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
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
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
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
樟树本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
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茶。一见面我
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
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我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
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
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
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
治食道癌的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
的功效是假的。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
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
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
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不肯
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送别的路上,我
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在车站里,
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
声提及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
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
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
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的药,还没吃完,父
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还
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
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
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
还专门开车送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
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
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
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家
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
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
用作长期卧病不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
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
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
即便不来打个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
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
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
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
了“我”对大樟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
促“我们”去买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
亲吃的故事,有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
应,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8.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9.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
析。(6分)
7.B“暗示女孩单纯幼稚”错,作者是在提醒女孩不要上当,食道癌是无法
治愈的,表达的是作者对女孩的关心,同时也说明了女孩对治疗父亲的病的急切
心情。
8.引出第一个小保姆的故事,因为第一个小保姆来自大樟树村。引起作者对往
事的回忆,也为下文作者对自我灵魂的剖析作铺垫。是作者抒发情感,阐发议论
的寄托物。如“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等语
句,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哲思。
9.对儿女们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的讴歌。第一个女孩出来挣钱是给自己患食道
癌父亲买药治病,即使是假药也在所不惜;第二个女孩连同车票钱都给了母亲。
对不能体察和体谅贫穷者处境的自责。第二个女孩因为家庭困难而没有钱返回
时,我们不理解和妻子“抱怨”,写出了在衣食无忧中无法理解贫穷者的自责。
对弱者的同情。作者对第一个女孩为父亲治病甘愿上当感到“心酸”,对第二个
女孩不辞而别及不来电话原因的猜想与反思。
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小保姆的故事,第一个小保姆出来挣钱是给自己患食道癌父亲
买药治病,即使是假药也在所不惜,第二个小保姆连同返程的票车钱都给了母亲,
表达了对儿女们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的赞美讴歌。得知第一个女孩要求去买一种
假药给父亲治病,就搜集关于该药是假药的报道放在女孩房间,可是女孩还要坚
持去买药,且买药后一刻也不停送回家去。当时“我”对女孩的行为十分不满,
其实不满也是不理解。第二个女孩竟然把“我们”给她的返程车票钱都给了母
亲。女孩回来后在离家不远的建筑工地做零工,竟然不来家里看看,或者打个电
话。对此,我们当时不理解和妻子的“抱怨”,表达了自己处在衣食无忧中不能
体察和体谅贫穷者处境的自责。还有当第一个女孩买到药,立刻就要给父亲送去,
“我”送她去车站,她上车后“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这里的“心酸”是作者对第一个女孩为父亲治病甘愿上当感到“心酸”,以及后
来对第二个女孩在离家不远的建筑工地做零工,却不到家里来不打个电话原因的
猜测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13:0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928091461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女孩房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女孩房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