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油的提取及作用的研究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
(姓名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
摘要:利用葡萄饮料厂生产加工的废料葡萄籽提取葡萄籽油,并对影响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
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获得最大提取收率的条件。即:以石
油醚(60~90)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h;提取料液比1:7。并对提取的葡萄籽粗油进行
精制。得到具有透明黄色、核桃仁味的葡萄籽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葡萄籽油的理化性质、制取
工艺、精炼工艺以及营养及食疗价值等研究报道,本文就葡萄籽油油的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知识作一介绍,
并对我国今后葡萄籽油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葡萄籽;葡萄籽油;提取;理化性质;营养及食疗价值
Abstract:Theuofgrapebeverageproductionandprocessingplantwastegrapeedextractgrapeedoil,
andgrapeedoilextractionratefactors,suchasthechoiceofsolventextraction,extractiontimeandextraction
liquidratioandotherconditionsstudied,:
petroleumether(60-90)astheextractionsolvent;extractiontemperature65℃;extractiontime3h;extractliquid
ratio1:ransparentyellow,
paperreviewsrecent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preparationtechniques,nutritionandrefiningprocessand
therapeuticvalueofdomesticgrapeedoilandotherrelatedrearchreports,thisarticleongrapeedoil
productiontechnologyandknowledgetomakeanintroduction,andourfuturegrapeedrearchand
developmentpropod.
Keywords:Grapeed;grapeedoil;extraction;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nutritionalandtherapeutic
value
近几年,葡萄籽油逐步占领中国食用油市场,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精选我国胶东半岛、新疆等地
天然无污染的葡萄籽并从中分离精制而成的一种纯天然植物油;是目前发现的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
一。您和您的家人是否已经与葡萄籽油有了亲密接触?我们将带您走近这个新兴的产品,让您更深刻地认
识它,了解它,使用它。
葡萄是我国主要水果之一,我国葡萄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生产的葡萄120多万t,其中80%以上用于酿
造葡萄酒和其他饮料的生产,仅葡萄加工企业的下脚料每年可生产葡萄籽4.2万t,葡萄籽的含油量约为
14%~17%以上,若充分加以利用,可得到近7000t的葡萄籽油葡萄籽油属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半干性油脂,
其脂肪酸组成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含量达70%以上。
葡萄籽油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预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压、降低血液粘度和防止血栓形成等各种
生物学功效,还可生产、维持上皮与神经细胞正常结构功能及抗氧化、抗衰老、保护视力、促进儿童生长
发育等各种生理作用。[1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油脂油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积极
开发和利用葡萄籽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解决我国油脂油料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还能为我
国人民提供新的优质食用油脂。
