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更新时间:2023-03-04 16:35:56 阅读: 评论:0

环境卫生管理方案-三七粉的功效

土地的誓言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水泥地坪起砂处理)

第8课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品味景物描写,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感受独特的抒情方式。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味景物描写,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感受独特的抒情方式。

2.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

附近的南满铁路,并嫁祸给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

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本军侵占沈

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至此,

日本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2.“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他们在左翼文学推

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习惯上称他们为“东北作家群”,主要

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

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

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

郁的地方色彩。

3.写作背景

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

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

家可归。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身在他乡,心在故

乡,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

保卫家乡的热情,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

誓言》。

4.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

情怀。

(2)品味景物描写,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感受独特的抒情

方式。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家国

情怀。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

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1928年入天津南

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

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

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补充: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

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

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

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

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

2.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誓言(shì)碾压(niǎn)挚痛(zhì)胸膛(táng)

嗥鸣(háo)山涧(jiàn)高粱(liang)斑斓(lán)

缠绕(chán)亘古(ɡèn)默契(qì)谰语(lán)

田垄(lǒng)埋葬(zàng)镐头(ɡǎo)土壤(rǎng)

丰饶(ráo)污秽(huì)耻辱(chǐ)泛滥(làn)

理解词义

挚痛:诚恳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泛滥: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三、聆听一段誓言

1.寻找誓言

速读课文,寻找端木蕻良写誓言的句子。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

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

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2.朗读誓言

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

3.品读誓言

(1)根据这些誓言,你是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的?标题可以

改为“土地的恋歌”吗?

土地的誓言,不是土地在宣誓,而作者面对故乡东北的土地发出的誓

言。写热爱是为了写誓言蓄势、做铺垫。

(2)作者为什么会对土地,发出誓言,充满深情呢?这里的土地仅

仅是土地吗?

土地不仅仅是土地,不仅仅是一片辽阔的原野,还是故乡,还是母亲,

在这里土地象征了作者的故乡——九一八事变中,被日本军侵占的关

东原野,也可指代祖国。

所以,当端木蕻良需要用一个人称代词指代“土地”的时候,他自然而

然地选择了“她”,而不是“它”。

四、走进一片土地

过渡:誓言是一种感情特别强烈的语言,如金石掷地有声,如巨浪惊

涛澎湃,如果这篇文章只有这些誓言,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一首直抒胸

臆的诗,或者一篇战斗的檄文,一张政治传单,一串空洞的口号,很

显然,《土地的誓言》不是这样。除了有誓言,还有土地。

1.回忆“故土”

请跳读课文,找到作者集中描写土地的两处文字:

明确: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

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

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

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

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

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

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

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

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

么美丽,多么丰饶……

2.品读“土地”

(1)欣赏土地

在作者心中,这是一方的土地,从文中中可以读出来”的句式分享

你的感受。

预设:

①多彩的土地。“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等语句;

②富饶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碾着新谷

的场院”等语句;

③神秘的土地。“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等语句;

④热闹的土地。蒙古狗嗥鸣、白桦树呻吟,山雕、鹿群、马儿在奔

跑,“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等语句。

……(其他:生机勃勃、五彩斑斓、富庶、热闹、神秘、空旷、无忧

无虑、欢乐、幸福、和谐等均关键词均可)

(2)探究写法:探究这两段写景的语言表达在形式上的不同。

①为什么同一个人写同一片土地,却用了不同的形式呢?

明确:

同是写景,两段手法截然不同,一个意象铺陈,一个画面叠现。

端木蕻良想起家乡而热血喷涌、热情泛滥的时候,万千富于东北生活

气息的形象就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挤出来,呈现在文章里,就是“意

象铺陈”。当他的激情暂时过去,当他渐渐归于平静的时候,他想起

的是一个生活的场景,一个个具体生活的画面,我们把这个方法叫着

“画面叠现”。

②两段景物描写中,都有省略号,它的作用是否一样?

前一处表明大量事物的省略,列举大量富有东北特色的景物,毫无重

复啰嗦之感,犹如电影镜头,给人目不暇接之感;后一处表明自己感

受的省略,回忆故乡春秋季节的景色。

③两段文字在抒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

情?

明确:这两段文字都借景抒情,虽是间接抒情,却抒彩浓郁。第一段

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深沉眷恋,排比句式,短句较多,因此,

朗读时语调激昂,语速较快。第二段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回忆时深深

地陶醉,朗读时语调舒缓,读出欣喜,读出陶醉。

(3)设计朗读:从两段写景的文字中选择一段设计朗读(包括重音、

停顿、语速、语调、情感),小组展示。

五、体悟一份情感

过渡:故乡如此美好,但那是过去,现在在日寇统治下东北人民生活

痛苦。

1.图片展示:东北人民的痛苦生活

2.重温誓言

对于沦陷十年之久的家乡,面对故乡的土地,面对被侵占的国土,端

木蕻良发出了铿锵的誓言——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

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

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试读并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是热烈的,是诚恳的,是深切的,更是痛苦

的。这是一种想回而回不去的痛苦,这是一种想拯救而无能为力的痛

苦。有家不能回的惆怅、故乡沦陷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

恨……这份又爱又痛又恨的感情,就是一种“挚痛的热爱”。这里是独

白式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作者是如何直抒胸臆的?

①运用反复、排比与呼告等修辞: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而逐渐

增强的气势,如“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

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等处。运用呼告的修辞发出坚强

的誓言:“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

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②使用一反常态的的词语:如“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

“泛滥”贬词褒用,表面意思是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这里是无

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又如

“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

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③变换多样的人称。课文对土地的称呼经历了“关东原野”-她-你这三

个称呼的变化。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课文结尾对土

地以“你”相称,运用“呼告”手法,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直接对着故乡

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小结,过渡:通过对誓言的朗诵,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挚痛的

爱”。

3.拓展延伸

过渡:端木蕻良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1941年,“九·一八”十周年的时候,端木蕻良是

这样说的;1996年,端木蕻良行将就木的时候,仍然是这样说的这

样做的。正如他的妻子钟耀群所言:

这篇短文,与其说他是用笔写的,不如说是他胸腔里的热血喷出来的。

这是一篇发誓要收回家乡失土、使侵略者看了发抖的檄文。时至今日,

可以说,端木用笔实践了他的誓言,在他年老体弱,疾病不断缠身的

时候,他仍孜孜不倦的耕耘在祖国的土地上。

这篇小文也可以作为端木一系列作品的注解。在他的绝笔散文《故乡

永远是我的》一文中,端木蕻良反反复复地说——

故乡是不能选择的,只能爱。故乡永远是我的。

故乡是不能选择的,只能爱;如果有人侵略了我们的故乡,如果我们

的故乡被占领被蹂躏,我们也是不能选择的,只能像端木一样,发出

战斗的誓言并且战斗到底——

学生诵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

将用我的泪水,

洗去,

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六、再读一篇类文

端木蕻良曾在文集中说:“在人类的历史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土

地。……土地传给我一种生命的固执。……我活着好像是专门为了写土

地的历史而来。”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还有无数文人抒发对故土

的热爱之情。请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体会特定时代背景下人

们对土地的深情。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七、课后作业

1.积累“读读写写”的字词。

2.阅读现代作家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并进行批注赏析。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意象铺陈

回忆故土借景抒情

画面叠现

挚痛的爱

呼告人称

发出誓言直抒胸臆

反常用词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6:3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18956136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土地的誓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土地的誓言.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土地的誓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