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旅游文化
RevidonNovember25,2020
浅谈赣州旅游文化
摘要: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
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1997年,中国科学院地
质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司联合专家小组对赣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得出结
论:赣州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地区和年代相对集中、组合关系
好的特点,开发价值和潜力极大。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如今的赣州着力打造了
“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赣州”四大旅游品牌。
关键词:赣州、旅游文化、宋城、客家、红色旅游
一、赣州旅游简介
赣州市,简称虔,常称为赣南地区,是中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之一、江西省省域
副中心城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
赣州市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加上不同寻常的革命史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
文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山青水秀的翠微峰、玉石岩、罗田岩、汉仙岩、
聂都溶洞和陡水湖等自然景观,风景如画的阳岭天公园、九连山自然保护区、99座
并峰武当山、有与香港一脉相连的东江源三百山、有巍然高耸的八境台、郁然孤峙
的郁孤台、岩深谷幽的艺术宝库通天岩、岭南雄关梅岭以及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
七里古窑遗地等历史文化名胜;更有以“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的近代革命史迹群
落。现在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94处;同时赣州所拥有的森林覆盖率达%,形成了一个极佳的旅游环境[1]。
千百年来,张九龄、苏东坡、文天祥、王阳明等文人墨客都曾在赣州感世访古,咏
诗作赋,尤其是辛弃疾一首《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更是千
古传诵。赣州同时也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闽粤赣三角地带中客家人聚集较
多的地区之一,客家人占赣州总人口的20%,赣州地区的客家人主要由明清时期从
粤北梅州等地迁移过来的,与闽、粤、台、港、澳有着独特的地缘亲缘关系。2004
年,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赣州成功召开。
赣州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旅游品牌有4个: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
篮、生态赣州。逐步形成以瑞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江南
宋城旅游产业集群、以龙南—赣县为核心的客家风情旅游产业集群、以安远—寻乌
—定南和上犹—崇义—大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兴国三僚—章贡区马祖
岩—赣县杨仙岭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州旅游格局。
二、四大旅游文化品牌
1、红色故都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项新兴专项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重要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引起了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广大游客的
欢迎和喜爱,使红色旅游成了旅游业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
(1)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
共和国摇篮景区位于江西瑞金市,占地面积4550余亩,由、、二苏大、(南园
和北园)四大景区组成,是中宣部首批公布的,也是全国经典景区之一。2012年6
月,《》的出台,为瑞金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契机。2015年7月,
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成为第七、赣州首个5A级旅游景区。
(2)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
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
长征集结出发地、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的发源地、中央苏
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3)将军县—兴国
新中国在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州籍的有133名,其中上将
3名、中将10名、少将120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6
名,因此被誉为全国闻名的“”。
2、江南宋城
赣州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
源,市境之内名胜古迹甚多,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也是我国目前保
存最为完好的宋城。全市现有古建筑300余处,古墓群10处,古遗址10处,古石
完摩岩石刻5处,革命纪念地5处,名胜16处,其中不乏品位较高的旅游景点[3]。
对于赣州这一文化名城来说,其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同时还有精神
上的。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其历史价值已经深入到大家内心深处。
