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发布者:陈荔娟发布日期:2011-11-13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从传统的“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
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转变。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和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学习,教师就得设计一
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
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
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解决
新的知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教学活动要关注到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能让自己提高的
阶梯,找到自信,找到乐观。如在七年级下Uint7Whatdoeshelooklike?的教学设计中,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听说能力,并进而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我让同学们分成了四人
一组,编写对话,谈论人们的外貌,由全组同学先进行小组练习,然后把对话再表演给全班
同学,让大家继续猜测同学们谈论的是谁,这样,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对于英
语水平较弱的同学,他们在组长的帮助下也都能完成相应的简单对话,全班同学都得到了不
同程度的锻炼提升。
(二)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
语言活动。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表演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和当堂教学目标相接近的情景,
或者把班级干脆就变成一个与教学相契合的大的场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进入课堂教
学,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我记得曾经在教学
七年下Unit12时,我就让学生就本校的规章制度做一番讨论,然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阐述,因为说得做得都是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所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积极踊
跃,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利于操作,有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只注重“热闹”,而要切实提高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电脑多媒体等,为我们大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
到重大的作用。如我们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利用这种直观的
方式让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单词,从而改变单词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作者:张永红文章来源:5289更新时间:5/28/2007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
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一些教学观摩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中只注重了活
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在设计英语
活动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活动要以语言交际为目的;以生活实际为支点;以任务为驱动。
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
自己的教学时间,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活动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语和画
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
有利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
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北师大版先锋英语1A课本中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我设计了“红灯停,绿灯
行,黄灯等”的活动,以复习和巩固单词red,yellow,green。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
根据教师所说的三种颜色,做出停车、开车或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个回合
后,仍然站着的学生被评为合格“小司机”。然后让这些小司机来喊口令其余的学生继续做
动作。此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三个单词,又能使他们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很是时
机的将德育渗透于英语教学活动中。
可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助于学
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要有语言知识作支撑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应采用形式多
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具有新奇感,从
而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持其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经常组织guessingroleplaychantplay
gametellstorymakesurvey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力求使活动多而不乱。例如,在
先锋英语4AIt`tooexpensive一课时,当时放完国庆节假,很多学生家长给自己孩子买
漂亮的衣服,我让学生每人拿来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如:
T-shirtdresssweaterjeanjacket);待呈现新知识之后,组织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每组学生设计本组的展示形式和介绍语;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时装表演开始后,学生们踏着模特步登场,伴着音乐,一边摆造型一边用英语介绍:Lookat
mynewdress,it’s15yuan,it’’tverymuch….师
生在台下一起评论:it’scheap/expensive/nice/smart…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
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运用了英
语,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自主、合作和创新的意识。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而要
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教师要善于通过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
习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比如,上述时装模特展示活动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是因为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语言知识,发展了语言技能,获得了用英语
做事情的成就感,使其对英语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喜爱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新课程强调要创建一个和谐的、开放的和互动的课堂。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时,不要一味追求课堂的安静和学生的服从;要允许课堂稍稍“乱”些,让学生主动、积极
地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使课堂迸发出活力。
另外,一堂课并不是活动的无序结合,而应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
