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从魏晋⽂化审视左思的“貌寝”与“⼝讷”———兼论
《咏史》中左思的⼼态——阮忠勇
左思是西晋著名的⽂学家,虽然⽂学才华出众,但仕途坎坷,究其因,除了出⾝寒素外,笔者以为,左思
另两⼤个体特征———“貌寝”与“⼝讷”,也应是造成其失意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两⼤个体特征与整个魏晋的
⽂化风尚形成了强烈的冲突———魏晋是⼀个崇尚风姿与清谈的时代,因此,左思确乎有些⽣不逢时了。
“貌寝”,即相貌丑陋;“⼝讷”意为拙于⾔辞。有关左思“貌寝”与“⼝讷”的记载有:
南朝宋的傅亮的《续⽂章志》:“思貌丑顇,不持仪饰”;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①(容⽌7):“左太冲绝丑”;
⼜见于唐修《晋书》:“(左思)貌寝⼝讷,⽽辞采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从南朝⽂⼈的记载直⾄
唐朝官修的史书,对左思的丑陋与⼝讷皆⾔之凿凿。有意思的是,左芬为左思的胞妹,在形象上与左思颇为
相似,《晋书·左贵嫔传》云:“芬少好学,善缀⽂……姿陋⽆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左
芬的相貌丑陋、体质羸弱,但才华出众,兄妹特点如此接近,可能有遗传原因。左思“貌寝”与“⼝讷”被南朝⽂
⼈与唐修《晋书》屡次提及,并郑重放进个⼈传记之中,必有深意在焉。
如果从我们从魏晋特定的⽂化背景去考察左思的“貌寝”与“⼝讷”,发现这两个特征确实对左思的⽣活
与⽂学创作产⽣了很⼤影响。
⼀、崇尚风姿的时代与相貌丑陋的左思
魏晋是⼀个⽂⼈个体意识觉醒的时代,此时,⼈的才智、外表、风度等,都成了审美的对象,这是先秦以
来思想史上的⼀次⼤解放。
对⼈物的审美,肇始于先秦。儒家⼤师孔⼦以孔门“四科”———“德⾏”、“⾔语”、“政事”、“⽂学”为标准考
察他的弟⼦,可见,德才兼备是孔⼦⼈物审美的标准。⾄于道家,则推崇⽆为逍遥的⼈格特征,因此,“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不⾷五⾕,吸风餐露的神⼈成了庄⼦⽩⽇梦的对象(《庄⼦·逍遥游》)。两汉实⾏“察举”
与“征辟”制度,对⼈物的考察,主要考量被品⼈物是否经明⾏修,试看《后汉书》中的某些著名⼈物,如“五经
纵横周宣光”(《后汉书·周举传》),“解经不穷戴侍中”(《后汉书·戴凭传》),“道德彬彬冯仲⽂”(《后汉书·冯
衍⼦豹传》)“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后汉书·党锢列传》)……其中的⼈物,或因博通儒家经典,或因践⾏儒
家经训⽽赢得了历史的芳名。
但是,征辟制度本⾝的缺陷与外戚宦官的相继专权,使得西汉以来的⼈物品鉴失去了实际的社会功⽤,
当时的民谣深刻地揭⽰了察举制带来的名不符实的弊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别居”。党锢之祸,军
阀混战,⼠⼈或被杀,或流离失所,两汉以德⾏为先的考察制度终于寿终正寝,代之⽽起的是以曹操为倡导
者的“唯才是举”政策,后曹魏政治家刘邵在《⼈物志》从理论上给予阐释与完善。刘邵提出了“九征”之法,即
从⼈的神、精、励、⾻、⽓、⾊、仪、容、⾔九个⽅⾯去探究⼈的精神、智慧、情感与容貌,刘邵之论⼈,筑基于对
⼈物“才”“性”的辨析。精神与形貌并重、道德与智慧兼顾,是刘邵论⼈之特点,这种理论带来了魏晋⼈物品
