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文章从建筑结构上的创新和建筑工艺
的精美两方面具体介绍了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
文章结构严谨,全文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展开。
为了说明桥的坚固,作者先从桥的建筑结构方面写了桥长和桥宽,
再具体描写了桥的建筑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大创举。为了反映桥的
建筑工艺水平之高,作者用生动的.排比句详细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着
的精美图案,栩栩如生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前面的学
习有所设计,但不深入,这里需要重点教学。阅读前可抓住要让别
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必须要介绍的?这个思考题让学
生先来谈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进行梳理并板书。另外让
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国家,学习
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发明创造,所以本课也是很好的
民族精神教育的课例。
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坚固、美观、
雕刻、缠绕、智慧、遗产等。
2、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3、继续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
明才智。
教学重点: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含思想
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重大建筑。
一、导入课文
1、交流:黄浦江上共横跨几座大桥?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2、理解石拱桥的含义。
3、出示课题。
4、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记录自学的生字新词)。
5、说说读了课文后,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完成练习:()
的赵州桥。
(设计说明,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初识赵州桥。)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①这节向我们介绍哪些内容?
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建筑结构、建筑工艺、历
史地位等。
②学着第一节简单介绍赵州桥。
2、学习有重点地介绍赵州桥。
①讨论:重点介绍什么内容?(提示:雄伟坚固、美观)
②学习第二节:
A、默读圈划表现赵州雄伟坚固的句子。
B、交流品析句子,朗读感悟其雄伟。(完成造句:既又)
C、理解创举的词义和文中意义。
提示:赵州桥与普通石板桥比较。
③学习第三节
A、默读圈划表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B、交流品析句子,朗读感悟其美观。
提示:理解相互缠绕、互相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之意;
造句:不但而且
C、背诵第三节
(提示: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练习背诵。)
④设计一段解说词
要求:围绕主题如古老的赵州桥、迷人的赵州桥、雄伟的赵州桥
等归纳相关内容。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把文中的
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延伸
选择黄浦江上喜欢的一座桥,搜集有关资料作介绍。
(设计说明:拓展延伸,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得到了一
次语言训练的机会。)
《小鱼的梦》的课堂教学设计
《小鱼的梦》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鼓励和发挥想象,培养孩子为追求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2.热爱小动物,培养同情心、爱心。
3.学会识字15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理解口字旁
提手旁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4.学会写8个字,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
5.“为”字句的运用。
6.启发学生做收集文字资料的工作。
教学准备:
1.许多条不同的小鱼。(对孩子进行奖励,增加孩子学习的兴
趣和乐趣)
2.课件:《小鱼的梦》
3.生字卡片(每个学习小组一份)
4.识字大钟。
5.成功果实。(在果实后面贴上生字,认对了就把成功果实带
回家)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文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做过梦吗?(生:做过)我们池塘里的这些小鱼也
有自己的'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鱼的梦》。
2.初步感知课文。(放课文录音)
师:儿歌好听吗?想读吗?(生:好听。想读)
在读之前,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多媒体画面)
图上都有些什么呢?(有清清的池水、红红的小鱼、绿绿的水草、
亮亮的水泡、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这么美的图画,它的儿歌
美吗?让我们一起从读中去感受一下。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2)抽同学读。(请同学们来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好的地方
和不好的地方都要进行评价。培养孩子学会欣赏别人和接受别人提
出的意见。)
(3)(出示多媒体图)生边看图边跟读。
(4)师:有同学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抽一两名学生来读)。老师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听吗?(师范读: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老师读得
怎么样?(教孩子应该读得轻轻地、慢慢地)
(5)生自读全文。(按师刚才教的方法去读)
3.展开想象
过渡:小鱼可真幸福:有风儿为它唱催眠曲,还有波浪为它推摇
篮,它睡得可香了。它还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
它梦见什么了吗?(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
4.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二、识字教学
1.分学习小组识字(每个学习小组分一份卡片,组长带领识字,
开火车)师抽查一两个小组。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丁丁哥哥今天也来到了我们课
堂上,他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面识字大钟。(出示识字大钟,开火车
识字)
3.巩固识字。(游戏:成功果实带回家)
三、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可真能干,不仅自己学会了儿歌,还自己学会了
生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时可没你们聪明。我真佩服你们。下来后,
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最先把这首儿歌背会。
《我们成功了》的优秀教学设计
《我们成功了》的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
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
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
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
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
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2、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3、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4、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
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1.4教学资源准备
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锥形瓶、瓶塞、小松枝、樟脑丸粉末、
火柴、放大镜、小烧杯、碘、光屏、玻璃片、课件(人工降雨动画
等)、投影设备、教科书等.2教学过程实况摘录
2.1复习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师:从前面的学习知道,物质
一般以哪3种状态存在?生:固态、液态、气态.师:这3种状态之
间可进行哪些物态变化呢?吸、放热情况如何呢?生:液态与气态之
间有: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固态与液态之间有: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投影物质的三态变化图(略)]2.2提出猜想(教师引导
学生猜想)师: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
呢?不妨可以猜想一下.[板书课题:升华和凝华]生猜想:能。
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用实
验探究.2.3实验探究(教师启发下确定探究内容)师:实验探究的内
容是什么呢?