作者简介:洪梅玲(1993-)女,河南,食品质量与安全,大三,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从葡萄籽中提取葡萄籽油的条件做了大量研究,从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
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初步确立了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进行精制。以期为葡
萄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能供参考。
一.葡萄籽油的组成
葡萄籽油属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半干性油脂,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不饱和脂肪
酸的75%以上为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是目前发现的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一;同时
亚油酸又是人体合成花生四烯酸的主要原料之一,而花生四烯酸使人体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物质,它具有
扩张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还含有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物质——原
花青素(OPC),其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
生,同时能护理皮肤,预防衰老;另外还含有亚麻酸、维他命A、E、K、P和矿物质。从脂肪酸的组成来看,
其脂肪酸组成也较为合理,油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因此,葡萄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
用油脂。[5]
葡萄籽油的理化特性
项目指标
颜色黄绿色或黄色
气味无异味
比重(20℃)0.923~0.926
折光率(25℃)1.473~1.477
酸值(以KOH计)(rag/g)0.6
过氧化值(meq/kg).≤10
碘值(以Iz计)(g/kg)13.O~13.8
皂化值(以KOH计)(mg/g)188~194
不皂化物(g/kg)≤2O
羰基值(%)12.3
由葡萄籽油的理化指标可以看出,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从其碘值可以看出,葡萄籽油
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双键,因此,葡萄籽油在加工、储存、运输、加热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其发生氧化、
酸败。[1]
二.葡萄籽油的加工
(一)工艺流程
葡萄籽→筛选→破碎→软化→炒坯→浸出→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脱蜡→脱臭→精油
(二)工艺说明
1.水化脱胶
采用中温水化工艺,油温为60~65℃,加水量为油中磷脂含量的3.5倍,水温为70℃左右,热水在15min
内加完。当胶质明显析出后,静臵沉淀6~8h,然后分离。[1]
2.碱炼脱酸
加碱量应根据毛油酸价来计算或由小试确定,碱液浓度视毛油酸价而定。酸价小于3mgKOH/g时,碱液浓
度为10°Be′;酸价为3~5mgKOH/g时,碱液浓度为11°Be′;酸价为5~7mgKOH/g时,碱液浓度为12°Be′;
酸价为7~10mgKOH/g时碱液浓度为14°Be′;酸价大于10mgKOH/g时,碱液浓度为16°Be′。全部碱液应
在15min内加完,碱炼初温为30~35℃,终温为60~70℃。当皂粒明显析出后,静臵6~8h,然后将皂脚分离
出来。
3.水洗干燥
水洗时将油温调整到80℃左右,加入与油同温的水进行洗涤。根据情况洗涤1~3次,每次用水量为油
重的10%~15%,加完水后静臵1h左右,放掉废水。洗涤后的油中含有0.5%左右的水分,应进行干燥处理。
由于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避免高温氧化,脱水应采用真空脱水,真空脱水温度为90~105℃
(真空度为9313KPa)。
4.脱色
通常采用活性白土作为脱色剂。水洗后的干燥在脱色锅内进行,把水洗后的油泵入或吸入脱色锅内,保
持锅内绝对压力为8kPa以下,将油加热到80℃以上开始脱水,直到锅内雾气消失(油中水分含量小于0.1%),
表明达到脱水要求。脱色时将油温升至90℃左右,加入活性白土(加入量为油重的3%~5%)与油充分搅拌混
合,脱色时间为30~40min。脱色完毕后将油冷却至70℃以下,然后破真空,将油泵出过滤以分离白土。
5.脱臭
将脱色油吸入脱臭锅中,保持锅内绝对压力为1.3kPa以下,脱臭温度为170~180℃,脱臭时间3~8h,
脱臭完毕将油冷却至70℃以下,泵出过滤,即为精制脱臭油。
6.静臵沉降
由于葡萄籽壳中含有蜡质,葡萄籽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糖脂,这些物质在上述精炼过程中不会被脱除,
在低温静臵存放一段时间(约7d)后就会慢慢呈絮状沉降出来,这些蜡质、糖脂不仅影响葡萄籽油的外观,更
影响葡萄籽油的品质,必须脱除。
7.特色过滤
葡萄籽油中的蜡质、糖脂经1周的静臵沉降后,采用中国农机院油脂装备所研制的NF特色油过滤机进