(1)宋城墙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
清、民国,历时900多年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
雄伟的城墙。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
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公
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赣州古城墙是江西省唯一保存完整、有
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城墙,城墙上的各代纪年铭文数量和种类之多在全国来都很罕
见,专家们称它为“宋城博物馆”。
(2)郁孤台
郁孤台,赣州旧八景“三台鼎峙”中三台之首。它的建成年代最迟在唐朝代宗之
前,这可以从唐朝刺史李勉诗中推究。他的“心在魏阙”典与宋苏东坡“绛宫明灭似蓬
莱”诗共闻名,尤其是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吟诵的千古名作《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
水》,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灿烂词句,令郁孤台更加名扬天下。
(3)八境台
八境台,赣州八景的文化源头,也是欣赏三江合流的最佳景点。它踞于龟角尾
古城墙上,宋代孔宗翰初建时名“石楼”。石楼与当时的章贡台、白鹊楼、尘外亭、
皂盖台、郁孤台、马祖岩、峰山共同构成了赣州宋八景,特别是苏东坡为赣州八景
题咏诗赞,更是把它推向了赣州的文化制高点,并一举开创了赣州乃至中国“八景文
化”的先河。1985年12月,八境台被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景点。
(4)灶儿巷
灶儿巷街区,又是古代赣州城最有代表性的街区之一。这一带的街巷保留有清
代至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多处,建筑风格亦呈多样化,既有赣南的客家建
筑,又有精工细作的徽式建筑,同时还有明显带有吉安、南昌一带建筑风格的建筑
和典型的西洋式建筑,在部分街区,还保留有跨街的门洞,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的
多元性。灶儿巷街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古代建筑相对集中,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是一处具有
较高历史价值、文化景观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至今,街区内保存
较为完好的主要建筑有筠阳宾馆、宾谷馆、群仙楼、新安书院、东门井及万源酒栈
旧址、老古巷跨街门洞、赵公庙旧址等建筑风格各异、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古代传统
建筑。
3、客家摇篮
客家风情,是赣州的特色。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在赣南800
多万人口中,95%以上属客家人。客家人以智慧、勤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保留
了淳朴的客家风情。赣南采茶戏、于都客家琐呐、兴国山歌、石城灯彩等浓郁的客
家文化,各具特色、千种百样、异彩纷呈、奇妙迷人[4]。
(1)客家围屋
客家民居是客家家族文化的载体,其以建筑结构的严谨性、建筑功能的实用
性、建筑艺术的审美性和家族思想及宗教信仰结合的巧妙性闻名于世。客家民居与
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窟洞、云南的一颗印和广西的杆栏式共称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客家民居又称客家土楼,有方楼、圆楼、围龙屋、五风楼、围楼等形式。
(2)客家美食
餐饮是旅游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重头戏,客家人饮食风味独特。其中客家菜是粤
菜系列的三个流派之一,客家菜保留了中原古食的特色。酿豆腐、盐鸡、客家扣肉
等都是客家菜的重要代表。客家食疗文化也很出名,客家地区因山多林密,中草药类
型丰富客家人常用草药和野菜制成各种佳肴[5]。
(3)客家风俗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
灯等艺术形式;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6]。
4、生态赣州
生态赣州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山水旅游文化品牌。赣州境内群山连绵,江河
纵横。山以水奇,水以山秀,奇山秀水构成了赣州独特的山水风光,以及由此形成
的怡情养性的山水文化。山水文化作为自然类旅游资源,其文化是通过人类的山水
审美思维体现出来的[7]。赣州森林覆盖率很高,居全省之首,且污染较少。青山绿
水,原始、天然、质朴的天性能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怡情山水的精神需求,符合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因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着力开发通天岩、三百山风景区和微
峰国家森林公园这三个较有名气的重点自然景区。
三、赣州四大旅游资源优劣势比较
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劣势
红色故都红色文化资源众多,内涵丰富。瑞开发深度不够,整合力度和
金与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齐
名,都是共和国成立前的重要基
地,在全范围内有着较为重要的影
响力。
区域协作有待加强。
江南宋城赣州历史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众
多。宋城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全国有很多城市的城墙都保
护得比较好,宋城无法起到
代表整个赣州形象的作用。
客家摇篮赣州市作为客家摇篮,有着独具特
色的客家风情和民俗文化。客家居
住地全国虽然不少,但客家摇篮只
有一处,而且赣州是全国最大的客
属聚居区,全国46个纯客县(市、
区)中,赣州占了17个,占三分之
一。
赣州虽被称为“客家摇篮”,但
是对客家人最有影响的却是
称为“世界客都”的梅州,而且
最有代表性的客家建筑在福
建的永定。赣州的客家文化
形象不够鲜明。
生态赣州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空
