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如图是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
m
与液体的体积
V
的关系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液体密度为
2g/cm3B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C
.量筒质量为
40g
D
.
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65g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
.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
.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
.甲的密度为
0.5g/cm3
3.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
它们的总质量
②
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
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
测出烧杯和剩
余盐水的质量
⑤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
合理的是:()
A
.
⑤①②④③⑥
B
.
①②③④⑥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⑤①②③⑥
4.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
f=10cm
)、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
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中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
.将蜡烛放在
4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C
.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
焰像,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D
.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
15cm
,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
5.如图所示,关于透镜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的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情况
B
.图乙表示的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情况
C
.图丙中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图丁中望远镜的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下列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说明的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
B
.图中甲说明的是近视眼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凸透镜
C
.图中乙说明的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凸透镜
D
.图中乙说明的是近视眼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
7.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
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
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
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
4
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
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A
.
B
.
C
.
D
.
8.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
识正确的是()
A
.“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
B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
D
.“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
9.如图所示,长
30cm
的物体
AB
斜放在平面镜前,会在镜中成像AB
(未画出)。若
A
到镜面的距离为
7cm
,
B
到镜面的距离为
25cm
,则
A
到B
的距离为()
A
.
30cm
B
.
40cm
C
.
50cm
D
.
60cm
10.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
“
冒烟
”
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
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
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
见的
“
沸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碗里液体
“
沸腾
”
是因为液氮汽化
B
.冰激凌周围的
“
白气
”
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
.液体
“
沸腾
”
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
.冰激凌周围的
“
白气
”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11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
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
.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
C
.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D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1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2
∶
3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
∶
4
,则甲
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A
.
1
∶
2
B
.
2
∶
1
C
.
9
∶
8
D
.
8
∶
9
二、填空题
13
.用一个
2.5L
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
2kg
,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为
_____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
________kg
的水。
(
331.010kg/m
水
)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则
ρ
甲:ρ乙
=
__________
。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
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
___________
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等
大),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___________
。
16.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
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______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
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______
点(选填字母)。
17.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
像。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_______
原理解释。如图所示,小芳用激光笔沿
MO
方向斜射入水
槽中,水槽壁上出现一个亮点
B
,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要使
B
点下移至B
,应使水面
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
_______
(选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
18.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
——
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
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
1
)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
196℃。
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
________
(填
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
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
2
)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
________
;
(
3
)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
2
)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
程
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19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音乐声时,可
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___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
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
。
20.一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
A
、
B
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放置
正确的刻度尺是
______
,测量结果应记为
______
cm
。
三、解答题
21.为了判断一个小铝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测得铝球的质量为
54g
,又用量
筒测得其体积为
30cm3。(
ρ
铝
=
2.7
×
103kg/m3;
ρ
水
=
1
×
103kg/m3)
(1)
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
若小铝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
若将小铝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铝球的质量是多大?
22
.作出图中两条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3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爽正在家里窗台下做作业,但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
……
请你
设想一下,
(
1
)他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还有一个什么疑问?(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问题不用
回答)
(
2
)小爽记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c=3.0×108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v=340
m/s
,于是,他想探测打雷处距离他有多远?他动了动脑筋,用自己的电子手表测出了看
到闪电后经过
t=2s
钟便听到雷声的时间,而后算了算,结果就出来了.请你粗略地将他的
计算过程及结果写出来.
24
.北方的冬天早上,玻璃窗上会结一层冰花,那冰花在窗内还是窗外?为什么?
25.我们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利用秒表测量速度,有误差较大的缺点,现用一种用手机软
件自带的计时功能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
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
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使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
167m的A、
B
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
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
分别为1.5s和0.5s。求:
(1)
若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求
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
(2)
本实验中声音从A处传播到B处所用的时间;
(3)
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26.一列长
300
米的火车已经完全通过长为
2700
米的南京长江大桥,测得火车的速度是
25m/s
,求: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根据图像数据可解得量筒和液体总质量与液体体积关系如下
m=V+20
则当加入液体体积为零时,对应可求出量筒质量为
20g
,当液体体积为
20cm3时,可求此
时总质量为
m总=20g+20g=40g
则其中液体质量为
m液=m总-m容=40g-20g=20g
可求液体密度为
3
3
20g
===1g/cm
20cm
m
V
液
液
液
则
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331g/cm65cm=65gmV
液液液
故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2.D
解析:
D
A
.图象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甲的质
量小。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乙的体积小。故
B
不符合题意;
CD
.由图可知,甲的质量
m甲=2g
时,其体积
V甲=4cm3,则甲的密度
3
3
2g
0.5g/cm
4cm
m
V
甲
甲
甲
乙的质量
m
乙=2g
时,其体积
V乙=2cm3,则乙的密度
3
3
2g
1.0g/cm
2cm
m
V
乙
乙
乙
可见,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甲的密度为
0.5g/cm3。故
C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3.A
解析:
A
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和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
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
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
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⑥根据实
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故选
A
。
4.D
解析:
D
A
.由图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故
A
错误;
B
.将蜡烛放在
45cm
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
接收虚像,故
B
错误;
C
.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
烛焰像,这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小明戴
的是远视镜,故
C
错误;
D
.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右移动
15cm
,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故
D
正确。
故选
D
。
5.B
解析:
B
AB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
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之前发散一下,因此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的凹透镜来矫正,故
A
错误、
B
正确;
C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
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
C
错误;
D
.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B
。
6.D
解析:
D
由图甲知,来自近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这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
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造成的,是远视眼来的,应佩戴凸透镜,图乙中,来自远处的光线会
聚在视网膜前方,这是由于晶状体太厚白光能力太强或者是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造成的,
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故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7.B
解析:
B
能重新看到是硬币,是光线发生折射的结果。
A
.