第1页生:探究固态和气态能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师生
共同讨论实验方案)师:请大家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
单位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然后,各小组交流实验
方案,师生共同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适当的补充、修正和
完善,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固态和气态能否直接发生物态变
化.(2)实验器材:樟脑丸粉、锥形瓶、石棉网、酒精灯、小树枝、
火柴、三角架、放大镜等.(3)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4)实验步骤:
①在锥形瓶内放入适量的樟脑丸粉,并平铺在瓶底;②将小松枝插入
锥形瓶内,并加上盖子;③用酒精灯缓慢加热;④加热一段时间后,
撤去酒精灯.图1(5)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①缓慢加热过程中,
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②停
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学生实验: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交流各小组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固态和气态可以不经过液态
直接相互转化.2.4分析论证(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第2页师: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
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板书](揭示升华要吸热、凝华要
放热的物理本质.)师: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请说出你的判断
依据.生:在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说明升华过程要吸热.
师: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生:升华过
程结束后,把酒精灯撤去,气态物质向外放热后凝华成固态物质,
所以凝华过程要放热.师:可见,升华和凝华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拓
展思路:物质转变为固态的途径,并结合实例分析区分变化途径的
方法.)师:固态物质可以由哪些状态的物质、通过哪些变化而来?生:
可以由液态凝固而成,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凝华而成.师:那么,由凝
固而成的固态物质与凝华而成的固态物质在结构形式上是否相同?生
猜想:有的说可能相同,有的说可能不同.师:请大家通过放大镜仔
细观察,刚才探究实验中凝华在小松枝上的固态物质有怎样的特点?
生观察后答:具有结晶状.[师媒体投影图片](1)屋檐下的冰凌;(2)
窗玻璃上的冰花.学生观察其结构特征,与同桌的同学讨论,得出区
分的方法:具有结晶状的固态物质是经过凝华而成的.2.5知识应用
(STS)(教师提供实例让学生判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作出解释.)
第3页师:[投影图片:(1)生产玻璃;(2)花瓣上的露珠;(3)冰袋
降温;(4)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灯泡发黑.]问:在这些图片中,哪
些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生: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
升华现象、灯泡发黑是凝华现象.师:那其余图片中的现象各反映了
哪些物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如何?生:(1)生产玻璃是凝固现象,
要放热;(2)花瓣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要放热;(3)冰袋降温是熔化
现象,要吸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现象.)师: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请大家以小
组为单位,列举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比一比,赛一赛,
看哪一组同学举的例子最多?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列举的现象.
教师启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做一个有心
人.2.6课堂练习(用口答方式解答并评价)A组:[媒体投影(答案
略)](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据《北京晚报》报道:2019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一15℃,在新
疆罗布泊沙漠上覆盖着约5~10c/n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rain,
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①请你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什么
现象?
第4页②说出你的推测依据.③古书《千字文》曾记载露结为霜,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B组:[看动画解答问题]师:在古代,由于科
技水平的不发达,古人遇到久旱不雨通常采用什么办法呢?你能想出
解决的好方法吗?生:古人用拜神、求佛、祭天等方法求雨,但毫无
效果.现在可用人工降雨来解决.师:播放动画人工降雨,要求学生
找出在人工降雨过程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
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
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在周围(选填吸收或放出)大
量的热,使云中的温度急(选填上升或下降),加速了水蒸气的和,
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在下降过
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水与小水滴一起下落到地上,少数大冰晶
来不及熔化成水的,则以冰晶形式落到地上.(答案:升华,吸收,
下降,液化,凝华)2.7实践活动
(用信息快递的方式,教师作介绍,学生做实验)教师介绍碘与指
纹破案(投影):
在侦破案件时,常常需要从现场提取指纹,下面请大家模仿
第5页做一个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宜小火以减缓碘升华的速度)
烧杯(先用玻璃片盖住)中的碘颗粒,待烧杯中出现紫色气体时,将
玻璃片拿去,用按有指纹(但看不见)的白屏靠近烧杯口并不断来回
移动,注意观察白屏上有否指纹显现出来.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做这
个实验,当一回小小侦探家.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动手实验.不
少学生惊呼指纹显示出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成功的喜悦不言
而喻.(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解释提取指纹的道理.)2.8
教学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学习了升华
和凝华的概念、规律及其应用,大家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本身,还
学到了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感受了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2.9教学评
价
(利用师生间建立的互动连心驿站,利用投影展开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和相互评价
①请你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A)掌握得
很好.(B)大部分掌握.(C)基本掌握.(D)没有掌握.②你在与其他同学
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哪些同学的表现特别好
(2)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第6页①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表情来评价这节课的话,
你会选择以下的哪一种
(A)表示很满意,(B)表示比较满意,(C)表示不满意)呢?并说出
理由.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最让你欣赏的是哪些方面?(A)教师
能赏识学生,恰当给我们肯定与鼓励.(B)教师授课能结合学生的认
知基础,循序渐进,突出知识形成过程.(C)新课的导人设计.(D)教
师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E)其他
方面.(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很好地完成了教
学任务,学生们学习得非常主动,积极动脑思维和动手实验,团结
合作,融洽交流,大家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为学生们出色的表现
感到欣慰.但是,学习知识不仅仅限于课堂,还要利用课外去拓
展.2.10课外延伸
(教师提供或学生自找课题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提供课题:冰箱中
的霜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冰箱的制冷效果有什么影响?无霜冰箱是如
何自动除霜的?请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写一
篇小论文,一星期
第7页内发送至物理学习交流平台。
第8页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直接
通过设问引入新课。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
这些现象比较缓慢,难以被学生直接看到,看到的只是结果。在形
成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经过液态这个过程不是很清楚,为了突破这个
难点,首先安排了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观
察、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自领悟到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变,
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再通
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激发学
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的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的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
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
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
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
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区别及研究
方法的相似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