气质量好。拥有森林公园22个,其
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
公园14个。拥有自然保护区29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
赣州虽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但品位不高,且与周边
的资源同构现象较为严重,
特别是丹霞地貌与韶关丹霞
山在景观上还有较大差距。
四、旅游开发性建议
1、“农家乐”形式的客家文化旅游
进行客家民俗村的开发与建设,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在一个客家民俗民风保留
较好的山村,保持客家民居的原始风格,以满足旅客对客家民居的观赏需求。旅游
餐饮一定要以客家风味菜、土菜为主打菜,饮擂茶要成为客家美食的必备项目,适
当准备现代菜满足不同旅客的要求。丰富客家民俗村的旅游活动形式,可安排民俗
歌舞表演,客家人的生活农事,节庆活动食宿在客家民居宾馆中,让游客在这自然
古朴的山村中亲自体验客家人的生活,如果旅客有兴趣,也可参与到客家人的某些
农事中,体味原生态的客家风情。
充分整合经营客家文化资源,使之系统化、规模化、特色化,把赣南客家文化
打造成一个旅游休闲精品,将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浓郁的客家语言、传统的客家
风俗、深厚的客家艺术及丰富的客家人文景观等,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从而让世
界认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城——赣州[8]。
2、红色旅游纪念品与客家民间工艺的结合
可以专门研究和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利用传统工艺将中央
政府大礼堂、苏大会址、红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做成陶艺模型,辅之以客家围
屋、石磨、风车模型可以增添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内容和层次[9]。另外根据本地旅游
资源和文化特质设立“革命生活工艺馆”和“客家生活工艺馆”供游人参观、游览,推出
旅游者亲自操作继而购买其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经营项目,如制作红军草鞋、红军鞋
底、编织客家草席雕刻手工砚台等,不但吸引游客,也将实现更多的利润。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A、制作各种宣传品扩大宣传,比如制作“赣南旅游指南”、“国家历史名城——
赣州”画册,摄制赣州各旅游景点的电视系列片宣传、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播放,
将有关资料载入网络中。
B、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博览会、洽谈会,并与国际旅游
组织和旅游代理商接洽,与国内一些大公司接洽,积极开展促销活动。要利用中华
苏维埃共和成立周年纪念,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周年纪念、苏东坡来赣州作画题诗
《虔洲八境》周年纪念等机会,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如赣州宋城文化节、三百
山东江源生态旅游节、大余梅关古驿道赏梅节、红都艺术节等活动进行旅游宣传促
销。
4、加强旅游区域协作
旅游活动的区域性非常明显,加强旅游区域协作,相互都有利。要充分利用
闽、粤、赣三地市协作区,以及同周边的吉安、郴州、韶关、河源等地市开展旅游
区域协作。共同宣传促销,共同制订线路、相互政策优惠[10]。
5、重视旅游环境保护
对赣州古城内及城外周边还未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通过划定环
境风貌保护区予以控制。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准,加强绿地、花坛、古树、名
木、市花、市树保护培植,形成特色,扩大旅游者活动空间,并逐步向疗养、休
憩、会议旅游方向发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疗养、休闲地。
参考文献:
[1]朱新莲.浅谈赣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2:062.
[2]易弘键.赣州市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陈清华.依托“两线”突出“宋城”加快赣州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步伐[J].江西政报,1996,7:016.
[4]王平,冯乃华,彭加瑾,等.历史文化名城赣州[J].神州,2004,3:014.
[5]樊国敬,邹春生.由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引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01S):333-334.
[6]喻荣春,孙淑芬.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J].企业经济,2006(10):110-112.
[7]王协斌,王力峰.赣州旅游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0Z):234-235.
[8]易崇英.赣南客家文化产业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2:117.
[9]童绍茂.论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的结合——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08(5):10-13.
[10]刘永彦.赣州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业发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9.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6:5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06368147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赣州风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赣州风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