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旭升:朱仙镇⽊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朱仙镇⽊版年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开封历史悠久,是闻名中外的⼋朝古都,北宋时期,经济⽂化⾼度发展,民间艺术空前繁荣,开封朱仙镇⽊版年画就是
在这⼀历史背景下应运⽽⽣。
据宋⼈孟元⽼《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马、天⾏帖⼦",
这段记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京城⽊版年画印制和售卖的盛况。当时宫庭内也设有作坊,由宫中画家主持。这种官办和
民营的作坊,不仅开拓了⽊版印刷的新领域,⽽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也⾸开了⽊版年画之先河,成为中国⽊版年画之源
头,对于中国⽊版年画的发展产⽣了深远历史影响。
朱仙镇⽼街
明、清时期朱仙镇是省城开封的外港,⽔运发达,商业繁荣,为当时中国四⼤名镇之⼀。据《岳飞与朱仙镇》记载:"红
纸、门神为旧习过年之消⽤物,为镇内最著名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300余家,⼤有独占市场之势"。
每年⼊冬,各路"打门神"的客商云集。⼤宗之成交门神货件,则⾛⽔路经贾鲁河装船,陆路⽤太平车运送⾛旱路,盛销
四⽅。当时"万通"、"兴盛德"年画商号最为悠久。较有名的商号有:万通、⽼振兴德、德源长、天义德、万和、⼆合、祥
瑞成、天成德、德龙泰等,除外,义和成、松茂义、惠兴同等,也较有名⽓。最著名的门神店有"万通"、"天成"、"天义
德"、"晋泰"。"天义德"资⾦雄厚,规模最⼤。店内雇画⼯、刻⼯、店员达百余⼈。仅"领作"(领班)就雇3⼈。"天义德"以
品种齐全,印刷精美,⾊泽艳丽,不退⾊,深受客商喜爱。⽽"晋泰永"⽼号也经营长达300多年之久。
朱仙镇⽊版年画商号并不全在镇内。镇周边⼤⼩村庄皆有艺⼈设⼩作坊印制⽣产,朱仙镇内只是集散地⽽已。该地的⼤
⼩作坊多时达300多家,⾜见其规模之⼤。如龙王庙、赵庄、腰铺、尹⼝、肖庄等,从业⼈员及乎遍布全镇各村,成为
朱仙镇农民主要副业,形成了制作⽣产销售⽹络。除销售本省外,还远销⼭东、江苏、安徽、湖北、福建、⽢肃、宁夏
等地,销售幅射近⼤半个中国,⾜见其影响之⼤。直到清代后期,因贾鲁河淤积,⽔运交通不畅,朱仙镇年画才衰落下
来。
新中国成⽴后,党和政府对朱仙镇⽊版年画的恢复与发展⼗分重視,于1961年成⽴"开封市朱仙镇⽊版年画⽣产合作
社"。1983年,河南省新闻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成⽴"开封市朱仙镇⽊版年画社"。1986年,开封市旅游局和朱仙镇党委
和政府共同在朱仙镇⽀持成⽴"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社"。1987年,开封正式成⽴"朱仙镇⽊版年画研究会"。五⼗多年来
⼴⼤⽂化⼯作者,历尽艰⾟,共搜集历史⽼版96种。挖掘整理重刻历史⽼版180余套。整理编辑了《朱仙镇⽊版年画》
画册,《朱仙镇⽊版年画故事集》,2006年,还完成了中国⽂化抢救⼯程,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中国⽊版年画
朱仙镇卷》,使朱仙镇这⼀古⽼民间艺术焕发了勃勃⽣机。
⼆,朱仙镇⽊版年画的种类与特征
朱仙镇⽊版年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有门神灶画,门头对联,仙佛图像,中堂条
幅。有取材⼈们喜爱的历史戏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演义⼩说;⼜有取材于现实富有时代⽓息的年画新作。按其内容
