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
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
(3)杜甫《蜀相》中的“,”一联,叹诸葛亮病死军
中、功业未成。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宁与同学改编“晴雯撕扇”情节参加学校“《红楼梦》舞台秀”演出,他们力求台词
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以下台词最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
A.晴雯对宝玉说:把你的扇子先拿给我撕,我就爱听那声响。
B.晴雯对宝玉说: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
C.宝玉对晴雯说: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撕碎了也使得。
D.宝玉对晴雯说:生气时不要拿它出气,撕着玩开心就可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侦探小说和某些畅销类小说,设法尽可能减少甚至取消故事的停
顿,,。。反过来说,。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①从而迎合读者对情节的贪婪
②作者对读者的好奇心采取了迎合乃至纵容的态度
③这是由于商业出版社销售业绩的驱动所产生的叙事变革
④被宠坏了的读者也在迫使作者和出版商接连不断地提供悬念和刺激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理性与理论
第2页共11页
陈嘉映
①我们在反思、谈论“理性”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会把科学家作为理性的典范,把理
性和理论相提并论:理性倾向于上升为理论,理论是最理性的。其实,理论兴趣并不是理性
态度的自发产物,理性态度多半是抵制理论的。
②我们叫作“理论”的东西,首先是一般的东西、普遍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是和具体
情况相对的。反过来说,凡是概括的东西都有一点儿理论的意味。彭加勒说:“每个概括都
是一个假说。”概括命题都有点儿像是理论,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物极必反、、多行不
义必自毙等,甚至还有个常用的句式:“从理论上来说当然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是在具体情
况下……”普遍性对于理论家是重要的,对于务实家却没什么用。物极必反,这不错,但也
没什么用,因为麻烦总是在于弄不清楚什么时候是极点。你深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但你还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买进股票,什么时候该抛出。
③理论还有另外一个简单的意思。侦探小说进行到一半时,侦探会提出一个理论,这个
理论给出了案件的全貌。其中有些环节是设想、猜测,还有待证实,如果全都已经证实了,
那就不是理论了,就是事实了。在这里,理论是个完整的故事,但其中有些环节是推论出来
的。我们倾向于把概括称作理论,也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推论。
④理论的一个核心含义是对世界的整体解释。一个民族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解释,在史
前社会,这种解释表现在神话里。一个民族的神话系统开始对世界做出统一的解释,其中最
重要的内容是:世界的起源、自己种族的起源、人的生活规范。到理知时代,对世界的总体
解释转变了形态,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理论,这类理论的特点是从现象的相似性进行概括和推
论,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叙事。整体解释,无论是神话形态,还是理论形态,其中都有
很多臆测的或推论的内容。理论总是在琢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即使在今天,爱好理论的
还多是神神叨叨、狂热痴迷的人,成天张望六合之外。那些注重实际的理智人往往对理论没
有兴趣,甚至轻蔑。关于这一点有太多的误解,人们说到理性,往往首先想到理论。
⑤在通常意义上,理智和理性是非理论的,甚至是反理论的。我们把什么人叫作富有理
性?讲求实际,讲求经验。我们经常拿诸子百家和希腊相比。的确,要说学术的繁荣、思想
的生动、智慧的深刻,两者共同之处甚多。但先秦诸子总体上没有希腊人那种建构理论的热
情。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最突出地体现了重现世不重理论的理性态度。在孔子那里,我们能
够明显地感觉到理性态度是一种非理论甚至反理论的态度,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孔
子从不热衷于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在中华文明传
统中,最突出的理论建构是邹衍、董仲舒一系的阴阳五行理论。阴阳是到处可见的两分法的
一例,也可以被理解为概念在形式方面的二元性,有冷就有热,有高就有矮。这种形式方面
的二元性由于缺乏结构,也是不可能基以构建理论的。
⑥而阴阳之能成其为理论,在于它被视作元素或原理。原理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需要
被揭示、被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才是世界的真相。那个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东西,那
第3页共11页
个在不同事物现象领域中不变的东西,是数、秩序、结构。把现实和现实背后的隐秘结构区
分开来,是理论态度的最基本的特征。史湘云话说:“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
物赋了成形。”难怪翠缕不解:“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
这阴阳怎么个样儿?”隐秘的元素通过不可见的机制造就芸芸万象,这是理论阐释的特征。
⑦司马迁在《孟荀列传》中这样说邹衍的影响:“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
..
