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肌学重点总结
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和调节下,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或随意肌。
第一节总论
一、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分类:
长肌:收缩时运动幅度大(四肢)。
1、按形态分短肌:小而短,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小(背部深层)。
扁肌(阔肌):扁而阔,起运动和保护功能(胸腹壁)。
轮匝肌:环形肌纤维,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关闭(口裂、眼
裂周围)。
头颈肌:面肌、咀嚼肌;颈肌浅层、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
层;
2、按部位分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会阴肌;
四肢肌:上、下肢肌。
(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
1、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束膜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
肌纤维外包肌内膜肌束肌(小血管
随膜走行)
2、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
抗张力强;
长肌为腱,阔肌为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1、起止点:
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
近近侧的称附着点。
2)止点(动点):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
2、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
(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
1、筋膜: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
管、神经、肌肉与肌肉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
带、血管神经鞘等。
2、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
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
腱起滑车和约束作
结构用。
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分两层。
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两层间含少量滑液
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腱滑膜腔)
第二节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会阴肌
一、背肌
1)浅层:斜方肌(trapezius)、背阔肌(latissimusdorsi)、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①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
棘突,
止点:锁骨的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
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
②背阔肌起点:下部胸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骶正中嵴和髂嵴的后份,
止点:肱骨的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当上肢被固定,可上提躯干。
2)深层:竖脊肌、夹肌
二、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1)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胸大肌起点:锁骨的内侧半、胸骨、上位6个肋软骨及腹直肌鞘前层,
止点:肱骨的大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当上肢被固定,可上提躯干。
2)胸固有肌主要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能提肋以助吸气,肋间内肌
可降肋以助呼气。0
三、膈:膈是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
和腹腔的顶。可分三部:胸骨部,肋部,腰部。周边是肌性部,中央为腱膜,
称中心腱。
膈上有三个孔:
名称位置通行结构
主动脉裂孔平12胸椎处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平10胸椎处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平8胸椎处有下腔静脉通过
四、腹肌: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后群包括腰大
肌和腰方肌。
1)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称为腹股沟韧带。
2)腹股沟镰:由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和腹横肌下部的腱膜共同融合而成,又称
联合腱。
3)弓状线:在脐以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的后层完合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
与构成鞘的前层,自此以下缺乏鞘的后层,可见鞘后层的游离下缘
呈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
4)白线:位于腹前外侧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腹肌
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
5)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精索(男);子宫圆韧带(女)
第三节头颈肌
一、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面肌即表情肌,包括颅顶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参与咀嚼运动。
二、颈肌:依其所在位置分为、舌骨上、下肌群和颈肌深群。
1)颈肌浅群:包括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作用: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并向上仰;两侧
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3)颈肌深群: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是由颈深肌群外侧群的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围成的空
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第四节上肢肌
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三角肌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的三角肌粗隆,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屈曲和旋内,后部
肌束收缩可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二、臂肌:分前后两群
1)前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肱二头肌起点:长头起自盂上结节,短头起自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
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屈曲并处于旋前位时,为前臂有力的
旋后肌。
2)后群:肱三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
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长头还能使肩关节伸和内收。
三、前臂肌:分前、后两群
1)前群(9块):浅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
屈肌和尺侧腕屈肌。
深层: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前臂屈肌有九条,旋前圆外肱桡肌,指浅屈肌掌长肌,
内外各有尺和桡。
指深屈肌拇长屈,旋前方肌莫忘掉。)
作用:屈肘,屈腕,屈腕掌关节,屈掌指关节,屈指间
关节;使前臂旋前。
2)后群(10块):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肌、指伸肌、小指伸
肌和尺侧腕伸肌。
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
指伸肌。
(旋后肌下拇长展,拇指伸肌有长短,示指伸肌到二指,
深层伸肌已说全。
桡侧腕伸有长短,指总伸肌是第三,小指伸肌是固有,
侧腕伸最内边。)
作用:伸肘,伸腕,伸腕掌关节,伸掌指关节,伸指间
关节;使前臂旋后。
四、手肌:外侧群(鱼际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
中间群:蚓状肌和骨间肌
内侧群(小鱼际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
第五节下肢肌
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髋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1)前群: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2)后群:臀大肌、臀中、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和股方肌
臀大肌起点: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二、大腿肌: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1)前群:
①股四头肌: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外侧肌起自股骨的粗线,股中
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
止点: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②缝匠肌: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
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
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屈曲和旋外。
3)后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股二头肌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
止点:腓骨头,
作用: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还可使小腿旋外。
三、小腿肌: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1)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
2)外侧群: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3)后群:分浅深两层
浅层: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
胫、腓骨后面的上部,
止点:跟骨结节,
作用:屈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
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四、足肌:分外侧群、中间群和内侧群。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3:1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93361146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颈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颈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