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
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
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
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
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
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
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
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
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
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
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
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
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6.1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
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
泡消毒。
6.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
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6.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
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
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
燥保存。
6.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
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期
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注射、
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
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
彻底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
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
监测紫外线强度。
1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用
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病人被褥、衣服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
清点。
13.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14.有严重感染、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病人,应单独安置.
15.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6.各具体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相关内容执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6:0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168921365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消毒隔离制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消毒隔离制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