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23-03-05 04:32:12 阅读: 评论:0

行政管理就业方向-莫忘初心

教育基础知识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触摸屏测试)

..

.v.

第一局部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开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那么,开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

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

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开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开

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开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根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缺乏:否认了

教育的社会性

..

.v.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缺乏:否认了人

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

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

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

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局部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场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历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到达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开展

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根底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

.v.

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历和社会生活经历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别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

历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

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承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别离走向结合

②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

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

①教育逐渐走向化,教育的效劳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

革的根本价值诉求;

②现代信息技术为根底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

本性改变

③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得到人们的关注,

教育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立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

认识

④教育的国际化和外乡化趋势同时彰显

..

.v.

⑤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阶级性教育向

终身化教育转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

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教育学的开展阶段及其著作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开展的

最高成就〕

朱熹——?四书集注?愈——?师说?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

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开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确定下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4教育学的多元开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和构

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儿童经历活动为

中心

5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3.新中国后教育学的开展阶段

..

.v.

1学习联的教育学〔1949-1957〕〔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

2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3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

4教育学的逐步开展〔1977至今〕

4教育学科的特点:

①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②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③学科根底的广泛性和跨学科

④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⑤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构造的层次性

5教育学的开展趋势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根底的扩展和研究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展

④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6.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

①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历

②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

③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其中教育学的“中介〞作用表达在

〔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

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作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v.

〔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决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开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开展水

〔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根底

〔6〕通过传播教育理念,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

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开展

7.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①把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

相互促进

②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国外先进经历结合起来

③把专业理论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④把专业阅读和背景写作结合起来

教育与社会关系

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开展是教育的一条根本规律

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开展是教育的一条根本规律

3.教育的开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开展水平决定的

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①经济开展对教育的需促进教育开展的动力

②经济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部构造

③经济开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④经济开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容

⑤经济开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4教育的经济功能

..

.v.

教育在受经济开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

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开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4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容体系

5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开展

3.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①重传统和

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

观和质量观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

的文化创新功能

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开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

..

.v.

3人口构造对教育构造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9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构造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

质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开展的不平衡性

11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

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的在的,特有的规律性趣考察,

更不能简单的照搬解决政治经济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第一教育必须坚

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有批判性。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

选择。

教育与个体开展的关系

1人的开展的涵:人的开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场到完毕的全

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

2.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神经系统〕

3.儿童5岁左右学习乐器最正确

2.个体身心开展的动因论

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开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身心开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

生理机制决定

代表人物:孟子柏拉图弗洛依德

..

.v.

外铄论:人的开展是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刺激和要求和学校教育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实践主体论: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开展的主要原因。开展是人的在需要

和潜能的表现

3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开展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开展及其品质早在生殖

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开展只是这些因素的自然展开。代表人物:创始人:

高尔登。美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董仲舒——性三品

4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养育论〕认为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其决定的作用

代表人物: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华生“环境决定论〞

5遗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在时人的身心开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开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开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领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5环境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开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身心开展的进程和速度

6学校教育对人的开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方案性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

.v.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开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利于学生的开

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教育的最正确时期

7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开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开展的主导作

用是有条件

8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开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9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学记?:当之可谓时,时过然后学那么勤苦而难成〕

差异性互补性

第一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所要早就得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即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

和规格的人。

2.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人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

3.价值——主体需要和课题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1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根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主教育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该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

开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否认制度的权威否认社会对人

的束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开展

的干扰。

代表人物:卢梭伯克马斯洛〔人本主义者〕

..

.v.

2.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

观点:注重受教育者完整的人格冶,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社会

的需要

代表人物: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2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全人教育〞

3文化本位论

观点:强调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围绕文化进展的,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斯普朗格

4生活本位论

观点:教育要为当下生活效劳或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代表人物:斯宾塞“完美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

5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

观点:是介于个人和社会本位论的开展观点

代表人物:康德赫尔巴特

6社会本位论

观点:主根据社会开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以满足社会需

要为价值取向

代表人物:柏拉图〔完美理想的国家应该由哲学家劳动者组成〕

涂尔干〔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社会的缩影〕

凯兴斯泰纳〔国家主义倾向〕

2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是开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开展,但个体的

开展又离不开社会

..

