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大阪心斋桥

更新时间:2023-03-04 12:18:20 阅读: 评论:0

猪的画法-海蜇怎么做

大阪心斋桥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学英语最好的方法)

安藤忠雄

百科名片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

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中文名:安藤忠雄

外文名:TadaoAndo

国籍:日本

出生地: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1941年9月13日

职业:建筑师

代表作品:

《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目录

简历

个人简介

传奇经历

建筑理念与成就

经典语录

设计作品一览

生平所获奖项

安藤忠雄展览会

简历

个人简介

传奇经历

建筑理念与成就

经典语录

设计作品一览

生平所获奖项

安藤忠雄展览会

主要著作

影响意义

作品解读

展开

编辑本段

简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安藤忠雄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

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

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

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

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安藤忠雄作品

1988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安藤忠雄作品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出生于

大阪市。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

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

集中。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

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

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

品—RoGarden(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

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

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Mode研究班(Semi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

Semi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

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

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

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

安藤忠雄作品

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69年在

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

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

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

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

庙、教会等。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

加。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

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

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的商业建筑设

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接连发表了以清

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

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

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

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编辑本段

传奇经历

安藤忠雄作品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

业后,参加了SemiMode研究班(SemiMode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

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

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

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

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

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

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

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

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

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

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

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

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

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1969

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

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

西周边地区(神戸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

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

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

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

魅力。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

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编辑本段

建筑理念与成就

东西方的融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

合,安藤

安藤忠雄

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

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日本、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

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

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

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

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

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

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

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

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

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

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

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

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

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

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

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

共空间。

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

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

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

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

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

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

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

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

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

物体。

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

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

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

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

既对立又并存。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

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

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

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

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

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编辑本段

经典语录

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

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

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

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

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

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

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

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

屋。

光和风

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

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

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

忘却。

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

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

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

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

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

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

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

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

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3.对我来说,重要的失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4.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

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5.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

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力场

1.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师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

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

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

的创造。

3.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

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4.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

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

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

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墙的意愿

1.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

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

社区的预先关注。

2.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应该被

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

在。

3.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

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4.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

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5.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

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纯质的层叠的风景

1.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

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2.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

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

空间。

3.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

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4.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

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

复杂空间。

5.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

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

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编辑本段

设计作品一览

1978-1985六甲集合住宅一期

1985-1989六甲集合住宅二期1995年普利策奖

1990-1991现代美术馆?建筑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

1990-1991JR京都车站改建,日本京都

1992奈良市民会堂,日本奈良

1994-1995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英国伦敦

1995韩国国立博物馆,韩国

1996罗马教区教会,意大利

1997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一等奖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日本兵库县一等奖

1998新笛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

1999曼彻斯特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一等奖

奈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美国堪萨斯

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西班牙马德里

布利码头博物馆,法国巴黎

2000圣保罗大教堂圣台,英国伦敦

安特卫普市立美术馆,比利时

圣约翰阿比宾馆,美国明尼苏达州一等奖

考尔德美术馆,美国费城一等奖

2001皮诺基金会美术馆,法国一等奖

2002音乐之家,丹麦奥尔堡

主要作品

1976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

1981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

1983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

1984Time’sⅠ,京都府

1989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

光的教堂

1991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

1992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

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

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

1993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

1994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

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

1995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

1997芝加哥的住宅,美国

1998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

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

1999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

2000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

水的教堂

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

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

2001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

2002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

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

2003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

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

2004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

东京涩谷区

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

提案

1988-中之岛(卵型都市与地层空间),大阪府

2001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美国

编辑本段

生平所获奖项

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长屋)

1983年-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

1985年-芬兰建筑师协会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奖

1986年-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新人赏(中山邸)

1985年-毎日设计赏

1987年-毎日艺术赏(六甲教会)

1988年-第13回吉田五十八赏(城戸崎邸)

1989年-法国建筑学院奖赏

1990年-大阪艺术赏

199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

所r纪念奖

1992年-第1届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丹麦)

1993年-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RIBA)荣誉会员、日本艺术院赏

1994年-第26回日本艺术大赏(大阪飞鸟博物馆)

1994年-年度朝日赏、第7回国际设计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级)

1995年-年普利策奖、日本文化设计奖(六甲集合住宅)

1996年-第8回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第1届国际教会建筑奖

1997年-德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章、第

4回大阪吉瓦尼斯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提升至军官级)

2002年-美国建筑师联盟金牌(AIA金牌)、京都赏思想・艺术部门受赏

2005年-国际建筑师联盟金牌(UIA金牌)

编辑本段

安藤忠雄展览会

1978美国10个城市巡回展

1979受匈牙利建筑师协会邀请举办个展

1991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3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个展

伦敦皇家建筑师协会举办个展

1994马德里、巴塞罗那举办个展

1994-1995意大利维琴察举办个展

1996第六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

1998韩国汉城国立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1999柏林AedesEst展廊举办个展

