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导入方法

更新时间:2023-03-05 21:20:22 阅读: 评论:0

小孩喉咙有痰-入党答辩演讲稿

导入方法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天天秒杀)

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

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课堂导入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可作为老师设计课堂导入参考。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

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

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

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周恩来在他的青少年时

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

认真自读。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

使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是为

了“中华崛起”这个大目标,只有如此才有无穷的动力。学生们平时听到的一些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学

习,为了给父母争面子;为了光宗耀祖而学习这种非健康意识,或者说非主流意识,一定会受到撞

击。教师举出了周恩来的例子,对学生是很有说服力的。一是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

起“周总理”三个字,无不肃然起敬。二是看周总理是怎样立志的,怎样学习的,并通过艰苦革命实

践,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这样就在学生心中首先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那么,以后的教

学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山”来进行了。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

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

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

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

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

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

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

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政治老师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了“发展”

之后,教师可这样引渡到新课:“同学们,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会代替旧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一帆风顺如果不是一帆风顺那

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索片刻后,教师接着讲:“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些

问题的。……”

例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

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

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导课,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从旧知牵引到寻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导课简短、

恰当、自然。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4种具

体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

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

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如历史课《唐朝的衰落》,可以这样开头:

“自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以后,经过太宗、唐宗、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前朝,这是唐

朝历史的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到了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了。这强盛和衰落之

间有一转折点,那就是‘安史之乱’”。

这样的导语,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再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靶变法开始在哪一年”“这项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老师指出:

秦国自商软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

六国作好了准备。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知识衔接和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

但它往往缺乏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

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节

课学过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回忆思考,再找几个学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学

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老师作出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带动全班学生复习旧课,进而导

入新课。

再如一位物理老师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我们都背书包上学。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些体验:同样重的书包,当用细带子背的时候,就觉得

勒得紧、痛;当用宽带子背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紧、痛。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学生发表一些看法后,这位老师接着说: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压强”。

(板书课题)

提问式导入的要求是:所提问题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具有激发兴趣、发人深思的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

方式复习旧课,使学生再现巳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

(4)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情导入新课。

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

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

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海底世界》时的导入是:

提到大海,同学都会联想到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海面,还有那点点白帆,振翅翻飞的海鸥。

然而说到海底,我们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海底世界》一文,将使大家对海底世界有

一个鲜明深刻的了解。

复习导入语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语。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

及能增时新知识学习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所以,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从

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因而,复习导入的方法往往被教师乐于采用。当然复习导入语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

课也应十分自然。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

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

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

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

题导入到新课之中。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非

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

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

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

揭示新课。

例如下面地理课讲授“比例尺”的导入设计就是这样。一上课老师就问:“哪个同学的爸爸、妈

妈或叔叔、姨娘要出差”七、八个同学举手,老师指定一名调皮同学小王回答:“我们隔壁的陈叔叔

明天出差到成都”。老师说:“你学过地理,你给我查一查地图,重庆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学也

帮助查。”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重庆成都的距离,大家查一阵,都查不出。全班陷入沉默。从那一

对对微微皱起的双眉,看得出孩子们为难了。他趁机将孩子们心头的乌云一拨:“没关系,只要你

们听了我下面讲的,保证你查出来,因为地图上有‘比例尺’……。”老师板书课题“比例尺”。

这个导入设计的巧妙就在于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思想,急于求得答案,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指导课上的导入方式——关于读书方法,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是杜

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郑板桥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心中无适主。便是暴富

儿,颇为用钱苦。”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

悬念式导入的特点是设置扣人心弦的问题,但又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要了解探究,弄个水落

石出,否则即不能满足的心理。设置悬念要做到“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

学习新课的愿望。就语文教学而言,设置悬念,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条件;在手法上可

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人以余味,引入至胜地。如一位老

师在讲《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时,其悬念式导入方式是:

“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有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