评的新风尚。
魏晋的⼈物品评所推崇的⾸先是⼈的精神美,《世说新语》中就有⼤量有关精神品藻的词语与概念,诸
如神⾊、神情、神姿、神明、神怀、风神、风韵等辞。魏晋的⼈物在关注⼈物精神美的同时,也注重⼈物的外表
美,要求神与形的完美结合———在现实的审美中,⼈们也很难把⼈物的精神美与外表美绝然分开。因此,在
魏晋的⼈物品鉴中,外貌也成了品鉴的对象,从⽽使外貌也获得了独⽴的审美价值,试看魏晋的“风流宝鉴”
———《世说新语》中的有关条⽬:
周仆射雍容
·好
·仪
·形
。(《⾔语》40)
何平叔
·美
·姿
·仪
。(《容⽌》2)
潘岳妙
·有
·姿
·容
,好神情。(《容⽌》7)
王夷甫
·容
·貌
·整
·丽
。(《容⽌》8)
潘安仁、夏侯湛并
·有
·美
·容
。(《容⽌》9)
裴令公
·有
·俊
·容
·姿
。(《容⽌》10)
骠骑王武⼦是卫玠之舅,俊爽
·有
·风
·姿
。(《容⽌》14)
王敬豫
·有
·美
·形
。(《容⽌》25)
……
魏时的荀粲有过⼀句惊世骇俗的话,“妇⼈德不⾜称,当以⾊为主”(《世说新语·惑溺》),⼥⼈的容貌甚
⾄可以凌驾于品德之上,这简直是对传统礼法的公然挑战。同样,欣赏男⼈的容貌,也成了当时的⼀道流⾏
⾊。
在魏晋,评价美男⼦甚⾄还有具体的标准,⼀是以⾝材⾼挑为美:
嵇康⾝长
·七
·尺
·⼋
·⼨
,风姿特秀。(《世说新语·容⽌》5)
庾太尉
·风
·仪
·伟
·长
。(《世说新语·雅量》17)
⼠衡长
·七
·尺
·余
。(《世说新语·赏誉》39)
(王湛)少有识度。⾝长
·七
·尺
·⼋
·⼨
,龙颡⼤⿐,少⾔语。(《晋书·王湛传》)
⼆是以形体瘦削为美:
王丞相见卫洗马(玠),⽈:“居然有
·羸
形,虽复终⽇调畅,若
·不
·堪
·
罗
·绮
。”(《世说新语·容⽌》16)
卫玠是当时公认的美男⼦,由于他形体瘦弱,如弱柳依风,因此楚楚动⼈,就这么⼀个林黛⽟般的⼈物,
后来竟传被活活看杀(晋书·卫玠传》)。
三是以⽪肤⽩皙为美:
何平叔美姿仪,⾯
·⾄
·⽩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与热汤饼。既啖,⼤汗出,以朱⾐⾃拭,⾊转
·皎
·然
。(《世说新语·容⽌》2)
魏晋时期的⼈物品藻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当时的⼠⼈熟读《庄⼦·逍遥游》,冰清⽟洁的“藐射姑”⼭神
⼥,成了⼼仪的对象,以肤⽩为美,⾮为当时贵族萎靡精神之反映,实寄托了他们希冀蝉蜕于龌龊世界的愿
望。
在举世崇尚男性美的时代,有些男⼦便刻意打扮⾃⼰,《世说新语·容⽌》2刘孝标注引《魏略》云:“(何)
晏性⾃喜,
·动
·静
·粉
·帛
·
不
·去
·⼿
,⾏步顾影。”《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时天暑热,(曹)植因呼常从取⽔,⾃澡讫,
·傅
·粉
,遂科头,拍袒胡舞。”傅粉原是⼥⼦所为,但魏晋男⼈雅好打扮,乐此不疲,这也是魏晋⼠
⼈个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正因为美貌在魏晋被看成⼀种特殊的财富,于是,拥有此项资本者,便沾沾⾃喜———“潘安仁、夏侯湛,
并有美容,喜同⾏。时⼈谓语之‘联璧’”(《世说新语·容⽌》9),说的是西晋的两位美男⼦潘安、夏侯湛仪容俊
丽,喜欢有意⼀起到外遨游,以博声誉。最后他们得到了“联璧”的美称。⽽曹操⾃以为形貌⽋佳,怕影响个⼈
声誉,便指派相貌堂堂的崔琰代之,这就是著名的“捉⼑”故事(《世说新语·容⽌》1),此事说明,在讲究仪表