.v.

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3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的根本涵

1人的开展与社会生产开展相一致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开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开展,并为人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物质根底

4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5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1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2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开展速度的空前加快3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答: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齐根

本区别在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开展

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开展性教育;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拨人〞

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拨性教育

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

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

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

.v.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承受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根底教育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

型教育的统一体。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

人的一生在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终身教

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

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前联型学制〔Y兴学制〕

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壬戌学制

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开展,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7义务教育的三个根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8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开展的特征

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开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

3人的身心开展规律4民族文化

开展特征:1重视学前教育主义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

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构造开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构造多层次化,类型多

样化。

5承受终身教育开展继续教育

9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

..

.v.

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2学校教育类型的组织多样化,富于灵活性3依

靠群众办学

10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容

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开展规律;把改革

创新作为教育开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

根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教育的时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

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具体容:1根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开展农村学前教育。2稳固提高9年义务

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

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容4把职业教

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容5全面提高高等

教育教学质量,优化高等教育构造6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

制,构建灵活开发的终身教育体系。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地

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开展。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9大力

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10深化办学体制改革11推进政校分开,官办别离。

11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社会加速开展2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3人口的急剧增长4闲暇时间增多

12终身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

从教育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机构施教人员

教育容及方法上加以区分

13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共同主和不同

..

.v.

1教育的延续性和终身性2教育容的广泛性3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4教

育目的双重性不同:1目标指向不同2战略选择不同实际重点不同

第三章教育全体

1世界上最早的师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2中国最早的师教育————1897年盛宣怀在开办“南洋公学〞

3.教师的社会角色:1父母的替代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的楷模4集体的

领导5“法官与裁判〞6学生的培养和知己

4.教师的教学角色:1学习的促进者2学生的交流着和合作者3终身学习者4

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5学生心理安康的维护者

5教师的专业才能素养〔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是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技能和本领,教师的专业才能使教师综合素

质的最突出表现,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6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师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7波斯纳——经历+反思=教师成长

8教师个体65%以上的专业技能都是在任职以后的实践环境中形成的

9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为完成共同认为进展交往而形成的

一种特定关系

10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

11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1专制型2型3放任型

1学生本质属性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①学生是一个完整

的人②学生是具有开展潜能的人③学生是具有开展需要的人④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要任务的人

..

.v.

2学生的社会性地位

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题精神的表达,1儿童利益最正确原那么2尊重儿童尊

严原那么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那么4无歧视原那么

儿童的权利: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平安的权利

3教师的职业发的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

4师教育产生的原因

1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分享教育权利2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需

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3各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5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2劳动方式的示性3劳动手段的创造性4劳动效果的隐

含性

5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6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

6教师职业素养的容

一:专业知识素养①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①②

为“主体性知识〞③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

二:专业才能素养——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①教学技能②教学能力

〔1组织教学的能力2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③教研能力

三专业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利息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

7教师自我开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制定专业开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为生活资源①日常教学反思②个人行动研究③个人阅读和反思

性写作〔阅读教学名著深思体悟教育案例开发教学档案积累博客教学日记教

..

.v.

育随笔教育叙事〕④同伴交流和合作〔聊天座谈听课参观论坛课题协作专

家支持等〕⑤跳出教育某开展8教师制定专业开展方案的环节

①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优势及缺陷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

开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开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

起来③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开展愿景,列出优势开展领域,④拟定专业开展路

径设计行动方案

9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那个顺利进展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容

10师生关系的构成:

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师生政治关系文化的授

受关系道德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开展的工作关系3伴随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

的心理关系

1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中建立2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3校外活动中建立

第四章教育途径和课外活动

1教育途径:指教育者有方案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容完成教学任务实

现教育目的进展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2课外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由学校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方案

有组织对学生实施多样的教育活动

..