行过滤,经过滤后葡萄籽油晶莹剔透。达到了脱蜡、胶脂的要求。
三.葡萄籽油的制取工艺
葡萄籽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现分述如下:[4]
3.1机械压榨法
压榨法制油是一种古老的机械提油法。它虽然经历了漫长的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但仍沿用至今,其
技术已被相当成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在制油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压榨法的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葡萄籽经烘干、清理、破碎、软化、轧坯、烘干、浸出、蒸发等过程,制得毛油。
葡萄经轧汁后去皮烘干得到葡萄籽(原料收购多在酒厂进行,原料含一定数量的杂质),经清理筛选除
掉杂质后去破碎机破碎,然后去软化锅软化,软化水分控制在18%—20%,加热至80℃,停留时间40min左
右,然后进轧坯机轧坯,坯片的厚度为0.4mm,然后进平板烘干机调节水分,使进浸出器的葡萄籽坯水分控
制在低于12%。采用平转浸出器,浸出时间为约1.5h,溶剂比为为1:1.2,混合油去蒸发器、汽提塔脱
溶,得到毛葡萄籽油,籽粕进蒸脱机脱除溶剂后进粕库。[9]
压榨法工艺简单,较容易实现工业生产,无化学物质污染,容易分离;其缺点是由于葡萄籽核坚硬,
出油率低,饼渣中残油量高,杂质含量高,且能耗大,易弄断机轴,并且在挤压过程中内部形成高温,容
易使不饱和脂肪酸分解。
3.2溶剂提取法
物料中的油脂可以较好地溶解于某些有机溶剂中,如工业己烷和轻汽油、石油醚等,根据这一特性,
我们可选定某一种溶剂对含油物料进行浸泡或喷淋,就可以把含油物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这种提油方法就
是溶剂提取法,也称为固液萃取。溶剂提取法是从植物原料中提取油脂最常用的一种方法。[10]
所用溶剂应具备的条件,能够溶解油脂的溶剂有许多种,但并不是都适合作浸出油脂的溶剂。按照油
脂浸出工艺及安全生产要求,用作浸出油脂的溶剂应具备以下几项条件:
(1)作为商品,有足够的供应;
(2)对油脂要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在室温或稍高于室温的条件下,能以任何比例溶解油脂,而对含油
物料的非油脂类物质,则不溶解或溶解力非常小;
(3)容易汽化,比热容小,汽化潜热小,沸点适当,易于从混合油或物料内分离回收,在生产中使用
的损耗小;
(4)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溶剂蒸汽冷凝液易于与污水分离;
(5)沸点范围小(即馏程窄),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油和物料中的溶剂脱除干净便于操作,降低
溶剂损耗;
(6)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可在生产中循环使用,无化学变化,无毒副作用和腐蚀作用;
(7)不易燃,不易爆,浸出生产较为安全可靠。
通常用的溶剂是疏水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正己烷。它的特点是低沸点,高纯度。适合于油脂提取用的溶
剂可归纳为五大类。(l)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正己烷、工业己烷(含
45%—90%的正己烷)与轻汽油等。试验证明应用最好的是甲基戊烷。此外,丙烷和丁烷(液化气)也是
一种适合于常温低压提取用的选择性很好的溶剂。(2)卤代碳氢化合物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
四氯化碳等。其中的二氯甲烷,由于沸点低(39.8℃)、对提出粕无毒性,而且能溶解黄曲霉毒素、棉酚、
蜡脂等,具有提油去毒之功能,但成本偏高。(3)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以苯为主,是烃类中最强的一种溶剂,
也能提出棉酚,但油色深而且有毒性,一般不宜使用。(4)醇类乙醇、异丙醇这一类极性较强的溶剂,在
接近沸点温度条件下都能溶解油脂,而且也可以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混合油分离出溶剂与油脂。这种
可以采用密度分离溶剂而不需要蒸馏法,将会节省能耗25%—30%。但在醇类的提取物中,含有较多的磷
脂、皂化物以及醇溶蛋白、黄酮类物质和糖类等胶状物,使分离造成困难。在生产中,往往利用醇类与水
的共沸液(甲醇除外)作为溶剂,用于提取油脂可降低沸点、溶解出磷脂、色素和糖类、黄曲霉毒素等,
使分离出的油脂质量提高。(5)其他溶剂如丙酮、丁酮、石油醚、二氧化碳、糠醛与糠酮等。
尽管有上述多种溶剂可供选择,实际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只有工业己烷或汽油(在我国称6号溶剂
油)等数种。轻汽油是一种石油中的低沸点分馏产物,沸点低、能与除蓖麻油(50—55℃)以外绝大多数
的油脂在常温下以任何比例互溶,但不易溶解胶状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而毒性低。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易