互强化和巩固,并向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
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不仅要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而且要连贯、紧凑
和循序渐进。
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
要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要考虑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提出具体的要
求;要使活动便于操作,并要制定能客观评价活动效果的标准。
四、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
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
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
到发展。
例如,在教先锋英语5AUnit2Ann’sdream一课时,在讲完新课时我让学生写了
自己的梦想,然后让他们念自己的梦或者梦想,有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名医生,给病人看病;
有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就像杨利伟、费骏龙叔叔那样飞上太空,探索太空的奥妙,
为人类做出贡献。学生用英语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梦想,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的
生活,又富有挑战性,所以学生的兴趣盎然,写出了十分精彩的文章,为以后的英文写作奠
定了很扎实的基础。学生的不同梦想及精彩的英文解说,把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样
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但复习了课文的语言点和动词时态的用法,而且在交流中还用到了以前
的重要句型。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把课外学到单词和句型也用到了课堂,各个层面的学
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探究性和拓展性等多种
因素。教师要遵循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及其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所教知识的
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
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
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
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
能力的提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策略初探
“学生活动”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主要环节之一,目的是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从而建构数学理论,进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活
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也包
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或者备课中,教师通过对“学生
活动”的设计,可以优化学生活动、提高活动效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一、“引入性”活动设计,宜“简”不宜“繁”
古人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开头要简短而美观,直入主题。其实,数学课堂教学也是这
样,要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对于一些引入性的活动要尽
可能简短、直接,直达本意,而不是藏头露尾,费时费力,最终使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案例1】《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引入活动设计
情境:(动画)画面情景:擂台、横幅(解题大赛,奖品丰厚)
比赛双方:诸葛亮VS臭皮匠团队
比赛规则:各位参赛选手必须独立解题,团队中有一人解出即为团队获胜。
人物:诸葛亮,臭皮匠老大,臭皮匠老二,臭皮匠老三。
诸葛亮(手摇羽扇):依我以往的经验,我解出的把握有80﹪。
臭皮匠老二(垂头丧气):老大,你的把握有50﹪,我只有45﹪,看来这奖品与咱是
无缘了。
臭皮匠老大:别急,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咱去把老三叫来,我就不信合
三人之力,攻不下这个擂台!
问题:假设臭皮匠老三解出的把握只有40﹪,那么这三个臭皮匠中有一人解出的把握
真能抵得过诸葛亮吗?
无疑,上述案例作为“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引入和主题是非常贴切的,但作为
以高二学生为对象的教学,设计过于注重了引入的趣味性,情节曲折,冲淡了本节课的主题,
很有可能,接下来学生的讨论仍会沉浸在有趣的表面现象中,思维不能有效地进入下一步的
学习与讨论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创设情境,在学生的活动中引入课
题,但是目前“引入性的学生活动”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如案例1,就是“喧宾夺主”的典型。
如果对上述的案例稍加改造,削枝强干,就是很好的引入。教师可直接提出“同学们都听过„三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歇后语,现有一个问题,假设诸葛亮能够解出的把握有80﹪,三个
皮匠能够解出的把握分别为50%,45%和40%,现在请同学们研究一下,这三个皮匠能够赛
过诸葛亮吗?”这样,在不失趣味性的前提下,又容易点明主题,有利于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讨论性”活动设计,宜“宽”不宜“窄”
数学课堂少不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目前,在新课程纵深推进的地区“小组讨论教学”
正方兴未艾。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讨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而且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插上嘴”,使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就要求
课堂气氛宽松,问题入口宽,有坡度、有开放性。
【案例2】《直线与平面垂直》讨论活动设计
讨论1在“线面平行”的位置关系中,我们将线面平行关系转化成什么要素之间的关系
来研究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讨论2生活中有哪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例子?
讨论3类比“线面平行”,“线面垂直”关系可转化成什么要素进行研究?
讨论4例如将一本书竖起来放在桌面上,为了使书脊相对于桌面不“歪斜”,书脊所在
的直线与桌面上任一条不过书脊与桌面公共点的直线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讨论5通过上述的观察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
上述的讨论活动设计起点是复习前一节内容,终点是本节新内容的难点,要求学生从熟
悉的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并类比已学的思想方法建构新的内容。这是非常成功的学生讨
论问题设计,有层次、有价值,不仅便于开展课堂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而
且还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了类比、化归、降维的思想,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强调
的是,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到什么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什
么”、“怎么想出”的。
三、“问题性”活动设计,宜“疏”不宜“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欲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常常会费心设计大量
提问,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大有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之嫌疑。课堂
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过密,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反而浪费了宝贵
的教学时间。因而,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提问的数量。
【案例3】《函数概念》问题设计
问题1初中我们学过哪些函数?