。”老百
姓对理论通常没什么认真的兴趣,姑妄信之,而那些有志于天下的枭雄却往往觉得自己和天
命有紧密的联系,于是对理论有一种认真的兴趣,当真会为理论家推衍出来的结论兴高采烈
或惧然顾化。
(有删改)
3.根据语境,以下对第⑦段加点词“顾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敬而远之。B.不敢违逆。
C.引起重视,欲从其术。D.很受震动,欲抑其术。
4.在第②段画线处可填入的内容为(2分)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非理性的人更适合研究理论。
B.非理性的人更在意事物全貌。
C.理论家并不重视实际和经验。
D.理论家总是难免概括和推论。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7.本文第⑥段所引史湘云与翠缕的对话,其先后顺序与《红楼梦》原文不一致,请对此加以
评析。(5分)
翠缕道:“这糊涂死我了。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
样儿?”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
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
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
“阿弥陀佛,刚刚儿的明白了。”翠缕道:“这些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
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水银花开的夜晚
迟子建
①有一日傍晚咳嗽流涕,我便取放在玄关托盘上的体温计,想看看自己是否发烧。取体
温计的时候,不慎将外壳的护帽朝下,由于对接处咬合不严,护帽叛徒似的落地而逃,将体
温计彻底出卖了,它随之坠落,摔成两截。
第4页共11页
②它这一跌,我家的黑夜亮了。
③从玻璃管内径流溢而出的水银,魔术般地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珍珠状颗粒,像一带雪山
巍峨地屹立在我面前。我先是拿来一块抹布擦拭,以为它们会像水滴一样,迅速被吸附,岂
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泄地水银非但未少,反而如满天繁
星,在白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征服。
④我少时对水银的了解,竟来自当时广为流传的一本小人书《一块银元》,其中最让人
惊悚的情节,是一个地主婆死了,她的儿子竟让一对童男童女为他老娘殉葬。他们给童男童
女灌注了水银。故事浓墨重彩的是那个身世凄惨的童女,在出殡的行列中,她端坐在莲花上,
手持一盏纱灯,双目圆睁。她的亲人在路旁声声唤她,可她无法应答了。那个画面给我幼小
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阴影,恨地主,也恨水银。水银是毒蛇,它要了如花似玉的姑娘的命!
⑤我那时感冒了,发烧了,抗拒去卫生所,骨子里是恐惧水银体温计。总觉得我的腋窝
藏着火苗,会将爆竹似的它引爆。它灿烂了,我就黑暗了。体温计是恶魔,这在看过《一块
银元》小人书的同学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憎恨一位班主任老师时,私下议论要是小
人书中被灌注了水银的是她,而不是那个女孩,该有多好。这位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她中等个,微胖,圆脸上生满雀斑,厚眼皮,眼睛不大,但很犀利。
⑥我们为什么怕这位老师呢?她严厉起来不可理喻。她有一杆长长的教鞭,别的老师的
教鞭只在黑板上跳舞,她的教鞭常打在学生手上,考试不及格者是她惯常教训的对象。痛和
屈辱,让被打的同学哇哇大哭。这种示众的效果,倒是让所有的学生不甘落后,刻苦学习了。
但大家心底对她还是恨的,她头发浓密,梳着两条粗短的辫子,我们背地就说她带着两把锅
刷。
⑦最让我们难堪的是检查个人卫生。我们上课前她会手持碎砖头,高傲地站在门口,我
们则像乞丐一样朝她伸出手去,如果我们的手皴了,或是指甲里藏污纳垢,她会扔给你一块
碎砖头,让我们出去蹭掉手上的皴,抠出指甲里的泥,砖头在此时就成了肥皂了。
⑧这位班主任老师看上去跋扈,但她业务好,很敬业,也有善心。有的同学家贫,她家
访时会带上她买的作业本,她还帮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交费,并带我们进城,去照相馆拍合
影。如果是冬天,天黑得早,讲台就点起一根蜡烛。烛火跳跃着,忽明忽暗,她的脸也忽明
忽暗,那也是她最美的时刻,脸上的雀斑看不见了,语气温柔,面目平和。
⑨她离开我们小镇,似乎没有任何预兆。突然有一天,她要调到她恋人那儿,是去结婚。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她是一个女人,是个有人惦念的人。
⑩她要离开了,按理说我们该同声庆祝的,可大家突然都很沮丧。她将自己所用之物,
分给常遭她鞭打的人。在她走前,有天我在小卖店碰见她,她还买了一双雨靴送我。从此后,
她离开的风雨时刻,穿着雨靴走在泥水纵横的小路上,总会想起她。而她带我们拍的合影,
成了同学们最美的珍藏。
⑪四十多年了,我没有她的任何消息,也极少想起她来。但水银泄地的这个夜晚,也过
第5页共11页
了半百之岁的我,却很热切地思念起她来。
⑫夜一点点地黑起来,我清理完地板上的水银,关了厅里的灯,打算回卧室休息。借着
卧室的微光,我突然发现刚清理过的地板上,仍有水银珠一闪一闪的。我不相信,取了手电
筒照向那里。呵呀,这分明是一个微观花园么,我发现了无数颗更加细小的水银珠粒,在白
桦木地板的表面和缝隙,花儿一样绽放着。
⑬这不死的花朵,实难相送,那就索性不送,我不相信就凭它们,会让我性命堪忧——
将其当花来赏又如何!权当它们是腊梅的心,是芍药的眼,是丁香的小袄,是莲花的罗裙!
