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概念

更新时间:2023-03-05 05:52:12 阅读: 评论:0

手工制作船-云的照片

教育学的概念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自制冰棒)

---------------------------------------------------------------最新资料推荐------------------------------------------------------

1/19

学校教育学概念99条

红色标注为重点1.教育:

广义是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

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

狭义是指学校教育,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制度化和专门化的特点;二是具有组织性、计划性

和系统性;三是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四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2.教育目的:

教育要到达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

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3.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包括设施机构系统和管理系统。

4.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夸美纽斯(15921670)出版的(大教学论)(1632)一书,标志着教

育学成为初步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

学》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的科学体系。

5.学校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现代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学

科。

6.学制: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7.学校教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问题。

8.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指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在教育活动中

发挥着主体地位作用。

9.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10.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活动任务,主要指学校传

授给学生的课程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学校教育内容的最典型表现形式是课程或学科。

11.教育途径:

指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任务所开展的

各项活动措施。

中小学教育途径一般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方

面。

12.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新资料推荐------------------------------------------------------

3/19

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共同方面及其不同个

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2.家庭因素:

狭义的家庭是指家庭的核心成员或直系亲属,即双亲及其子

女;广义的家庭是指家庭的延伸,即不仅指双亲及其子女,还包

括其他亲属。

13.德育:

即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指思想品质、政治品

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

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14.教师角色:

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定地位决定

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15.教师素养:

教师为了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所具备的素质修养。

16.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7.反思的含义: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

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权和分析的过程,是一

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8.教育案例:

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

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9.教育叙事:

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

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

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20.网络教研:

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

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乎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

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教研活动。

21.课程:

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

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场养目标而开

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

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22.课程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5/19

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

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

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

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24.课程计划:

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各学科科目的性质

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

一种法规性文件。

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研制开发的主要依据。

25.课程标准:

也称为教学大纲。

它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确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

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一般包括说明和本文两部分内容。

26.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狭义的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依据

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课程标准的具

体化与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27.课程实施: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

本途径。

28.课程评价:

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

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9.校本课程:

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

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

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

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0.课程内容:

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

的方式,是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

31.教学:

广义:

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

动。

狭义: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

---------------------------------------------------------------最新资料推荐------------------------------------------------------

7/19

一种教育活动。

32.教学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建构知识的过程。

33.课堂教学:

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以课堂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双主体活动。

34.教学设计:

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

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

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

决策。

35.教学目标设计:

是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后最终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行为状态,并将

这一状态用具体、明确和能够操作的语言陈述出来的过程,是教学

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36.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

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37.导入技能: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

的和建立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38.教学语言技能:

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的激发学生积极

的学习情绪所运用的语言技能,也称课堂语言技能。

39.提问:

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

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

40.讲授技能:

又称讲解,用语言传授知识、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教学方式。

41.变化技能:

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以及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料

的转换方式。

42.强化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与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43.演示技能:

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的一种方式。

44.板书技能:

教师在板面或屏幕上书写和设计文字及其他符号的技巧,包括

正板书和副板书。

45.结束技能:

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

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

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的纳入

---------------------------------------------------------------最新资料推荐------------------------------------------------------

9/19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46.课堂组织技能:

指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

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

学的支点,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47.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

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

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48.课堂教学模式:

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

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

49.说课:

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

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

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50.听课:

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睛、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

辅助工具,直接的或间接的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

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分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51.评课:

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

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52.学生教学:

也称教育或教学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

过到基层学校实践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53.学习:

最广义的学习,包括动物在内,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

种心理现象,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次一级的广义学习专

指人类的学习;再次一级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最狭义的学习专

指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以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54.概念:

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关键属性(或标准属性)的一类

事物或特性的观念。

55.规则:

又称原理或原则,是公式、定律、法则、原理等的总称,是

指具有普遍性的道理或规律。

56.问题解决:

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对问题加以理解的、由任务的起始状

---------------------------------------------------------------最新资料推荐------------------------------------------------------

11/19

态向目标状态移动或改变的认知过程。

57.技能:

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运用知识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自动化

与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

58.动作技能:

