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妆罢低声问夫婿

更新时间:2023-03-06 00:22:14 阅读: 评论:0

杨华素质-波波球

妆罢低声问夫婿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学习计划怎样写)

唐诗画眉深浅赏析

画眉深浅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两首诗,是中唐诗人朱庆余和张籍之间的唱和,两诗分别载于《全唐诗》卷

五百一十五和卷三百八十六。朱庆馀,字可久,以字行,闽中(今福建省)人,一

作越州(今绍兴市)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秘书省校书郎,有《朱庆

馀诗集》。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

县乌江镇)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任水部员外

郎、国子监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朱庆余此诗的诗题即是《闺意献张水部》。张

籍无需多做介绍,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其乐府诗与王建

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曾称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

籍古乐府》)。其诗作关心现实,多用比兴、通俗浅白,但骨力深透。如《野老

歌》、《节妇吟》、《秋思》皆传于乐章,流布人口。

对朱庆余,一般的读者可能知道的不多。他也是为颇为杰出的诗才,在唐代就

很知名,曾被唐人张为选入《诗人主客图》,称其为“及门之人”。宋明清时期,

其诗作也是诗话和文人创作经常提及和引用的:南宋洪迈在著名的笔记《容斋随

笔》谈及“草堂”时,引用了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一流诗人的诗作,其中也提到

朱庆余的“称著朱衣入草堂”(《容斋随笔》卷十)。清人杭世骏在《订讹类编》

中,说到自己曾得许浑手书诗句“湘潭云尽暮烟出”,称赞其中“烟字”极妙,因

而断定“是许之手笔无疑也。浅人妄改‘烟’作‘山’,无味”。其证据中就举朱

庆余诗“浦迥湘烟暮,林香岳气春”为据,证明“始知改者之谬”。

由于诗中颇多佳句、精工粹美,所以常被后人用来集句或用作楹联。扬州萧村

水厅绿云亭里有副对联,是集唐人诗句,上联就是朱庆余的“山深松翠冷”,下联

是崔翘的“树密鸟声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在汤显祖著名传奇

《牡丹亭》中第三十出,写杜丽娘的鬼魂与柳梦梅用唐人集句对诗,杜丽娘用的就

是朱庆余“自然无迹又无尘”;柳梦梅对的则是令狐楚的“白日寻思夜梦频”。第

三十七出《骇变》末的出场诗:“?风吹不动顶垂丝。吟背春城出草迟,夜来风雨

葬西施”。其中第二句“吟背春城出草迟”就是集自朱庆余的诗《寻僧》。

朱庆余不仅诗写得好,为人还十分机敏善于应对。清人独逸窝退士辑的《笑笑

录》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袁景文御史名凯,喜欢开玩笑。朱庆余和他是老朋友,有天骑着毛驴去拜望

他。袁景文迎上前去作揖说:“朱庆余驴。”朱庆余迅速答道:“此牲口非驴,乃

獬豸截去角耳。”袁景文故意舍去朱庆余与驴之间的动词,以此来打趣。朱庆余却

就坡骑驴加以化解,暗示自己的高贵。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

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扬州古籍刊行社

《笔记小说大观》)。

尤其是朱庆余同张籍一样多用比体,通俗浅白又辞意清新,描写细致,如其绝

句:“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胡震亨《唐音统签》卷八四六),亦是托物喻人、借景写心,意蕴深沉。其《望

早日》“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五代人王玄认为“此比明主在上,小人藏也”

(《诗中旨格》)。《早梅》:“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王玄认为是“劲健曰

力”(《诗中旨格》)。他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

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比起同时代王建著名的《宫词》,也并不逊

色。正因为如此,他受到前辈著名诗人张籍的赏识和推重,李昉在《太平广记》卷

199中还具体记载了张籍指教朱庆余诗作和朱中举的具体经过:

中唐朱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什数通,吟改只留二十六章,

籍置于怀抱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无不缮录讽咏,遂登科第。初庆余尚为谦

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

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沈吟。齐

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是朱之诗名,流于四海内矣。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九,清人皮锡瑞《经学通论》也都有类似的

记载。

朱庆余和张籍这两首诗皆是比体,辞意清新又曲折委婉。朱庆余此诗又名《近

试献张水部》,是在临近科举考试前写给张籍的。朱庆余为何在会试前奉上此诗,

又以“闺意”为题,这与当时士人“行卷”风气有关。中国的科举制度,虽产生于

唐,但到宋代始完备。为防止作弊,除了有主考官、副主考官、审议官集中封闭式

阅卷外阅卷和逐层把关外,还有“弥封”、“誊录”诸制度。所谓“弥封”就是把

考试人的姓名弥封,让阅卷官不知是何人试卷;所谓“誊录”,就是由抄写人员按

统一字体将考生的试卷誊录一遍,阅卷官审阅的是经过誊录的试卷,以防阅卷人员

认出笔迹作弊。这也是今天“宋体”的来源。这些方法,大多还被今日的“高

考”、“公务员考试”沿用着。但唐代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本人在考试中展露的才

华固然重要,但有人赏识推荐更为重要。而且赏识推荐你的官员名阶越高、名气越

大,你中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名次也就越有可能置前。大诗人杜甫考了数次都没

有中举,不知是否与无得力人推荐有关,但王维在省试中中头名解元、会试中又中

头名状元确实于此有关。宋人计有功的《唐才子传》对此经过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

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

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

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

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这段的意思是说王维很聪明,九岁就能写文章,书法又很好,又懂音乐能作

曲,因而受到玄宗的弟弟岐王李隆范(后改名李范)的赏识。岐王有天对王维说:

