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31篇-热论篇(1)
前⾔
本篇对热病做了介绍。
正⽂
阳经感染寒邪不会死,阴阳两经感染才会死
黄帝问:当今的热病,都是外感风寒,属于伤寒证,但有些⼈会死,有些⼈会活。死的⼈都是6,7天内死亡,⽽活下来的都是患病10天以上才能
治愈。这是什么道理,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岐伯说:太阳经是六经的统领,⼈体所有的阳经都⾪属它。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和督脉、阳维相交会,因为督脉对全⾝阳经脉⽓有统率、督促的
作⽤,所以太阳为诸阳主⽓,主⼀⾝之表。
⼈感受寒邪后,会发热,发热虽然严重,但通常不会死亡;假如阴阳表⾥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发⽣疾病,就⼀定会死亡。
风府:⼈体的⽳位,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两斜⽅肌之间的凹陷中。
督脉:督脉位于背后中脊,总制诸阳,故谓之“督”,是奇经⼋脉的主脉,与六阳经有联系,是“阳脉之海”。督脉与
脑、髓、⾻息息相关,任脉与督脉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
阴阳表⾥两经同时感受风寒的症状,和第六⽇致死的原因
黄帝说:我想知道的更详细。
岐伯说:患伤寒病的第⼀天,太阳经⾸先发病,因太阳主⼀⾝之表,所以会出现头颈部疼痛,腰脊部肌⾁僵直的症状。第⼆天,病邪侵犯阳明经,
因阳明主管肌⾁,⾜阳明经脉挟⿐上⾏,络于眼⽬,下⾏⾄腹部,所以会出现⾝体发热、眼睛疼痛、⿐孔⼲燥、不能安稳卧息的症状。第三天,少
阳经发病,少阳主管⾻,因⾜少阳的经脉循⾏于胁肋部,上络于⽿,所以会出现胸肋疼痛、⽿聋的症状。
如果三阳经脉和络脉都发病,⽽病邪还未深⼊五脏,就可以⽤发汗的⽅法治愈。
第四天,太阴经发病,因⾜太阴经脉敷布胃中,上络咽喉,所以会出现腹中胀满、咽喉⼲燥的症状。第五天,少阴经发病,因⾜少阴经脉贯通于
肾,络于肺,连于⾆根,所以会出现⼝⼲⾆燥⽽渴的症状。第六天,病邪到达厥阴经,因⾜厥阴经脉循绕阴器⽽络于肝,所以会出现郁闷、阴囊收
缩的症状。
假如三阴经、三阳经和五脏六腑都发病,导致荣卫⽓⾎不能循⾏,五脏经脉之⽓不通,⼈就会死亡。
太阳就是⼈体的最外围,也就是⽪肤。阳明就是⽪肤的下⾯,也就是肌⾁。少阳就是肌⾁的下⾯,也就是⾻头。
阳经感受风寒后,疾病治愈的过程
假如疾病不是阴阳表⾥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引起的,到第七天时,太阳之病就会衰减,头痛也会稍有好转;第⼋天,阳明之病会减弱,⾝热稍微减
轻;第九天,少阳之病减弱,⽿聋也会缓解,能逐渐恢复听⼒;
第⼗天,太阴之病衰减,腹部胀满症状会消退,并很想吃东西;第⼗⼀天,少阴之病减轻,⼝不渴,⾆不⼲,能打喷嚏;第⼗⼆天,厥阴之病衰
退,阴囊松缓,少腹部的拘急也会减轻。这时⼤邪之⽓已经消退,疾病也就痊愈了。
⼈有脏腑,阴经对应脏,阳经对应腑。
经络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是沟通链接全⾝的交通。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10:3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97492133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热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热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