的魏晋时代,相貌丑陋者可能会有⼼理上的压⼒。
《世说新语》的⼀则趣闻,记载了两位著名⽂⼈———潘岳与左思,由于两⼈相貌美丑悬殊⽽产⽣了戏剧
性的结果: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遇者,莫不连⼿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
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返。(《世说新语·容⽌》7)
⾸先我们应注意的是美男⼦潘岳,据刘孝标注引《(潘)岳别传》⽈:“(潘)岳姿容甚美,风仪闲畅。”说潘
岳容貌甚为出众,⽓质也很优雅。这个可⼈⼉年少时挟弹出游,洛阳的妇⼥⼿拉⼿围住看他,造成了类似今
天的追星场⾯。⼜据裴启《语林》:“安仁(潘岳)⾄美,每⾏,⽼妪以果掷之满车。”连上了年纪的⽼婆婆也以甜
果送给潘岳,可见在魏晋,激赏美貌是不分⽼幼的。《语林》在赞美潘岳的同时,不忘以调侃的笔法写了张载
的“落魄”———“张梦阳⾄丑,每⾏,⼩⼉以⽡⽯投之,亦满车。”两个“满车”⼀对⽐,意趣横⽣。左思学习潘岳
遨游,地点在洛阳,时间当在其妹⼊宫(272年)举家迁洛后,并且很可能在写完著名的《三都赋》后(因为此时
左思已有“洛阳纸贵”的声誉,刚到洛阳的左思还是⽆名之卒,是断然不敢到洛阳的⼤街上去张扬的)。年轻
的左思原本想好事成双,先前“洛阳纸贵”已经让他声名鹊起,他还想来⼀次遨游,让⼈们再见识⼀下才⼦的
真实风采,哪知道,遭到了⼀群妇⼥的乱唾后,他只好选择“委顿⽽返”,否则,将被妇⼥们的⼝⽔淹死!
上⾯对左思的记载可能带有夸张⾊彩,然⽽从当时以风度相尚的社会思潮来看,这个记载⽆疑具有历
史的真实性,并⾮空⽳来风。我们不难揣测,丑陋的相貌在现实中肯定会给左思带来⼼理上的挫败感。
⼆、推崇⼝才的时代与左思的“⼝讷”
魏晋时,很显著的⼀个⽂化现象是风⾏“清谈”。“清谈”,顾名思义,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分⼦以论辩
(语⾔)的⽅式来探讨⼈⽣、社会、宇宙的哲理的⼀种学术社交活动。
东汉末年,⼤⼀统的社会⽇渐解体,⽽作为国家主流意识的经学思想⽇趋繁琐、迷信,新兴的⼠族阶层
急需⼀种新的理论来表达政治思想、⼈⽣态度,以⽼庄为核⼼兼容儒学思想的⽞学便应运⽽⽣。⽞学也是⽣
活在乱世中知识分⼦安慰内⼼苦闷的⼀味良药。
魏晋⽞学以“三⽞”———《⽼⼦》、《庄⼦》、《周易》为本。《⽼⼦》、《庄⼦》倡导⾃然⽆为的思想,这种哲学思
想深深引发了⼠⼈逍遥放达的⾏为;《周易》“⽴象以尽意”的优点,⼜给⽞学家以⽅法论上的借鉴。魏晋⼠⼈
再不愿像汉儒那样皓⾸穷经,毕⼀⽣之⼒去做⼀条可怜的书蠹⾍,他们最需要的是智慧与热情,坐⽽论道,
挥麈清谈。
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倡导的清谈开始风靡⼠林,以洛阳为中⼼,在宫廷聚集了⼀⼤批清谈名⼠,如
何晏、王弼、夏侯⽞、李丰、裴徽等。与宫廷相应,民间也出现了谈⽞团体,如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林七
贤”。西晋时期,谈⽞的风⽓更加炽烈,此时的⽞学家⼤多“善于清⾔⽽不长于⼿笔”(《世说新语·⽂学》70),
王衍、乐⼴成为⼀时之谈宗,卫玠、阮修也忝列清谈之翘楚。晋室南渡后,由于社会⽐较安定,⼠⼈宅⼼事外,
不婴物务,清谈更加风⾏,鲁迅先⽣云:“东晋以后,不做⽂章⽽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可以看到。”②其中
王濛、刘惔最为有名。