.v.

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

生的经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活动和社会实际,表达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

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2面向学生生活3注重学生实际4

强调活动综合

4综合实践活动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自主性4生成性5开放性

5教育途径的主要形式: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咨

询与指导

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

1教学的作用

1教学时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形式进展人类经历的传授,使教

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2教学将传授的容科学的

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

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时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展的

4教学能确保学生全面开展

2课外活动的特点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3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

程的实践性

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1加深和稳固课堂上学到的间接知识,并能获得新知识2丰富和活泼学生的精

神生活

..

.v.

3可以开展学生的体力审美和劳动能力4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

早期培养

5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6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7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

间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手段

5课外活动的根本容

1思想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公益活动

6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方案性

2坚持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7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历型课程2综合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想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容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化科技开

发课程容

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可发课程容

第二局部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

.v.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

制和根本规律

2一般教育心理学包括的容: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教学和课堂管

理心理

3教师专业开展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4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5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2情境因素3系统过程

6微型教学:又称微格教学它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实践〔5-20分

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摄制称录像,课后再进展分析

7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

的提高。

1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门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

识。3学会教学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2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

1专业知识方面,在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2问题解决方面在其专长的领域专家能在较短时间完成更多工作

3洞察力方面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教师开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

行动研究

4伯林纳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

教师专长〔教学法知识〕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

.v.

教学能力〔教师行为〕讲授管理教学诊断

教学结果〔学生结果〕认知方面学业成绩方面情感方面社会方面

第二章学生心理开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理论的根本观点:〔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

1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开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

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么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2建构主义

的开展观:皮亚杰关于儿童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

为,人们通过在自身经历的根底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探索和经历事物的

时机。

3认知开展的过程

图示:图示是指儿童对环境适应的认知构造

同化: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

顺应: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示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过程

平衡:平衡时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

4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理论

〔0-2岁〕感知运动阶段:认知上的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

〔2-7岁〕前运算阶段: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有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开

展的重要标志

〔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进展抽象思维和纯符号运算

2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的四个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2构造性3次序不变形4穿插性

3皮亚杰认知开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

.v.

1将同化和顺应结合到达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已有的图示,并创立新的图

2考虑儿童的认知开展水平,可以识别学生学习到达的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

生开展水平的目标

3强调认知开展的积累性,要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上与旧知

识整合起来

4维果斯基的认知开展理论

1文化历史开展理论: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开展的重要作

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开展起来并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两种工具的理论:1物质工具2精神工具

两种心理机能:1靠生物进化获得——低级心理机能2历史开展的结果——高

级心理机能

2维果斯基心理开展的本质:心理开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

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根底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维果斯基认知

开展的三种重要观点:

1化: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得知识,从而为个体所使用。一切高级的

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经过

屡次重负,变化逐渐化为部的智力动作

2最正确开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

的水平和单独解决问题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时两个邻近开展阶段间

的过渡状态

3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

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

.v.

5维果斯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化来学习2提出最近开展区概念对教育的启示

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社会开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

个体开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展的,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

格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后期:自主——羞怯疑心〔2-3

岁〕

幼儿期:主动——疚〔4-5岁〕儿童期:勤奋——资本〔6-11岁〕

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成人前期:亲密——孤独〔18-25〕

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成人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

以上〕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3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具有关于是非丑恶的社会准那么和道德要求但主要是从行动

结果及自身的厉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二: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

3后习俗水平:逐渐形成不拘泥与某一特定社会团体的抽象道德原那么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定向阶段

..

.v.

4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开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思维模式使

之产生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学会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4把下一道德作为当前教育

的目标

5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对孩子的影响

其一: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承受和拒绝

其二: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和容许

1权威型教养方式〔承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

3放纵型教养方式〔承受+容许〕4无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

影响方面: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安康

6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要2为社会能力开展提供背景3促进自我意识的开展

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1奥伯尔提出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那么:逐步分化原那么、整体协调原

那么

2.智力,也即是一般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历等

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

括能力、创造力。

3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极其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

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其中包含许多社会道

德含义,性格主要表达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表现的行为上。

..