和形式,可分为门神、神祃、戏曲年画、故事年画、家堂、纸图,多种形式。其中以门神和神祃最多,内容丰富,独具
特⾊。
朱仙镇⽊版年画雕版考究,⼈物造型丰满,构图匀称,规格有⼤⽑、⼆⽑、中台、贰边。品种有⼤皂、⼩皂、中皂、⼤
家堂、⼆家堂、三家堂、⼤龙牌、龙牌天、贰天、关财、财神、⼤财神、⼤花瓶、⼩冥义、⽜马王连座、⼤魁、中魁、
⼆魁、四魁、车旗等,多达⼆、三百种。
门神·步下鞭
门神有⽂门神和武门神、童⼦门神、财神、三星门神,其中步下鞭、马上鞭、披袍门神、⽴⼑门神,更具地⽅特⾊。神
祃有灶画、龙牌天爷、天地全神、车旗、场神、神祃百佛等。
朱仙镇戏曲年画,开张较⼩,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业内称之为"双边"。属历史演义类有渭⽔河、哪吒闹
海、重⽿⾛国、对⾦抓、⿊虎⼭、四平⼭、秦琼打擂、罗章跪楼、飞虎⼭、李孝存打虎、岳飞⼤战杨再兴、九龙⼭、⼤
保国等。
保国等。
民间故事有:蝴蝶杯、三娘教⼦;神话传说有:天台⼭风筝记、天河配、盗仙草、祭塔;反咉民间歌舞⼩戏有:王⼩赶脚、王⼩
打鸟;公案戏有:西霸天、拿⼀枝兰、拿罗四虎等。此类年画多⽤于贴在门上,墙上和窗上。朱仙镇⽊版年画戏曲和故事
年画内容的⼤量作品,充分表现出朱仙镇⽊版年画对中国传统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朱仙镇⽊版年画的艺术风格
朱仙镇⽊版年画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扎根于乡⼟,别于古代宫廷画风。其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慨括洗练,结构饱满匀
称,形象古朴⽣动,⾊彩对⽐强烈,极富装饰效果,是国内地域特⾊浓郁,深受⼤众喜爱,在全国各产地年画中独树⼀
帜。
在表现⼿法上,吸取了传统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法,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的⼈物故事,但对⼈物的衬景不作突
出描绘,处理恰到好处。以简洁明快的⼿法,去表现⼈物健康乐观的⼼情。在⼈物处理上头⼤夸张⽽不失美感效果,增
加画⾯的感染⼒,突出表现⾯部俊俏,⼜⽆媚⾊,彰显出民族传统⽂化的审美意识和崇神观。反咉出⼴⼤农村⼈们希望
⽣活富⾜,平安吉祥,向往美好⽣活的愿望。
刻版⼑法运⽤上,刻线粗犷豪放,阴阳⽐突出,有阴(粗)有阳(细),尤其在神像画⾐纹上,更加突出。表现出北⽅民族的
纯朴、健康向上的性格。吸纳宋元杂剧和明、清戏剧⼈物的脸谱造型,加以⼤胆夸张,创造出⼤量栩栩如⽣,不同历史
风格的⼈物形象。
朱仙镇年画崇尚使⽤暖⾊,如丹红、⽊红、槐黄、桔黄等,显得热烈奔放。⾊版设置有:⿊线版(⿊坯)、⽔⿊版、红
版、脸版(⽊红)、紫版(葵紫)、绿版(铜绿)、青版、蓝版、黄版(板黄)等,其中除黄版之外,皆⽊版套印。⼈物服饰⾊设
以⽊红、铜绿、葵紫⾊为主,将世俗⽣活中的⾊彩融于神祗崇拜的宗教⾊彩模式之中。如"镇宅钟馗"、"红冠绿袍"、"灶
马"中的灶爷为红袍,灶奶为绿袍;"关爷"为红脸绿袍。以⼴丹饰绘⼈物眼⽪也是朱仙镇年画所特有的风格,如"⽕塘寨"
(铜锤换⽟带)中的赵匡胤、杨鲧,"带⼦上朝"中的郭⼦仪,"加官晋禄"中的陆登,"柴王推车"中的柴荣,"苟家滩"中的李
嗣源、王彦章,"马上鞭"中的秦叔宝、尉迟恭等,以此表现⼈物鲜明的审美个性。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为开拓和推动中国新兴⽊刻运动,曾⼤量收集朱仙镇⽊版年画(现存上海鲁迅纪念馆)。他热情
赞扬朱仙镇⽊版年画的特⾊,称之为"富有民族⾊彩的制作"。他说:"河南门神⼀类的东西,先前我的家乡绍兴也有,也
贴在厨门上、墙壁上,现在都变了样,⼤抵是⽯印的。要为⼤众所懂得、爱看的⽊刻,我认为应该尽量⽤其⽅法。""河
南朱仙镇年画,绍兴称花纸,我看是好的。刻线粗健有⼒不似有些地⽅印刷那样纤巧。这些⽊刻年画不染脂粉,⼈物⽆
