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原则
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原则
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
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
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
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它包括三重含义:
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
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
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
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
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
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
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
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
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
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
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
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
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
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
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
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
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
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
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
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
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
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
式。在实践上,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旅游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
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为
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
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1)生态旅游的主体是人,即旅游者。
(2)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
(3)旅游者的行为不对或尽量少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
活水平;
(5)生态旅游应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能提高甚至改变游客的环境
观和生活方式。
总结以上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生态学为基础2.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3.负责任的旅游行为4.使当
地居民受益
生态旅游的主体:1.有准备的旅游者:具有高质量的旅游经历2.接受训
练的当地居民:核心成员。3.生态旅游经营者:开发旅游项目4.研究
者:调查、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5.政府
一、生态旅游的特点
(一)国内外
(美国)
(1)到自然区域的旅游;(2)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最小化;(3)培养旅游
者和周围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4)通过各种途径为环境保护、研究和教育
直接提供资金;(5)为当地人带来资金收益,并将经济、政治控制权交给当
地社会、村庄或者企业;(6)尊重当地文化;(7)支持民众权力和民主运
动。
2.陈传康(中国)
(1)应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2)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
发展后才能真正重视自然保护;(3)应对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教育和宣
传,经营和管理者更应重视生态保护;(4)应有一个不破坏自然的规划。
3.卢云亭(中国)
(1)范域上的自然性;(2)层次上的高品位性;(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4)内
容上的专业性。
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特点分析的共同点:强调保护、强调自然、强调参
与。
生态旅游的特点(旅游者角度):认知自然、参与公益、感悟伦理。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的角度考虑,它包括自然科学、美
学、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它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尚有很大不同。
(二)特点
1.以保护为前提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最终目的是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的旅游能
够可持续地发展。
当地居民: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剥夺了最接近自然保护区
居民对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共
同完成保护的任务。
游客: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是游
客的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
2.保护原始自然的风貌
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知,表现特定的
生态环境特征、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
3.公众的参与:生态旅游者的参与;当地居民、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
及研究人员的参与。
4.科学性:生态旅游的过程贯穿生态学原理。
5.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景区开发、游客性质规模等。
6.高境界性:达到三种境界、修养身心、天人合一的境界。
7.遵循“非零和”游戏原理:双赢:人与环境。
人们到自然环境中旅游,陶冶自身情操,得到了环境的教育,提高了科
技文化素质,并保护了环境。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三个方
面: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
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
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
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
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
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
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
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
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
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
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
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
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
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
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
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
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
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
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
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
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
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
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
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但近些年生态
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
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
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
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1保护原则
2少而精原则
3严格管理原则
4“双赢”原则
1保护原则
(1)旅游以生态环境为基础。
(2)环境保护做好了,就可以为旅游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2少而精原则
(1)生态旅游的规模不宜过大,人为操作的因素、人工设施应尽量减
少。
(2)要控制旅游者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3)对旅游者开放的地区应有所规划和选择
3严格管理原则