⑭因为在黑夜面前,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
(有删改)
8.第③段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9.第④段在文中除了承上启下外,另有其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0.分析“水银”在全文构思上的作用。(3分)
11.小宁认为第⑭段虽然用了“因为”一词,但并未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你同意吗?说说
你的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1分)
A.《词余精选》B.《古诗源》C.《宋人中调选粹》D.《长短
句百首》
13.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2分)
A.望江南·桂魄B.江城子·赤乌C.扬州慢·冰鉴D.望海潮·玉
钩
14.整首词视角多变,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20题。(19分)
材料一
①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少濩落,不事生业
..
,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年过五
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
..
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河西节度
哥舒翰见而异之,表
.
为左骁卫兵曹。
②禄山之乱,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谒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
忠义感激,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樗蒱饮酒,不恤军务。南
第6页共11页
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
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
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平江淮之乱,
师将渡而永王败。
(节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
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
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
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
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
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
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表
.
为左骁卫兵曹()(2)以功名自许
.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不事生业
..
()
A.学业B.产业C.生活杂务D.新的职事
(2)体格
..
渐变()
A.健康情况B.姿态模样C.力量强弱D.体裁格调
17.把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18.材料二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19.以下对材料一第②段“玄宗嘉之”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高适懂得感恩B.高适检举首犯
C.高适分析周详D.高适体察上意
20.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二在内容的取舍方面有较鲜明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对此加
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警世通言》叙
第7页共11页
(明)无碍居士
①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
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
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甲】
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①,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
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
穷。
②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②娓娓者□?”呜呼!《大人》《子虚》,
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③其人。【乙】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④
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
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
③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
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
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
质。【丙】
④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丁】因出其新刻数
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
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有删节)
[注]①彦:贤才。②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
也”。齐东野语,即齐东民间传闻,不为典要。③丽:附着。④金匮石室:古时国家收藏重
要文书处,此处指经书史传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为B.矣C.耳D.也
22.将“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这句话补入本文,最合理的位置是()。(2分)
A.【甲】B.【乙】C.【丙】D.【丁】
23.第③段借“里中儿”之事说理,颇为巧妙,请加以赏析。(4分)