因研究⽞学⽽成为名⼠,⽽名⼠必擅清谈,这是当时的⼀条规律。清谈时名⼠云集,畅所欲⾔,于清谈场
所也可见出风流之美:
阮忠勇:从魏晋⽂化审视左思的“貌寝”与“⼝讷”———兼论《咏史》中左思的⼼态29⼀是仪表风度之美:
王夷甫(衍)容貌整丽,妙于谈⽞,恒捉⽩⽟柄麈尾,与⼿都⽆分别。(《世说新语·容⽌》7)
麈尾是谈⽞时的辅助⼯具,⼀般以⽩⽟或犀⽜⾓为柄。谈论者谈⽞时随意挥运,以助谈风。此则故事中
的王衍,形貌昳丽,且有⽞谈⾼妙,于是清谈⽂化沙龙中的⼈们,⼀边聆听他的⾼论,⼀边欣赏他的风度,得
到了审美的满⾜。
⼆是论辩⼝才之美:
清谈的⽅式很多,最常见的是主客问答———主⽅提出论题或者论点,称为“通”;客⽅按照对⽅的问题进
⾏诘辩,称为“难”。其次是⾃为客主,⾃⼰问难,⾃⼰答辩。另外还有临时定题、四座皆通;或两⼈论辩,⼀⼈
评判;或独⾃讲论等。虽然清谈的⽅式各异,但它们同样要顾及语⾔表达的美感。
⼀是论辩叙致之美。魏晋名⼠谈⽞,他们或如“悬河泻⽔,注⽽不竭”(《世说新语·赏誉》32),或“吐佳⾔
如屑”(《世说新语·赏誉》53)。譬如《世说新语·⽂学》第19则,载了裴遐谈⽞“理致甚微,四座咨嗟称快”的逸
事,本则刘孝标注引邓粲《晋纪》云:“(裴)遐以辩论为业,善叙名理,辞⽓清畅,泠然若琴瑟。闻其⾔者,知与
不知,⽆不叹服。”⽽解《庄⼦·逍遥游》的⽀道林,谈⽞能“作数千⾔,才藻新奇,花烂映发”(《世说新语·⽂学》
36),听⽀道林谈⽞,让听众感到优雅的语⾔如⼭花烂熳,其感染⼒可谓深矣!
⼆是⾔辞声调之美。清谈如同演讲,⼗分讲究语⾔的抑扬顿挫,所谓的“韶⾳令辞”与“泠然若琴瑟”,都
形容了清谈语⾔的⾳乐美,余嘉锡先⽣云:“晋宋清谈,不惟善⾔名理,其⾳响轻重徐疾,皆⾃有⼀种风韵。”③
从上⾯的⽂字看来,清谈是风⾏于魏晋⽂⼈之间⾼雅的精神活动。清谈重风神、讲⼝才,体现了名⼠们
的风雅逸致。但是,貌丑的左思,似乎没有资格进⼊名⼠的⾏列,因为清谈名⼠往往具有出众的外表,如何
晏、卫玠、嵇康、王濛都如此;更重要的是,清谈需要论辩者有优异的⼝才,⽽左思虽然⽂才如海,但天⽣“⼝
讷”,性格内向,因此,拙于⾔辞的左思是很难进⼊清谈场所的(我们也没有发现过左思有从事过清谈的蛛丝
马迹)。于是,我们推论,在崇尚清谈的时代,“⼝讷”已成为左思挤⼊上流社会的⼀块绊脚⽯。
三、《咏史》中的真实⼼态:⾃傲背后的⾃卑
《咏史》⼋⾸是左思的代表作,风格雄迈,格调悲凉。其间,诗⼈的形象特征⼤致有⼆:
⾸先是⾃鸣不凡。在《咏史》中,作者对⾃⼰是颇为⾃许的,他好夸耀才华。《咏史》第⼀⾸就以⼝号式的
⽂字罗列了诸多才能。“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说⾃⼰年少时候就开始与笔墨打交道,博览群书的他具
有优秀的独⽴判断能⼒;“著论准《过秦》,作赋拟《⼦虚》”⼀句,也毫不掩饰矜持之情———《过秦论》是西汉天
才少年贾谊所作,⽂章⾼瞻远瞩、⽂采飞扬,左思⾃⽐贾谊,是为了展⽰本⼈盖世的政治才能;《⼦虚赋》则为
西汉出⾊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所写,左思以《⼦虚赋》为作⽂准的,旨在夸耀⾃⼰⾮凡的⽂学才华;⾯对当时
边境未宁的现状,左思⼜宣称⾃⼰“畴昔览穰苴”,饱读兵法,懂得⾏军打仗之道,于是在国家需要他时,他可
以义⽆反顾、投笔从戎,“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顾⼀盼,简直不费吹灰之⼒就使寰宇太平!其他⾃夸
的材料在《咏史》中⽐⽐皆是,不再⼀⼀罗列。君不见左思所景仰、同情的⼈物,往往是历史上的名⼈,有奇伟
