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赏析10篇
如梦令赏析(一):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
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
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
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
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
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
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
《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
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
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
的。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
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
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
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
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
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
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证明兴致之高,
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
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
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境。正
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
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
的心境融合在一齐,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境,让人不由想随她一
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
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赏析(二):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
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资料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
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所以,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
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
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
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
平铺直叙地去描述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
经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
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可是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
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
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那里。
其次,经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比较烘托。这种写法,不仅仅语言精炼
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
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
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
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
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
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可是三十三字,但它却能经过生活中一
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
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
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
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
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如梦令赏析(三):
人们读李清照,一般对她后期的作品比较熟悉,脑海里凄凉愁苦的印
象比较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她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溪游
醉归的欢乐情景,似一帧无拘无束的生活照,使我们得以认识这位著名词
人的早年风采。
词意是:仲夏的一个午后,作者和亲人外出游玩,在溪边的一个亭子
里饮酒,直到日落西山,还留连忘返。待兴尽踏上小舟,却迷失了归路。
结果不知不觉闯入了藕花丛中。他们赶紧划啊赶紧划,扑楞楞,惊飞起一
滩鸥鹭。
词一开头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件(沈醉不知归路),并
用常记二字总领,引起下头对回舟误入荷花深处情景的描绘。误入是因为
日暮光线太暗,也是因为沈醉;正是因为误入,才产生了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的景象。误字不仅仅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在词意上
巧妙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也正是出了这样的岔子,才使主人公
平时不易显露的一些性格特点呈露出来,使读者经过不寻常的举动的描绘,
窥见其精神世界。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那里却显
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
变得顿挫有力。充分体现了作者构思和措词的精妙。(正像曹操《观沧海》
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样,本是配乐时的套语,在作者笔下却与全诗浑
然天成,融为一体。)至此,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
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性格和生活。
鸥鹭在古人诗词中常被写到,它们被认为是忘机的飞鸟,独与不失赤子之
心的人们亲狎作友。作者在那里以鸥鹭形象作为陪衬,就是对主人公形象
的潇洒天真的品格作一番加意地描摹,从而使全词洋溢地天真无邪、活泼
烂漫的青春气息更加浓烈,更
加感人。
李清照的词,遣词造句,多有所创新,看来一目了然,却又引人入胜,
耐人咀嚼、思索。这首词写日暮,并没有渲染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景象,
写藕花,也没有描绘红稀香少的情态,全篇虽无写景,却是处处有景,情
由景发,情景交融。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
中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她不愧是抒情词的杰出的作家。
如梦令赏析(四):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
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
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
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
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
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
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
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
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此刻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
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
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
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明白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
落,令人不忍应对,所以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
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明
白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
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我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
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资
料,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
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
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比较,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
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比较。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明白这是暮春时节,况
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所以她连用两个知否来
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
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
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
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
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
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完美的事物,隐指了在春
天里的喜悦心境。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
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
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
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经过听
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
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经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
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
切感,并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资料。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经过话语表
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
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比较着描述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
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
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
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
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
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明白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
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
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
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十分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
花必须凋谢得不成样貌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
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证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
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证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
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十分自然地带出了
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
这个粗心的丫头,你明白不明白,园中的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
才是!应是,证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确定,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
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
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
