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我在上第一课《让我们
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
“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
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在交流“还有什
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
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没想到这次的
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
“‘红领巾’指的是什么?”“‘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水
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
“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听到这些问题,我是
如此惊喜!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
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
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
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
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
然段,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第一
小节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
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这样一来,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增,认真地读,仔细地听,
专心地想,甚至用笔在书上划线圈点,通过自读自悟,讨论
交流,弄清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2《庐山的云雾》是一篇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
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教学第一课时
时,特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
雾展现给学生看,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说
话练习打下基础。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背诵他们熟悉的李白的《望庐山瀑
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以这两首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
让学生渐渐走进庐山,这时再引出课文,再合适不过了。
然后,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
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在学生理解“流连忘返”
这个词语后立即问“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呢?”,以此来引出这节课的重点。
具体指导第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都是以总分的构段
方式来描写庐山云雾的特点的。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
了比喻的手法来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我就让学生用读
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来展开学习,并抓住关键的词
语,如:“笼罩”、“缠绕”、“弥漫”等进行朗读感受,学生
感受得很具体,朗读得也很有感情,可是我对于这一小节的
板书设计稍显欠缺,为了便于学生背诵,我这一小节的板书
设计成:山头、山腰、山谷、山峰。课后王老师对此进行了
指点,由于这一段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进行描写,可否把板
书设计为:绒帽、玉带、大海、天幕,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
不是就直观形象了吗,而且更便于学生进行背诵。第三自然
段的“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通过“随
风飘荡”、“四蹄生风”、“漂浮”来体现云雾的动态的美。针
对此段中的省略号,我小黑板出示了句式训练让学生展开想
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刚刚还是……,转眼
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
了……。”由于上节课学生观看过多媒体图片,加之平时阅
读量比较丰富,因此有的学生讲得非常好。如:刚刚还是星
罗棋布的岛屿,一转眼,就成了威武凶猛的巨龙。等等。
整堂课在师生的情趣盎然中结束,这节课中,虽存在着
不足,但通过我精心的设计,还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想象,再加上王老师的指点,相
信下次再上写景的课文时,我不再会望而却步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3本文是一首诗歌,语言
灵动活泼,清新可感,细细读来,字里行间的流淌的美好也
如一阵爽风,透入心间。
这么美的诗歌,怎样让孩子们一步步走入?
首先,聆听音乐,愉快享受。
上课伊始,给孩子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孩子们被
深深陶醉了,都觉得好听,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
孩子们带入了美好的情境。
其次,欣赏画面,直观感知。
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
象,因势利导穿插表达,帮助理解了文意。想象与表演,可
以说整篇课文的教学,想象是时刻伴随的,想象孩子们在荡
舟歌唱,想象鱼儿在悄悄地听孩子们愉快歌唱,想象孩子们
在游公园时的遐想。孩子们一边想象一边表演一边学习课
文,觉得很有意思。
表达:表达可以说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除了边学习课
文边想象边表达之外,还有根据插图进行表达也是重点,我
让孩子们认真观察图,说说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结合练习)。孩子们的想象五花八门,图中有的没有的
都说了,合情合理。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4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篇课
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歌
曲,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
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通俗易懂,活泼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对诗意的
理解应该是轻松的。
因此一上课,很多学生就已经会背课文了。为了最大限
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没有让学生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歌
曲,而是自己给孩子唱了一遍这首歌,尽管歌声不是非常优