的冯唐;有⾼洁的段⼲⽊、鲁仲连;有寂寞的扬雄;有勇敢的荆轲;有曾落魄的朱买⾂和陈平……左思反复吟
咏这些英俊之⼠,引他们以为同调。可见,不愿与庸⼈为伍,这是左思给⾃⼰定下的⼈⽣标杆。
左思的⾼逸不群还表现在对功名、富贵、权势的鄙弃上。《咏史》(其⼀)中作者就⾼唱了“功成不受爵,长
揖归⽥庐”之歌,建功⽴业不过是证明诗⼈⼈⽣价值的⼀种⽅式,当功成名就后,他可以毅然选择飘然归去,
在物欲横流的西晋,这颇有些众⼈皆浊我独清的味道。在《咏史》(其三)中,左思赞扬了段⼲⽊、鲁仲连两位
前贤,前者以隐⼠的名头使秦军退却,后者在排难解纷之后,坚辞封赏。此⼆⼈皆视功名富贵似浮云,体现了
崇⾼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也是左思梦寐以求的)。另外,左思向来对权贵采取蔑视的态度,如《咏史》(其⼆)
以涧底之劲松来⽐寒⼠,以⼭上之矮苗来喻贵胄,对豪门的痛恨跃然纸上。《咏史》(其五),诗⼈以轻蔑的眼
光俯视了“峨峨⾼门”、“蔼蔼王侯”后,挥⼀挥⼿,没有⼀丝留恋,断然与肮脏的京城诀别,迈开⼤步寻觅前代隐⼠的“芳踪”去了
(“⾼步追许由”)。“振⾐千仞冈,濯⾜万⾥流”两句,则写诗⼈站在⾼⼭之巅抖⾐,在长河
边洗脚。振⾐于千仞之⾼冈,诗⼈形象是多么⾼⼤!濯⾜于滔滔长河边,诗⼈形象⼜是何等的飘逸!
其次是抑郁不平。左思对⾃⼰的不遇常常耿耿于怀,他激烈批判不公的门阀制度阻碍了寒⼠的仕进之
路,因此他多次列举诸多历史⼈物的不遇史实来抚慰受伤的内⼼,譬如在《咏史》(其四)中,诗⼈把王侯贵戚
的奢华腐朽的⽣活与扬雄的幽独⾼雅的⽣活相对照,认为留芳后世的恰恰是扬雄这样的落魄之⼠,这⽆疑
是借别⼈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赞扬出⾝低贱的荆轲,同样寄托了⾃⼰对壮志难酬、仕途蹭蹬的愤懑;
对主⽗偃、朱买⾂、陈平、司马相如未做官前的穷困潦倒⽣活的叙述,也是借以抒发⾃⼰被遗弃的愤慨。
据上所述,《咏史》试图告诉⼈们这样⼀个故事———⼀个才华横溢、品德⾼尚的⽂⼈如何被社会所压制、
所抛弃,⽽这个⽂⼈对社会⼜是如何不屈、甚⾄反⼽⼀击。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
⾸先,我们看门阀制度对左思的伤害程度。左思在《咏史》中以愤怒的态度抨击门阀制度的罪恶,他把不
得志的遭遇归咎于“地势”(出⾝)之使然。客观地说,门阀制度在西晋确实影响了不少⽂⼈的前途,这是事
实。但在当时,出⾝寒素之⼠平步青云者也不在少数,有名的如张华、⼭涛、郑冲、⽯苞等,皆属此类。如张华,
《晋书》本传说他少年孤贫,放⽺为⽣,但后来他却位极⼈⾂,从太常博⼠⼀直做到司空。因此,我们不能说出
⾝寒素就注定要仕途偃蹇,相反,出⽣⾼门者,也不⼀定能官运亨通,清河崔⽒、颍川陈⽒,在西晋都为望族,
譬如与左思同预“⼆⼗四友”的崔基、陈眕⼀⽣只是下层⼩官;出⾝⾼门的,有时甚⾄在政治倾轧中作了牺牲
品,如“世为冠族”的桓⽒,名门何⽒等,都成了司马⽒打击的⽬标。所以,我们不能仅凭出⾝⽽论⼠⼈将来之
遭际。
公正地看,左思虽⾮⼠族出⾝,但他的胞妹左芬为晋武帝贵⼈,他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了;另外,左思的
⽗亲官⾄治书侍御史,虽然品位较低,但在朝廷可以伺候于皇帝左右,所以说左思的家庭不能说是绝对清
寒;况且,左思在⼊洛之后,加⼊了权⾂贾谧的“⼆⼗四友”之列,《晋书·贾谧传》在列举了⼆⼗四⼈的姓名
后,云:“其余不得预也”,从这条材料,我们可以推知,要进⼊这个圈⼦绝对需要需要⼀定的政治背景,左思
的家庭与皇族如⽆特殊关系,是断然不能忝列其中的。
