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onlyinstudy
andrearch;notforcommercialu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
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
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见。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
民心。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岩叟言:“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
.
德泽而死者。愿亟罢之。”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
终是难致”。迁侍御史。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
方之先王,已为至少。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
.
。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
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
则小人自消矣。”
质孤、胜如二堡,夏以为形胜膏腴之地,力争之。延帅欲以二堡与夏,苏辙主
.
其议,奏
曰:“近边奏稍频,西人意在得二堡。今盛夏犹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议。”意在与之
也。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议遂止。
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入谢,太皇太后曰:“知卿才望,不次
..
超用。”
岩叟又再拜谢,进曰:“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
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复少进而西,奏哲宗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正人在
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蒙,不
觉养成祸胎尔。”两宫深然之。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挚去位,御史
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
(选自《宋史·王岩叟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有不及被
.
德泽而死者被:蒙受
B.臣所未谕
.
谕:明白
C.苏辙主
.
其议主:主持
D.不次
..
超用不次:不依寻常次序,即破格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王岩叟敢谏”的一组是()
①是所谓呈身御史也②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③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④两
省正言久阙⑤力争之⑥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岩叟年幼时就聪明过人,科举考试连连取胜,刚做官两个月就辞官回家奉养父母。
他为人正直,不愿去阿谀奉承别人。
B.王岩叟担任监察御史时,常常上书朝廷,为朝廷献计献策;敢于谈论国家安危,敢于
直言,对朝廷忠心耿耿。
C.王岩叟在外交事务上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把地理位置优越的两座城堡给西夏人,
认为如果自己不给,西夏人就会停止要。
D.王岩叟于元祐六年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是被朝廷破格提拔的。对此,王
岩叟到朝廷谢恩,并趁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蒙,不觉养成祸胎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
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
.
,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
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
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
夜便除之。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
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
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
之。自后树木滋茂,而无犯者。积二十余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
存,鹰雉栖其梁,簷(通“檐”)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搏噬。
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终身。年八十余,卒于家。邑人号
.
其居为孝顺里。
咸康中,太守张虞上疏曰:“臣闻圣贤明训存乎举善,褒贬所兴,不远千载。谨案
所领吴宁县物故人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
。当其奉师,则在
三之义尽;及其丧亲,实古今之所难。咸称殊类致感,猛兽弭害。虽臣不及见,然备闻
斯语,窃谓蔡顺、董黯无以过之。孜没积年,其子尚在,性行纯悫,今亦家于墓侧。臣
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
.
,宜标其令迹,甄①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阳秋传》
曰:‘善善及其子孙。’臣不达大体,请台量议。”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②子孙。
其子生亦有孝行。图孜像于堂,朝夕拜焉。(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甄:造就。②蠲复:免除赋税或劳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竟
.
,还乡里竟:完毕
B.邑人号
.
其居为孝顺里号:称号
C.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
贰:背离
D.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
.
逮:赶得上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许孜“孝友恭让”的一组是()
①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②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③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
如存④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⑤孜没积年,其子尚在⑥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
子孙
A.①②③B.③⑤⑥
C.①④⑤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后,许孜就带着行李前去奔丧,送葬回会稽,吃粗劣的食物,担任
劳役,坚持服丧三年。
B.许孜在父母去世后因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拄着杖才能站起来,在为父母建立坟墓时,
却仍不肯接受乡人的帮助。
C.由于许孜的孝敬以及规范的驯养,那些栖息在他屋梁上的鹰和雉以及庭院中的鹿和猛
兽都亲密共处,不互相斗咬。
D.咸康年间的一位太守张虞认为,自己尽管没有看到许孜孝敬感动许多生灵的场面,但
至少认为蔡顺、董黯也不能超过他。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
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
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
封。兰、封破,从
.
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
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
.
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
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
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
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
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
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
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
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
.
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
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
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
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
.
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
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典
曰愍侯。(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
.
平兖州诸县有功从:跟随
B.典率宗族及部曲输
.
谷帛供军输:交纳
C.自请愿徙诣
.
魏郡诣:到……去
D.典好学问,贵
.