.v.

4性格是在后台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有好坏之分,是人个性中的核心成

5特殊儿童:指由于生理、智力、感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无法在正常条

件下获得学习效果需要特殊教育措施及效劳来开展其潜能的儿童1认知方式差

异:有成认知风格差异,指学生在直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人在活动中采用

的习惯新方式

场独立和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和冲动性〔杰罗姆·卡〕整体型和系列

型〔戈登·帕斯克〕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具体型和抽象型具体型学生在被提供

的尽可能多信息的条件下能够更加深刻准确的分析问题或材料

抽象型学生在所提供信息存在一定模糊度的条件下进展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2认知能力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开展水平的差异、开展类型的差异、开展围的差异

群体差异:1男女智力差异不大男性分布的离散性大于女性2男女智力构造

差异各有优势

3认知构造的差异:奥贝尔的认知构造是指个体的容或头脑中的知识构造。他

将认知构造成为“认知构造变量〞即个体认知构造中的概念或观念及其组织方面

的特征。

认知构造变量包括: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区分性、观念的稳定性和清

晰性。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容组织程度

的编好4对学科设置的编好5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相关程度如

〔小学阶段0.6~0.7、中学0.5~0.6、大学0.4~0.5〕

..

.v.

5卡特尔的人格性格特质理论模型

1个体特质和共同特质2外表特质和根源特质3根源特质分为——体质特质

和环境特质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流通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

6性格的类型差异分类

1按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按个人心理倾向性:倾型外倾型

3按独立和顺从程度:独立型顺从型

4按两维分类: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

7性格差异的签定

1自量表式测验:①明尼达多人格测验〔MMPI〕②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

〔PF16〕③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2投射测验:通过提供被试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或者图片来激发他们的想

象,使其压抑的动机、情感、欲望反映出来

3情景测验:指主试者在特定的情境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进而了解其人

格特点。情境压力测验式使被试者在一种特别设计的情境当中面临情绪上的压力,

此时主试者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了解其人格特质。

4自我概念测验:1形容词列表法:被试者从主讲者准备的一份描述人格特质

的形容词列表中选择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再由主试者分析并判别被试者对

自己的评价情况

2Q分类法:美心理学家——斯蒂芬逊创立要求被试者根据主试者提供的卡

片上描述的人格特征与自己进展对照,并分成1~9个等级8性格差异的教育含

..

.v.

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展教育

3掌握学生气质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

9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插班、办特殊班个性教育〕

2智力落后儿童:指智能开展水平低于同龄人,且智商低于70的儿童

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①学习困难:指那些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

文化环境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致无法有效有效适应环

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展有效学习的儿童。换言之,旧式,子啊智

力、感觉器官正常的情况下,学校效果未到达教学目标的儿童四个特征〔差异性

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1%~10%〕特

征:学校成绩差;朋友少,甚至有时被同伴排除;理解和推理社交情境困难;常

表现较大的情绪反响易怒;课题行为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好。特征〔多动不

专心冲动和不能做恰当的反响〕

4社交和行为问题①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长期压抑、焦虑,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攻击、反社会行为。②自闭症:由于神经

系统推敲导致的发育障碍,最本质的特征在与社交障碍。

5生理和感觉障碍:①生理和安康损伤儿童②视觉损伤儿童③听力丧失儿童④

多种严重残疾

10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的种类①普通班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③普通班加资源

教室

⑤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⑤特殊班⑥特殊学校

第四章学习和学习理论

1学习:学习是由于经历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v.

2学习生物意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学习社会意义:从人的开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历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

为三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的学习〔行为规的学习或承受〕

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奥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简繁程度分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

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刺激泛化、刺激分化、

消退、恢复。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强化〔正/负〕、消退、

惩罚

有机体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

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原那么:小步子、要学生作出积

极反响、及时反响、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3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观察典范受到奖惩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因此观察学习是人

类的重要学习方式

观察学习的方式: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v.