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人们把书目看成是‘打开知识宝库

的钥匙’(板书标题)。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

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认真钻研课文。

化学课悬念式导入——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讲起来干瘪,学起

来枯燥。对这些章节内容的教学,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便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

所在的愿望,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时,可尝试这样导入新课:

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迈克斯通号”货轮正在北太平洋航行。突然货轮响起了刺耳的警报

声,船员们惊喊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是货轮与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上了

海底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

经查验,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使铜板出现漏洞了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知识

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关于原电池的知识。

这样引入新课,趣味性就强了。

巧设悬念导入新课的优秀范例很多。这里再举两例。一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

基础学科》时悬念导入:同学们,一位美国海军次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议论一会儿之后,老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位着名科学家写的一

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绿色的办公室》时设计的悬念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老师或父母工作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发现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吗在学生稍议一会儿之后揭题:世界上就曾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做“绿色的办公室”。

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激

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

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

“愤”和“诽”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

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

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

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

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

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也可以是老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某

一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以得出的结论或观察到的现象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导入方式能帮助

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在中学生物、理化教学中运用较广,

因为这些科目中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分子、电子的运动,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细胞的分裂和新

陈代谢,神经的传导等,不通过形象的实验和演示,一般很难理解。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

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

氛。这种导入方式经常应用在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一位自然课老师在讲《摩擦起电》一文时

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这里有一把塑料梳子和一些纸后。我先用梳子梳几

下头,再把梳子放在纸屑上,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接着就做了上述实验。大家看纸屑被梳子吸

起来了。(演示给学生看)梳子为什么能吸起纸屑呢原来摩擦会起电。接着板书课题。

语言类学科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灰尘的旅行》一文时,先让

学生观察教室上空能看什么东西,然后把教室门窗挡起来,用一束电光射进去,再让学生观察,问

看到了什么,之后导入新课,效果良好。

运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

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

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

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

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

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

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例如,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时,一上课,老

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诗《说给母亲的话》播放给学生听:“儿不嫌母丑,祖国,

我们不嫌您落后。孩子们都想换上漂亮衣裳,但怎能看到母亲捉襟见肘。……放心吧,母亲,为了

您早日康复,我们愿献皮输血;为了您披上华丽的新衣,我们愿日夜刺绣……当您实现四化的时候,

我们人人端起飘香的美酒。”美妙的诗句,高冗的音乐,深沉的爱国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

力,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

和丰富的哲理,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

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老师显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

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

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老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

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

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

隐蔽,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

6、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

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感受到的实例是很多的。这些实例既有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也有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既有影响较大的突发性自然事件、社会变革,也有班级学校里出现的局

部事件。老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

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不仅有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

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

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创造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优秀典范。如一位生物老师在讲授昆虫的性

外激素时,上课之初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

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洁布尔是法国着名的昆虫学家。他在1904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

地下了一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

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么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

呢洁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时,一上课,老师先给学生讲一个

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微服私访到乡间,跟一位正在稻田用稻草捆秧的农夫对对联。农

夫先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百思而无以对答,回家后怏怏不乐,侍女得知后对了出来:

“竹篮装笋母怀儿”。讲完故事后,老师借故事内容问学生:“为什么学识渊博的大学士对不出来,

而谈不上什么文学修养的侍女却能轻易对出”经这—问,就引发了学生深思与讨论,随后老师归纳

引导:“因为侍女有用竹篮装笋的实践经验,而大学士张英却没有,说明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课。

如在生物课或自然课要讲自然保护的内容时,可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臭氧层破坏、森

林锐减、江湖污染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解决程度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导入新课。1987

年9月23日发生了我国能够看到的日蚀,一位生物课老师便以这件事来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都

看了日食现象,可是你们知道直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

引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

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化学课“醇类”的教学,一位老师是用宣读新闻导入的:

一上课,老师拿出一份剪报,向学生宣读:“四商贩非法用工业酒精制售白酒,贵阳发生千人

饮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全学生急切了解报道的详情,接着读:“贵阳日前因

饮用高浓度甲醇的白酒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据悉,自25日发现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

