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苏轼原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毂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苏轼注释
⑴东坡:在湖北黃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星辟的游息之
所,筑雪堂五间。
⑵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黃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⑶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⑷夜阑:夜尽。
⑸毂纹:比喻水波细纹。毂,纟刍纱。
临江仙苏轼翻译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乂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
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
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
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临江仙苏轼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
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
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
达而乂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
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
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
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
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
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
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雳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
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岀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
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
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乂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
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
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乂一任情
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乂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
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穀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
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
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
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殽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
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岀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
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宇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
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儿度变化,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
神自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
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
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山的心声。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21:2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36486139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长恨此身非我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长恨此身非我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