美,但是听着自己老师唱的歌曲,他们还是一个个欢呼雀跃,
不停地给我鼓掌。在我的热情的鼓励下,很多孩子都跃跃欲
试,要给大家唱一遍歌,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歌声,
每一个孩子的热情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一张张小脸变得通
红,一个个都手舞足蹈,情绪比刚开始的时候激动了很多,
思维也活跃起来。可见,孩子们是很喜欢唱歌的。
上完这一课,为了更好地进行延伸拓展,我又给学生们
唱了《我的祖国》这一首经典老歌,学生听得认真极了,有
不少孩子说:我爷爷、奶奶也会唱这首歌,很好听……他们
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我想:唱歌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
式,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能最快地感染大家。学生们不
是都很喜欢音乐课吗?希望今后经常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课
堂,用音乐来抓住孩子的心。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5《让我们荡起双桨》课
文本身并不难,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打算处理得快些,
以便省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因为一周七节语文课,还
要完成习字册、小练笔、习作、听写、同步练五项作业,时
间根本不够用的。备课时,我想,第一节内容很简单,读读
就可以了;第二节,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红领巾指的是谁,
这个很简单;二是“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
快歌唱”中鱼儿是不是真的在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第三
节则主要弄明白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然后,简单了
解一下反复的修辞手法。觉得除了第三节的问题有点难之
外,其他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是,真正上课时,我却出现
了很多问题。
第一,教学环节内容有重复。在初读课文之前,我已经
让学生观察过插图,但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又提出让同学
读课文,结合插图想象,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提出这
个问题主要是想启发学生想象力,可是学生回答时,几乎又
把插图的内容说一遍,没有什么更多的想象,这样就与初读
课文前看插图说话内容充复,而且缺少具体的内容。只有一
位同学发言特别精彩“我好像听到小朋友的笑声在北海公园
上空回荡。”
第二,对学生了解不够。第二节的问题“鱼儿是不是真
的在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的,
他们没有意识到是少先队员因为心情愉快才产生这样的感
受,所以,后来我干脆给说出来,但我想,孩子们可能是没
有真正理解。还有第三节的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
活?”学生回答有父母,有老师,有同学,有亲戚,唯独没
有说党和国家的。起初,我有些着急,但是转念又一想,其
实孩子们这样想才是最真实的,党和国家对于他们来讲还很
抽象,他们感受最真切的是父母、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
爱。所以,我没有否定他们,而是让他们回忆自己看过的电
视、电影内容,想想解放前老百姓、小朋友过的生活,解放
军战士出生入死的战争场面,孩子们一下明白了,是党和国
家给我们安排的幸福生活,当然,也有爸爸妈妈。(这样处
理完全事先没有想到的,如果,我对历史了解得更多一些,
也许更能深入浅出,讲得更生动,其实我讲得非常肤浅)
第三,问题有一些琐碎,课文读得仍不够。受备课手册
影响,我还多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每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区
别;幸福生活指的是什么生活……
这样,原本是非常美的一首歌词感觉让我给肢解了,课
堂显得琐碎。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想象也不够,虽然
课堂在歌声中结束,但是自我感觉上得并不美。而且课文读
了好多遍,后来检查让学生背时,发现学生背得并不理想。
所以,我,课本,教学参考,学生,我们之间的对话还
有问题,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以后,每一课都要精心准备,
用心上,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
优秀),从做好每一个细节开始!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6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
的兴致很浓,究其原因,跟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
1、上课伊始,我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谁知孩子
们会唱以前的儿童歌曲,他们和我一起唱起来,歌声停止我
对他们会唱表现出吃惊,我说:“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
吗?”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我把作者、及这首歌是影片《祖
国花朵》中的插曲简单介绍了一下。接着出示课题,孩子们
读的很有感觉,我说,我们之前以歌词作课文的,他们立即
高高举起了小手,是《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顺
便巩固了旧知,并让零散的知识成系统。
2、为了让他们能真正体会文中的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
舟北海、尽情玩耍地愉悦心情,引导他们我们自己在紧张学
习之余集体游玩瘦西湖的心情。我接着说,课文中的孩子们
是在哪里游玩呢?我出示挂图和刻中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
从中找答案,有同学说是瘦西湖,立即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
白塔的传说、为什么是绿树红墙,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
很好发挥,课外书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起来,有收获感,并
感到多看课外书的重要等,这一部分着重让他们感受美丽如
画的北海风光以及孩子们的喜悦
3、教学第二部分时,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阳光下
的少先队员内心的喜悦:“迎”、“洒”、“望”“悄悄地”
4、最后让学生找这首诗的特点,其中学生发现“小船
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出现了三次,我
和孩子们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要这样写,并知道了在歌中叫
副歌,在磁带歌声中有感情地朗读结束本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7《让我们荡起双桨》这
篇课文,是一首曲调十分欢快优美的儿童歌曲,词坛泰斗乔
羽的作词,更加形象地表现了少先队员在温暖的阳光下,荡
舟北海、尽情歌唱的欢快心情。
既然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那么我在第一课时到教学导
入就安排的是让学生从歌曲入手:
我先探询式地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学生们听我这么一说都来了兴趣:“喜欢!”
