵子龙单骑救主;赵子龙杀死曹营50余人,突出重围。
我选②。B是杨志;杨志卖刀;杨志杀死牛儿,到官府自首,被发配充军,宝刀被没收。
2.C。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作者针对一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绝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心。
理清结构
【高清课堂:驳论文阅读与写作ppt20-21】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又希望“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论据
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论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直接(破)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古
今
论据
脊梁
间接(立)
驳论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暗
中
国
人
失
掉
自
信
力
了
吗
写作特色
【高清课堂:驳论文阅读与写作ppt22】1.针对敌论,先驳论证,后驳论点,层层反驳。
例:本文成功地运用了驳论证和驳论点两种反驳方法。
在摆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后,作者分两步进行反驳,先反驳了对方的错误论证过程,指出中国人
现在失掉的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然后针锋相对地提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根本上驳
倒对方的论点。通过反驳敌论的论据和论点,把敌论驳得体无完肤,显示了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犀利、生动、洗练而周密。
例:“他信力”和“自欺力”;第一段中的三个副词“总”“只”“一味”。
“他信力”和“自欺力”这两个词的使用,从修辞上说,这是仿词。你说“自信力”,我来个“他
信力”,既十分巧妙地指出对方论证的不严密,又揭示了某些人愚昧麻木的实质,再加上一个“自欺力”
来批判,可谓入木三分,语言生动、洗练。“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由来已久;“只”字表示惟洋是
从,不相信自己;“一味”则是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把握重点
1.说说作者在文中所谈的“他信力”和“自欺力”分别针对什么而言。
“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这句话
中的“他信力”是针对丧失自信心后,把希望都寄托在外界的力量。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句中的“自欺力”是针对连外界的力量都指不上了,就只
好“自欺欺人”了。
2.“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
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
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
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
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对于这一点,文中虽然没
有提到,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
3.“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
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
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高清课堂:驳论文阅读与写作ppt27】4.作者针对什么错误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自己的
观点是什么?
错误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自己的观点:中国的“脊梁”们并没有失掉自信力。
【高清课堂:驳论文阅读与写作ppt22-25】5.本篇驳论的“突破口”是什么?它又是怎样批驳的?
驳论性的文章,是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论的薄弱环节,抓住了
它,就能击中要害。本文开头部分树好了靶子,而且是先摆谬论论据,后摆谬论观点,这样的安排,有
利于在反驳谬论时使敌论的薄弱之处(批驳的突破口)更明显。
接着作者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思路归谬,剖析了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和片面性,有力地反驳了
论证。作者的批驳层层展开。再以强有力的事实论据: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我们中国人都有自己的
“脊梁”(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在前
仆后继的战斗……),他们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这是中国人民
的代表,从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相反失掉自信力的恰恰是那些卖国求荣、
善于伪装的民族败类。
在线阅读
电子课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
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却也是
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
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
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
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
........................................
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
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
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拓展阅读
【高清课堂:驳论文阅读与写作ppt2-13】
驳论文知识
从正确的论点出发或者以正确的论点为指导揭露、驳斥错误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称为驳论性议论
文。驳论性议论文中,批驳是文章的主体。批驳对方的论点一般有三种方法:
⑴驳论点。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者中,论点的错误是要害,论据和论证是为错误的论点服务的。
反驳错误的论点,是写驳论文的主要的一种反驳方法。
⑵驳论据。错误的论点总是依靠站不住脚的或荒谬的理论、虚假的事例作为论据来支撑的。只要把
这些论据推翻驳倒,论点就失掉了它的支撑,也就会不攻自破了。
⑶驳论证。错误的论点不仅依靠荒谬不实的论据来支撑,而且常常利用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错误论证、
推理来作诡辩。驳论证就是要揭露错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不合理联系,指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混乱
和荒谬。
写驳论文首先要分析对方的错误言论,找出它的要害,并选准批驳的“突破口”。如何选择突破口?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写驳论文也是如此,只有抓住敌论的弱点,才能使批驳有的放矢,
一语击中敌论的要害,敌论的弱点也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如敌论是“坚不坚持体育锻炼无所谓”这个论
点,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们就应以次为突破口,通过充分论述坚持体
育锻炼的好处,来对其进行批驳。又如敌论据是:小张好表现自己。理由是小张拾到手表交还失主的动
机是要得到组织表扬。而小张当时把手表交还失主的动机只有小张自己知道,别人说他动机如何只是主
观猜测,没有任何事实根据。但是,有事实表明,小张当时并没有将姓名和单位告诉失主,可见敌论据
是虚假的,我们就把批驳敌论据的虚假性作为突破口,进而驳倒敌论点。
其次要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掌握确凿的事实作为反驳的依据。怎样运用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首先要选择可供利用的事实材料,要求所选择的事实必须真实、典型、充分。例如要批驳“人人为自己
就是人人为大家”这个错误论点,我们想到了向秀丽厂里的工人在火灾面前不顾个人安危,保住了国家
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其次,对选好的事实要进行概括叙述。再次,还要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紧紧扣住议论的中心,如对上个事例的分析,就应紧紧扣住错误论点“人人为自己,即人人为
大家”来分析:试想,如果当时向秀丽厂里的人,人人为自己着想,都不去救火,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
生命安全能保住吗?可见,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把以上两个难点突破了,写一篇驳论文也就容易多了。驳论性议论文虽然以批驳为主,但破中有立,
而且归根到底破还是为了立,所以在把对方的错误见解和主张驳倒之后,仍然要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1:0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360641516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信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信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