24.小宁读《警世通言》时喜欢在个人微博上发表简短书评,他在读完第三卷《王安石三难
苏学士》后写道:其中苏东坡为王安石续诗,指摘他的短处,据北宋蔡绦《西清诗话》,原
是欧阳修的事;苏东坡为王安石从峡中取水事,是借用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李季卿与
陆鸿渐的故事。小说家所言,信不得!请根据本文文意,以“无碍居士”的名义在小宁的书
评后留言表明看法(用白话即可,不得抄录原文)。(4分)
三写作70分
第8页共11页
25.在当今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是广受认同的原则,但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对此,你
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第9页共11页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0分
1.(1)仁者不忧(2)赢粮而景从贾谊(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分)
2.(1)B(2分)(2)A(3分,选B得1分)
二70分
(一)16分
3.C(2分)
4.答案示例:欲速则不达(2分)评分说明:所填是一个“命题”,且是中国传统格言。
5.D(3分)
6.答案示例:本文开篇直接提出观点:理论兴趣不是理性态度的自发产物,理性态度多半是
抵制理论的。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理论兴趣与更注重具体情况的理性态度不同:理论家更
关注普遍、抽象的东西;理论倾向于反映事物全貌,包含着设想、推论。最后据此阐明两种
态度最基本特征的差异在于是否重视现实背后的隐秘结构,有力证明了观点。(4分)
7.答案示例:本文引用了史湘云与翠缕的对话原文,却未遵循原文的对话顺序,将翠缕听完
史湘云解释后“今儿可明白了”的反应替换成相反的“这糊涂死我了”,确实容易给人以歪
曲文意的印象。但从引文的整体语境看,这种倒置并未歪曲原文所表现出的翠缕向史湘云问
阴阳理论似懂非懂、刨根究底的状态。从本文的说理需要来看,这样倒置可以凸显主仆二人
对阴阳理论的认知程度差异,生动地表现出“把现实和现实背后的隐秘结构区分开”的难度
之大,凸显理性态度与理论态度的差异。因此,此处引文语序的倒置又有一定的合理性。(5
分)
(二)16分
8.答案示例:画线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水银以人的情态,“欢欣鼓舞”,“朝我眨眼”,生动
表现出水银泄地后呈珠状扩散之快和我在黑夜中见此情景的意外之喜。又运用比喻手法,将
泄地的水银比作满天繁星,不仅生动渲染了银珠之多,还巧妙地将天地空间倒置,与下文的
时间回溯和谐地融为一体。(4分)
9.答案示例:补充交代了“我”少时憎恨水银的原因,丰富了作品内容;展现了“我”当时
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能力,揭示了“我”那时不理解乃至憎恨班主任的心理背景;以小人书内
容对自己心灵的触动之深映射“我”那时对班主任憎恨程度之深;与“我”四十多年后对这
位班主任的热切思念遥相呼应,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情感变化,还增强了情感变化的合理性。
(4分)评分说明:写出一个点得2分,给到满分为止。
10.答案示例:水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结构严谨;水银是勾起回忆的引子,有助于
建立起回忆与现实的联系;水银是抒情的载体,蕴含着“我”对当年班主任的热切思念与赞
美;水银又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本来认为有毒之物却可以绽放别样的精彩,这可以深化主题。
(3分)评分说明:写出一个点得1分,给到满分为止。
第10页共11页
11.答案示例:不同意。第⑭段既是说黑夜会无差别地遮掩所有的花朵,这无关于花朵本身
是否美丽;也是说认知的不足会使认知对象的美好被蒙蔽掉,就如“我”年少时未能充分理
解班主任的好。因此,该段强调了“我”现在已认识到美好的事物会因为客观或主观因素而
被“无辜”蒙蔽,这就解释了前一段所写在这个夜晚,尽管知道水银有毒,仍乐意将地上的
银珠当花来欣赏的原因,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是成立的。(5分)
(三)8分
12.D(1分)13.A(2分)
14.答案示例:上阕“云叶开时冰吐鉴”写仰视所见之圆月,“浪花深处玉沉钩”写俯瞰所及
之缺月。按常理,月的圆缺本有渐变过程,不应同时出现,作者却用变换视角的方法,使上
下圆缺的画面同时出现,对比鲜明,触发人事无常的思考。下阕所写又由圆缺的月形聚焦到
月中丹桂,联系起嫦娥的传说,视角丰富且切换自然,使人生聚散无常之思更显深沉、悠远。
(5分)
(四)19分
15.(1)上表推荐(2)期许(2分,各1分)
16.(1)B(2)D(2分,各1分)
17.答案示例:当初,太上皇派众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进谏说不可以。这时永王叛乱,
肃宗听说高适很有论谏才能,召他来商议如何应对这件事。(5分)
18.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3分)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
0分为止。
19.B(3分,选A得1分)
20.答案示例:材料二所记内容偏重传主的才学品性,记录传主的文学活动与成就,对其政
治活动、为官业绩、政治才华等要么一笔带过、极为简略;要么干脆略过不表。如材料一第
③段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现出高适在政治军事上有较突出的洞察之明,这
在材料二中却未见记录。(4分)
(五)11分
21.A(1分)22.C(2分)
23.答案示例:“里中儿”虽是个体,却不着名姓,恰能代表“村夫稚子、里妇估儿”这一群
体,其受创后的表现生动表明故事传说对这一群体的影响之大。“里中儿”之事应是虚设的,
但其事理又比较真实,不着痕迹地证明着本文支持“即事赝而理亦真”的主张是对的。“里
中儿”之例很有市井风味,本段借此说理,由点及面,推此即彼,就着市井之事生动阐明了
小说创作的大道理,颇为巧妙。(4分)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给到满分为止。
24.答案示例:小说内容不必确有其事,但要合于情理,题旨合乎正道,不伤风败俗,对人
有劝惩的功能。《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一卷将其他人事附于苏王二人身上,如果情理为真,
第11页共11页
是可以的,可以增强作品的故事性,从而增强作品对读者大众的影响。您说小说家之言信不
得,如果只是就是否确有其事而言,这是深谙小说特点的;如果因为没确有其事而否定小说
家之言,那就欠妥了。您同意吗?无碍居士留。(4分)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5:0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776721312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