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班固传》“班固字孟坚”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
.
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成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
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
.
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
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
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
.
为郎。固又作列传、载
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
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
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
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
..
耆老犹望朝廷西顾。乃上《两都
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
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时北单于
..
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
.
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
.
其
离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不可”。固议曰:“设后北虏稍
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
.
今施惠,为策近长。”永元初,大将军窦
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
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
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
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
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
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
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
【注】
①
抑抗:缩小与夸张。
①
亹亹(
weǐ
):不倦。
1
.下列选项中带点词用法、意思全相同的一项()
A
.不为章句,举
.
大义而已今亡亦死,举
.
大计亦死。
B
.固以
.
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臣以
.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故希望报命,以安
.
其离叛既来之,则安
.
之。
D
.不若因
.
今施惠,为策近长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
遗策。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A
.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
“
永平
”“
建初
”
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
“
固自水平中始
”
与
“
至建初中
”
后都应该断开。
B
.从句意看,
“
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
是
“
诏
”
的具体内容,所以
“
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
是一
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
.从语法角度分析,
“
重
”
形容词用作动词,作
“
当世
”
的谓语,与
“
其书
”
构成动宾结构,故
“
其
书
”
后要断开。
D
.从句间关系看,
“
重其书
”
是
“
当世
”“
莫不讽诵焉
”
的原因,所以
“
莫不讽诵焉
”
前应断开。
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
“
迁
”
字的
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
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人范晔的《后汉
书》、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
“
前四史
”
。
C
.
“
关中
”
,指潼关以西,秦故地。如《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
行处
”
,《过秦论》
“
自以为关中之固
”
便可知。
D
.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
“
赞普
”
不同。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
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
.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
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
.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
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
.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
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
2
)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
6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
1
.
C
2
.
C
3
.
A
4
.
C
5
.(
1
)肃宗素来喜欢文辞,班固更加受到恩宠,好几次进入宫中陪皇帝读书,有时竟
一连数日昼夜不停歇。
(
2
)朝廷有大事需要商讨,肃宗就让班固向大臣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在御前辩论,
肃宗对班固的赏赐、恩宠都十分丰厚。
6
.优点:
①
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记录;
①
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
体例。不足:评价标准失当,看轻仁义和气节。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
是说
“
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
”
,
“
举
”
:
动词,了解。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是说
“
现在即使逃跑
(
被抓回来
)
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
死
”
,
“
举
”
:动词,发动。
B.“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
,是说
“
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
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事业
”
,
“
以
”
:动词,认为。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命
”
是说
“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
,
“
以
”
:介词,因为。
C.“
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
”
是说
“
因此希望汉朝遣使回访,借以平定他们内部众叛亲
离的局面
”
,
“
安
”
:使动用法,使
……
安定。
“
既来之,则安之
”
是说
“
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
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
“
安
”
:使动用法,使
……
安定。
D.“
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
是说
“
不如趁现在施行恩惠,于情于理都是一条良策
”
,
“
因
”
:
介词,趁机。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是说
“
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先后)
继承已有的基业
”
,
“
因
”
:动词,继承。
故选
C
。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班固自永平年间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的
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
A.“‘
固自水平中始
’
与
‘
至建初中
’
后都应该断开
”
错误。
“
自水平中始
”
做状语,修饰之后
的
“
受诏
”
,中间不能断开;
“
至建初中
”
做状语,修饰之后的
“
乃成
”
,中间不能断开。
B.“‘
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
是
‘
诏
’
的具体内容
”
错误。
“
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
是说班固潜心钻研
史书二十多年,所以
“
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
”
并不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D.“‘
莫不讽诵焉
’
前应断开
”
错误。
“
莫不讽诵焉
”
的主语是
“
学者
”
,两者之间不能断开,
应该在
“
学者
”
之前断开。
故选
C
。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
东汉人范晔
”
错误,范晔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
C.“‘
关中
’
,指潼关以西
”
错误,关中是指
“
四关
”
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
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D.“
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
‘
赞普
’
不同
”
错误。单于,是古代匈奴
君主的称呼,
“
赞普
”
是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
故选
A
。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
”
错误。从
“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
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
”
可知,
“
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
们的本纪
”
的是当时的
“
史臣
”
,而不是班固。
故选
C
。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
“
雅
”
,素来,一向;
“
得幸
”
,被宠幸;
“
数
”
,多次,屡次;
“
读书禁中
”
,是
“
读
书(于)禁中
”
的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
“
或
”
,有时。
第二句中,
“
有大议
”
,有大事需要商讨;
“
使难问公卿
”
,是
“
使(之)难问公卿
”
的省略
句;
“
难问
”
,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
“
辩论于前
”
,是
“
于前辩论
”
的状语后置句;
“
渥
”
,丰厚。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
“
固文赡而事详
”“
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
”
可知,《汉书》
的优点: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记录;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
从
“
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
可知,
《汉书》的不足:评价标准失当,看轻仁义和气节。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
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
刘苍凭借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
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
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
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
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的书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
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认为他是个奇才,
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
升迁为校书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
前所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代,史臣便追溯他们
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
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
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
朗读背诵它的。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
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班固)于是呈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
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
肃宗素来喜欢文辞,班固更加受到恩宠,好几次进入宫中陪皇帝读书,有时竟一连数日
昼夜不停歇。肃宗每逢外出视察,班固就献赋和颂。朝廷有大事需要商讨,肃宗就让班固向
大臣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在御前辩论,肃宗对班固的赏赐、恩宠都十分丰厚。在当时,北
匈奴单于派遣使者向肃宗进贡,打算请求与东汉和亲,皇帝下诏征求群臣的意见。有些人认
为“匈奴是善变、诡诈的民族,没有归附汉王朝的真心,仅仅是因为害怕汉朝的声威,挨近
所以畏惧南匈奴,因此希望汉朝遣使回访,借以平定他们内部众叛亲离的局面。现在如果派
遣使者回访北匈奴,恐怕南匈奴就很难对我们心悦臣服了,反而成就了北匈奴狡诈的打算,
不能这样办”。班固说:“假如以后北匈奴渐渐强大起来,兴风作浪之时,再去请求与他们
交往,还来得及吗?不如趁现在施行恩惠,于情于理都是一条良策。”永元初年,大将军窦
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班
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
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
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
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评论说: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
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
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有体例,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
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
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
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班固认为司马迁见识广博,却不能
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
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
毛啊。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2:2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54122140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班彪.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班彪.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