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
和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分析物理过程及其原理的
思维方法,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中,感受成功的
喜悦,体会与师生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加深师生间的情感,激发
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
联系实际,感知升华和凝华是十分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有广泛的应用,
体会研究升华和凝华的重要价值。
(四)、教学资源准备:
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锥形瓶、瓶塞、小松枝、樟脑丸粉末、
火柴、放大镜、小烧杯、碘、光屏、玻璃片、课件(人工降雨动画
等)、投影设备、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师:从前面的学习知道,物质
一般以哪3种状态存在?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这3种状态之间可进行哪些物态变化呢?吸、放热情况如何
呢?生:液态与气态之间有: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固态与液态
之间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提出猜想(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师: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
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呢?不妨可以猜想一下。[板书课题:升
华和凝华]生猜想:能。
一、升华和凝华
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用实
验探究。
师:实验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呢?生:探究固态和气态能否不经过
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师:请大家根据桌上
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
后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巡视
指导。然后,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
性,通过适当的补充、修正和完善,最后确定实验方案:(1)实验目
的:通过实验,观察固态和气态能否直接发生物态变化。
(2)实验器材:樟脑丸粉、锥形瓶、石棉网、酒精灯、小松枝、
火柴、三角架、放大镜等。(3)实验步骤:①在锥形瓶内放入适量的
樟脑丸粉,并平铺在瓶底;②将小松枝插入锥形瓶内,并加上盖子;
③用酒精灯缓慢加热;④加热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
(4)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①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
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②停止加热冷却时,
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学生实验:学生分小组实
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交流各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后达成共识,得
出结论:固态和气态可以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
分析论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
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板书]
二、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师: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生:在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说明升华过程要吸热。师:
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生:升华过程结束后,把酒精灯撤去,气态物质向外放热后凝华
成固态物质,所以凝华过程要放热。
1、人工降雨: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
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
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
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上白雾的形成: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列举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
组同学举的例子最多?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列举的现象。教师
启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做一个有心人。
四、课堂练习
1、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外
壁
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溶剂化物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
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内
壁D.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
方法。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的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2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汽遇冷液化为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
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
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D.e
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
为什么?
4、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一
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上覆盖着约5~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
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①请你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什么现象?②说出你的推测依据.
5、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6、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
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
纸,冰棒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
外壁会出“汗”。
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规律及其应用,大家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本身,还学到了一些科学
研究方法,感受了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
本课为这一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霜的形成过程,
来加固学生对升华凝华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对物态变化上的不同,
认知分析明了概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节课是物态变化里最不
常见的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来形象地将升华凝华呈现给学生,而对
于窗花的形成,要引导学生去想象,由看不见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并且在窗户的内侧。对于干冰的升华吸热的实验有条件还是做一下,
因为学生一来不知道干冰,再来都会认为它会熔化。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
华和凝华的概念。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
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
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
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通过小组活动、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
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
热?
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
热?
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
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
<一>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
、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吸热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二>学生交流、讨论:
1.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冰棍外表的“白粉”
烧黑的灯泡
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2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
(2)舞台制造白雾
(3)利用卫生球除虫
三、教学小结:(7分钟)
四、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本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五、作业布置:
炎热的夏天,小亮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
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一会儿冰棒便
成了冰水,根据此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1:3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00975134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鱼的梦儿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鱼的梦儿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