人中毒。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饮用工

业酒精配制的白酒会中毒为什么会双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顿时被激发起来了。

此刻转入醉的分类和甲醇等内容的学习,随后继续读报:“经化验,这些白酒,每100毫升竟含醇

31.5克,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774倍。超量甲醇进入人体,首先侵害视神经损害肝肾,而后酸中

毒而死亡。”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第一,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故事本身生动

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第三,语言要精炼,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

它是指教师直接从解释或发问教材的课题词语入手,帮助学生审析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

概况,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达到开“窗”窥“室”效果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

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

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

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一上课,教师先点出本节教学课题,之后,立即

借题发问:“‘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一国’是指哪一国‘一国’同‘两制’之间存在什么

关系”“‘一国两制’适用于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实行‘一国两制’后同我国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

地方”这样围绕课题,不断发问,能引起学生注意和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了解新课大概内容,为下

面的讲授奠定心理和认知基础。

课题都是经过编者们反复推敲而确定的。透过题目,往往能抓住课文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

破题入手导课,能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中心,抓住重点,有目的地听课。破题导课运用是

否巧妙,关键在于对题目领略是否深刻,注释是否与课文内容相互呼应,既要说到点子上,又不代

替对课文本身的分析,而是将破题作为手段,创设讲授课文的契机和情境。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

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

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因为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电

视等)比形象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不

但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也为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可以鲜明地揭示客观

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演示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感知,更有直接作用。因此老师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

在导入时多提供具体事例,创设演示直观教具机会,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

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尤其在中低年级和自然学科中,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

更好。

直观演示导入的具体方式很多。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直观演示式导入的具体方式。

1、形象化语言式导入。运用形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气氛,

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天山景物记》时,先板书《救勒歌》

接着说这是边塞风光。

“尽管诗人写出了草盛原阔、牛羊肥壮的景观,但这毕竟是‘西出阳光无故人’的地方;可在现代

散文家笔下的天山,却是塞外江南,这里繁花争艳,五彩斑斓,溪流棕棕。”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

去天山游历一番。这样既复习了古诗,又使学生神往天山景物。再如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诗八首》

时的导入语是:

“诗,像种子一样,有一种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之后,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

融合,长久地滋润大地。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八首,有的距今已有900余年,有的距今有1500余

年。尽管年代久远,诵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

学生情弦被拨动,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兴趣盎然地诵读起诗文。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问题时,老师一上课,就先播放录音

《走向英特耐雄纳尔》。录像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远在几百万年前的生物进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

生面前,使他们如临其境,好像走进了几百万年前的原始森林,考察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与此

同时,老师应向学生提出在新课中要讲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录像内容进行思考。学生由于观

看录像,兴趣十足,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因而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认真思索,这样就自然进入

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自然学科也可以运用形象化语言导入新课。例如一位化学老师在教碱金属部分内容时,在先告

诉学生金属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后说,戴维用电解法将分解得到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

大玻璃杯中时,轰的一声发生剧烈的燃烧和爆炸,戴维从此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

酷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地说:幸好只瞎了一只眼,还有一只眼,还可以继续

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戴维加倍努力地工作,成功地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

钙、锶、镁等金属,还制取了非金属硼和氮气(N02)等。我们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学生,要好好

向戴维学习,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看图提问式导入。这是一种利用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中的插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导

入新课的方式。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看“统

一货币”图,接着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不认识。老师:“这都是货币。像铲子的,是赵国的货币;

像刀子的,是齐国的货币;像蚂蚁鼻子的,是楚国的货币。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使用这些五花八

门的货币,多不方便呀!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

来一道学习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3、挂图式导入。挂图包括利用地图等有关印刷的教学用图和老师自制的挂图等。其中地图性

质的挂图还利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时空掌握。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三峡》时,上课开始时首先挂

出一个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然后指着地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

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

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接着又指着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

壁相加,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里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

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

此多娇”的美的享受。(板书标题)

