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的地域文化
陕西简称陕或秦。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是按从陕西地
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地。陕西地势特
点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
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关中的农村有很多习俗,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凳子不坐蹲起
来”,就是一俗、一景,也是关中八大怪之一。蹲,按咱陕西方言说
的更俗一点,就是圪蹴,就像秦腔戏一样老陕都知道。关中农村人爱
圪蹴,爱圪蹴着“晒暖暖”,尤其爱圪蹴着吃饭。
特别是早上,在村子巷口十字老槐树下圪蹴着一堆人吃饭,除非
天气实在不好,一般天气时村里的男人们大都会端一个大粗瓷碗,圪
蹴在老槐树下边吃边谝闲传,不知啥时起,也不知是谁,把这种吃饭
谝闲传的场合称为“老碗会”。能来“老碗会”的一般饭菜水平都差
不多,每人一老碗烧的稠糊糊的苞谷榛,有的在苞谷榛上盖一坨子浆
水菜,手弯子夹两三个杠子馍或蒸馍,右手捉筷子,边走边吃。也有
讲究的人,左手一个老碗,虽然同样是苞谷榛,但浆水菜不盖在苞谷
榛上,而是右手除了握着筷子,还端着一个碟子,里面有不多的浆水
菜,边上围着几个蒸馍。也有日子过得殷实的用碟子端着毃的蒜再加
些腌蒜薹,或者就是一碟油泼辣子加腌蒜薹,到了秋天有人就端着炒
绿辣子,但差不多都吃着半揸厚的苞谷面发糕。
不管是一碗端的还是一碗一碟的,来到“老碗会”同样没有坐的,
同样得圪蹴着吃饭。先来后到的人以最早圪蹴在此的人为准,自感与
其关系近或者资格差不多的,就圪蹴在左右或对面,后来的人来了就
补留下的空子,自动地围成一圈。开始围小了,随着来人越来越多,
后来的人就不断地往后退着。当然,不管最后这个圈退到多大,最早
来的那个人是不用动的。
“老碗会”的主题永远是屋里的婆娘,上学的孩子,后头的猪娃,
地里的庄稼,日月的辛劳,社会的趣事,当然打趣逗乐也是一项重要
内容。吃着各自碗里的饭,看着人家碗里的,如果比别人的好,就会
有一种自豪感,神气活现,觉得娶了个好媳妇,饭比别人差的,自觉
没了面子,吃了人家一筷子调了油泼辣子的好浆水菜或腌蒜薹,只有
叹一口气。庄稼人心里想的最多的,永远是庄稼。风调雨顺了,饭场
上喝个苞谷榛都有劲,吸溜的声音都跟唱歌一样。此情此景,活生生
地显现了最有特色的关中谜语:“红杆子,挑白旗,呼噜呼噜进洞里。”
关中地区民风古朴,民俗文化丰富浓郁,其中以春节期间的民俗
文化活动最具有特色,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农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还
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
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豆腐、
购买蔬菜、吊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
九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均蒸几笼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
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
老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大年前两天,
不论城里还是农村,都要“扫舍”,家家房前屋后连拐角都要打扫得
干干净净,窗户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大早,家家
房门上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腊月三十夜称“除夕”,是全
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入夜后家
家户户明灯高照,燃放爆竹,达旦不眠,守夜也叫守岁,否则一年都
会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
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
“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四包厚礼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
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地都敲锣打鼓,演戏
唱曲,舞社火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热闹非凡。
陕西关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独有的地域
文化,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渐渐的被人们淡忘,历
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它有待我们继
续传承发扬广大。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0:5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35415151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腌蒜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腌蒜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