学生活动: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者上述的一些具体的函数
等。
问题2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忆初中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
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
问题3y=1(x∈R)是函数吗?
学生活动:对产生的两种意见展开小组交流讨论,不着急给出答案。
(教师展示教材中三个具体的例子)
问题4在上述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利用初中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阐述上述例子中的特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用集合语言进行叙述。
问题6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形成函数概念。
问题7从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由哪几个要素构成?
学生活动:(1)定义域;(2)值域;(3)对应法则。
“函数的概念”是一节“核心概念”课,案例中仅通过上述7个问题,就让学生建构了“函
数”这一核心概念,除了最后的例题和小结外,平均5分钟一个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
间思考和讨论,便于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一些思维含量
低、问题设计简单化的提问,而把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心理需要直接相关
联的“问题”或“疑问”,为学生创设主体性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动建构。
四、“探究性”活动设计,宜“放”不宜“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中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探究情境、构建探究平台、提供探究的素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不要一手包办,教师要认识到几乎所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有探究的必要,要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案例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探究设计
问题情境:如图1-1所示,直线l:4x-3y-12=0分别交x,y轴于A、B两点,求原点
O到直线的距离。请同学们讨论解决的方法。
方法1如图1-2,过O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H,利用等积法,即OA·OB=AB·OH,
求得OH的长度,即点O到直线的距离。
方法2如图1-3,过O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H,求出直线OH的方程,联立方程组
得到H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线段OH的长度,即得到O点到直线l的距离。
方法3如图1-4,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H(x,43x-4),利用两点间距离求得OH的长
度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再求出此函数的最小值,即O点到直线的距离。
探究一般地,求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探究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与A,B两点,在RT△ABC中,
利用等积法,求得斜边AB上的高PH的长度,即P点到直线l的距离。
探究2过点P作PH⊥AB于H,求出直线PH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得到点H的坐标,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线段PH的长度,即P点到直线l的距离。
探究3当B≠0时,在直线上任取一点H(x,-ABx-CB),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线
段PH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再求出此函数的最小值,即为P点到直线l的距离。
本节课的最终目标是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都采用
“提示公式怎么推导,最后公式是什么”的模式,看上去避免了繁琐的运算,省时省力,但
是学生却失去了锻炼思维的机会,少了探究的乐趣,没有了发挥探究才能的舞台。上述案例
借助一个具体的、简单的问题解法,类比推广到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把新课建立在学生已
有的知识水平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学
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探究活动,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
发现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五、“巩固性”活动设计,宜“精”不宜“多”
不可否认,学习数学离不开练习,但是过多过滥的练习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学生
的创造力也起着阻碍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李士锜教授就曾提出过“熟能生巧”的同时,也可能
会“熟能生笨”的观点。因此巩固性的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精致,要把握数学的实质,
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4】《函数定义域和值域》课堂练习设计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x-1;(2)y=x-13x+2;(3)y=(x-1)0。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2+x;(2)y=2xx-1(3)y=2x+1。
3.思考题:求函数y=x-1+x的定义域和值域。
上述的课堂练习基本上覆盖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主要类型,注重了对函数本质的理
解,避免了人为编制求定义域和值域的怪题和偏题,少了烦琐的技巧训练。事实上教师也要
认识到,数学题目甚至题目的类型都是做不完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训练中掌握解决问
题的方法,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该多考虑问题的典型性和层次性,起到精讲精练的作用,
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视角,应该从教师转向学生,从“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出发进
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交流活动紧紧围绕学习主题、探究性活动突出学生思维训练、讨论性
活动不偏离既定的方向、巩固性的活动不加重学生负担,真正地做到“以学论教”、“以学定
教”,从而真正地提高教学教益。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0:3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19948149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堂活动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堂活动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