4、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这是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

入新课的方式。如教《长城》一文时,可先用幻灯放映长城的图片,同时伴放歌曲。学生看着雄伟

壮丽、婉蜒盘旋的长城,听着《我的中国心》,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不仅使学生爱国之心

顿生,而且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实物演示式导入。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就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

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小棍,有时能组

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老师可由此引出课题。

直观演示式导入重在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因此运用这种导入方式要注意:第一,实物、

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课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第二,在观

察中,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学新课做好准备。第三,设计好

演示程序,所用时间不要过长。第四,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

9、设凝问难、制造悬念式

它是指教师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引

导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方法。它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

出答案,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

故弄玄虚。例如,讲“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时,教师首先就热点问题设凝:“平

时我们经常说‘社会主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那为什么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苏联会解体呢原苏联、东欧的剧变还能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必然衰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热门话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学生积极思索和热烈讨论,并

渴望得到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导入了新课。

再如,有位老师在讲“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就这样导入:“大家知道,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

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有设计图。但现实中却是先有设计图,而后

按图纸施工建大楼。这不就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要知道其中的奥

秘,就必须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样通过巧妙设疑难,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是学生带着问题

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

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

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例如,讲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时,教师一开始就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邮票,

票面正中是门捷列夫头像。并问:“这位大胡子学者是谁呢?”部分学生能认出这是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通过强烈的光、色和生动的问话刺激学生。写出课题后,立刻提出三个思考题,引出本课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达到向学生渗透本节课教学目的的作用。

(1)元素周期律是科学史上的偶然发现,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的个人发现,还是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结晶?

(3)为什么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而不是以其他人的命字命名?

课题就沿着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

又如,化学课开始学习《什么是化学键》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人们已经

发现和合成了几百万种,物质。为什么仅仅一百零几种元素的原子能够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

呢?原子是怎样互相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相结合?原子结合成分子后。性质为什么与原来的差别很大?为弄清楚

上述问题,首先,就要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的相互作用。教师

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学生求知欲望倍增。

10、因势利导式

它是指教师上课时,就课前发生的情景,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顺势开讲,恰当地把学生的注

意力和思维带到学习新课知识上来的一种导课方式。如有位教师一次正要去上“正确认识自由和纪

律的关系”的课,当他走到教室外边,看到教室里有很多同学围在一起,并听到他们在大声争吵:“我

摔打喊叫管你什么事!”“你摔打喊叫声音很大,影响我做作业思考问题!”……恰当此时,上课铃声响,

同学们一哄而散,各自落座,两位争吵的同学虽有怒气,却面带怯色,等待教师的发落。这时,这

位教师面带笑容,一上讲台,开口就说:“同学们,今天我又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为我们学好这节

课内容填补了一个空白。”学生一听,情绪一收拢,这位教师接着说:“这‘新大陆’就是刚才两位同

学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所包含道理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

关系。”这样一开讲,全班同学会心一笑,紧张的气氛随之而散,轻松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11、激趣导入

如老师在讲初一政治《生活需要友情》时我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上面是一个人直走在一望无

际、干枯的沙漠中),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它有哪些特点?适合人居住吗?然后出示第二张幻

灯片(上面是沙漠中的一座城市),问这是什么景象?假如你生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生活中会

有哪些情况发生?你愿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吗?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小结:“得

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学生就会带着强

烈抗议的求知欲望了解友情是生活的必需,为学好这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借用名言

“名言”是指人们所熟悉认同的留言哲语,含义深刻,具有振聋发馈的作用,如“失败乃成功之

母”、“骄兵必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有的名

言是出自名人之口、名人之文,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许多话,为人详熟,能够脱口而出。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言于义,小人言于利”等,韩愈《师

说》中的首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列宁“真理再往

前走一步就变成了谬误”等等,举不胜举。也有的名言是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为人们所称道并在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为众,聚沙成金”、“心底

无私天地宽”等。诸如此类的俗语、谚语、成语,各行各业都在频繁地使用。

借用这些名言,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格外引人注目,新颖别致,能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例]《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

师:大家知道英国有一位着名剧作家,叫莎士比亚,他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他还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个比喻

是多么形象啊,大家也许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说过“爱书吧,

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那么这些书藏于何处呢,到哪里去读书呢

生:图书馆!

