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

更新时间:2023-03-04 17:44:58 阅读: 评论:0

五个月是多少周-扣肉的制作方法

语文说课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剑灵台服)

第1页共25页

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

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

累写作材料》,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

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

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

“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

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

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①理解重点词、句、段。①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

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第2页共25页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

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

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

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

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

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

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

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

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

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

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第3页共25页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

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

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

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

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

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

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

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

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

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

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

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

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

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

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

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

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

第4页共25页

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

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

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

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

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

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

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

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

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

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

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

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

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

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

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

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

第5页共25页

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

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

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

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

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

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平静

声音形状气势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千万匹战马浩浩荡荡

第6页共25页

潮过后平静

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

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

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七单元是第七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

意思写好片断”,除了要从读到学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之外,

还要复习巩固本学期学到的读和写的基本功,使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

断”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①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

把意思写清楚的。

①朗读课文。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第7页共25页

(3)思想品德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

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3.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

方面困难不大,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

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与具体的。教学时,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

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

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地方,从中

学习怎样写好片断,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本教材采用讲授法,谈话法、

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

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1)填空练习用的小黑板。

(2)教学挂图、幻灯片、爬山虎的实物。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

自学能力。

第8页共25页

2.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

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

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

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

一、二部分,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齐读第一、二段,提问:

(1)作者看到的学校和家里的爬山虎长得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

出?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爬山虎满是一大片

(2)课文第二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

让学生看图回答,师相机板书:

3.导入新课,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

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现在我们来学习第

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

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

容“怎样写爬山虎的脚“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引入新课自然,同时也

为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第9页共25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分别

用“▲”、“______”“……”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

词。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观察实物,回答问题,师相机板书:

(2)从哪里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写得很具体?

意图: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动手、动脑、

动口的实践能力,通过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好了这一段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

2.女生朗读第4自然段,用“①”标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动作的词,

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能随意变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指名学生回

答,师板书:

教师出示实物,在黑板上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进一步讲

清“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

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和上文的“铺”相照应。爬

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地向上爬的。

意图:通过实物的演示,直观感受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爬山虎

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知道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突破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师读第5自然段,学生思考:爬山虎的脚会有什么变化呢?触

着墙的怎样?没触着墙的怎样?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

书:

意图:通过听读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

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

第10页共25页

4.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

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

意图:通过质疑,检查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黑板,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细丝象

_______。细丝的颜色是_____。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

______,颜色也逐渐变成______。它的脚_______在墙上相当牢固。

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2.讲评、读一读。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教学成果,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

解。

(四)归纳总结。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学生回答后板书:

整体→部分

2.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详细的介

绍的,为什么要写它生长的地方和叶子的特点呢?

3.学了这课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平日实际谈谈体会。

意图:通过总结、谈体会、感知全文、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学

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11页共25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

写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意图:巩固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默记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

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际。

五、板书展示

爬山虎的脚

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从内容来看,《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

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从课文所处位置来

看,本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的领篇课文,课文的教法与学法,对于

学生第二学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引领性作用。这首诗歌写得富有童趣,

语言活泼、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逐步由以识字为主到阅读中解词析句过渡的实际情况,

因此把目标确定为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

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12页共25页

3、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感受秋天给

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

天。

三、说教学重点

进入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在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使学生乐

于交流阅读感受,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结合这一理念,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还要让学生结合课内外,

积累关于秋天的语言材料。因此把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

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

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

全面。所以我把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确定为本课的

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

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

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理念把教学

方法确定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第13页共25页

1、出示一系列词语,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一丛金黄、一丛

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丹枫迎秋、枫林

如火、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气清、落叶纷飞、秋高气爽、春种

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月春花)

2、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了,随即板书。

3、出示诗歌,老师激情朗诵:(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

中飞翔,在风中舞蹈。那不是蝴蝶,那不是小鸟,是枫叶在舞,是黄

叶在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看!秋姑娘

悄悄地披着彩虹,一路撒下花香,一路飘着果香,带着迷人的景色,

带着丰收的喜悦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教室。请同学们满怀激情再读课题。

[教师以诗歌的特有韵律导入课题,使学生入情入境。]

二、美读入境,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

习。

2、指名读文,正音正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第一节最有诗的韵律:指导朗读,画出动词。随即学习生字“乘”

和“骑”。

4、学习本节其他生字:“爽”和“落”,掌握多音字“落”。

[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生字]

三、熟读背诵,

1、第二节最能表现秋的美丽: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注意读出诗

第14页共25页

句表达出的秋天的美感。

3、引导学生画出本节动词,随即学习生字:“挥洒”“泼”“染”“展”。

4、学习本节其他生字:“紫”,掌握多音字“露”。

5、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学生自主识字,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忆,有助于学生识记生

字]

6、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7、尝试背诵全文。

[这一课时,把朗读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得到一种整体的语感

把握,从而选择恰当的读法表现出来。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

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复习背诵:自由朗读或背诵全诗。

2、导语:读了诗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吗,诗歌中美感的句子我

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二、细入品读,秋之味

第15页共25页

(1)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色彩”的句子,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读

句子。

(2)赏读了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诗歌是选择了哪些颜色

和相应的景物来写秋天的?

3、生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4、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课内:()的田野()的大海()的葡萄

课外:()的枫树()的果树()的菊花……

5、你喜欢哪种颜色?把诗歌中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你也可以

自己创造出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仿照诗歌句式让学生在前一填空基础上尝试创造新的句子:秋

天是五颜六色的,金黄的(),雪白的(),天蓝的(),紫红的……

()的枫叶,()的柿子……啊,秋天真美呀!)

[这一设计,既进行了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提升

了阅读的层次,课内外有机结合,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体验秋天带给人们的美感。]

三、让学生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1、多媒体出示不同角度描写秋天的句子,让学生感悟积累。

2、出示描写秋天的诗,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如:唐代诗人

杜牧的《山行》刘禹锡《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

[借用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文章片段、成语各种表现形式,积累

第16页共25页

和感悟不一样的秋天。]

四、作业:

1、抄写本课重点词语,在积累本上抄写描写秋天的成语和本首

诗歌。

2、继续查找描写秋天的诗句、文章,将自己查找的所有材料进

行分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为有效利用收集的材料,针对学生课前搜

集的材料的不同而进行的区分处理,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瑟瑟”、“丰

收”、“烂漫”、“苍翠”不同的情绪情感,以此来表现内心对秋天的感悟。]

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

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

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

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

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

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

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

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

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等方面埋下伏笔。

第17页共25页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

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

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

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

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

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同时让学生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

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

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我先说:“同学你们知道吗?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

第18页共25页

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个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信吗?今

天呀我们就一起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

宅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吗?”适时导入课文,以此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蟋

蟀的住宅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问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让学

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哪几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适

当点拔下学生可回答出来:如何选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挖掘三部分

内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

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

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

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

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

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

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

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

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习剩下两部分内容(住宅的特点和怎样挖掘)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

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

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

(外部:朝阳内部:光滑、简朴、卫生)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

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搬踏推

铺)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

第19页共25页

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

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

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

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

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

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

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

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

真观察的兴趣。

(五)、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

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

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

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

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第20页共25页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

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

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

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

18——要下雨了。

第21页共25页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

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

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

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

(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

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

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①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

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

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第22页共25页

①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

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

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

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①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①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

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

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

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

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

第23页共25页

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

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第24页共25页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

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

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

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

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

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要下雨了

蚂蚁搬东西

第25页共25页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7:4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23098137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说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说课.pdf

上一篇:芒果营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语文说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