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更新时间:2023-03-05 18:02:52 阅读: 评论:0

登楼赋王粲-悲歌击筑

关山月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怀孕多久测出来)

李白《关山月》全诗赏析

李白《关山月》全诗赏析

引导语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

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

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李白的《关山月》。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创作背景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

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

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

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

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

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

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

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

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

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

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

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

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

“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

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

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

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

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

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

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

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

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

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

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

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

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

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

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

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

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

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

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

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

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

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

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

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

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

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

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

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

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

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知识扩展】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

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

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

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

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

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东皋

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

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

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

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

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

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

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

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

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

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

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

"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

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

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

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

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象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

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相顾

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有人评曰:"读《野望》篇,固知高

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删补唐诗选脉笺释

会通评林》)正深得本诗的主旨。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

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

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

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

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8:0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10572148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山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山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关山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