其次,左思所标榜的清⾼与纯洁也可能只是本⼈的⼀⾯之辞,他⽆法免俗,他也有强烈的功名欲念。左
思⼊洛后完成《三都赋》,先拜见张华,希冀推举;后⼜进谒著名⽂⼈皇甫谧以⾼⾝价。在⼈物品藻盛⾏的魏
晋时代,能想到以名⼠题⽬这样的捷径出名,说明左思并⾮不懂⼈情世故。他后来参与贾谧集团,成为浮华
贵游集团中的⼀员,渴求利禄之态也清晰可见;况⼜为贾谧讲解《汉书》,更是⽤其所长(《晋书》本传云其“家
始儒学”)以邀宠。由此看来,左思也不是他⾃⼰所夸耀的⼀介⾼⼠,因为,他⾮常懂得如何邀⾄名誉、如何接
近权贵之道,这种作风与《咏史》中的清⾼形象恰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那么,在《咏史》中,左思为何要反复申述⾃⼰的才能与清⾼?我们认为,这很⼤程度上来⾃他的⾃卑情
结。据《晋书·左思传》载,左思“少学钟、胡及⿎琴,并不成”,学当时流⾏的书法与琴道,左思都没有⼊门,于
是,他的⽗亲⾮常失望地对别⼈说:“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竟然连⽗亲都对他失去了信⼼!年少的左思在
⼼灵上就受到了严重的⼼理创伤。况由于相貌奇丑,他肯定会遭到别⼈的揶揄与取笑,“⼝讷”,说明他性格
内向,这种孤僻性格的养成与他⼈的打击是联系在⼀起的。成年后,他也是别⼈讥笑的对象。不仅洛阳群妪
“乱唾之”,他的乡⼈(齐地⼈)也“不重之”,就连亡国⼊洛的陆机也在《与弟云书》中蔑称其为“伧⽗”,认为他
是个粗野之⼈。左思显然不愿意⾯对⾃⼰的缺陷,因为这⽆疑类似于揭开疮疤以⽰⼈,因此,我们就不难理
解,在《咏史》中作者竟然⽆⼀字提及⾃⼰“貌丑”与“⼝讷”的客观事实。⽽这两点,恰是左思不遇的重要原
因。因为“貌丑”会遭⼈取笑,他便得不到世⼈的接纳;“⼝讷”,也很难让他融⼊到挥麈清谈的上流⽂⼈群体
之中,就算进⼊了,也很难找到与他⼈的对接的⽅法。试看,左思虽然参与了“⼆⼗四友”集团,但⽆论在他本
⼈的著作中,还是在别⼈的诗⽂中,竟⽆⼀⾸相互酬对唱和之作,这种现象在历来的⽂⼈中是稀见的。“貌
丑”与“⼝讷”带给左思极⼤的挫败感、⾃卑感。但是越是⾃卑的⼈,却越是⾃尊,这便形成⼀个⼼理怪圈。《咏
史》中,左思在有意回避⾃⼰的缺陷,刻意粉饰⾃⼰的优点(其实有些优点原本就是美丽的肥皂泡,左思⾃云
是⼀通才、奇才,但《晋书》定评其“⽆吏才”),以期获得精神上的胜利,这正好说明左思本来就有⼼理问题。他把⾃⼰的⼀
切不幸都归咎于社会原因,这肯定不合实际。
再说,左思官位始终低微,还有客观的历史原因。据徐公持先⽣考证④,晋武帝太康后期,朝政⼤权被⼀
批⽼⾂所掌控,他们是裴秀、裴楷、和峤、卫瓘、⼭涛、王戎等,连左思刻意接近的贾谧还未有实权,左思当然
没有做⾼官的机会。元康年间,贾谧上台,因为他是“后党”,旋⼜遭司马⽒宗室的敌视,于是左思的前途复归
于⿊暗。
中国⽂⼈中总有⼀些⼈喜欢夸夸其谈、⾔不由衷,左思也可为其⼀。不过,“貌丑”、“⼝讷”但⽂采飞扬的
左思,竟成了时代的⼀个牺牲品,却也令⼈扼腕。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3:2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301221508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魏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魏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