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要点,诠释了会议摄影摄像的技巧
会议摄影摄像三要点:
(⼀)会议摄像中应注意的⼏个问题
1、稳定压倒⼀切,忌讳图像晃动。多拍固定镜头,少拍移动镜头。做到平、稳、准、匀的⽅法:⼀是拍摄时尽量摒住
呼吸,控制好机器;⼆是尽量靠近被摄对象进⾏拍摄;三是选择好站位,摇移拍摄有讲究。忌讳⽆⽬的地使⽤推、拉、
摇、移镜头。
2、尽量避免逆光镜头出现。可以通过调整拍摄⾓度来减少逆光发⽣,迫不得已时可启⽤摄像机的增溢功能。
3、学会运⽤不同景别、不同⾓度拍摄,丰富镜头的表现⼒,让新闻的图像更好看。横摇镜头最好不要超过180度,否则
将给⼈晕厥的感觉。初学者容易犯该⽑病。
4、合理选择拍摄内容,为新闻主题服务。拍摄什么图像要做到⼼中有数,切不可乱拍⼀通,浪费⾃⼰的磁带,也浪费
别⼈的表情,更耽误制作的时间。尽量避开有⼲扰信息的内容。
如:报道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拍摄清洁⼯⼈清扫街道时,刚扫过的⼲净路⾯上还留有“办证号码”清晰的字样。这显
然不应该出现在画⾯中。⽐如,被采访者说今年庄稼长势良好,背景画⾯却正好相反。诸如此类的情况应当避免。
5、合理运⽤同期声,包括现场同期录⾳和现场采访,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如⽂艺晚会、演讲⽐赛、运动会、突发事件
现场等,只要运⽤得当,往往能收到先声夺⼈的效果。
6、会议新闻拍摄应注意的⼏个问题:
A、领导图像拍摄尽量⽤正⾯镜头(除⾮场地限制)。按照⼀般的惯例,同级媒体拍同级别领导及上级领导才使⽤近景
(⼤家通常说的“特写”),同级别以下领导及参会⼈员⼀般⽤中景或接近于近景(⼆到三个⼈出现在画⾯中)。
B、镜头讲究对称性。主席台⼀组、参会⼈员⼀组,或检查⽅⼀组,迎检⽅⼀组。拍摄顺序⼀般从⼤景别(全景)到⼩
景别(近景)、从主席台到参会席、从主要领导到其他领导;
C、抓紧在前⼗分钟拍摄完所需镜头(参会⼈员整体精神状态较好),余下的时间做笔记,补拍领导讲话或与会者发⾔
的镜头。有时会场⼈不多,坐得不集中,可在会前提醒主持⼈调整坐位,便于拍摄。
7、摄像前的准备⼯作要做好,检查电池是否有电、磁带是否装好。有时,为抢镜头,要提前开机。⽐如在下车之前就
开机。
(⼆)会议摄像前的技术准备
认识摄像机:⼴播级摄像机和普通DV。前者更专业,技术指标更⾼,操作相对复杂。后者⾼档⼀些的也分⼿动调节和
⾃动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傻⽠摄像机。摄像机⼤致由镜头、调节控制、视⾳频记录、取景器、液晶屏、电源等部分
组成。
1、焦距: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般我们说:焦距就是透镜是中⼼到焦点的距离。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
像⼤⼩,视场⾓⼤⼩。当对同⼀距离远的同⼀个被摄⽬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所成的像⼤,镜头焦距短(渐近⼴⾓)所
成的像⼩。注意: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是两回事,新闻摄像主要看它的光学变焦。
资料:普通DV⼤多具备10-20倍以上光学变焦能⼒,配合数码变焦可达⼏百倍。理论上讲,10倍变焦就可以拍摄到70⽶
以外的场景,已经⾜够了。镜头根据其焦距的长短,即拍摄时的视⾓,可分为标准镜头,⼴⾓镜头和长焦距镜头等。
2、光圈:⽤F值(指数)来表⽰,从F1.8(DV为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到F64
等。它决定进光量的多少,关系到画⾯的亮度。光圈F值越⼩,在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就越多。当镜头焦距不变时,光
圈指数F的数值越⼩则光圈越⼤。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倍,我们通常说光圈开⼤了⼀级。
圈指数F的数值越⼩则光圈越⼤。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倍,我们通常说光圈开⼤了⼀级。
此外,许多摄像机还有增溢功能,开启后可增加亮度(6db、12db),但画质将变得粗糙。
3、快门:决定拍摄曝光的速度。摄像机的快门值从慢到快为1/50、1/60等……直到1/2000。正常快门速度为1/50。拍
摄前⼿动调整快门速度,然后摄像机(⾃动模式)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来。要学会⽤光圈和快门来控制画⾯
与光线。
例如:在拍摄普通电脑屏幕(CRT)时,画⾯会不停的闪动。只需将电脑刷新频率调整为60HZ,然后将摄像机快门调
整了1/60,使之同步,画⾯就不会闪动了。
4、照度:通常我们说的画⾯亮度是指物体曝光程度,⽽照度是指物体单位被照⾯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称为照度。单位
为勒克司(lux,法定符号lx)。照度⼤⼩直接影响曝光程度。拍摄时要根据不同环境,配合光圈和快门来选择合适的照