(1)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
(2)以科学的环境监测辅助科学管理。
4“双赢”原则
(1)当地居民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
(2)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和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参考:
其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原则:
A.学者华伦泰,生态旅游运作应有三个总体原则或者方针:
第一,给予当地社区适当的利润;
第二,将观光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第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旅
游服务,使当地民众能从中获益,而且游客可满足其旅游体验。
华伦泰先生关于生态旅游的三条方针,实际上就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原
则。
B.细化原则
张建萍在《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的16项原则:
1.小规模。
2.重质不重量。
3.局部开放与管制。
4.联结并保护当地文化与环境。
5.科学的监测。
6.准许行为与可接受程度的制度。
7.借助旅游规划与管理技术,辅助保护区的经营管理。
8.保护第一原则。
9.“双赢”策略。
10.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11.私人保护区可扮演补充的角色。
12.教育的观念。
13.它应促进旅游活动中各种团体之间的理解,可采用各种有效形式的
合作。
14.它应促进旅游经营者对自然和文化环境负责并为之行动的精神及伦
理。
15.它应为旅游资源、当地社区、行业提供长期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
是保护性的、科学的、社会的、文化的或经济的。
16.使用者付费的观念。
C.“五方一地”利益机制及原则
五方
1.旅游者:
满足旅游体验,提供第一手的、参与性的、启迪性的经历
使游客获得对资源内核价值的认识,重在提供内质价值
着重身心享受,体味和教育
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接受环境教育
管制游客活动范围,避免伤及未开放地区
明确准许和不准许做的行为限定
交纳游娱费用
2.经营者
对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负责
接受环境教育
获取经营利益
3.管理者
借助旅游规划和管理技术进行现代管理
管理经费的保证
制定管理办法
实施环境教育工程
对生态区进行科学监测
开放不敏感的地区
4.社区
保护当地民众风俗、文化传统
当地居民获得满意的经济利益
不得破坏资源和环境
接受环境教育
5.政府
接受环境教育,提高环境觉醒,重视环保工作
促进各种团体间有效的合作
制定环保政策,加大环保监督力度
维护和协调各方利益
一地:生态旅游地
维护和宣传积极的环境伦理
保护生态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施“保护第一”方略
以生物为中心,注重自然本身,人工设施越少越好
旅游团队小规模
实施科学监测技术
部分收入要投入生态地的保护
注重社区环境教育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
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
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
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
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
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
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
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
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
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
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
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
象。
4、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市的生态旅游还处于
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一、档次低等诸多问
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
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半岛型生态旅游
产品,重点开发登山探险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观光游、农业观光
游和温泉康疗等专项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
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
场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将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
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休闲度假产品风靡世界的最直接原因。在考虑旅游与
生态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将生态资源利用于旅游事业是不够的,还应
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
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
6、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
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
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
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的建
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加强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
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
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
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我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生态旅游的发展
1.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欠发达国家被动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
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
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
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英、法、德: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日本:开展“森林浴”。
b:马来西亚: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夏威夷群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
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2)森林公园;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5)宗教生态旅游区;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生态旅游面临的难题
1、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矛盾
关于旅游与环境关系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旅游业与环境相互促进关系。旅游发展促进收入增长,同时促进环境
改善。旅游业与环境具有相互一致促进的协调关系。
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不利于旅游收入的关系。由于保护的需要,禁止大
规模发展旅游业,如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或采取低密度旅游方式,
使旅游收入减少。
有利于旅游业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业追求短期利益,造成
环境恶化,损害长期发展的利益。
旅游业与环境相互制约关系。由于管理不善,环境恶化,文化传统变质,
旅游区对旅游者日益失去吸引力,旅游业日渐衰落。
例如: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的需要,需要限制进入人数,使游客
人数限定在环境容量之下。人数的限制将减少旅游收入。在环境容量很小
的环境脆弱区,如果环境容量小于旅游业的门槛人口,旅游业必将亏损。
生态旅游概念将生态旅游定义为重视当地居民参与的旅游,这种旅游模式
可以增强当地居民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减少环境破坏,但在投资能
力很低的落后地区,如果限制外资进入,将很难达到发展目标和速度。如
果依靠外来资金发展,生态旅游一般以高收入人群为市场目标。
2、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
确定区域旅游业的门槛人口(保证不发生亏损时的最低游客人数)和旅
游环境容量,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确定区域发展旅游业的
可行性,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能带来的影响。
如果旅游环境容量大于旅游门槛人口数量,旅游接待人数在小于环境
容量的情况下,仍可获的经济收益,并且不对环境产生永久性破坏。
如果旅游环境容量小于旅游门槛人口数量,发展旅游业可能造成两种
后果:如果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游客人数必定超出环境容量,造成环境破
坏;如果以环境容量为标准,游客人数必须低于环境容量,同时也达不到
门槛人口数量,旅游业难以获得经济效益。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8:3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89835132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态旅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态旅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