燃易爆,当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25%—4.9%时,有爆炸的危险。而且6号溶剂油的成分复杂、馏程宽,
因此,最好使用沸点范围窄的工业己烷(65一70℃)。
浸出工序的主要设备是浸出器,以生产方式分类,有间歇式浸出器和连续式浸出器两种,间歇式浸出
器的主要结构型式是罐组式浸出器,或称单罐式浸出器(浸出罐),相当于目前骨胶生产中的苯提油罐,它
只适合于小规模的生产厂,因其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操作麻烦,己被逐渐淘汰,而被连续式浸出器
所取代。
浸取法提油的基本过程是:把油料料胚或预榨饼浸没于溶剂中(即浸泡),使油脂的绝大多数溶解在溶剂内,
形成混合油,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油与固体残渣(即湿粕)进行分离,对分离所得的混合油再按沸点的差异
进行蒸发和汽提,使其中的溶剂完全汽化变成溶剂蒸汽而与油分离,从而提取了油脂,被汽化的溶剂蒸汽
经过冷却和冷凝成液体溶剂予以回收,然后再循环使用。浸泡分离后的湿粕,其内部仍含有一定数量的溶
剂,经烘干、脱溶剂处理后得到浸出干粕,而脱溶剂处理挥发出来的气态溶剂同样予以回收,再循环使用。
国外一些研究机构采用的是过热正己烷提取法,也是采用的索氏提取,其最佳提取温度为80℃,最佳
提取压力为80atm,此方法虽然没有一般的溶剂提取法出油率高,但它一次的提取时间约为10一30min,
节省了不少水电成本,也可以说是溶剂提取法的一种工业生产的应用。
溶剂提取法出油率较高,提取较彻底,溶剂可回收降低了成本,操作简易,易于实验室研究;但在溶
剂回收过程中易引起不饱和脂肪酸分解,以及使制得的毛油皂化值偏高,且产品中会有溶剂残留,溶剂极
易燃,对操作安全要求较高。由于溶剂有毒或者有异味,因此要注意实验室通风防火,以及防止泄漏。
3.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提取分离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或
固体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其分离速率远比液体溶剂快,可实现高效的分离。[8]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流体。这种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特点,即既有气
体的低勃度和高扩散系数,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良好的溶解物质的能力,溶质在其中的扩散速率可
为液体的100倍,当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时,对溶解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改变温度和压力来
调节流体的溶解度,在较高压力下使溶质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降压或升温,溶质就会因超临界流体
的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得到分离,过程无相变,能量消耗也较小,尤其是对固体物质中的
某些成分进行提取时,由于溶剂的扩散系数大,劲度小,渗透性能好,因此可以简化固体粉碎的预处理过
程。[7]
但超临界流体萃取属于高压技术范畴,需要与此相适应的设备,现在常使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氨、
乙烯、丙烯、苯等。其所使用的萃取流体大多数为CO2,主要是因为CO2临界压力(73.8atm)和临界温度
(31.l℃)较低。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臭、无腐蚀性,价廉易得,对多数溶质有较大的溶解能力,
所以它是最为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由于不饱和脂肪酸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分解,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籽油具有独特的优势。CO2
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很好的脂溶性,可溶解多种天然成分,由于CO2超临界萃取是在低温(<50℃)下操作,
可以避免热不稳定物质的分解,而且提取率高、无任何残留,因此,此方法常被应用于食品工业。
提取工艺条件:采用CO2超临界提取装臵进行提取,水分含量为5.0%、湿蒸时间为30min、萃取压力
为28MPa,温度33℃,气速3.5kg.h-1,在此条件下1.5h内,最终葡萄籽油的提取率可高达1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低温下操作,避免了热不稳定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分解,而
且溶剂无残留,CO2易得,且低能耗,与溶剂提取法相比,它还省去了溶剂回收以及精炼过程,从而降低
