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围墙

更新时间:2023-03-04 13:39:15 阅读: 评论:0

工作汇总-冰箱型号

玫瑰围墙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自强)如果你厌倦了美国的“大话片”和苏联的“政策片”后,不妨换一下口味,尝试着从二战的发起国——德国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



据笔者个人的观感,德国的二战影片有以下这些特点:



[ 转自铁血社区 / ]

其一:以人为本,从普通民众出发,很少有像苏联的“某些”电影那样为政治家和当权者服务的作品(如《易北河两岸》);



其二:具有反思,大多时候以思考战争中的人性为主,表现战争的残酷,很少出现歌颂战争、鼓吹个人英雄主义和领导英明的片子;



其三:正视历史,几乎没有像日本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那样为军国份子“招魂”的片子(而且德国法律明确地规定了,敢胆发表否认犹太大屠杀言论的人,将会面临5年的牢狱之灾);



其四:并不张扬,德国电影向来以严肃出了名,影片气氛往往很沉闷、很压抑,甚至很消沉,很少追求场面的奢华,让人觉得缺乏激情,但除此之外几乎无可挑剔;



其五:视野广阔,虽然影片的制作水平可能不如好莱坞,但诚意可佳,不刻意去讨好观众,作品题材从纳粹领导到德国民众、从加害者到被害人、从残忍杀戮到人性光辉……应有尽有。



为了纪念1945二战结束,笔者就选在这里列举45部作品吧,其中35部由德国本土拍摄、10部由德国以外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拍摄。通过电影的方式让大家尝试理解一下德国人对待二战的心态(同时也和某国比较一下),也是颇为有意思的事儿,尽管这些只是毛皮,只是冰山的一角……



[ 转自铁血社区 / ]







01.《从海底出击》(西德)



02.《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德国)



0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



04.《黑色星期天》(德国、匈牙利)



05.《铁十字勋章》(西德、英国、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 ]

07.《欧洲特快车》(德国、丹麦、法国)



08.《过客》(德国)



09.《伪钞制造者》(德国、奥地利)



10.《最后的桥》(西德)



11.《莉莉·玛莲》(西德)



12.《欧洲!欧洲!》(德国、法国)



[ 转自铁血社区 / ]

13.《玫瑰围墙》(德国、荷兰)



14.《极地重生》(德国)



15.《希望与反抗》(德国)



16.《悲情火绒草》(德国)



17.《何处是我家》(德国)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奥地利)



[ 转自铁血社区 / ]

19.《我十九岁》(东德)



20.《善意的谎言》(东德)



21.《大迁徙》(德国)



22.《铁皮鼓》(西德、法国、波兰、南斯拉夫)



23.《乱世启示录》(德国、法国、英国)





24.《纳粹军校》(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 ]

2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国、奥地利)



27.《死亡终点站》(德国、捷克)



28.《凶手就在我们中间》(东德)



29.《第九日》(德国、卢森堡)



30.《无情的战线》(东德)



[ 转自铁血社区 / ]

31.《裸露在狼群》(东德)



32.《犹太失乐园》(德国、立陶宛)



33.《母亲的勇气》(德国、英国、奥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国)



35.《拜见希特勒》(德国)









[由德国以外国家拍摄的以德国人为主角的影片]



[ 转自铁血社区 / ]



















36.《辛德勒名单》(美国):黑白电影,少量彩色,改编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说了,公认的经典,在中国大陆本片甚至要远比《拯救大兵瑞恩》来得受欢迎。





















37.《沙漠之狐》(美国):黑白电影,又名《隆美尔传》。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并没有正面表现隆美尔的骄人战绩,而是把重点放在隆美尔后期与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现了隆美尔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过程,以及他最后悲壮的结局。





















38.《大独裁者》(美国):黑白电影,卓别林的作品,拍摄于二战期间,影片中的德国称作“托国”,希特勒则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39.《德意志零年》(意大利):影片拍摄于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以德国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个大时代的悲剧。





















40.《坦克大决战》(美国):剧情从德军、盟军两个视角,再现令盟军一溃千里的阿登战役。(另外一部美国影片《哥特防线》也是从多个视角去讲述战争)





















41.《纽伦堡大审判》(美国):从德国战犯、盟国法官两个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对战败国和战胜国双方都进行了反思。本片并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剧情发生在更早之前,拍摄于1961年的《纽伦堡大审判(特别版)》在剧情上是续着本片。



[ 转自铁血社区 / ]



















42.《柏林迷宫》(美国):黑白电影,又名《德国好人》、《善良的德国人》。很具有讽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纳粹科学家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为他们洗刷罪名,称他们为“好人”,使其逃过法律的制裁。实际上日军731部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脱了审判的,我们中国真应该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兹和波连娜》(俄罗斯):又名《青年近卫军》(译名有

误,应为“青年党卫军”,这个译名与1948年的一部苏联电影重名),讲述一个党卫军青年与一个俄国女孩的爱情故事。





















44.《刺杀希特勒》(美国):汤姆·克鲁斯主演,同时他也是制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为《Valkyrie》,与德国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恶魔的崛起》(美国、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恶魔的复活》。不少人批评本片对希特勒的塑造过于脸谱化,指责本片是好题材却被几个蹩脚的编导搞砸了。(俄罗斯和德国曾合拍过一部《狂魔希特勒》讲述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的“假日生活”)





















*意大利与美国合拍的《午夜守门人》(狂恋/魂断多瑙河),是一部很令人汗颜的禁片,如果有谁没有被雷到只能说他是个BT……;此外,拍摄于1930年的黑白影片《西线无战事》也是以德军为主角的,虽然是一战的故事,但任何一个喜欢二战片的朋友都不能错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军事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反战片,希特勒曾下令禁播这部作品。它的影响力非常大,后来的反战片都没能完全脱离它的思维模式。本片后来还翻拍过彩色版,但不如旧版来得经典。





















