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扬州

更新时间:2023-03-04 05:01:36 阅读: 评论:0

冰球比赛规则-员工奖罚规章制度

介绍扬州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游玩)

第1页共11页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10篇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一

现在由我来介绍个园吧,它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

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

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

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

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

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

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

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湖石假山:在园中西北角,

选用玲珑剔透的湖石叠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葱

郁,秀媚婀娜,巧夺天工。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

一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黄石

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

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

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

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

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

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

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宣石假山:在园内南部,宣石又称雪石,内

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

此地是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

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个园假山,对祖国南方山水之秀、北方山水

之雄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宗山水画家不同的气派和手

法。有人说个园以四季假山,是以门景的竹石为春,以湖石山子为夏,以黄石

山子为秋,以宣石山子为冬。园林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造园叠石时的原意,但

游人用这种眼光去玩赏和遐想,也能产生无穷兴味。它的四季景色各有不同:

第2页共11页

春景

春景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

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

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

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

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

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

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

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

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

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

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

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

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

无尽的烦忧。

秋景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

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

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

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

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

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

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

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冬景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

第3页共11页

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

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

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

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

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

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

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

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

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

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到达的是个园,我是朱姸羽。你们可以叫我“朱

导”,希望在我的陪同下,与你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1988年被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

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了古典园林前宅后

园的传统形式。

你们知道吗?个园的营造可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两淮盐商商总黄至

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

司盐运使”的荣誉称号,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可以说黄至筠和晚清著名徽

商胡雪岩都是钦赐正二品。个园园主在位40多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年时

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呢!

你们听了这些,可能会想:为什么黄至筠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

园”呢?哈哈,你们不知道了吧,因为“个园”得名缘于黄至筠生性好竹子;而

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的“个”字;中国汉字“竹”字的一半就是“个”。清代

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凭着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

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就

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个园的“万竹园”可是扬州城内最佳

第4页共11页

赏竹处呢!“万竹园”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可有不少稀有品种,如龟甲

竹、方竹等等。看!这是黄金间碧玉竹,此竹色彩美丽,竹竿呈金黄色,节间

带有绿色条纹似黄金间碧玉,因此得名黄金间碧玉竹。瞧!这是孝顺竹,也叫

慈孝竹,这种竹竿呈碧绿色,老时变黄色,梢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

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

背粉白色,叶质薄,为优良的观赏竹种。孝顺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

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呢!

你们听了这些,肯定忍不住想赶紧去亲眼目睹一下个园的风采了吧!在自

由活动之前,我要提醒大家:美丽的景色虽然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可是也离

不开我们后天的保护,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哦!好了,不多说了,请大家

3:30再到这里集合,大家不要忘记,一定要做一位文明的游客哦!再见!

扬州个园导游词三

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该园建于清嘉

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清时为马曰璐兄弟二

人别墅,小玲珑山馆,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尤其不

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

书甲大江南北”。家中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

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

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

几过之。”可见其藏书之丰。可贵者马氏并非将典籍深藏秘阁,宁饱蠹虫,不

轻易借人,而是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诗人卢雅

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

写成了学术专著。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黄虽为巨商,但也喜爱文化,人称主人“某某竹”,自号“个园”,以号

作为园名。

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

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

的独特叠石艺术闻名遐迩。

第5页共11页

未入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两旁花台上石笋如春笋破土,缕缕

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

正中的“个园”匾额,微风乍起,枝叶摇曳,只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

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你会不自觉地叹出“活了”!

过春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夭矫玲

珑。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

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

戏闹,乐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

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

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秋山最富画意,山由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堆就,其石有的颜色赭黄,有的

赤红如染,其势如刀劈斧削,险峻摩空,山隙间丹枫斜伸,曲干虬枝与嶙峋山

势浑然天成;山顶翼然飞亭,登峰远眺,群峰低昂脚下,烟岚飘隐其中,虽是咫

尺之图却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气势。

如果夏景是以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

以黄山石粗犷豪放的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一具北方山岭之雄,一兼南

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风格迥异,却又在咫尺之内巧以楼前立体长廊相连,

浑然一体而不突兀,和谐统一极富画意诗情。

从黄石东峰步石而下,过“透风漏月”厅,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

含有石英,迎光闪闪发亮,背光皑皑露白,无论近看远观,假山上似覆盖一层

未消的残雪,散发着逼人的寒气。山畔池旁,冬梅点点,疏影横斜,暗香浮

动,“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真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

姿”。有人说景石四标准:“透、漏、险、瘦”,似乎已成定论。不!这不过

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

年,已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

开,而是浑然天成。你看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

却开了两个圆形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

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路随景转,景随路换,叠山之

第6页共11页

外,园中又因势散散落落布置一些厅馆楼台、石桥小院,配上联对匾额,更有

鸟啭莺啼、蜂舞蝶恋,恰到好处,点到人心,构成美的和谐。

扬州个园导游词四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

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

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

国四大名园。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

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

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

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

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

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

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

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

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

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

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

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

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

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

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

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

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这就是东园。请自由参观

和拍照。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五

第7页共11页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

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

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

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

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

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

“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

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

“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

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

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

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

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

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

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

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

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

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

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

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

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

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

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个园导游词六

第8页共11页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

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

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

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

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

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

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

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

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

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

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

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

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

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

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

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

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

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

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

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

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

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

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

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

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

观察的仔细了。

第9页共11页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

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

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

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

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七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

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

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

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

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

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

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

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

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

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

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

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

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

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

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

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

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

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

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

第10页共11页

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

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

征。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个园导游词八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

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

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

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

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

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

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

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

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

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

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

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

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

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

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九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

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

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

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

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

第11页共11页

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

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

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

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

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

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

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

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

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

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

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

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

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

“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

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

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扬州个园导游词介绍10篇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5:0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77296131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介绍扬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介绍扬州.pdf

上一篇:奋斗青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介绍扬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