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打印复印⽂件的制成时间?
⽂件制成时间鉴定是⽬前⽂件检验专业的热点难点问题,笔者在此介绍“根据机具的阶段性特征判断打印复印⽂件的制
成时间法”,以飨同⾏。本⽅法的总结源于笔者近年来所受理的⼏宗复印⽂件制成时间的鉴定。
⼀、系统论为解决疑难问题指明了⽅向
笔者曾受理⼀宗⽂件制成时间鉴定的案件,检材是标称时间为2000年⾄2003年连续三年每⽉⼀份(共计36份)的费⽤
报销申请表,送检⼈要求对表格中报销⼈⼀栏中碳素墨⽔⽂字的书写时间进⾏鉴定。
案情显⽰,该36份检材可能是犯罪嫌疑⼈于2004年案发后分批次倒签⽽成,如果把整个⽂件当作⼀个系统来看,只需
证明其某个组成要素失真,也就否定了整个系统的真实性。由此,送检⼈在笔者的建议下将鉴定要求改为“确定⽂件的
制成时间与标称时间是否⼀致”。
⼆、以系统的⽅法进⾏检验
仔细研究检材后,发现36份表格都是复印⽽成,嫌疑⼈在复印出的空⽩表格上填写了有关内容。进⼀步研究发现,36份
表格上的感光⿎特征或稿台损伤特征等印刷机具特征反映较好,可确定为同⼀台复印机复印⽽成。同时笔者发现36份表
格上的墨粉存在由浓⾄淡的渐变过程,嫌疑⼈应该是在⼀盒墨粉即将⽤完之时实施了复印操作,这可能是标志着⽂件制
成时间的⼀个特征。
因此,笔者要求送检⼈收集嫌疑复印机的样本,⾸先确定了检材均出⾃嫌疑⼈办公室内的⼀台⽇本产佳能NP1215型模
因此,笔者要求送检⼈收集嫌疑复印机的样本,⾸先确定了检材均出⾃嫌疑⼈办公室内的⼀台⽇本产佳能NP1215型模
拟信号复印机,进⽽要求送检⼈收集该机在2000年⾄2004年复印出的⽂件作为研究其阶段性特征的样本,其中重点收
集了2004年形成的近期样本。
该复印机已服役⼗余年,型号较为⽼旧。通过研究样本规律并结合单位的维护保养记录,该机在2002年10⽉16⽇前存
在明显的感光⿎⽼化问题,复印出的⽂件底灰较重,于是在维护时更换了新的感光⿎,但新的感光⿎在2003年3⽉13⽇
加墨维护后即出现了两处损伤特征,并⼀直保留到2004年7⽉送检之时,且该复印机在2004年的6⽉2⽇⼜进⾏了⼀次加
墨维护。检材所反映出的感光⿎损伤特征和浓淡变化正好符合该复印机在2004年5⽉份前后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笔者根据样本情况,出具了“36份检材的标称时间与其形成时间不符,均是在2004年3⽉⾄2004年6⽉期间形成”的鉴定
结论。事后送检⼈反馈信息,案件已成功突破。
三、经验总结及应⽤
受此案的启发,笔者研究了复印机、打印机(激光和喷墨)、传真机、速印机等等常见的办公轻印刷设备,发现此类设
备在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些阶段性特征,关键是技术⼈员如何发现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应⽤。对此,笔
者总结如下:
第⼀,⽂件制成时间鉴定要有系统论的思想。鉴定技术⼈员除了应当了解并熟悉薄层⾊谱扫描法、强弱溶剂提取法、热
分析法等等技术⽅法,还应当了解这些技术⽅法的针对性和局限性,对不同的检材⾸先要评估各项技术的作⽤及可能出
现的结果,也可以通过预试验选出最佳的检验⽅法或⽅法组合,⽽不拘泥于某⼀项技术。系统论的思想还表现在对其它
辅助技术的应⽤。本案的检验中,笔者还对检材的纸张从成份⽅⾯进⾏了检验,结果表明检材纸张与嫌疑⼈所在单位⼀
直使⽤的某品牌打印纸较为接近,这为出具鉴定结论提供了佐证,坚定了鉴定⼈的信⼼。
第⼆,样本充⾜是本案能够作出明确结论的关键。所谓“巧妇难为⽆⽶之炊”,如果送检⼈不能提供充⾜的可⽐样本,检
材条件再好也是空谈。
本⽂所讲的印刷机具的阶段性特征与印章印⽂的阶段性特征在形成和表现原理上是⼀致的或相通的。通过印刷机具的阶
段性特征确定⽂件的制成时间,在提取样本时务必要注意重点提取两个时间段的样本:⼀是标称时间(即落款时间),
⼆是怀疑时间。以上两个时间段内样本的数量要多,时间跨度要密集。
第三,程序合法、⽅法科学是使鉴定结论⽴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份完善的鉴定书不仅要求结论正确,还必须具有程序
的合法性和⽅法的科学性。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鉴定技术⼈员从事的是司法活动,⼆者性质的严肃性决定了鉴定⽂书
必须严谨公正。这⼀点是新时期的鉴定⼈应当更加注意的事项。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3:1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93186146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复印文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复印文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