后记1:在德国柏林的广场上,树立着形象庄严肃穆的苏联红军战士塑像。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西方很少有歌颂苏联红军的二战电影,这个责任基本上是由德国的电影人承担下来。俄国佬自己拍的影片对苏军吹嘘过头了,美国佬拍的又不免对其进行丑化,倒是德国人比较客观一些,对苏军的评价不偏不倚,德国影片《决战斯大林格勒》中苏军的镜头虽然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群亲近百姓的士兵,可算是“点到为止”;《极地重生》对苏军进行了批评,但并不丑化,也许对一些女性观众而言他们还冷得很“酷”;而更多的时候,还是像《帝国的毁灭》那样对苏军述而不评。所以很讽刺地说,德国人对苏军的评价要远比美国和苏联来得公正。



[ 转自铁血社区 / ]



















后记2:我常常会去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这个问题看似容易回答,但其实很难。大搞集中营灭绝营的德国,墙头草两面倒的意大利,战时禽兽不如、战后篡改历史的日本,逃脱制裁的法西斯西班牙,依靠攀附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获得了政治利益的梵帝冈,好战程度不亚于纳粹德国以致自食其果的波兰,一边采取绥靖政策歌颂希特勒是个“伟人”、一边残忍地迫害印度等殖民地人民的英国,拥有最强陆军却一触即溃、让北非殖民地的人民来解放自己却又要歧视他们的法国,抗日战争一

暴发就与日本签定友好条约、最后还与美国,英国牺牲中国利益苏联,战时出售武器给纳粹和日本用来杀害他国人民、战后又包庇战犯的美国……面对这些真实、沉重、而且很无耻的历史,让人不禁想问一句:历史,真的像平日的政治宣传所说的那般简单吗?





















PS:有人说,德国是个奇妙的国家,她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是一个令世界难以回避的严酷难题,没有一个强国敢说自己完全没有受到德国的影响,包括美国和中国。这个诞生过马丁 路德,丢勒,康德、高斯,歌德、席勒、贝多芬,马克思、恩格斯、还有那个被污蔑为“混世魔王”的作家尼采等多位影响巨大的思想家的奇妙国度,也会出现诸如希特勒、戈林、威廉二世这样的战争狂人;这个视野广阔、态度严谨的民族,也会有对“314”进行不负责任报道的狭隘媒体。也许这就是物极必反吧,路德维希说过:“胜利,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德国是个姗姗来迟的强者,她的建国道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而人总是要在逆境中才会去反思自身的价值,正如我们的古人所警醒的那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德国人是很傲慢的,他们即使低下头也不会变得消沉。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日耳曼人在连生活都不能保障的情形下,依然每家每户在桌子上摆放着一盆鲜花,当时的一个美国官员惊讶地感叹道:“任何一个民族,当他们处在这样凄惨的境地,还能想到在桌上摆设一些花,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种高傲的性格,使得哪怕一个年幼的德国人,都有可能成为徐悲鸿。1947年,尼克松访问德国时,他为当地人民的精神状态所震撼了,一些贫穷的德国儿童围住了他们,但却不是来乞讨的,而是试图用父辈的勋章来换取粮食,其中一个年仅10岁、饥饿的小女孩在得到一块巧克力后,将其塞给了比自己更小的妹妹……德国人从来不会去要求别人“施舍”给他们“尊重”,他们会用实力去叫别人尊重他们,当有人轻视德国时,德国人不是暴跳如雷地喊:“你凭什么看不起我?你对我有偏见!”,他们是将头颅抬得更高反击道:“你看不起我是吗?那么走着瞧吧,你会有被我超越的一天!”这种高傲的民族性格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战争狂人希特勒,还是认罪总理勃兰特,都是在这种民族性格下诞生的。德国人的勇敢并非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在精神上有着更深刻的自我批判,以正视和审视自己的缺点来促使自己进步。在德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中,常有自我嘲讽的作品,在德国人看来,只有不断地自我批判,才能时刻地注意到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只有注意到

缺陷,才能在之后尽量地避免重导覆辙。战后德国人每天拿着比英国人少得多的工资,却进行着比英国人多几个小时的工作,以筹备资金赔偿二战的受害国。在当时的德国,只要能证明自己曾经受过纳粹迫害,就能获得赔偿,无需过多繁琐的程序。直到两德统一时,德国人还在赎罪,德国的民间在当时已经给出了900亿马克的赔偿金。德国在战后的重新崛起,是以两任总理的下跪、无数次经济赔偿、以及不断地纪念二战中的受害民众换来的。这就是德国,一个外冷内热、集傲慢、自负、狂热、勇敢、诚恳、死板、严肃、苛刻、勤奋、反思于一身的神秘国度。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3:3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083551353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玫瑰围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玫瑰围墙.pdf

上一篇:周庄景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玫瑰围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玫瑰围墙
    工作汇总-冰箱型号2023年3月4日发(作者:自强)如果你厌倦了美国的“大话片”和苏联的“政策片”后,不妨换一下口味,尝试着从二战的发起国——德国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据笔者个人的观感,德国的二战影片有以下这些特点:[ 转自铁血社区 / ]其一:以人为本,从普通民众出发,很少有像苏联的“某些”电影那样为政治家和当权者服务的作品(如《易北河两岸》);其二:具有反思,大多时候以思考战争中的人性为主,表
  • 0℃周庄景点
  • 0℃电脑突然断网
  • 0℃兔吮毫
  • 0℃蛙泳速度
  • 0℃豆角丝
  • 0℃怎么改字体
  • 0℃竞聘报告怎么写
  • 0℃课题报告
  • 0℃幼儿园消防培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