媚态很有乡⼟味,具有北⽅年画的独有特⾊"。
当年鲁迅先⽣的话,⼗分精确。"⽆媚态"、"粗健有⼒"应该是朱仙镇⽊版年画艺术的精髓。多年来,许多著名专家学者
对开封朱仙镇⽊版年画也给予极⾼的评价。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不仅出版了朱仙镇⽊版年画专集,⽽且在《⼈民
⽇报》海外版上发表⽂章,称赞朱仙镇⽊版年画有着独特的美学风格。他说:"若与全国其它各地印刻的年画相⽐,不
难看出开封的⽊版年画风格不同于其它等地。不仅是选刻题材、构图设⾊等⼀般内容形式问题,⽽且在它的⼈物形貌、
⽓质风度⽅⾯也有它独⾃的风格特⾊"。⽆论是⼈或是神,都是体材粗健、强壮有⼒。在⼈物形象⽅⾯,头型较⽅,眉
⽬爽朗,唇⼤⿐⼩,表情憨直忠厚,具有勤奋诚恳的民族特⾊。在设⾊⽅⾯,常⽤橙、紫、绿三⾊为基调,尤以章丹
(矿物质橙⾊颜料)为开封年画⾊彩的主要特点,其它各地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先⽣认为,朱仙镇⽊版年画中的门神画独具风格,我国民间秦琼、敬德脸谱式样的门神的创
造,就是从朱仙镇开始的⽤戏曲故事装饰门画仅见于朱仙镇⼀地。朱仙镇⽊版年画艺术是群体审美情趣和集体智慧的结
晶,从最初的"神荼、郁垒"到后来的"雅俗共赏",形成了风格独特、⾃成体系的地⽅⽂化内容的年画艺术。
四、朱仙镇⽊版年画的传播与影响
开封是中国⽊版年画的发祥地,早在北宋时期,⽊版年画的制作已有较⾼的⽔平,开封作为国都,对当时全国,乃⾄中
原地区的年画制作都产⽣了重⼤的影响。
宋代著名宫廷画家苏汉⾂(开封⼈),擅绘⼉童画,其画风上承唐代张萱,五代杜霄、周⽂矩。他的⼉童题材的画
作"着⾊鲜润,体度如⽣,熟玩之不啻相与⾔笑者",对当时及后世⽊版年画影响很⼤。元代的王振鹏、明代的吕⽂英、
清代的丁观鹏等画家都曾摹拟他的作品。清故宫曾藏有他的《秋庭戏婴》、《重午戏婴》、《货郎担》等。流传⾄今的
《婴戏图》,其表现⼿法被以后清代杨柳青年画《娃娃戏莲》所采⽤。
公元1127年,⾦⼈攻陷开封,将⼤批民间艺⼈掳往北⽅,其中⼀些雕版⼯匠被掳往⼭西平阳(今⼭西临汾),使这⼀地区
成为⾦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另⼀中⼼。现存发现的当时平阳雕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等民间⽊版年画的⽔平已进
⼊相当成熟的阶段,具有宋画之遗风,⾜见开封年画对其之影响。据我国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考证:"⾦兵灭辽挥
⼊相当成熟的阶段,具有宋画之遗风,⾜见开封年画对其之影响。据我国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考证:"⾦兵灭辽挥
⼽进⼊中原后,北宋京都汴梁的画师艺匠北迁为奴,不少画⼯艺⼈因畏北地寒冷。逃⾄⽔乡杨柳青,以后便有了北宋画
传扬柳青之说(《中国天津杨柳青⽊版年画集》)。在早期的⼀些杨柳青年画中,如闲忙图、村塾图、春雷惊蛰等都是宋
代画院中的绘画题材,疑为古代所遗之旧稿复刻所制。"
⾦灭北宋后,京城开封⼤批⼯匠艺⼈随宋室南渡,不少年画艺⼈流落江南,重操旧艺,对江南地区的年画制作产⽣了重
要影响。著名民间⽂化研究专家倪宝诚先⽣考证"朱仙镇⽊版年画在北宋南迁过后,传播到达⼤江南北,与当地的艺⼈
结合,相继产⽣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版年画。"(《朱仙镇⽊版年画研究》,载《开封论艺》第88页)明代时期,开
封为明王朝封建王族控制的中⼼城市,⼈⼝多达37万,号称"⼋省通衢",城市繁荣,"势若两京",另朱仙镇距开到仅45
⾥,⼜是北抵黄河,南达江准的河运中⼼,朱仙镇作为开封的外港,⼤批货物(包括年画)都由此转运江南,再通过长
江运往各地。当时朱仙镇是中原地区的年画产销集散中⼼,从业者达300余家,盛销于邻近各省,⼤有独占市场之势。