我一笑,接着说:“那好,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听
一首歌,歌名叫—”说到这,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
遍全体同学以示提醒,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在等着听呢,我
继续说:“歌名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有的学生大概听过这首歌,一听歌名更来了兴趣。我一
按鼠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在班级里慢慢地流淌出
来,随着播放,电视大屏幕上碧水、蓝天、白云、绿树、红
花渐渐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画面里欢快的少先队员在荡舟欢
唱。学生们认认真真地看着,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渐渐地
有的学生有些“得意忘形”了,竟然随着旋律一边拍手一边
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几个活泼的女孩子还随着每一句的歌
词意思,在座位上表演起来,全班一派欢乐景象!
听完了歌,学生们意犹未尽,我趁热打铁:“同学们,
刚才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好听吗?喜欢吗?”
学生们一脸的开心齐刷刷地答到:“喜欢!”
我接着说到:“这首动听的歌曲,是专门给歌曲写歌词
的著名的乔羽老爷爷写的,你看他写得多好啊!”一边说我
一边把乔羽这两个字写到了黑板上并问到:“刚才同学们在
电视上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啊?”(过渡,引出课文)
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个学生答到“湖水”我说:“要
把话说完整,应该怎么说?”这学生又答了一遍:“我看到
了湖水》”“好,你回答完整了!”(低年级学生有时候在课上
急于把话说出来,容易说词不说句,老师要及时纠正让学生
把话说完整,语文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体现在平时
的一些细枝末节上。
另一个学生答到:“我看到了绿绿的树!”我又及时肯定
冲他举起了大拇指:“你回答的真好,不仅回答完整了,而
且还用上了“绿绿的”这个词,把这句话说得真好听!”(老
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要“声情并茂”地表扬,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在无声中训练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也是给
其他学生做个示范,让其他学生知道怎么说话才“好听”。)
在这句话的启发下,学生纷纷答出了:“我看到了美丽
的荷花。”“电视里还有快乐的小朋友在唱歌!”
看到学生已经通过唱歌,说画面把课文内容基本说了出
来,并也已经奠定了一些情感基础,这个时候我又说到:“同
学们刚才看的可真仔细,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打开书,看看
乔羽老爷爷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81、重视生字教学,重视
生字与文本的有机融合。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集体备课时
就有老师提出将重点之一集中在生字教学上,如何进行有实
效性地生字教学,如何利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
音、形、义,比如说桨字,我想要告诉学生桨是一种划船工
具,大多为木制,上半部是圆柱形,下半部扁平略宽,再有
周字,写同字框时应开口大一些等。尤其是时间的安排上,
手段方式的呈现上,还真拿捏不准。教学中,我将生字单列
开来,逐个教学,还有意识地将课后习题的词语分成几个类
别,既是学习词语,又力图通过词语串起文章一幅幅生动可
人的画面。尽管某些教学环节略显迟钝,但可以感觉出孩子
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词串串起一幅幅生动可人的画面!方法妙!让枯燥
的词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2、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表现形式。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读书比赛,同学们读得很起劲,尤其
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孩子们的热情更为高涨。因此第二课时
一开始,我就设计了比赛的场景上一节语文课,同学们的读
书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比赛,比
比读书,比比听写。孩子们一听都跃跃欲试,几次听写,我
又选了几位小老师来带领同学们读这些我特意准备的词语。
当小老师们津津有味、沉浸其中时,我又不忘记对他们提出
更高的读词要求,比方说悄悄、轻轻等词语。另外,为了表
扬学生上课时的优秀表现,我喜欢奖励他们继续读书,奖励
他们把自己的精彩写在黑板上,这么一来,这些孩子就更起
劲了!
孩子们最喜欢比赛了,比赛读书,比赛听写,选小老师,
还读出词语的味道,并给予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
趣!陆老师方法真多!