了成本,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是制食用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速率快,不使用或少量使用有机溶剂,但是由于超临界流体萃取需要高压操作,所以
相对于一般溶剂萃取较昂贵,因此,只有用在高价值产品的萃取或常规技术不适用时才有经济意义。
3.4生物技术―酶法提取
酶法即利用微生物生产的酶产生某种作用,如催化剂、转化剂等,进行有选择性的将油脂中的抗营养
因子脱出的一种新技术。
使用压榨法和溶剂萃取法不仅步骤较多,设备复杂,更主要的是油料提油后蛋白严重变性而利用困难,
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为同时利用油料的油脂和蛋白质,1956年,Sugerman首创了水提取植物油的方法,
以水作溶剂沿用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从花生中同时分离出油和蛋白质。近30年来,水提油工艺在国外先后
应用于芝麻、棉籽、菜籽等油料,由于油料不经热处理,所提油脂质量明显提高。但此方法得油率较低,
特别是含油量低的油料,如大豆胚芽等几乎得不到油。为改进水提油工艺,提高得油率,1981年,Oln
将蛋白酶应用到大豆油和蛋白质的水法分离中,以酶降解蛋白质分子以释放油脂,从而使大豆油水提法的
得率接近60%。[2]
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至今已研究的酶法提油工艺可分为4种,即水酶法,油料酶解冷浸出法、油
料酶解冷榨法,水相酶解萃取法。上述方法各有特点,也各有缺陷,但均避免了油料高温处理,蛋白质性
能保持良好,所得油脂质量也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影响酶法提取植物油工艺的因素较多,主要是围绕酶解
效果及油脂分提的传质过程而影响工艺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油料的破碎程度及含水量、酶的种类和
用量、酶解时的温度和pH值以及时间,另外还与所使用的设备及是否使用添加剂有关。
酶法提取的工艺特点:酶法提油工艺是利用各种酶类对油料细胞的降解作用使细胞结构破坏而有利于
油的提取。由于酶解条件温和,即使酶解后己烷浸出回收溶剂,温度不高于80℃,因而不仅能耗明显低于
传统方法,更主要的是油料蛋白质的性能能很好的保持,达到同时利用油脂和蛋白质的目的。油料不经高
温处理,所提油脂的品质明显提高。酶法提油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压榨法相比,油得率明显提高。另外,
油料中存在的脂蛋白和脂多糖,不仅阻碍油脂的提取,而且这些复合物本身会对油分子起包埋作用。传统
的热处理难以打破这种包埋,而通过酶法就能降解复合物,释放油脂。应用酶法可解决油脂提取常规方法
中的乳化问题,这不仅在水提油工艺中,而且在95%乙醇浸出,油料的压榨提油中均有严重影响提油率的
乳化现象。利用酶解破坏其中起两性作用的物质,如蛋白、果胶、磷脂等,就可大大减轻乳化,提高得油
率,但所需酶量较大。酶法提油根据不同类型的工艺还具有缩短提油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油脂质量
及粕的利用价值,减少浸出溶剂用量,降低溶剂消耗等特点。
酶法提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但是该项技术有待取得工业化进展。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酶法反应的定向性、复杂的反应产物的分离技术难度、确保反应后的最终产品和基因工程中所产生的所有
化合物均无害以及降低酶的生产成本和再生复壮技术的应用等。
以上是较常用的植物油提取及分离技术,另外还有一些如膜分离技术正在被实验应用于植物油提取,
实际生产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如生产规模、环保要求、品质等次等而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
3.5其他一些新型辅助提取技术
3.5.1分子蒸馏技术
在高真空(0.133Pa)条件下,蒸发面与冷凝面的距离在被蒸馏物料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之内,此时物质
分子间的引力很小,自由飞驰距离较大,由蒸发面飞出的分子不与其他分子碰撞而直接落到冷凝面上凝集,
这一非平衡蒸馏分离过程就是分子蒸馏。
与一般采用的常压、减压蒸馏相比,分子蒸馏具有蒸发温度低、分解聚合现象及热损失少、蒸发速度
快、分离效果好等优点,且可以分离常压、减压条件下难以蒸馏分离的物质。主要缺点在于设备费用和维
修费用高,一般条件下只能单级进行。因此,它适合于高附加值、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的分离。
在油脂工业中,分子蒸馏已在橄榄油、大豆油、妥尔油、棉籽油、椰子油、肝油、米糠油、亚麻油、
菜籽油的生产及其组分分离中应用,但重点是在天然维生素E、植物幽醇、谷维素、EPA和DHA、脂肪酸酷
及二聚酸的生产上,如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街醇的获取,就可在预先脱除脂肪酸后对二
者加以分离,海产鱼油EPA和DHA的生产也有采用分子蒸馏进行的,在精细化工上有广泛应用的二聚酸合
成原料来自大豆、亚麻、棉籽及妥尔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原料经聚合、薄膜蒸馏后,通过分子蒸馏可分离