因此,明清时期,开封及朱仙镇年画的销售与传播,对中原地区及邻近各省年画制作产⽣着重要的影响。
民国以来,开封及朱仙镇年画作坊⼀些艺匠系来⾃封丘、长垣、滑县、尉⽒、周⼝、杞县等地,不少艺匠学成之后,回
乡⾃⽴门户,刻版印制年画。因此,开封及朱仙镇年画制作⼯艺直接影响、辐射到豫北地区的新乡、安阳、濮阳等地,
以及南部许昌、周⼝、驻马店的汝南等,这些年画产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朱仙镇⽊版年画的影响,甚⾄可以说是开封朱仙
镇⽊版年画的发展和延伸。
开封朱仙镇⽊版年画以独特的历史地位在国内外产⽣了深远的影响。近代,有⽇本平凡社印⾏的《东洋版画》,法国学
者杜伯秋1942年编选的《民间新年神像》,法国学者达尼爱尔、埃利奧伯格编印的《中国民间⽊版年画集》,法国出版
的《朱仙镇⽊版年画》,⽇本编印的《中国明清之版画》,德国出版的《中国年画》和前苏联莫斯科出版的《中国民间
绘画》,奥地利⽂编印的《朱仙镇⽊版年画集》,德⽂编印的《中国⽊版年画集》等国外专集,都分别专题或⼤篇幅介
绍了朱仙镇⽊版年画。德国出版的《中国⽊版年画集》特别记述了1907年7⽉11⽇,俄国伟⼤的民间艺术家柯利可先⽣
曾到朱仙镇实地进⾏考察⽊版年画。1988年,中法友协执⾏局委员兼艺术代表吉莱姆先⽣专程来朱仙镇考察⽊版年画的
⽣产状况。
在国内,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版年画权威著作有王树村先⽣编著的《朱仙镇⽊版年画》,薄松年教授的《⽊版年画》、
湖南出版的《中国⽊版年画集》,也都不同程度或专题介绍了朱仙镇⽊版年画。朱仙镇⽊版年画的深远影响,使46个国
家和地区1400多名外宾,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朱仙镇考察和开展⽂化交流。国内外媒体也经常聚焦朱仙镇⽊版年
画,近年来台湾《汉声》、《⼤地杂志社》、《⾹港⼤公报》、《⾹港商报》、台湾"海峡之声"电台,⾹港"凤凰卫
视"和⽇本"NHK电视台",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48家国内外新闻媒体,都有专访和报道。
五、朱仙镇⽊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1949年11⽉,⽂化部下发⽂件,号召美术⼯作者参与创作歌颂和平胜利的新年画。当时在开封的省⽂联画家谢瑞阶、
马基光、李云海,开封艺术学校李耘森等为此作了⼤量⼯作,创作出了建国后第⼀批开封新年画,《和平万岁》、《婚
姻⾃主》、《科学种⽥》,《参加⽣产》,《新事新办》等,这些作品虽显稚嫩,但使开封年画创作迈出了新⼀步。
1950年,在开封任《翻⾝⽂艺》、《群众艺术》美术编辑的马基光创作的年画新作《好光景》⼊选当年全国画展。同
时,在理论研究⽅⾯,当地⽂艺团体和民间艺⼈对开封朱仙镇⽊版年画进⾏了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作。六⼗年代初
期,在"双百"⽅针指导下,河南省⼿⼯业管理局和开封市政府对挖掘民间⽊版年画⼗分重视,于1961年在开封市东⼤街
成⽴"开封市朱仙镇年画⽣产合作社",郭泰运、朱永敬、董德祥、刘德州、朱鸿欣等⼀批⽼艺⼈受聘于年画社⼯作,在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古为今⽤"开始搜集古版年画和创作刻印新年画,时任开封市副市长王⼦珍与河南⼤学刘铁华教
授,骑⾃⾏车跑遍开封市内⼤街⼩巷及朱仙镇乡村调查研究,将开封、朱仙镇各作坊遗存的门神、年画旧版收集起来,
并刻绘了⼀些新版年画。当时征集到的清代及民国旧版达50余种,创作的新年画有《易风易俗》、《保卫和平》、《年
年有余,岁岁增产》、《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群是⼀家》、《以社为家》等。这些年画幸为王树村先⽣多次来
河南收集和珍藏,现已成为稀世珍品。当时在开封的河南⼤学美术⼯作者刘铁华先⽣创作了《连年有余》、《⼲群⼀