3、精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课时怎么教,
我反反复复地阅读教材,揣摩教案,在结合诗歌遣词造句准
确、精当的特点后,打算从词语入手展开教学。最先听写的
一组词语是推开、波浪、倒映、环绕,听写完词语后我引导
孩子联想到美丽的白塔,联想到四周的绿树,环绕的围墙再
结合文本,让他们充分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美感,三组词
语听写完毕,三节诗歌也教学完毕。这个时候,再回到全诗
反复出现的一句诗歌上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
凉爽的风,并相机指引学生把握好全诗的基调,至此,一种
流溢于心间的轻柔、舒爽就自然显现出来。末了,在总结全
文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描述北海如画的风光,红领巾们喜悦
的心情以及小伙伴们内心的感激之情,孩子们便又一次沉浸
在文章《让我们荡起双桨》中了!
通过三组词语的听写,引导孩子们联想画面,读出字里
行家的美感,这也是特级教师薛法根倡导的词块教学的方
法。陆老师在这节课中运用得法!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9这是一首传唱了五十多
年的经典老歌。在教学中,如何使《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
学有新的突破,为此,对歌曲的教学设计我做了重新安排,
打破常规,做了一些尝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科综合与其
他音乐体裁的联系。从学生熟悉喜欢的北京名胜为主线导入
新课,体会荡舟湖面,快乐歌唱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歌词欣
赏、了解创作背景中来,再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行
介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
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
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当我介绍到这首
歌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许都会唱时,学生们十分佩服的眼神
和表情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中呈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歌
曲产生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在朗读歌词时,学
生习惯了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但在这一课中我强调学生用
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
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
连贯而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倾听和
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感知。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聆听,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轻声哼
唱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
画意。通过欣赏课件和歌曲的学唱,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
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
歌唱的情景。“0XXX|XX||”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
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
的意境之中。并渗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等技能的训练,让
学生人人都参与,并鼓励每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设平等、
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
喜怒哀乐,让美的音乐触动他们的心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通过小小音乐会,有班级的小乐
队及为大家献上精彩的表演,还有用动作手势表现歌曲,用
竖笛演奏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有特长的学生一展
才华,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将本节课的内容继续升华,将课
堂气氛推向高潮,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全课的教学。这样通过
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歌曲的
内涵,增进对音乐不同题材以及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
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0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
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
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
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
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
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
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一小节描绘了少年儿童
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
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让人心醉。第二
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这景色迷人的
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
着我们游玩,听我们歌唱。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的
意境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课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还是以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
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重点。但在教学第三段“谁给我们安
排下幸福的生活”时,虽然孩子们也说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但孩子们还是似懂非懂的,说不出任何理由。教学时我作了
适当的引导和提升。大家谈到的“太阳”,其实在中国文化
中,太阳也是具有丰富的含义的。由于时代和人生阅历的因
素,现在的孩子们不可能知道“太阳”就是党和人民,我们
可以适度讲授,是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
生活。课上同时也结合简单介绍了当时歌词创作的时代背
景,激发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当然也有学生想到是父母给
自己带来了幸福生活,我也明确地表示这也完全正确,并教
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尊重父母、爱戴父母。因为我觉得面
对三年级的孩子,应避免过多的说教,政治教育痕迹太深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
诗歌朗读的同时,对字词教学有些忽视,尤其是关键词语的
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
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
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1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
创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和优美的旋律联系在一起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歌词成了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学生
普遍被优美的旋律陶醉了。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却碰到
了一些自己难以忘记的情景,每次都给我带来了很深刻的反
思和震撼。
教学这一课时,我们是要求孩子们经过了充分的读书、
预习,对“读准读通”已经没有了问题。课堂上除了进行字
词的教学外,就是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课
文的主旨: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祖国人民和党所给予的。
第一部分没有什么问题,通过反复朗读,孩子们感受了
海面、小船、白塔、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之美景,体会了
孩子们尽情欣赏美景的心旷神怡。
第二部分课文内容是这样的: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
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
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部分比起第一段更多了一种朝气,更添了一份快乐,
有明媚的阳光、有活泼的小鱼,有愉快的歌声,而且运用了
拟人的手法,相对于第一段更生动,更有活力,这进一步表
现了孩子们在北海游玩的愉快心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课以前人教版六年级的教材中也有
这一课,每次在教学中我都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中有所反思和
提高。为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课堂上
有学生不同意大多数人的意见。为此,我干脆撒手让课堂演
变成了针锋相对的辩论,而且是经常要用一节课的时间,虽
然大大超出了自己教学计划,但我认为还是很值得我去总结
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2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
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
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