“你把你诗作中一些清丽激越者选几篇,谱成琵琶曲,我俩一道去拜访九公主。”

所谓九公主,是玄宗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排行老九,喜爱音乐,好佛老,曾代

玄宗出家为女冠。拜见玉真公主后,王维在乐工队中表演琵琶独奏,乐声十分悦

耳。玉真公主问:“这是什么曲子?”王维回答说:“名曰《郁轮袍》。”说着便

拿出载有这几支曲的诗卷。玉真公主看后大惊,说:“这都是我平日爱诵的几首诗

啊,还以为是古人的作品,原来是阁下的大作呀!”于是请王维上座,说,今年省

试如果能得到你这样的才子作为头名解元,也是京兆地区的荣幸了。于是,努力推

荐王维为京兆解元。开元十九年,王维参加会试,又得了个头名状元。提拔为右拾

遗,后又升为给事中。

但是,如何才能得到权贵和名士的引荐呢,不是个个人都有岐王来搭桥的,得

靠自己去奔走、自我推荐,当时叫“干谒”。杜甫在说到当年干谒之苦时说:“朝

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

韵》)。即使是权贵或名士接见了,如何引起对方的关注呢?自然不能凭空夸说,

对方会不相信;更不能像今天这样送钱、送卡、送美女,这这种公开的贿赂对方很

难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当时的文人最大的可能是像和白居易那样,奉上自己的

诗文引起对方的赏识,这就叫做“行卷”。王维是这样,同时代的白居易是这样,

同时代的朱庆余也是这样,这就是李昉在《太平广记》卷中所说的“庆余新旧篇什

数通”,朱庆余把自己的全部诗作都呈给赏识自己的张籍。平日靠行卷获得名诗人

张籍的赏识和推荐,以致“时人以籍重名,无不缮录讽咏”,但是否中主考官质之

意呢?朱庆余心中很是忐忑,于是便有了这首《近试献张水部》,向张籍表达自己

的疑虑。自然也有希望张籍向主考官关说的言外之意。张籍事后有没有向有司关

说,于史无征,但张籍的和诗《酬朱庆馀》对扩大朱庆余的影响乃至帮助他进士及

第,确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云:“中朝盛

时,名重之贤,指顾即能置人羽翼。朱庆余之赴举也,张水部一为其发卷于司文,

遂登第也”,可做作证。

当然,朱庆余的这首干谒诗写的确实是好,充分证明了朱庆余的才华。朱庆余

在临近科考之际向张籍表露自己的担心:自己的作品不知能否让主考中意。作为一

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试前表露出特有的不安和期待,这是

举子们的正常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朱庆余偏偏不是直接袒露而是采用比

体,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将一位士人对自己人生前途的期

待比喻成一位新妇对今后家庭和谐幸福的期待,使“干谒”这种屈己而求人的.政

治行为变得风情万种,婉曲而绵长。诗人选择的时间是新婚夜后的第二天清晨,新

妇在通夜高烧的红烛下梳妆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舅姑)。古代风俗,头一天晚

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舅姑。此诗的妙处在于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此时此地

她微妙的心理状态。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公婆的好恶,将决定自己今后在家中的处

境乃至命运。但公婆的爱好自己又不了解,自己的装扮、言行不知能不能中公婆的

意。同为中唐诗人的王建有首《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

食性,先遣小姑尝。”这位新妇很聪明,不知婆婆的饮食习惯,先征求小姑的意

见。但朱庆余这首诗中的新妇似乎更聪明,他直接问自己的丈夫:“画眉深浅入时

无?”因为作为公婆的儿子,既能像小姑一样知悉自己父母的脾性,还能与自己同

心,会将实情相告。如果是小姑,就不一定那么可靠了。至于“妆罢低声问夫

婿”,这句情态描写,更能显现出新妇的温婉和新婚的羞涩。

当然,“闺意”和“本意”也有可比性。应进士科举,对当时的士人来说,和

女人出嫁一样都是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

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

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钗头凤》中路由的妻子唐婉,皆是因婆婆不喜欢而遭休弃的。诗人的比拟来源于

现实的社会生活,使用的有非常巧妙和契合,自然会得到张籍的赏识和推重。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也用比体,巧妙而含蓄地表明了自

己的意见。首先是对朱庆馀的品德文章作了肯定,然后回答了他的疑问,为朱庆余

在考前鼓劲打气。诗的前两句,是说朱庆余德才兼备,文章写得好,居然还不自

信。越地出美女,而朱庆余恰好又是越州人,所以这个比喻更为贴切作者把朱庆馀

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

“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

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

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

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

之情。“齐纨未足人间贵”,“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自古有

名。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

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

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

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乐府古题有《采菱

曲》,以此为题创作者甚多。在这里,作者用“菱歌”比朱庆馀的文章。这句紧承

前句,说朱庆馀的文章写得好,很有价值,作者本人非常赏识,榜上有名是没有问

题的。两句结合起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

章,说明朱庆馀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朱庆馀的赞

赏之情,自然,作者喜欢奖掖后进、爱惜人才的品质也表现得非常充分。两诗酬

唱,珠联璧合,异曲同工,成为诗坛上广为流传的佳话。

这次考试,朱庆余果然中了进士。张籍闻讯后非常高兴,写了一首《喜起放

榜》,诗云:“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榜,百千万里尽

传名。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唐诗纪事》卷59)张籍诗中说的是中榜的二十八名进士,但心中恐怕主要是

为朱庆余而放歌吧!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0:2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33334151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妆罢低声问夫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妆罢低声问夫婿.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