儒雅贵:重视
10.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典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将整军,迁离狐太守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③攻蕃,破之,水
道得通④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⑤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⑥乃率众与辽破
走权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典因参与平定兖州各县立下战功而得以升职,后又担任中郎将一职统领了李整的部
队,与程昱等人为官渡之战中的曹军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B.李典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在外的将领可以不听圣旨而自己做主,于是他和程昱等
将领出击高蕃,打通被阻断的水道,完成了运输军粮的任务。
C.李典在跟随夏侯惇抵抗刘备时,识破刘备的佯退计策,劝阻夏侯惇追击而未被采纳,
待夏侯惇中了刘备的埋伏后,他又带兵救援,终使刘备撤军。
D.李典向曹操提出自愿迁徙封地到魏郡,表示自己不是以此赚取声名,赢得了曹操的赞
扬并被加封官职。在驻守合肥时,他配合张辽打败了孙权。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现语。
(1)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主:主张。]
2.B[①是王岩叟对有人劝他去拜见推荐他担任御史的人的回答,④说的是朝廷两省正言的
职位已经空缺很久了,⑤说的是西夏人极力争取两座城堡。]
3.C[“认为如果自己不给,西夏人就会停止要”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由于王岩叟的反对,
朝廷给地的主张得以停止。]
4.(1)皇帝下诏书让近臣推荐御史,推荐的人中意王岩叟,但还没有和王岩叟相识,于是有
人告诉王岩叟可以去拜见一下。(关键词:举、意属、或)
(2)(还是)人才难以称意,不如空着那位置呢?(关键词:称、虚)
(3)并不是说一个人能这样,而是这一类的人应和的多,上下互相蒙骗,不知不觉中就埋
下了祸患的种子。(关键词:然、应、蔽蒙、祸胎)
参考译文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年幼时,话还说不好就已经认识字了。十八岁的时候,参
加乡试、省试、廷对都是第一。调任栾城簿、泾州推官,刚刚两个月,听说弟弟去世了,于
是辞官回家奉养父母。皇帝下诏书让近臣推荐御史,推荐的人中意王岩叟,但还没有和王岩
叟相识,于是有人告诉王岩叟可以去拜见一下。王岩叟笑着说:“这就是所说的自荐求仕的
御史。”最终王岩叟也没有去拜见。
哲宗即位,因为刘挚的推荐,王岩叟担任监察御史。他上书谈论国家安危的计策,认为
其在于接受建议任用贤能的人,不能因为小利而失掉民心。江西盐政残害百姓,皇帝派人去
视察。王岩叟说:“一个地方的老百姓疲惫不堪了,如果一定要等待视察的人回来再改变措
施,恐怕有的等不及蒙受朝廷恩惠就死了,希望陛下立即改变措施。”王岩叟又上书详细地
陈述当前的事情,认为“不杜绝危害的本源,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不让那些奸邪小人退避,
国家安定最终难以实现”。升任侍御史。两省正言的职位已经空缺很久了,王岩叟上奏章说:
“朝廷仿效近代的制度,谏官仅仅六人,和古代帝王相比,已经是非常少的了。如今又空着
位置却不设置官员,我不明白。难道认为社会已经安定清明,而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上奏了吗?
(还是)人才难以称意,不如空着那位置呢?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在今天希望看到的。希望能
尽快补齐那空缺,多多引进贤能之人来使朝廷强盛,贤能之人被引进,那么奸邪小人自然就
不会存在了。”
质孤、胜如这两座城堡,西夏人把它们当做地形险要土地肥沃的地方,极力争取它们。
守卫边境的将领想把这两座城堡交给西夏人。苏辙赞同这种主张,上奏说:“近来边关奏章
频繁,西夏人志在得到这两座城堡。如今是盛夏时节尚且如此,到了秋天自然可以预料,不
如早早定下主张。”苏辙的意思是把两座城堡赠给西夏。王岩叟说:“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
地方,怎么可以轻易放弃,不知道给了西夏人以后,他们还会不会再来索要其他的呢?”赠
地的主张于是得以停止。
元祐六年,王岩叟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王岩叟到朝廷谢恩,太皇太后说:
“了解你的学识和名望,所以才破格提拔任用你。”王岩叟又拜了两拜谢恩,上前一步说:
“太后垂帘听政以来,接受各种好的建议,凡事都合乎人情,因此朝廷清明,天下安定。希
望您能坚持这种做法而不要怀疑,坚守这种做法而不要停止。”又稍稍上前而面向哲宗说:
“陛下今日学习,应该认真地辨别忠奸。忠臣在朝廷,朝廷就会安定,奸邪之人进入朝廷,
朝廷就会有不安定的情况。并不是说一个人能这样,而是这一类的人应和的多,上下互相蒙
骗,不知不觉中就埋下了祸患的种子。”太皇太后和哲宗都认为王岩叟说得非常正确。宰相
刘挚被御史郑雍弹劾,王岩叟多次上奏章救护。刘挚离开相位后,御史就诬陷王岩叟,说他
与其是同党,王岩叟被贬为端明殿学士,任郑州知府。第二年,调往河阳,几个月后,王岩
叟去世,时年五十一岁。
5.B[号:称呼,号称。]
6.A[④表明许孜不愿意为官;⑤只是陈述许孜已没、有子尚存的事实;⑥写的是皇帝对
许孜及其后人的奖励,能够间接地体现。]
7.C[“规范的驯养”于文无据。]
8.(1)有的人可怜许孜瘦弱疲惫,苦苦请求来帮助他(背土),许孜白天不违逆他们的好意,让
他们帮忙,到晚上就把他们背的土去掉。
(2)第二天,突然看见鹿被猛兽杀死,(并且)被放在啃坏的树苗下。
(3)应该标榜他美好的事迹,培养造就他的后代,以酬报以往他所做的事,以勉励将来的人。
参考译文
许孜,字季义,是东阳吴宁人。他孝敬友爱恭谨谦让,敏而好学。二十岁时,拜豫章太
守会稽孔冲为师,学《诗》、《书》、《礼》、《易》以及《孝经》、《论语》。学完后,回到故乡。
孔冲在郡中去世,许孜听说后非常哀痛,带着行李前去奔丧,送葬回会稽,吃粗劣的食物,
担任劳役,服丧三年。不久父母去世,因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拄着杖才能站起来,在县的东
山建立坟墓,亲自背土,不接受乡人的帮助。有的人可怜许孜瘦弱疲惫,苦苦请求来帮助他(背
土),许孜白天就听从他们的好意,让他们帮忙,到晚上就把他们背的土去掉。每次悲痛号哭,
鸟兽就聚集过来。许孜因为正在服大功,就抛弃妻子,住在墓地,种植松柏,松柏排列成行
绵延五六里。时常有鹿啃他的松树苗,许孜悲叹道:“鹿难道不顾念我吗!”第二天,突然
看见鹿被猛兽杀死,(并且)被放在啃坏的树苗下。许孜非常惆怅惋惜,于是为鹿修了一座坟,
把它埋在墓道旁。猛兽就在许孜面前自己撞击而死,许孜更加叹息,又把它埋了。此后树木
茂盛,没有人或兽来破坏。二十多年后,许孜才又娶妻,在墓旁建房居住,早晚孝敬双亲,
敬奉亡亲就如他们活着一样,鹰和雉栖息在他的屋梁上,家鹿和猛兽都被驯服在庭院中,亲
密共处,不互相斗咬。
元康年间,郡里察举他为孝廉,没有出仕,终身为平民。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乡
人称他住的地方为“孝顺里”。
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书说:“我听说圣贤的明训保存在推荐德才兼优的人之中,褒贬
的兴起,不以时间太远而废止。谨慎地查考所管理的吴宁县已故之人许孜,天性孝顺和善,