1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

生所需的反响和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

2班杜拉——自律学习〔三个阶段历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2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完型—顿悟说2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说

二:现代认知学习观

1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①认知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②对儿童心理开展实质的看法③重视学习过程④强调形成学习构造⑤倡导

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根本教材为容,使学生通过再发

现步骤进展的学习

2奥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观点:①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原

认知构造联系②先行组织者

有意义学习的由简到繁的分类〔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概念和命题的同化模式〔下位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上位学习并列结合

学习〕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激进构建主义〔个人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两个根

本原那么:1强调认知活动的建构性质。2肯定认识活动的个体性质

2社会构建主义是在维果斯基的理论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主知识获得的过程是

社会构建构的性质

..

.v.

3社会文化取向:认为学习应该向活动一样展开,认为心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

历史和风俗相联系。这种观点倡导师徒式教学

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温和建构主义〕提倡架构适应经历世界的同时又承受个

体构建

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1知识是怎样构建的〔外部指引观——信息加工论、部指引观——皮亚杰、外

指引观——维果斯基班杜拉〕

2世界时可知的3知识是情境性还是普遍性

5建构主义观的共同点

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多种

方式表征教学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意义:

〔一〕教学设计上:1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应该是协商而不是强加的

2任务和容分析不应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单一的最好的学习路线

3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少关心预设的教学策略

4教学的评估应该更少标准参照

〔二〕教学模式上:

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教师介绍学校目的,呈现学习容〔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

〔3〕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4〕学生分组进展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必要的

〔5〕教师进展整体评价

2认知式教学模式四个步骤:师指导消退练习

..

.v.

3随机进展教学:1呈现情境2随机进展学习3思维发散训练4协作学习5

效果评价

4支架式教学:三个根本环节1进入情境2搭建支架3独立探索

5自上而下的教学:教学工作要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学习过程,获得希望的学

习结果

〔三〕课程设计上药注重学生的实践学生心理辅导和教师的教育上作重大的

改变

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

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

杂心理,如动机,情感和价值

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只求自我实现

的根本动机

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甚至有局部重叠

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7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学习理论:学生本身就有学校的潜在能力,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

择和决定,教师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并

提供指导

康布斯学习理论:是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学习的两种含义〔学到新知识

该知识和个人产生新意义〕

8罗杰斯学习理论

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

.v.

二自由为根底的学习原那么:1人性本善,人人具有学习潜力2教育有意义

切符合学生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3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中才会有效学习4主

动自发全心投入学习才会产生效果5自评学习结果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力6知识

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7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8涉及到改

变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的往往受到抵抗

9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一:教育理念: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2推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5提倡情感型师生关系

二: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题讨论模式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3开发课题教学模式

第五章广义知识的学习

名词解释:

1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

事实、规那么、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2命题:指词语表达的最小单位,往往传达一定的信息,隐含一定的意义。人

们通过命题来认识事物,获得某种知识经历。

3命题网络:如果两个命题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假设干命

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4符号表征学习:奥伯尔区分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主要指词汇学习,

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呼号所代表的什么意思

5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证。概念学习的两种方式:概念

的形成和概念6同化,前者是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后者是用定义方式呈现,学

习者利用认知构造理解中原有的相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

.v.

7命题学习:命题概念必须建立在概念学习的根底上,是学习假设干概念关系

或把握两个特殊事物之间关系的活动

8同化论:奥伯尔在区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

意义获得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穿。强调原有知识

的稳固即教材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9产生式:表示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

生式。产生式是所谓条件—活动规那么。

10认知策略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加工过程其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

从结果上看,包括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知识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

程序性知识。

1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命题网络图式

1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1类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新命题和认知构造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三种关

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同化论

2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注意与预期、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构造重建

和改组、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三段:1~4步为知识的理解5步为知识的稳固和转化6知识的提取和运用

两分支: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3促进述性知识学习和保持的策略:

..