得到单体酸、二聚酸和三聚酸。经酷化或醇解反应制备的混合甘油醋,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可得到含量为
90%的单甘醋。[3]
3.5.2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振动波,是听觉阂以外的声振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机械振动等作用的利用
也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而进入了油脂工业。从油脂的提取到深加工,都有应用超声波改善品质、节约原料、
提高效率的实例。采用熬制法生产动物油脂出油率低,高温下维生素等热敏性物质易被破坏,采用超声波
处理不但大大提高出油率,缩短提取时间,而且能使维生素等免遭破坏。在植物油脂提取中,采用超声波
处理也可大大缩短取油时间,如wFredSchuring等人研究用乙醇浸出法提取棉籽油时,使用超声波处理棉
籽,单位时间的出油量较对照组高8.3倍。
超声波处理也使植物油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如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稳定性得到保持,在国外
已有工厂采用超声波精炼法用于有特殊要求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油脂的精炼,效果良好,处理是在脱酸阶段,
毛油与碱液混合时15—150kHZ超声波处理,以加速完成中和,然后再对乳化混合物进400—2000kHz的
超声波处理,最后将凝集的皂脚和油离心分离。需增加的设备主要是超声波分散器、超声波凝集器、高次
谐波发振器。Gorodend等人报道,葵花籽油采用超声波精炼有利于脱胶。Molton等人在大豆油加氢中借助
于超声波,使大豆油氢化速度增加100倍以上,亚麻酸氢化率提高了28%。在油脂裂解和皂化中,采用超
声波处理较易达到要求的反应程度。特别是以现今超声波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细胞壁的一个重要技术手
段和从微生物油脂的发展前景来看,超声波将在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独特作用。
四.葡萄籽油的特点
1、葡萄籽油既美味又营养,无论凉拌、热炒或酥炸皆是极品。它味道好而且有益健康,但是因为产量
少,所以极为珍贵。葡萄籽油是目前最健康的油。它的高温发烟点达248℃,不易产生有害物质。萃取葡
萄籽油要比其他的油困难的多,因为葡萄籽不但细小还具有坚硬的外壳,其中的油脂部份仅仅只占了整颗
葡萄籽的8%~12%,29公斤的葡萄籽才能萃取出1公升的葡萄籽油,所以每一滴葡萄籽油可以说是相当珍贵
的,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葡萄籽油的食用安全性,因为葡萄籽坚硬厚实的外壳刚好是对农药的天然屏障,所
以能有效地避免葡萄籽油里农药的残留,我们可以说葡萄籽油是真正安全的食用油。
2、葡萄籽油含有OPC,该物质可调节内分泌平衡,促使胶原蛋白适度交联,有效阻止自由基,防止色
素沉积形成色斑,从此揭开了法国妇女美容的秘密。这一科研成果爆发了一场美容革命,在欧美,一种新
型美容产业迅速崛起,在全世界以法国为首掀起了OPC产品的美容浪潮,OPC美容产品也必将成为21世纪
美容产品的主宰。OPC美容产品可以阻断弹性蛋白酶的产生和抑制其活性,从而增加弹性蛋白,保持皮肤
柔顺光滑,富有弹性,维护皮肤健康,延缓衰老。OPC在国外的应用非常广泛,作为一种抗氧化功能保健
食品,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现代医学和营养保健学认为:自由基在人体内可直接引起许
多疾病,还和另外一些疾病发生间接关系,OPC的防病保健功效和基础就是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外OPC
还有一些其它特点,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及抗酶活性(组胺脱羧酶),易与胶原蛋白结合,这些特点与抗
氧化能力协作,使OPC成为一种基于清晰理论基础和严格实验结果之上的保健功能食品。[6]
3、降低胆固醇:葡萄籽油能降低血液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能提高HDL(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的水平,HDL胆固醇与LDL胆固醇比例是衡量人心血管健康的一个显著标志。美国健康协会认
为:降低胆固醇和提高HDL对LDL的比例,这两者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
4、促进血液循环,带动淋巴循环,使脂肪逐步消减,起到减肥瘦身的功效;
5、葡萄籽油中含有的亚油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或是合成的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
酸。亚油酸是公认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由于亚油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倍受重视。