A
图中,光线仍然直线传播,没有发生折射,故
A
不符合题意;
BCD
.
B
图中,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能重新
看到硬币,眼睛看到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中我们才能看到,故
B
符合题
意,
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8.D
解析:
D
A
.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水中的鱼可以听到歌声,故
A
错误;
B
.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
B
错误;
C
.湖面的雾是湖面上方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
C
错误;
D
.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看到的是
鱼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所以,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
故
D
正确。
故选
D
。
9.B
解析:
B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
B′
,用虚线连接
A′
、
B′
即
为物体
AB
的像,
AC
是梯形的高,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CB′=25cm+7cm=32cm
由
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
2222(30cm)-(25cm-7cm)=24cmACABBC
则
2222(24cm)(25cm+7cm)=40cmABACCB
故选
B
。
10.A
解析:
A
AC
.碗里液体
“
沸腾
”
是因为液氮吸收了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的热量,温度升高,
然后汽化,
A
正确、
C
错误;
BD
.冰激凌周围的
“
白气
”
是液氮汽化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
B
、
D
错误;
11.D
解析:
D
A
.卡片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这个实验不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故
A
不合题意;
B
.要想探究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那么要轻拨和重拨木梳的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
不是快拨和慢拨,故
B
不合题意;
C
.探究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那么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故
C
不
合题意;
D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快拨时木梳齿振动
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
这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12
.
C
解析:
C
【详解】
由速度公式可得
339
===
428
s
vtst
s
vst
t
甲
甲甲甲乙
乙
乙乙甲
乙
故选
C
。
二、填空题
13.8×10325
解析:8×1032.5
[1]
由题意知,这种油的密度
33
33
2kg
0.810kg/m
2.510m
m
V
[2]
用这个空瓶来装水,最多可装水的质量
m=ρ水V=1.0×103kg/m3×2.5×10-3m3=2.5kg
14.3:1
解析:3:1
由图示知,当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
2.7kg
时,两物质的体积分别为
1dm3和
3dm3,据
m
V
得
ρ甲:ρ乙=3:1
15.放大投影仪
解析:放大投影仪
[1][2]
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倒立放大的实
像,投影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6.0B
解析:0B
[1]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由图可
知,物距为
250.0cm-10.0cm=40.0cmfu
则焦距为
20.0cmf
[2]
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应该减小物距,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可知,
B
点合
适。
17.直线传播上升不变
解析:直线传播上升不变
[1]
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
直线传播造成的。
[2][3]
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发生改变,因
此过
B
点做
OB
的平行线即为光点下移的折射光线,由于两个折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在
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不变,入射光线不变,欲使
B
点下移至B
,水面需上升。如图
18
.汽化吸收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
成小水珠相同
解析:汽化吸收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
成小水珠相同
(1)[1][2]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
−196
℃,在常温下达到沸
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
制成“分子冰激凌”;
(2)[3]
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
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
(3)[4]
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盒液化
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纸盒外侧,与
(2)
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
19.振动能量
解析:振动能量
[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
[2]
声音让烛焰发生晃动现象,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0
.
A220
【详解】
1
刻度尺测量时带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
确的刻度尺是
A2
观察
A
其分度值为由图可知
A
的读数为精确值为刻度尺需要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
解析:A2.20
【详解】
[1]
刻度尺测量时
,
带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
所以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
A
[2]
观察
A
其分度值为1mm,由图可知
A
的读数为精确值为2.2c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
,
所以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2.20cm
三、解答题
21.(1)
小铝球是空心的;
(2)10cm3;
(3)64g
解:
(1)54g
铝的体积是
33
3
54g
=20cm<30cm
2.7g/cm
m
V
铝
铝
所以该小铝球是空心的。
(2)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33330cm20cm10cmVVV
空球铝
=-=-=
(3)
铝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质量是
331g/cm10cm10gmV
水水空
===
整个铝球的质量是
54g+10g64gmmm
总球水
===
答:
(1)
通过计算可知该小铝球是空心的;
(2)
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10cm3;
(3)
若将小铝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整个铝球的质量是
64g
。
22
.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折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3
.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
v=
s
t
得,
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
(
1
)根据题意知道,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看到的应是闪电,听到的应
是雷声,所以,他的疑问可能是: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2
)由于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传播时间忽略不计),雷声传播的时间
为
2s
,所以,由
v=s/t
可知,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应用,解题的关键知道是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
间忽略不计,看到闪电后到听到雷声这段时间就是雷声传播的时间.
24
.北方冬天晚上外面的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水蒸气遇
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变成固态的冰,形成冰花,冰花在窗内.
【解析】
试题分析: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北方冬天
晚上外面的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
玻璃,会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变成固态的冰,形成冰花,冰花在户内.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25.(1)17m
;
(2)0.5s
;
(3)334m/s
(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1
340m/s0.1s17m
2
svt
(2)
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1.5s0.5s
0.5s
22
tt
t
甲乙
(3)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167m
334m/s
0.5s
s
v
t
声
答:
(1)
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
17m
。
(2)
本实验中声音从A处传播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0.5s。
(3)
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34m/s。
26.120s
【详解】
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为
300m2700m
120s
25m/s
s
t
v
答: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为
120s
。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3:5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09301135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爆米花原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爆米花原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