节操清白高尚,待人接物恭让有礼,言行一致。当年他侍奉老师,就极尽敬师之义;到他为
父母服丧时,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古今之人难以达到的。人们都说他的孝行感动了禽兽,连
猛兽都停止了为害。我虽然没能见到他,却尽知这些美谈,私下认为蔡顺、董黯也不能超过
他。许孜已死多年,他的子嗣还在,品行淳朴诚实,现在也把家安在墓旁。我认为许孜的行
为德操,世上很少有人比得上,应该标榜他美好的事迹,培养造就他的后代,以酬报以往他
所做的事,以勉励将来的人。《阳秋传》说:‘好好对待善人延及到他的子孙。’臣不识大体,
请朝廷商议。”奏章呈上后,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家族,免除他的子孙的赋役。他的儿子许生
也有孝敬的德行,在堂上挂着许孜的画像,早晚跪拜。
9.B[输:运输。]
10.D[①是叙述李典领兵、迁职的情况,③是攻打高蕃的结果,⑥说的是李典配合张辽作
战。]
11.A[李典与程昱等人运输军粮是官渡之战以后的事。]
12.(1)袁绍被打败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
(2)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
呢!
(3)(他)尊敬贤能有才干的士大夫,恭敬谨慎仿佛(自己)不如他们,军队中都称他是品德高
尚的人。
参考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李典的叔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集
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汉献帝年号)时期,带领众人跟随太祖(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起义军,
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吕布叛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吕布的
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变,李乾不听从他们,于是他们就把李乾杀了。
太祖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
败,李典因为跟随平定兖州各县有功,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改任颍阴县县令,
担任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升迁为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相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以供应军
需。袁绍被打败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
袁尚,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
上,断绝了水道,太祖给李典、程昱下令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
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态,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
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
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路终于畅通。刘表派刘备向
北侵犯,到了叶县,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刘备。刘备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
惇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我)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
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夏侯惇不采纳他的建议,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
侯惇等人果然中了敌人的埋伏,战况对他们不利,李典带兵前往救援,刘备望见夏侯惇的救
兵到了,于是就撤退了。之后,李典又跟随太祖围攻邺县,邺县平定以后,同乐进在壶关围
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了胜利。他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李典的族人部
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移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
李典谢罪说:“我性格驽钝怯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恩宠太重,确实应该全
家族的人都来效力;另外征战讨伐还没有平息(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充实都城附近地区,
来防御四方变乱,我并不是要效仿耿纯。”于是李典把部下及族人一万三千多口迁移到邺县
定居。太祖赞扬他,并升迁他为破虏将军。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孙权指挥大军围
攻他们,张辽打算按照太祖的指示出城应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张辽担心
他们不同意,李典情绪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我
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指挥部队与张辽打败并赶走了孙权。李典又获封地
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他)尊敬贤能有才干的士大夫,
恭敬谨慎仿佛(自己)不如他们,军队中都称他是品德高尚的人。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
李祯继承了他的爵位。魏文帝(曹丕)即位,追思感念李典在合肥时的功劳,加封李祯封地住
户一百户,赏赐李典的另一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封地住户一百户;赐李典谥号“愍侯”。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onlyinstudyandrearch;notforcommercialu.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5:5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02837147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董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董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