又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它是以骨骼、肌肉的运动和相应

的神经过程,而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59.智力技能:

又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

的智力活动方式。

60.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

四个环节。

61.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2.学习的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3.个性:

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的基本精

神面貌,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

64.个性差异:

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

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65.气质:

是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与速度等方面的特点,分为

胆汁质(容易形成勇敢、爽朗、有进取心等学习品质,但也容易

形成粗心、粗暴等缺点),多血质(容易形成活泼、机敏的学习

品质,但也容易形成不踏实、感情不真挚、兴趣易转移等缺点),

粘液质(容易形成稳重、坚毅、实干的学习品质,但也容易形成

冷淡、固执、拖拉的缺点),抑郁质(容易形成细心、守纪律、

富于想象的学习品质,但也容易出现多疑、怯懦、孤僻和缺乏自

信心等缺点)66.性格:

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

理特征。

67.能力:

是保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68.学习风格:

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

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

境的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

69.学习策略:

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

效率的一系列活动(活动方式、符合规律、通过学习和练习形成)。

---------------------------------------------------------------最新资料推荐------------------------------------------------------

13/19

70.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的优劣程度,即教学活动本身和满足主体明

确或隐含需要两个方面特性的统一。

教学活动本身特性是指教学所提供的人与物的资源质量,包括

教学设备、设施、环境和师资素质等;明确或隐含需要,主要指

社会的要求和学习发展。

71.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指事实、原理、规律等,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

层。

技能指观察、阅读、表述、计算、调查、测量、操作仪

器、制作模型、绘图制表、演奏以及一些特殊的运动技能等,分

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个学习水平。

(2)过程与方法。

过程:

知识建构和情感体验;方法:

陈述性、程序性、迁移性水平;立足让学生会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内省和内化,强调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感受活动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

性化的价值观。

72.教学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73.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

度(测量准确性程度的估计)。

74.信度:

信度是表明评价工具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主要指测验结果的

前后一致性程度。

75.难度:

指测验的难易程度。

76.区分度(鉴别力):

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

77.教育研究:

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

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

过程。

包括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三个要素,狭义的教育

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问题进行探索的研究活动。

78.观察法:

研究者借助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客

观事物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细的记录,

获得事实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15/19

79.调查研究法:

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

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

认识的一种方法。

80.访谈调查法:

访谈法是社会科学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有特定的目的,能

够对研究的问题有整体性的描述,为研究提供指导。

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半开放型。

81.问卷调查法:

是通过设计问题、形成标准化问卷、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

研究方法。

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82.实验研究法:

是对被试施加教育影响,观测背时的变化和教学效果,验证

假设、推断施加影响和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83.行动研究

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教育工作者针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实施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84.校本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

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

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

85.教学课例:

是指对一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

行的阐述(分析与反思)。

教育案例与教育课例的区别(1)教育案例围绕问题开展,以

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反思为基本线索;教育课例展现某节

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且实际情景的

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如案例一样经过细致

加工。

(2)教育案例表达形式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教育课例表达形式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86.教学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教师或管理人员就教学过程

中有意义的问题专门开展的研究。

87.班主任:

是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全面

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

88.团队:

由具有共同目的并且具有在共识基础上,为实现该目的能作出

一致努力的人组成的集合体。

团队精神即协作精神。

89.班集体:

---------------------------------------------------------------最新资料推荐------------------------------------------------------

17/19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

90.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

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

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91.教育法:

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教育活

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92.教育法律规范: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般行为规

则,是教育法律文件的核心内容和主体,执行教育法律实际上就是

执行教育法律规范。

93.教育法律关系:

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94.教育法的制定:

又称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广义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

(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

狭义是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

序制定教育法律的活动。

95.教育法的实施:

通过一定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运用和实现教育法律规范的活

动。

分为法律的遵守和法律的适用。

96.教育法的监督:

广义的教育法的监督泛指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依法对

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活动;狭义的教育法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

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律的执行和遵守情况的监督活动。

97.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

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

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98.教育法律救济:

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

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

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9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最新资料推荐------------------------------------------------------

19/19

的根本大法。

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

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5:5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66732142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学的概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学的概念.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