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课堂导入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3-03-04 13:31:29 阅读: 评论:0

篮球运球教案-黛恩蒂

课堂导入的方法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9月旅游)

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如果说一节优秀的数学课是一座宏伟的知识大殿,那么恰如其分

的导入方法就是进入这座知识大殿的富丽堂皇之门。几年来,一直努

力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数学课的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

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反函数”时,使学

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的定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引进

反函数的概念。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

清楚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并且掌握了反函数的定义。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时间得来的,数学知识的探求过程

为我们展示了丰富的知识背景。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

境,生动形象。例如我在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

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

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为0.5、0.45、

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

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三、实践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

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椭圆定义”时,预先布置学生带好

图钉、绳子、纸。在课堂内告诉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发挥、使学生

享受到探索新知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

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求函数定义域”时,

课前可以先拟几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到黑板上练习,从学生练习

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中老师就可以发现问题。

五、设疑式导入法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

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

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

新课。

六、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

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

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

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七、观察导入法

据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概念教学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教学新概念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上。

例如在介绍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时,就以学生很常见的乘车

的例子引入,从简单的生活例子升华到抽象的数学原理,不至于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枯燥。这种观察引入的方法进一步沟通了新旧知

识的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概念理解深。

八、故事引入法

有与教材有关的故事引入,课堂会出现“洗耳恭听”的势态。例

如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

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

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写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

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呢。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

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我再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

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九、电教导入法

电教导入法是把不便于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

规律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幻灯、录像、投影仪、

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

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处

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

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3:3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07889135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堂导入的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堂导入的方法.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