.v.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概括、解释、

自问自答〕组织策略

4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重要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

供一套完整和廉价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构造上的帮助,列大小标题

说明知识的层次

5慧技能的学习

1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加涅智慧技能层次理论:

1区分——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

2具体概念:能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获得的标准能

否区分概念的正反例证

3定义性概念: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

标准时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响的关系

4规那么:指运用原理或规那么办事的能力规那么学习的两种形式〔从例子

到规那么的学习,从规那么到例子的学习〕

5高级规那么:将假设干简单规那么合成新规那么的能力

促进区分技能的教学方法:刺激与反响接近反响重复

6认知策略的学习

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1知策略的规那么具有潜性2知策略的规那么具有高

度概括性和模糊性3配认知策略的规那么多数是启发的

1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命题表征〔述性知识〕阶段,然后经过在一样情

境和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阶段即变式练习的广

..

.v.

泛应用,最后阶段是策略应用的反响阶段。只有这一阶段策略性知识才有广泛的

迁移

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部条件:1原有知识背景2反省认知开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变式与练习3有一套外显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能力,

它包含着精细的肌肉运动。

1.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可以把动作技能分为连续性的动作技能〔跑步、骑自行

车、开汽车〕和非连续性的动作技能〔投掷、举重、射击〕。2.根据完成动作技

能时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不同,可把动作技能分为精细的动作技能〔写字、打字、

绣花和制作手工艺品〕和粗大的动作技能〔跑步、游泳、踢足球和举重〕。3.根

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可把动作技能分为开放性动作技能〔足

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拳击〕和封闭性动作技能〔体操、跳舞、游泳和跳水〕。

二、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1.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主要有强调行为、强调认知和

强调生态三种不同倾向的观点。

〔1〕习惯论〔2〕认知观:闭环理论〔加拿大亚当斯〕、开环理论〔美施

密特的图式理论〕〔3〕生态观

第七章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是指个体对一定的对象〔人、事、物、制度、观念等〕所持有的具体在

构造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反响倾向。

一〕、态度的构造态度的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着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

为倾向成分和认知成分。二〕、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

..

.v.

1.凯尔曼提出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同化、化2.态度的学习理

论:学习理论、诱因理论和认知理论

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1〕条件反响法〔2〕提供典范法〔3〕说服法*怎

样说服才最有效.①要实事地提供信息②说服要晓以利害③要注意单面宣传和双

面宣传相结合④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在学生原有的态度的根底上循序渐进

地逐步提高

第二节价值观的形成与开展

1.价值观的作用常见于兴趣、信念和理性三种表现形式。价值观中最本质、最

核心的容是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

2.价值观的特征: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和社会历史性。三、影响价值观

的形成与开展的外部条件

1.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与开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个

体态度形成或改变的影响。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理论书籍、电影、电视、报刊

杂志等群众传播媒介对形成和开展个体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家庭环境;

其次是学校环境;第三是社会环境;最后是艺术作品等。2.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与

开展的部条件:1〕思维能力的高度开展;2〕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

1.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答:①教学是

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代表社会利益和要求,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教育活动;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

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开

展智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

.v.

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展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

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它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个

因来起作用。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互相依存,相互的统一的。在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而要使

学生自觉掌握知识主要靠调动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

取得教育的最正确效果.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

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

与考试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

虑其创造性的上下。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

典范。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

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3.论述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

生的智慧技能.

由于智慧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展,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的教学成效,必须充分依据智慧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

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于主动性。由于智慧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

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

习动机及积极性。

..

.v.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智慧技能的培养,开场于主体所

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像。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

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像。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该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于原型

操作阶段,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展其组织作用。培养重点在于

学生了解动作本身。言语在原型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察言语的动作效应

上。除上述三点根本要求以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

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展学生的智慧技能。

4.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观点

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

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根底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

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5.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

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开展的过程;德育过程那么是教育

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从学生思想品德

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

..