研究发现,胆固醇必须与亚油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
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
病。
6、葡萄籽油中含有的维生素E有以下作用
(1)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殖能力(2)抗自由基,抗衰老
(3)保护心脑血管(4)防治老年痴呆
(5)保持身体免疫力(6)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7)预防白内障和黄斑变性(8)协助抗癌
(9)协助治疗糖尿病(10)有效抑制神经异常的发生
7、质量指标
项目一级二级
色泽(罗维朋比色计)≤Y35R4≤Y35R7
气味、滋味具有葡萄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具有葡萄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酸值(mgKOH/g)≤1.0≤4.0
水分及挥发物(%)≤0.10≤0.20
杂质(%)≤0.10≤0.20
加热试验(280℃)油色不得变深,无析出物油色允许变深,但不得变黑,允许有微量析出物
含皂量(%)≤0.3/
五.葡萄籽的发现状及展望
(一)发展现状
目前葡萄籽油及葡萄籽提取物主要是出口,国内消费量少。在国际食用油市场上,有3种特种食用油十
分走俏,行情看好。这3种食用油是:核桃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葡萄籽油是国际市场上日益受青睐的高
级营养食用油。不少国家掀起开发热,消费量迅速增加。美国的天然药物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天然药物制剂已
达上百种之多,最畅销的10个品种,其销售额约占天然药物总销售额的80%。这10个最畅销品种分别为(按
销售额计)①银杏;②人参;③大蒜;④松果菊/白毛莨合剂;⑤金丝桃素;⑥锯叶棕油;⑦葡萄籽油;⑧月见草
油;⑨酸果蔓;⑩缬草。国内葡萄籽油的产量还较少,宣传的力度不够,人们尚未认识。以后在高收入人群、
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以及其他特定人群中,有相当大的市场。葡萄籽油在国际市场价格约为8美元
/kg,国内价格约为20元/kg。葡萄籽提取物(OPC)的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出口,价格为1200元/kg。OPC在
药品和保健品中被大量选用,欧美等西方国家以OPC为有效成分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走俏市场。一瓶
60粒胶囊(每粒含OPC50mg)售价为23.95美元,而每粒含100mg的OPC一瓶售价为39.95美元,OPC在保
健品中市场零售价高达4148万元/kg。国内对OPC产品的开发才刚刚开始,目前的用量很少。但由于其明显
的生物活性效应和使用效果,必将在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逐渐
增加,具有相当强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11]
而现在葡萄籽油在日本、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地消费量迅速增长,许多国外开发商纷纷投资建厂,生产
很多价格昂贵葡萄籽油产品。我国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开发葡萄籽油产品重要性,并有一些厂家开始工业
化生产葡萄籽油;然而,目前由于国内葡萄籽油生产厂家存在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产品难以达到国际标
准等问题,很难与国外公司进行竟争,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重视对葡萄籽饼粕进行综合利用。葡萄籽除含
较高油份外,尚含有4.85%总多酚,其中最主要多酚活性物质是原花青素。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良好生物
学功能,据报道,在生物体内其抗氧化能力是VE50倍,Vc20倍,其曾于1995年被《WholeFoods》杂
志评为全美最受欢迎十大植物药之一。
(二)展望
近年来,国内有关葡萄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报道较多。葡萄籽油的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
注。在葡萄酿造企业中,积极地推广葡萄籽油的开发利用。葡萄籽油是葡萄加工企业的副产品,资源大,易获
得,它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提供优质的食用油脂,缓解我国油脂油料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发利用葡萄籽油的同时,要对脱脂葡萄籽粕进行综合利用。脱脂葡萄籽粕中含有一种低聚花青素的多
酚类聚合物,这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和对人体微循环特殊改善的双重功效,以高效、