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
景。
本课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主题——成长的收获开展,有主
题诗的学习作为课堂导入部分,即复习了过去所学与主题的
相关歌曲,还欣赏了童声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容
量丰富、多样,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又拓宽了学生的音
乐视野。以体现音乐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在开放的学习氛围
中学习是整堂课的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堂课,我们牢牢抓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个作品本
身的`音乐特性,比如音乐的情绪感受,演唱形式的辨别,
合唱部分的学唱,音乐背景,词曲作者的介绍等音乐活动,
所有的都不离开音乐的本体。当然这些内容是必须建立在学
生自己的亲身去实践去感受中进行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
放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自己
去学习。如,在分段聆听中,设计了听辩游戏,让学生熟悉
低声部旋律,有利的帮助学生学习低声部旋律,在听辩游戏
中进一步体会了合唱的含义。同时,学生在充分感受这首作
品的音乐特征的同时,也通过学生的演唱再现了歌曲优美抒
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调,。
这堂课结束时,教师布置了回家作业了解一些经典的合
唱老作品,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可以鼓
励学生将收集的作品不仅可以介绍给同学,也可以介绍给家
人,共同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3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
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这篇课文既是对
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
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它是一首传唱至今的经
典儿童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是谁为我们安
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学第3小节中,我让学生理解“尽
情”的词义,学生的回答是“尽兴”、“很快乐”。通过了解
一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让我们尽情欢乐”
这句话。在理解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再次体验完成
功课时的那种轻松快乐。紧接着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
福的生活”?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因为学生
感情层次尚属于浅层次的,他们理解不到也体会不到党对少
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也感受不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
无比热爱之情。这时,我有点心急,对学生进行了灌输。为
了不强行灌输,我适当的举了些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听了我
的动情描述,孩子们体会到了新社会的幸福,心灵也受到震
撼,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
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是联系实际,
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
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
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
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两种情感牵
引,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
再来读文时,孩子们更能声情并茂了。这样一来,不仅让学
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4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
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
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
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
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
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
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
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
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
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
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
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
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
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
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
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透过这精美的文字穿越时空与作
者与“红领巾们”共呼吸呢?于是,有了以下的一些设想:
作为一首歌,优美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只有这样,才
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今天的第二课时,让孩
子们在充分朗读之后,我用自己甜美的嗓音,哼唱起这首曲
子。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忍不住哼唱起来,看着
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开始逐渐兴奋了,开始对
文本有了感觉。于是我就渐渐让他们把唱的嗓音放大,他们
唱的更高兴了,一个个手舞足蹈。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于
是开始逐段地进行讲解,让他们对于文本理解得更深层一
些。歌词不难理解,可歌词中所包含的含义却意义深远,比
如“阳光”的一语双关,还有就是“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
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有何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其实,问题容易解
决,可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凭空地
去知道“阳光”的双关之意,“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
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的作用。这对于三年级而言,进行
阅读的分析理解是重中之重。
最后,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既是例子,更是引子。怎么
“例”,怎么“引”?课文学完了,孩子们心中必定有一定
的感悟,那怎样才能让他们把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表达出来
呢?为此,我特意在“复习”环节中安排了让学生写“学后
记”,这为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的话塔建了一个平台,尽管是
第一次接触,可孩子们却一个个跃跃欲试。当然,一开始,
他们还对“学后记”显得很懵懂,可是经我一解释,他们一
会儿就茅塞顿开了,兴奋地传达着自己的小发现。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5我在上第一课《让我
们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
“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
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在交流“还有什
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
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没想到这次的
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
“‘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
“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
“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
……
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
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
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
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
然段,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第一
小节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
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这样一来,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增,认真地读,仔细地听,
专心地想,甚至用笔在书上划线圈点,通过自读自悟,讨论
交流,弄清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9:1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28597138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让我们荡起双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让我们荡起双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