1999-2000芝加哥、匹兹堡、多伦多各届普立兹克建筑学奖获奖者展览会参

洛杉矶现代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建筑展”参展

2000-2005世界巡回展“世界美术馆展”参展

2001圣路易斯美术馆举办个展

2002第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

2002-2003克拉克美术馆举办个展

编辑本段

主要著作

1983《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鹿岛出版社

1987《GA建筑师8安藤忠雄作品集》OKYO

1989《现代建筑大师Ⅱ——安藤忠雄》鹿岛出版社

1991《日本建筑——安藤忠雄》新建筑社

《GA细部安藤忠雄》OKYO

1993《GA建筑师12安藤忠雄作品集2》OKYO

《现代建筑大师Ⅲ——安藤忠雄》鹿岛出版社

1995《安藤忠雄作品全集》PHAIDONPRESSLIMITED,London

1997《GA细部2安藤忠雄》OKYO

1999《述说建筑》安藤忠雄著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1《连战连败》安藤忠雄著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2《建筑圆梦》安藤忠雄著日本传播出版协会

2004《勒?柯布西埃的富有勇气之宅》安藤忠雄著新潮社

2000《淡路梦舞台》新建筑社

《GA建筑师16安藤忠雄作品集3》OKYO

2002《a+u/建筑与都市》第378期株式会社a+u

2003《安藤忠雄建筑展2003再生—环境与建筑》戴尔菲研究所

《GA细部3安藤忠雄》OKYO

《安藤忠雄光与水》TheMonacelliPress,NewYork

2004《安藤忠雄作品全集》TaschenGmbH,K?ln

2005《安藤忠雄建筑手法》OKYO

2005.07《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安藤忠雄的作

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部分是安藤忠雄的独特经历、获

奖列表以及作品年表;第二部分介绍了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

分是安藤忠雄的5个经典作品赏析;第四部分对安藤忠雄的其他20个主要作品

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安藤忠雄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21

世纪的中国,建筑事业方兴未艾,许多建筑爱好者对安藤忠雄及其作品的兴趣与

日俱增,这促使了本书的出版。本书在对安藤忠雄传奇的自学经历及早年作品的

回顾基础上,选出了5个代表性的作品阐述其建筑理念,配以详细文字和图片说

明加以介绍。在书的最后部分列出了安藤忠雄的其他主要作品的简介和图片。希

望本书能为建筑初学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了解安藤忠雄思想和设计的窗口。

编辑本段

影响意义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

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

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

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

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

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

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

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

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

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

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

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

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

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

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

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

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着名大学建筑系,

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编辑本段

作品解读

安藤忠雄的作品

一个民族传统建筑的可识别性最直观的表现是特色构件,或称“建筑符

号”。狭义的“建筑符号”指建筑形态上最直观的特征,而广义的“建筑符号”

也包括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各种建筑处理手法。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

过程之中,符号系统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常常会逐渐减弱。尤其到了当代,文化

之间普遍而频繁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建筑在符号上的可识别性趋于淡化甚至完全

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何处呢?

日本当代建筑师的作品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个解答。当我们审视矶崎新的筑波

中心时,我们会找到西方从古典时代到米开朗基罗、列度等西方传统建筑师的建

筑符号直至现代建筑常用的各种建筑符号的存在,唯独表现日本传统和日本历史

的具象的建筑符号缺席。然而,整个建筑的空间和形象却让我们感到浓厚的日本

民族气息。这种民族气息是如何实现的呢?

深入探讨我们会发现,筑波中心建筑虽然所用的词汇几乎完全来自西方,但

将其词汇组织起来的语法却具有强烈的日本特色。就像日文中大量使用中国的汉

字一样,将那些汉字组织起来的语法完全是日本语法,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中

文。

每个民族都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历程,这就决定了每个民族在代代的传承中都

会都会形成本民族观察和理解事物的特有的结构。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中,总是无意识地将外来文化的各种要素按照本民族习惯的思维结构重新组合。

这种结构由于是在一个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所以,要比本民族特

有的“词汇”和“符号”的表现要稳定得多。筑波中心的这种现象就是上述现象

在建筑领域的表现。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是更加典型的实例。作为日本当代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建