家》,丁云青创作了《以社为家》。在美术系任教的马基光创作了多幅年画,其年画代表作《喜悦》⼊选了1964年全国
美术展览,受到了好评。年画社成⽴后,河南省美术⼯作者为开封朱仙镇年画的发展付出了极⼤的热情和努⼒,挖掘了
不少年画⽼版,可惜在⽂化⼤⾰命中,除河南⼤学收藏的⽼版得以幸存,年画社搜集到的所有旧版被付之⼀炬。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双百"⽂艺⽅针得到全⾯落实。时任开封地区⽂化局局长的周鸿俊先⽣积极倡导复兴朱
仙镇⽊版年画,经过多⽅呼吁,1980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开封市再度成⽴"朱仙镇⽊版年画社"。"云记"⽼艺
⼈郭泰运⼜⼀次受聘于该社。他与雕版⽼艺⼈苏建成⼀起收徒传艺、研究整理古版年画。1978年,河南美术出版社美术
编辑梁育湘对开封及朱仙镇⽊版年画的历史和现状进⾏了深⼊的⽥野调查⼯作,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在著名版画家
刘岘先⽣的帮助下,年画社还搜集到了鲁迅珍藏的26幅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的图⽚资料。⼀⼤批⽂艺⼯作者和开封藉画
家创作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年画。1984年河南省民间美术展览在北京举⾏,开封朱仙镇⽊版年画参展,吸引了⾸都观
众。以后⼜多次以专题形式在北京、深圳、⼴州、上海、天津、⾹港展出,并赴新加坡、美国进⾏⽂化交流。得到了中
外艺术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1989年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社经过多年的挖掘整理,共刻印古版年画63余套,250多
块版。年画社出版的胶印年画,远销⼴东、⼴西、四川及临近各省,年发⾏量达1300万张以上,影响遍及全国,进⼀步
恢复了朱仙镇⽊版年画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为配合改⾰开放发展旅游事业,1986年3⽉25⽇在开封朱仙镇成⽴了"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社",经过10多年的挖掘整
理,现已整理出朱仙镇本版年画198幅,已刻版90幅,其中⼤⽑版6幅,⼆⽑版24幅,中台版22幅,扯⼿版63幅。1987
年6⽉,经开封市民政局批准,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研究会成⽴,拥有会员46⼈,遍及河南各地。研究会成⽴后,在各
级领导的关怀下,10多年来,挖据整理出朱仙镇⽊版年画128幅,已刻版近百幅。2002年,通过朱仙镇和有关部门的不
懈努⼒,《朱仙镇⽊版年画》⼀书由河南⼤象出版社出版发⾏。
为进⼀步做好朱仙镇⽊版年画的保护⼯作,2002年10⽉,中国民间⽂艺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联、开
封市委宣传部、开封县委县政府在开封联合举办"⾸届中国⽊版年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版年画⼤联展",来⾃国内外知
名专家学者,提交⼤会学术论⽂38篇,进⼀步确⽴了朱仙镇年画的国际地位。朱仙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年画艺术之
乡"。
《中国⽊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
六、开封朱仙镇⽊版年画⼊选国家名⽚
2002年10⽉26⽇,中国民间⽂化遗产抢救⼯程正式启动。在河南省⽂化抢救⼯程委员会的指导下,为了做好开封朱仙
