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词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
句。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世
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
个基本概念。
2.“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
“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a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
而词根“duca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
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
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
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1.中国有代表性的定义
(1)《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
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
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
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
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
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
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
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
活。”
(4)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
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5)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
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
(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
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
的那部分的过程。”
(8)斯普郎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心理学角度看目的
然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启示: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教育是什么?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
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
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
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
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
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
想象力、洞察力。
Whitehead的TheAidsofEducation中所言教育的目的是对创造力乃至生命力的激发。
芝加哥大学的Hutchins教授说:“如果我们在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文教育和追求真理,那
么这所大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是尊重生命,是学会热爱生活,是有一天可以不用教。
在马克思主义中人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的作用
规范功能
人类的教育活动因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始终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在一定的规律支配下进行
的。教育目的作为一个国家或阶级或政党人才利益的集中体现,它把通过教育投资欲获得的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浓缩在教育目的上。有了教育目的,就全方位地规范了教育的方方
面面活动都必须有利于指向教育目的的实现。
①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任何一个层次一个类别的教育活动在开展之前、
在进行之中都必须时时围绕教育目的去修正自己的培养目标。
②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是学校教育实践的实体,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化和
实践上的展开。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这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决定
的。
③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是社会的代表。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就必须时时刻刻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把学生教好。
④规范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实质则是为人才成长服务的。学
校的科学管理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的人类经验浩如烟海,各类社会文化繁杂多样。应该说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是学校教育内容
的重要源泉,是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扩展个体经验的重要内容。但是,学校又是一个引导人
一开始就走向健康向上、趋向人格完美的特殊场所,它要求进入学校课堂的教育内容必须具
有积极、进步、科学、健康、有益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其衡量和取舍的依据就是教育目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和教师都会无例外地根据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决定哪些研究成果和社
会文化可以进入教育内容,哪些则应受到批判和抵制。
激励功能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
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
的力量。教育者因为有目标的存在,他们便可动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发挥创造的能力去设计
活动的计划、组织、过程、方法、保证条件,在竞争心理的驱使下去多快好省地达于目标。
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目的越是明确,越是具体,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更多
人的积极性。相反,目的越是宏大,越是抽象,越是遥远,越是完美,达成的困难就越大,
可能性就越小,激励的作用也就越差。
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
要依据。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具体之,依据
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符合
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要;依据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要求,达到了
教育目的规定的规格和标准;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教育
目的要求,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育目的之于教育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只有确立了科学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才
能顺利展开,教师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方向。
教育目的的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台湾地区教育法的解释是“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
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进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
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
代化国民。”
教育大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
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3:4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30900150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