师:对,图书馆,那是书籍的海洋,知识的宝库。伟人、大学问家都是和图书馆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读书时,座位下的地面磨出了一道沟。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在长沙时总是第一个

进图书馆,最后一个离馆。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与图书馆也有许多佳话。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

习《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一文。

[点评]

作家、学问家、伟人……他们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大量地接受前人文化遗产,大量地读

书以充实头脑。因此对书籍的存放场所图书馆有特殊感情。鉴于他们的深刻体会,他们说了一些关

于书籍的至理名言。这些“名言”鼓舞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有的青年学生把它作为座右铭,

当成律条、训言,牢记于心,实践于行。教师用这些名言导入,无疑能够加深学生认识,使学生意

识到图书馆是营养之地,发展之地,成才之地,确实是宝库。使学生认识到要做一只勤劳的蜜蜂,

为人民酿出蜜来,就得到万花丛中,到图书馆吸取大量知识。

13.学生演小品导入。

如,我在讲初三政治《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一框时,让几名学生演示小品:第一次,在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两个氏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获胜的一方对如何处置俘虏的

讨论和最终决定;第二次,在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些剩

余的情况下,在战争中获胜者一方处置俘虏的讨论及决定。通过表演,尤其是其中的讨论,让学生

归纳出一个道理:阶级的出现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引入课题,教师讲授。

14.幻灯激趣导入。

如,讲初一政治《生活需要友情》时我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上面是一个人直走在一望无际、

干枯的沙漠中),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它有哪些特点?适合人居住吗?然后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上面是沙漠中的一座城市),问这是什么景象?假如你生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生活中会有哪

些情况发生?你愿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吗?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小结:“得不

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学生就会带着强烈

抗议的求知欲望了解友情是生活的必需,为学好这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直观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

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

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两点:

(1)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

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植物学“种子的结构”的时候,她先请同学们辨认几种植物的种子。接

着她说:“世界上绿色开花植物有20多万种,多数部层由种于发育而在来的。现我们看到的只是几

种,非洲东部塞舌尔有一种复椰子树,一个种子的直径有50厘米,重达15公斤,可算是世界上最

大的种子;还有~种叫斑叶兰的植物,它的种子一亿粒才重50克,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尽

管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把它们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体。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常见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

子来学习种子的结构(板书课题)。”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方式,都要注意三个问题:

a、搭桥铺路、巧设契机。

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另一方

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

要根据当前所学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处编排习题、提问,使之与新的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并把

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授新课过渡得连贯自然;从而激发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造成传授新知的契机。

b、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过程中,一般来

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

有的知识出发,要提示学生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引导他们思考,明确新旧

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

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

b、因课施教,方式多样。

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衔接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如音乐、美术、体育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

方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上节课的动作或技巧,看其是否掌握和熟练,再进行矫正和指导,然后传

授新的内容。而语文、政治、历史、哲学、外语等课则常借助提问、讲述、引证来进行。物理、化

学、数学则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前面所学的知识,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

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

总之,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

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导入时,恰如其分地运用名言,使语言铿锵有力,胜似许多散言碎语,如胸有成竹、点

石成金、画龙点睛等都涵蕴着古代一段故事,能够展开学生已知的想像空间。有些俗语、谚语还能

起到“幽默”的作用。如讲授《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时,导语可讲“目前有些干部忘记了

艰苦奋斗,有这样两句话,‘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这两句新编俗语说明了什么

呢“小酒”之前加“革命”二字可谓幽默风趣。这样导入,吸引在先,魅力无穷。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1:2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224221499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导入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导入方法.pdf

标签:导入方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