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院感知识培训
概念
定义: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已处于潜伏
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院感研究对象:
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门诊急诊患者、陪同人员、探视人员及其他医
院流动人员。
但以上人员除住院患者,其他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相对短暂,常常难以
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于医院,所以院感的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
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将院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1.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
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力功能受损,健康状态不佳或抵抗力下降
时才会发生感染。
2.外源性、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
给患者引起的感染。
院感危险因素:
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1.3岁以下的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60岁以上的老人脏器功能
衰退,防御功能低下抵御力下降,女性特殊生理状况如:月经期、哺乳期.个
体比较敏感,抵抗力下降.
2.病理因素:患者本身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降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放
疗化疗的应用.
2/10
医院方危险因素:
1.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如、、中心静脉插管和引流等。
2.抗生素滥用:如无适应症的预防性用药、术前用药时间过早等,均易致耐
药菌诛增加,菌群失调。
3.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建筑步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消毒灭菌存
在缺陷。
院感传播途径:
定义:指在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从病原体排至其在新的易感者体内繁殖所经
历的全部过程。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常见传播方式
一。分为直接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间接传播(病
原体污染了医疗设备和用具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院感传播途径:
2、空气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而进行的传
播(如患者咳漱、打喷嚏)。
3、消化道传播:各种原因导致医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甲肝、
感染性腹泻)
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通过污染的药液、血制品、注射或输血器械等
途径传播感染(输液、输血中发热反应,输血导致的丙肝等)
院感控制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洗剂、机械去污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尘埃和有机物。适用于:地面、墙壁、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处理。适去除
和减少微生物,也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
3/10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
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消毒
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导致其死亡.
2干热法:燃烧污染的废气物、病理标本、带脓性的敷料、纸张。
3湿热法:煮沸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
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
1)用途:常用于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的消毒。
2)方法:将物品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
时翻动。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灭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
亡。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等.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250~270nm。
紫外线作用机制:
1用于微生物的DNA使其失去转换能力
2破坏菌体蛋白质
3降低菌体氧化酶活性
4使空气中的臭氧电离产生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消毒方法:
4/10
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
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照射
时间20~30分钟。
消毒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
线消毒最为适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垢应
随时擦拭。
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
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戴防护镜,
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
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以保证各表
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记录消毒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开始,如需再次开启,
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
低于70μW/cm2时应予以更换,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
更换。⑦定期作空气培养监测消毒效果。
化学消毒剂
利用化学药物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代
谢、生长、繁殖的消毒灭菌方法。如:患者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其周围环境、
含有金属器皿等的消毒。
灭菌剂甲醛戊二醛
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
中效消毒剂醇类、碘类
低效消毒剂酚类、胍类
消毒剂使用原则:
5/10
坚持合理使用。
根据物品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
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盐水冲洗,以免刺激人体细胞。
消毒剂中不能放纱布、棉球等,以防止减低消毒效力。
消毒剂过期更换,易挥发得到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
打开的无菌包有效期4小时无菌盘有效使用时间4小时
打开的消毒液连续使用有效期3天
打开的棉签有效使用时间24小时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超过2小时
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容媒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氧气湿化瓶等管道消毒方法:
首先应彻底清洗干净,擦干
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长期使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48h更换,临时使用的一人一用
一消毒。
手消毒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的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医院感
染。
洗手是防止院感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6/10
科学的洗手方法和步骤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流、水温
湿润双手,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涂抹
按序揉搓双手
打开水龙头,流平冲净
擦手纸或毛巾擦干或烘干机下烘干。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
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职业暴露
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是被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局部处理措施:
7/10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
洗。
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
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报告科主任,根据伤口情况采取主动、被动免疫措施。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分五类,分别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药物性废物。
1、感染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感染性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是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①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
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②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③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④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⑤废弃的血液、血清。
⑥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2)感染性废物处理
8/10
①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
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
收集处理。
②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
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
一回收,当日焚烧。
③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将锐器与其他物品分开,将锐
器置于利器盒中,其他物品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并在黄色医疗废
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上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部一回收,
当日焚烧。
2、病理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病理性废物分类
①手术及其它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②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③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2)病理性废物处理
①病理性废物应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
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
②手术后产生的废弃大肢体由病理科保存,定期由殡仪馆收取后焚烧。
3、损伤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损伤性废物分类
①医用针头、缝合针。
②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9/10
③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
(2)损伤性废物处理:废弃的损伤性废物,应放入利器盒密闭包装,贴上
标签,科室对其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利器盒密闭后不允许再
打开。
4、化学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化学性废物分类
①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②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③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2)化学性废物处理: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及含有汞的体温计、
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先到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登记后,预防与感染
管理办公室再交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5、药物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药物性废物分类
①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②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
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
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及免疫抑制剂。
③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2)药物性废物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应统一交
到药品管理科、药品管理科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进
行处理。
10/10
6、其它废物处理:对使用后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玻璃、
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输液袋可视为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后,与普通
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贴上标签,由医院统一回收处理。
二、废物的收集、包装及处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3/4时,科室
医务人员应当使用有效封口方式,使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封口紧
实、严密。
2、入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
性废物不得取出。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
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黄色医疗废物塑料包装。
3、疗废物处理
(1)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上贴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
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2)各科室和医院医疗废物回收人员、焚烧人员应对医疗废物登记。登记
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医疗废物交接时间、类别、重量、需要的特
别说明、科室同回收医疗废物专人双方签字、回收人员与焚烧人员双方签字,
并保证两个登记本信息一致。
(3)科室对医疗废物分类后由本科室在编医务人员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遗撒、播散。医院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
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到
焚烧炉。
(4)专人用专车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
时间和路线运送到焚烧炉。下收的车辆应当使用加盖、防漏、防遗撒、无锐利
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车,并且使锐器与其它医疗废物分开,确保医疗
废物在回收途中不被遗漏、丢失。对医疗废物运输车要每日冲洗、消毒一次。
(5)焚烧员应设专职、专人,不得兼职医疗废物运送等其它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4:49: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76554131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院感知识培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院感知识培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