之中,包含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
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
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
所以作出上头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比较;肥形容雨
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
少,是两种状态的比较。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
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
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证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
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
仔《苕溪渔隐丛话
》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
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仅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
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
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
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如梦令赏析(五):
现今流传下来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皆为游记,都写了酒醉、花美
的情景,风格同样清新别致。这一首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
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常记溪亭日暮点明是回忆,溪亭是地点,时间是在日暮。词人以自然
平淡之笔开篇,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她所创造的词境当中,同时也为下
文的叙述做好了铺垫。沉醉不知归路承接上句,沉醉二字隐含着欢愉之意,
暗指当时词人心底的欢乐之情。不知归路也曲折地表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
情致,由此可见,那是一次让词人印象深刻的游赏。兴尽晚回舟进一步渲
染了词人的意兴,直到兴尽天黑才往回划船。因晚回舟,所以误入藕花深
处。此句呼应前面的不知归路,表现了词人的忘情。词人寥寥数笔,就勾
勒出一个游兴未尽的少女手摇一叶扁舟荡漾在荷花丛中的美景图,清新自
然,别有风致。接下来,连续两个争渡,显示了少女急于找寻归路的焦灼
心境。她用力划呀,用力划呀,却不知不觉惊起一滩鸥鹭,满滩的水鸟都
被她吓得飞起来了。全词至此结尾,言尽而意未尽,惹人遐思。
本词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
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词人怡然的心
境融合在一齐,写出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境,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
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小令不事雕琢,富有一
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赏析(六):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
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
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
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
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
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
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证明兴致之高,
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
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境。正
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
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
的心境融合在一齐,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境,让人不由想随她一
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
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赏析(七):
《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稍
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能够悟得。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当
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
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证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
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境定然转生愉快。归结
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我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
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
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
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最终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
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我,
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我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
是天大的惊险。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
一词能够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
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请看,词人怎能不急呢连鸥
鹭水鸟也倦飞而归巢,而自我竟然迷路了。所以,描述那种水鸟成片惊起
的动作形象实在是反映自我心境的焦灼,或者说,满滩鸥鹭惊飞正是词人
意乱神散情形的映衬,以景衬情,写照真实。
要说词中要喜悦有喜悦,要惊险有惊险。而这个喜悦有喜悦本身的喜
悦,也有惊险中孕育的喜悦;同样的道理,惊险本身固然惊险,就是没在误
入之前已是包孕了惊险。即喜悦、惊险不是割裂开来而是相互关联又相互
交融的。
让我们再来总观该词,词语常记表达的信息是什么呢第一,词人仍然
是在青年时写作该小令;第二,词人是在很多年后的中老年时期写作了该词。
如果属于第一种情景,无非是写郊游的开心欢乐以及归程的惊险刺激;倘是
第二种情景,那么第一种情景包容的含义理所当然地应当具有,似乎还应
当包括青年时欢乐是欢乐,惊险刺激也仍然是欢乐,因为中老年的李清照
饱受战乱和丧夫之苦,心境自然是极度凄凉,人也就衰弱;故即使想率性有
所作为也提不起精神来,去冒险掠奇寻赏新鲜味就更没有胆量了。从这个
意义上来看,常记坐实而落在中老年李清照的脑瓜和视野中似乎更为觉得
合理些。即一旦上述第二种情景的设想果真成立,该曲词作所包藏的意蕴
就有了三层:①欢乐;②惊险;③凄切。
要说明的是以凄切来烛照该词,不但不会大杀欢乐的风景,并且还会
使欢乐更显得可贵无比。也即以欢乐去写凄凉,李清照南渡后的凄凉几至
极点。正因为欢乐不再,凄凉就满心满怀。常常追忆欢乐,只能惹动凄凉
更转为凄惨。
李清照《如梦令》小词既欢乐开心,又惊险刺激,还凄切悲惨。
如梦令赏析(八):
这首词语言朴质,节奏和谐,优美的意境更是令人向往。常记明确表
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
径都辨不出了,这是为何?接写的兴尽两句表现出作者较高的兴致,可见,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而误入一句,从行文上
看,流畅自然;从结构上看,正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并且更加显示
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从艺术造景看,盛放的荷花从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的美景早已呈现到了读者的面前。人争渡,惊飞鸥鹭,人醉景美,景烘人
情,妙之趣,美之意,现于眼前,留于心间,亲临之感,久不能去。
如梦令赏析(九):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
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
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
睡,仅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
亮。但昨夜之心境,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齐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样样了?侍女看了一
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
傻丫头,你可明白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
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
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
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
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
春,以花自喻,慨叹自我的青春易逝。
如梦令赏析(十):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
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
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述,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
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
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
消。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
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
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
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
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
微,真实可感。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
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
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构成比较。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
却让词人感到十分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必须凋谢得不成
样貌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
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证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
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证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
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十分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
这个粗心的丫头,你明白不明白,园中的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
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
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证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确定,口吻
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
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
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包含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
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
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头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比较;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
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比较。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
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
是证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述,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境,
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
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
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
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7:1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71612143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