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乘法定律

更新时间:2023-03-05 04:28:31 阅读: 评论:0

婚购-阴道炎不能吃什么

乘法定律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深圳最好玩的地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第三单元第4课时乘法运算

定律(1)说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的《乘法运算定律》第24、25页例5、例6中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

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

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

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

这个术语。

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

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

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

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

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

分析、推理、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并熟练运用。

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

(一)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

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观察、

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

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

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

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

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放手让学生去探索,通

过计算,从几组算式间的联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乘法交换

律、乘法结合律,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的定律。它是学生自己探索

得到的,有实感才能有认识,认识深刻才能理解透彻,理解透彻才能

熟练地应用,这个环节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

极性、创造性。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首先,我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每年的3月12日是什

么日子,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这样既可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了环保意识,同时也能引出植树的这幅主题

图。

其次,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主题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再提高一个要求,让

学生们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相应的板书出这些问题。

(板书在最右边)接下来,在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我先让学生解

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并板书到左边。因为此问题

比较简单,所以只考虑让学生独自完成,然后指名汇报。

在学生的汇报中会出现下面的两种算式:4×25=100(人)或者

25×4=100(人),两种算式教师都相应板书,并完成答语。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乘法交换律

在学生出现这两种算式后,教师可提出要求:观察这两个算式,

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你的同桌交

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又交给了学生,结合小学生思

维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处

和不同处,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观察发

现和组织语言。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们说说他们的发现,并与全班同学交流。通

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会发现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是:两个算式中因

数的位置不同;相同点是:因数相同,积相同,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都是25个4相加,和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归纳,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现

的过程,对于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就很容易的想到等号

“=”。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4×25=25×4。

在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上,学生

发现4×25=25×4,只从一个算式中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就显得太过于

片面。所以,我就对学生们又做出了要求: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

子来吗?有了刚才知识发现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草稿本上举出一些类

似这样的例子,为了保证举例的合理性,我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验证

一下是否正确,然后指名说一说你所举的例子,并选其中的几个板书。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猜想——验证”这一数

学学习的方法,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主动性,并感受快乐。

这时,黑板上已经有了几组这样的算式,学生也经历了验证过程,

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整个过程我是这样设计

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算式的共同特征,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在听完学生的表述之后,肯定表达好的同学,纠正学生在表述上的一

些不准确的地方,然后师生归纳、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

的位置,积不变。这时教师介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运算定

律中的一条——乘法交换律(板书乘法交换律及内容),并揭示课题:

乘法的运算定律。

接下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乘法交换律,看看谁能

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并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在学生说

出一些表示方式之后,比较出用字母“a×b=b×a”表示最简单,并思

考这里字母可以表示什么?让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

本的主旨,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同时经历了从具体

到抽象的过程。

课前,学生们根据数学信息已经提出了一些问题,这时可让学生

在刚才提出的问题中,找找哪些也是可以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并列

出算式。我们可解决的问题是“负责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

人?”“一共种多少棵树?”这样即可以及时巩固练习乘法交换律,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义。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发现乘法结合律

在第二环节学生已经经历发现、概括乘法交换律的整个过程,那

么对于乘法结合律的探究,教师可更放手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

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试着去发现掌握乘法结合律。这一环节我的设计

如下:

解决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独自解决。可能会出现两

种方法:

1、先计算一共种多少棵树,再计算一共浇多少桶水;算式是:

(25×5)×2=125×2=250(桶)

2、先计算每组浇多少桶水,再计算一共浇多少桶水;算式是:

25×(5×2)=25×10=250(桶)。

在出现这两种方法后,教师让学生们比较方法,选出你喜欢的那

一种。学生会比较喜欢第二种,因为计算起来更简单。随后,组织同

桌合作,完成以下的问题: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

课本第34页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经过几分钟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后,

组织汇报。

学生会发现不同点是:括号的位置不同,计算顺序不同;相同点

是:因数相同,结果相同,同时也能得出:(25×5)×2=25×

(5×2)。接下来再由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验证刚才的发现,

随后进行讨论,说说这些算式的共同特征,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通

过学生的参与与讨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得出乘法结合律:先

乘前两个数,后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教师板书出乘法结合律,

并让学生试着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为加强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我紧接着安排完成课本35页

“做一做”第二题的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使计算

变得简单。

第四环节:比较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

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运算定律,所以

在课堂小结

时可以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比较,让学生区分这几种运

算定律,掌握它们的相通之处,便于理解与区分。在这里,我先让学

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是什么,然后回忆以前学过那些运算定律,然后

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说说你的

发现,最后师生进行小结。

可得出,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

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

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

1、课本35页“做一做”第一题,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课本37页练习六第二题,用乘法运算定律填空,然后说说你

是怎么填的,用的是哪条运算定律。

四、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25=25×4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解决的问题以及两

种运算定律都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五、教学反思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

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

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

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

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

“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

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加强:

1.复习时间过多。共花费了7分钟,复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不必每个运算定律都复习概念、图形表示、字母表示、

举例子,过多重复的复习,让学生没什么新鲜感,更花费了时间,以

至于后面的拓展训练时间不够,草草收场。

2.全员参与不够。在教学的很多环节,如例题中的列式计算、练

习中的判断等等环节都只是指名回答,其余学生没什么事做,从而课

堂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多少学生成了观众,显然,这对大部分学生

是不利的。教学中应该让全班学生全员参与,比如列式时可以指名到

黑板上列,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列,练习时也可以先自己完成,

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订正,从而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3.放手不够。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教师包办代替过多,这对学

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教学中应该是凡是学生

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凡是学生能想到的,尽量让学生去思考,

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去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如在我今天这

节课例题中的列式环节,我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也许一开

始就达不到需要的效果,但是可以通过引导得出。在让学生观察两个

算式的异同,给一定的时间思考分组交流,同桌交流这样的形式多给

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练习形式再多一些。除了让学生判断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的练习,

还可以增加练习能不能运用运算定律,该不该运用运算定律这样的练

习。还可以出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式子,说说为什么不能运算定律,

等等形式的练习。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4:2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61711142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乘法定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乘法定律.pdf

标签:乘法定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