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新课标解读

更新时间:2023-03-04 05:42:55 阅读: 评论:0

断雁西风-抗挫折能力

新课标解读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西游记第22回)

新课标解读

Company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品德与生活课标修订背景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

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

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又面临了新的问题。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

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的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始于2006年。作为修订的前

奏,教育部曾对全国29个省、4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2274优秀骨干教

师、教研员进行了抽样调查。陕西省教科所于2010年12月中旬组织各地市教

研员级骨干教师就品德与生活课标(实验稿)使用情况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大

家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省教科所邵亚茹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意见并呈报给

课标修订组。调查结果表明,本课程标准获得了较高的肯定和认同,据此,修

订组作出了“微调”的决定。即基于调查结果、各方面意见以及课程实践中的主

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实、完善、提高。

二、品德与生活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鲜明的时

代特征。2、坚持德育的科学性。3、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三、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由于是“微调”,2011版课标的基本架构与内容均无大的修改。这里仅就相

对明显的变化做以说明。

(一)前言的修改

1、在课程设置的背景上修订后的“前言”增加了世界形势变化对我国基础教育的

要求,2、修订后的“前言”特别突出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旨在以正确

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

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的修改

课标2011版在继续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基本

特征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

(三)“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调整后的“课程理念”中,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明确作为

本课程的核心,并将此作为“基本理念”的首条。原课程标准中“学习做人”对低年

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

(四)“课程设计思路”的修改

将原课标中构成课程基本框架的四方面之一的“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修改为

“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

(五)“课程目标”的修改

课程总目标不变仍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

童。分目标仍分为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

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去掉了“热爱科学”,增添了“勇敢、有责任心、喜欢动手动

脑、乐于想象与创造”等内容

行为与习惯目标中去掉了“遵守纪律”的目标,增添了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这是儿童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非常需要的能力。可见新版课标更贴近儿童

的实际。这部分目标还增加了“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强调了对儿童探究能力

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在原有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体验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的过程”目标。以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目标还增加了

“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

法并尝试应用”。可见新标准在学习的方法上对儿童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

求。

(六)“课程内容”的修改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多修订,改动或删去了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不适当的要

求,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儿童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语言表述更加具

体、清晰、简练。

(七)“实施建议”的修改

“实施建议”部分是本次修订的重点。本次修订在教学、评价两方面的建议中细

化了教学与评价的各个环节和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以利于教师把课程的先

进理念更好的转化为教学实践。

1、“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

新增的三条重要的原则性教学建议是:

(1)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

(2)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3)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2.“评价建议”的修改。

“评价建议”部分主要提升了评价理念;加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的修改

在广大教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列举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开发

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增加了“挖掘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等

新的途径。

四、十年课改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施现状

(一)教学实施中的可喜变化

品德与生活课是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它改变了以往品德课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过分强调学科性、系统性的倾向,提出了道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基本理

念。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课改十年,教师们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教学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逐步更新。

2、教学方法有了改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了改进;活

动化的教学过程愈加明显;课堂气氛更加民主

3、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提高。如,学生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了,创新、质疑能

力提高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等。

(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标缺乏研读。

2、教师对教材缺乏通览。

3、教学缺乏目标意识。

4、教学价值观的偏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根据一方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

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体现主导性、时代性、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等核心

价值观的基本特征的要求,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词二十字:科

学、民主、人本、发展、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爱国、创新。

我们有的教师对一些问题的价值取向拿捏不准。容易对学生提出一些假、大、

空的道德要求,造成教学价值观的偏差,使德育失去实效。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对社会生活多一些体察,多读书看报,紧跟时代步伐,

使自己拥有科学的价值体系,成为生活的智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无处不是

价值观的亮相。只有自己拥有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拥有科学的价值

观。

5、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需继续深入

6、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五、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建议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

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

活,学习做人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为规范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理念和

实施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

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通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

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3、了解任教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

等,以便结合学习主题做好预先安排。

4、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

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协调

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5、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

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了解单元体现的内容标准、单元设

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6、进行主题备课。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主题

定位。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认知、情感、

态度、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确定主题教

学目标,划分教学课时。

7、进行课时备课。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

学重点和难点。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知

识能力、行为习惯、过程方法”四方面要求。

8、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

活,及时吸收社会发展信息。

9、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内容、资源条件、学生特点和能

力等情况。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要备学生的学法。

10、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

课件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

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1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广泛,教师要查阅资料,准确掌

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13、编写教案。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案,一般以主

题教案和课时教案结合呈现。主题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

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外延伸活动设计等。

(二)教学实施

1、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

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课前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等。

3、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

4、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能力培养,相关知识概念、技能传授准

确。

5、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

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

观。

6、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

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

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

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7、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

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

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8、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

元对话,教师有真情实感。

9、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

设。

10、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

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

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11、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

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

指导和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5:4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79775131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课标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课标解读.pdf

上一篇:卷二十五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新课标解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