低毒、高生物利用率而著称,椐报道,在体内其抗氧化能力是VE的50倍,VC的20倍,近10年来,它在北美
保健食品业和化妆品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价格非常昂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加大葡萄籽油保健食品和医药
用品的开发力度,同时要注意葡萄籽油的氧化酸败和其营养成分的损失。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90%以上),在加工、运输、储存、加热过程中,易发生氧化酸败,造成营养物质容易损失,而失去其保健功效。
因此,应尽量避免高温处理。[4]
葡萄籽饼粕还含有一定比例单宁,单宁是不同聚合度黄烷—3—醇聚合物混合物,除可供药用外,还是
皮革工业很好鞣料,也是墨水、日用化工和印染工业原料。葡萄籽饼粕还可用作提取蛋白质原料,葡萄籽
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俱全,因此可用葡萄籽提取蛋白质生产复合蛋白,用于强化食
品和保健药品。葡萄籽油也可经进一步精制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用品和化妆品上,拓宽其应用范围;提
取油和花青素后饼粕还可作为饲料优良原料和制成高级活性炭。通过这些产品开发,可实现葡萄籽综合利
用,大大提高其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敬勉,廖德胜,张永洪葡萄籽油生产工艺研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市:430074)
中国油脂1997年第22卷第2期
[2]王晋,韩娟,张钟宪葡萄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37)第27
卷第2期2006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苏海霞1,孔保华1,徐腆2工艺技术--不同提取条件对葡萄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的影响(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巧030;2.黑龙江省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4]王馥,刘颖,张玮玮葡萄籽油的提取和精炼工艺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76)第22卷第2期2006年4月
[5]王战勇,苏婷婷葡萄籽油的提取研究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辽宁抚顺113001)氨
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27(3):15一l6
[6]王四维葡萄籽油开发利用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江苏无锡214035)粮食与
油脂2007年第7期
[7]史晓东,吴彩超声波手呈取葡萄籽油工艺的研究娥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太谷
030801)Vo1.14,2007,No.2粮食与食品工业
[8]李延辉,刘超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精制葡萄籽油最佳工艺的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
院(吉林132101)第19卷第1期2010年3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9]赵瑞,郑阳,张武平,徐广谦,贾友苏冷榨法制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北京农学院
食品科学系(北京102206)第24卷第3期2009年7月北京农学院学报
[10]郑茂强,王璐,王猛,王四维混合溶剂一步法提取葡萄籽油和原花青素的工艺研究国家粮食
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无锡214035)Vol.15,2008,No.6粮食与食品工业
[11]于修烛,李志西,杨继红,杜双奎葡萄籽油研究进展(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大学食品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9)第2卷第1期2003年3月
[12]程黔中国几种小品种食用油市场综述中华粮网(河南郑州450008)2007年第1期粮食
种植与经济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8:0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10829148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葡萄籽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葡萄籽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