筑师,安藤忠雄对建筑有独特的理解。他曾经对罗马的万神庙进行过长期的研究。

万神庙单纯的体量所产生的神圣感和通过穹顶开洞这种对自然因素的引入使建

筑具有的动人感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后来的很多作品里可以看到这种

影响。下面通过对安藤忠雄的六甲山教堂的分析,并与万神庙进行比较,试图探

讨达到相似的建筑目的所用的不同建筑手法背后的文化意义。

六甲山教堂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风之教堂”。其座落于神户的六

甲山顶。参观此教堂先要通过索道上到800米高,在索道上可以看到海并感受在

浮云中升腾的经验。索道上去后,经过短时间的出租车可以到达教堂最外面的入

口。穿过狭窄的楼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园林,象走进一个如鼠洞般黑暗

而复杂的迷宫。走过这一段后,在某种程度上如同进入了一个“空间隧道”。一

面是矮墙,而另一面是浓密的灌木。从树的枝杈中隐约透出教堂建筑模糊的轮廓,

显得遥不可及。

向下几步后可以鸟瞰教堂的全貌,立方体的教堂、玻璃的走廊以及垂直的钟

塔。看不到海,感觉自己位于悬崖的边缘。几经周折进入另一个入口,入口前面

的花园没有太多的通常的处理手法,只有草坪和边缘处的树。仍然看不到海,而

混凝土和磨砂玻璃的材料和单纯体量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这个入口进入玻璃走廊,走廊的尽端并不直接通向作为目标的教堂,而磨

砂玻璃使窗外的风景不可见,模糊了真实的尺度感,是这条走廊给人的感觉很长。

这条走廊常常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风的吹过,“风之教堂”的名字由此而来。

意外的几级向下的踏步后,向右可看到美丽的花,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这

是教堂本身的入口。教堂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立方体形式,除了一面开窗外,其余

墙面都是单纯的素混凝土墙面。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倾斜的草坪,而一面矮墙

阻隔住更远的风景视线,以保证教堂神圣的气氛。登上垂直的钟塔,在一个很小

的空间里可以看到海。参观途中一个一直隐含的主题和悬念在静谧中得以呈现。

以上综合了几位参观者对此教堂的描述和感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六甲

山教堂的空间处理目的在于创造静谧而神圣的空间氛围,这与万神庙的设计理念

虽略有差别,但仍有共通之处。两者都是要形成一种理性的、秩序性的神圣感。

在处理手法上,六甲山教堂与万神庙也有相通之处。万神庙虽然有一些装饰

构件,但与穹顶的巨大尺度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所以仍然呈现出一种单纯的

几何式空间。而六甲山教堂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立方体体量,虽然尺度远较万神

庙为小,但平整而毫无装饰的四壁亦使其单纯性表露无疑。

而两者的空间处理都没有止于单纯,而是用一些处理手法在单纯空间中产生

缝隙,并引入自然因素,使自然因素成为单纯空间的视觉中心。万神庙通过穹顶

的洞口引进天空、流云和光线,尤其是光线塑造了空间的神圣意义。六甲山教堂

则通过单纯空间的一面大玻璃窗引入室外倾斜的草坪来塑造空间的个性。

上面分析了两者处理手法的相通之处,这表明了文化的交融导致了建筑词汇

的交融。然而,两者采用不同的语法来组织相似的要素,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结构

的特点。

首先,万神庙是单一空间,并没有太多空间序列作铺垫。产生令人感动的效

果靠的是真实尺度的巨大和处理手法的单纯。而六甲山教堂则通过一系列空间序

列的处理,使参观者从一系列视野阻隔的空间穿过后最终感觉到教堂的豁然开

朗。这样,一个尺度并不大的教堂也能够产生单纯体量的神圣感。这种手法在日

本和中国的许多传统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抛开手法本身不谈,安藤忠雄选择的这

种处理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阻隔的手法,通过目标的模糊化来达到空间小

中见大的效果,本身就是日本建筑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日本国土狭小

和人口稠密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万神庙的单纯性来源于其建筑的技术逻辑,穹顶的造型与其结构形式

有直接而明确的关系。而安藤忠雄空间的单纯性却与建筑技术无关。天花板与墙

面采用相似的材料,使空间感觉更为单纯,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的结构逻

辑。在另外的作品中,安藤曾经为了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的干扰而将墙做到与

柱子等厚。这种设计出发点与日本传统的神道精神对先验的秩序的追求的精神是

相通的。

再次,万神庙通过挑战当时技术和能力的极限达到雄伟而神圣的效果,是一

种张扬的姿态。而六甲山教堂则处处可以看到建筑师对空间处理的克制态度。教

堂通过大玻璃窗引入外面的景色,但又设一道矮墙阻隔了更远的风景。海的主题

在参观过程中一直作为悬念而潜伏,而最终观海却在很小的斗室。克制的表现是

东亚文化的一个共同特点,但在日本显得尤为突出。

上面对六甲山教堂的分析,说明建筑词汇的民族性和可识别性在建筑文化的

交流中逐渐淡化的今天,各民族由于对相同的建筑词汇组织的语法的差异而使建

筑具有同样强烈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特有的语法根源于民族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

之中形成的各不相同的结构特色,虽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比起具

体的建筑形态和符号来要稳定得多。对这种结构的研究是建筑人类学的一个重要

领域。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2:1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03500134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阪心斋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阪心斋桥.pdf

上一篇:怎么锻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大阪心斋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