.v.

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那么与

社会要求相一致。

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的

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

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开展和统一。〔2〕青少

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开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

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

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承受学校的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

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

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

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

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7.在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本卷须知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8.简述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9.根据问题解决的策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问题

解决的能力.10.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

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

思维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容,评估学生

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上下。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

典范。

..

.v.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

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

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表达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那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

那么);“教学相长〞(表达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

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

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开展?把学生的“一般开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构造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联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

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

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

学校的教学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开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开展起着决定

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承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

.v.

13、我国全面开展教育的组成局部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

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

务之一是开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

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以美

育代〞。18、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

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19、教书育人是教

师的根本任务。

2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开展的主体、是开展中的人。21、我

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

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历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

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那么。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响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

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那么:思想性

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承受性结合。32、

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开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

把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

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

.v.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4、教学过程

的根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这是中心环节;(4)稳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那么:(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2)理论联系实

际的原那么;(3)直观性原那么;(4)启发性原那么;(5)循环渐进原那么;(6)稳固性

原那么;(7)因材施教原那么;〔8〕量力性原那么〔可承受性原那么〕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

对注入式。

37、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

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

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

业的布臵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根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

(3)构造合理。上课有高度方案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沉着自如。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根本方面。

..

.v.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

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

德水平上下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开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

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根底。

44、德育原那么:课堂与生活形结合原那么;疏导性原那么;长善救失原那

么;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那么;因材施教原那么。45、马卡连柯的平

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46、德育方法:说服法、冶

法、典范法、锻炼法、奖励法。47、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冶、艺术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是有效地进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根底。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根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

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满意理活动,它包

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

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

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

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根本活动方式——反射。

..

.v.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根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

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穿插学

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

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开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平安需要、

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

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

(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

利用反响信息,有效进展奖惩。(4)合理设臵课堂构造,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

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构造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构造: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

型。合作型目标构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

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根底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根底,

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

.v.

69、生物钟现象:人体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

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

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72、注

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

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根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

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那么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

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根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

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满意向。80、迁移是已

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

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

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展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

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根底,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

.v.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

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

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梦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

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历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

根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

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

保持是稳固已获得的知识经历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

质上相似)、比照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比照)、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

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符合法那么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根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93、高原现象:在

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

到达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开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

.v.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4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根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

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抑制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

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

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

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

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局部。102、心理安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

定;人格构造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

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

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

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

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

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

.v.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构造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

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

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开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开展,关注教

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根底教

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4、为了学生的开展是本次课程改革

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安康开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

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抑制课程过分注重知

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开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开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

具体性。

(3)表达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根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

5、新课程的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

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

程构造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

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

个原那么。6、新课程的构造有了调整:

..

.v.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臵应表达层次性、多样性、

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臵综

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效劳与

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构造。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立的能动作用。〔2)教学

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开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

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根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

种单纯承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开

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响、鼓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容标准

要表达多样化、多维化。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F而上〞

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

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那么。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v.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开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开展,为了中

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群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

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

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

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

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

预见的成分;(4)教学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

作为根底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

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

.v.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根底知

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历与直接经历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

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

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

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

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

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臵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

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

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

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开展地、实事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思维品质。

..

.v.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带

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

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案和总结。

8、心理安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

定;人格构造完整。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平安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

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

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

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响信息,有效进展奖惩,(5)合理设臵课

堂构造,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的主要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

片面开展;

..

.v.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

现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惟一

途径。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那么有哪些根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

效进展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

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15、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的能力;(3)培养开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

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

.v.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

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准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

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正确值,

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

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臵,不要把考试

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展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

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开展方向;(2)教育,特

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

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构造?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方案,编写教案,

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

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

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

.v.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到

达最优化的程度。

21.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

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

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

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

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

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

意品质。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开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展人际

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开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典范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场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根本原那么: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欢的教

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根本原那么: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4:3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61932142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基础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基础知识.pdf

上一篇:国产化妆品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