镇⽊版年画的抢救普查和邮票申报⼯作,开封市委宣传部协同市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员对开封和朱仙镇散落于民间的年
画作坊、历史⽼版、民间艺⼈进⾏了全⾯普查。历时三年,最终完成了10万多字的普查资料,拍摄照⽚1500余幅,拍
摄电视资料32盘,960分钟。最后完成制作出5集98分钟"中国⽊版年画朱仙镇卷"影视光盘,2005年6⽉开封朱仙镇⽊版年
画⽂化抢救⼯作,通过了国家验收。《中国⽊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和朱仙镇年画影视光盘即⽇由北京中华书局出
版发⾏。2005年,开封市委宣传部、市⽂联、市⽂化局、市⼴播电视局、开封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朱仙镇⽊版年画"影视
⽚,荣获"河南省五个⼀⼯程奖"。2006年朱仙镇⽊版年画⼊选国家⾸批⾮物质⽂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版年画邮票
申报发⾏《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特种邮票,有利于促进开封⽂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化资源优势向⽂化产业优势的
转变,对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发⾏《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特种邮票,是开封⼈民多年来的共同
夙愿。邮票作为国家名⽚,对进⼀步宣传开封,提升开封的知名度,树⽴开封历史⽂化名城形象必将产⽣巨⼤的影响。
发⾏《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特种邮票,不仅可以填补已发⾏特种年画邮票的历史断代,进⼀步保持我国传统年画艺术
的完整性,⽽且是对保护中国传统⽊版年画珍贵历史遗产的重⼤贡献,意义深远,功德千秋。
2008年,申报发⾏《开封·朱仙镇⽊版年画》特种邮票的⼯作获得国家邮政局领导的关⼼厚爱和⼤⼒⽀持下,取得圆满
成功!
2008年1⽉15⽇,"中国⽊版年画保护发展国际⾼峰论坛",在中国历史⽂化名镇朱仙镇隆重开幕,同时中国朱仙镇⽊版
年画特种邮票发⾏仪式⼀并举⾏。
朱仙镇⽊版年画邮票⼀套四枚,分别为步下鞭、三娘教⼦、满载⽽归、凤⾹兰。四枚邮票图原画,其中三幅都出⾃国家
级⾮物质⽂化遗产传承⼈郭泰运先⽣之⼿。为保护这⼀珍贵的⾮物质⽂化遗产,开封市博物馆受聘郭泰运⽼先⽣⼊馆带
徒传艺,2020年6⽉13⽇,年届96岁的年画泰⽃郭泰运,为弟⼦⾕莉、郑海涛、蔡瑞勇在开封市博物馆举⾏了隆重的拜
师仪式,使中国的古⽼版印年画技艺代代传承,后继有⼈,发扬光⼤。
郭太运传授年画制作技艺
成长在开封这⽚沃⼟的朱仙镇⽊版年画,作为中国⽊版年画的历史源头。1000多年来,历尽沧桑,始终薪⽕相传。这⼀
中国传统民间⽊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归根于中华民族的伟⼤精神,这⼀精神的理论基础,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
华传统⽂化。
(作者:沙旭升)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0:2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19168149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年画儿童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年画儿童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