度。对于普通⽤户⽽⾔,有两种曝光⽅式可选。⼀个是⾃动曝光;另⼀个是程式⾃动曝光(选择预先设置的⽤户设置单
元)。
参考:⽩天、夜间、室内、室外、阴天、晴天等不同环境,光的照度不同。如:⼀般情况下,阴天室外:50-500IX;
晴天室外:300-2000IX;电视台演播室:2000IX。
5、景深:指影像的前景清晰点到后景清晰点之间的距离。它的存在使镜头具有真实在现视觉感受的能⼒,使画⾯具有
虚实对⽐的关系,从⽽可以突出被摄主体,制造出更加真实的空间感。
资料: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的⼤⼩:光圈越⼩,景深越⼤。反之亦然。
焦距的长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反之亦然。
距离的远近:摄像机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越⼤。反之亦然。
6、⽩平衡:在不同的环境光线状况下,物体的⾊彩会产⽣变化。摄像机感光器件(CCD)对⽩⾊容易产⽣误判,导致
拍摄的画⾯偏⾊。⽐如⽩⾊物体在室内暧光源下它会偏黄,在蔚蓝⾊天空下会偏蓝。⽩平衡调整就是使在各种光线条件
下拍摄的图像⾊彩和⼈眼看到的景物⾊彩相⼀致。
7、像素:指摄像机镜头传感器的有效像素数量,分动态、静态和总体像素。与DC(照相机)不同的是,DV的像素不
⼀定越多越好。⼀般40多万像素就可以达到普通电视的分辨率(720×576=414720)的有效像素了。
8、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硬盘、SD卡、P2卡(数字⾼清)等。当下以磁带运⽤最为⼴泛。
(三)会议摄像中的艺术实践
1、拍摄⽤光的选择:
光的照度:要合理控制光线强度。前⾯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光的⽅向:顺光、侧顺光、逆光、侧逆光、顶光、仰射光、平⾏光等。光的不⽤⽅向,将对画⾯层次、⾊调、⾊彩产⽣
影响。对新闻摄像⽽⾔,多⽤顺光或侧顺光,少⽤侧逆光,尽量不⽤逆光。其它的光源,实际⼯作中,通常由不得记者
选择。
2、拍摄⾓度的选择:平视、侧视、俯视、仰视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不同的视⾓⽅位构成不同的
⼈、物造型。会议新闻多⽤平⾏视⾓,结合部分侧视(如拍会议受场地限制时)⾓度来完成。拍摄⾓度往往是由拍摄位
置决定的,因此,拍摄新闻就有个站位、抢位的问题。⽐如:拍摄领导慰问⾛访,记者应抢在前⾯,才能拍到正⾯图
像。
3、拍摄景别的选择:
远景:视野开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然风貌和开阔场景;
全景:显⽰⼈物全⾝或场景全貌,能较好地反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会议新闻的第⼀个镜头和最后⼀个镜头常常⽤
到。)
中景:⼈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能反映出⼈与物总体特征的局部;(会议新闻也常⽤到。)
近景:显⽰⼈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反映⼈物精神⾯貌、内⼼情感或物体较为细节的部分。如:会议新闻拍摄
领导。
特写:⼈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物体细部的画⾯。排除⼀切多余形象,突出⼈物表情或物体部特征。最能反映细节,强调
内容的景别。如:握⼿(领导与群众的⼿,招商签约的握⼿)、激动的表情等。特写运⽤要有⽬的,不要滥⽤。
4、构图:按形态分:静态构图(如树林)、动态构图(如运动场)。按线形结构分:⽔平线构图(如教学楼)、垂直
线构图(如⾼楼)、斜线构图(如街道)、曲线构图(如河流)、黄⾦分割式构图(如播⾳员出⼝导)、九宫格构图
(右上⽅的交差点最为理想)、圆型构图(如⼴场跑道)、对称与⾮对称构图。
构图原则:保持摄像机的平衡、突出被拍摄主体、注意多个主体联系、排除⼲扰信息、画⾯整洁流畅。
构图要点:⽴意要“准”(让镜头“说话”)、画⾯要“精”(⼒戒杂乱⽆章)、主体要“明”(处理好主体与陪体及环境的关
系,⽐如领导调研。)、图像要“美”(艺术表现⼒)。
5、镜头长度:新闻镜头以4到6秒为宜。按下记录按钮后,⼼中开始数数,估计时间到再按⼀下停⽌拍摄。关机前的最
后⼀个镜头可以稍微长些。
6、拍摄的⽅法:固定拍摄、移动拍摄(推、拉、摇、移、甩)。移动拍摄时(主要指摇摄)要把握好起幅与落幅。长
度⼀般以2⾄3秒为佳,便于后期剪辑。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1:2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900566134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会议摄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会议摄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