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中国的风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3-04 04:28:33 阅读: 评论:0

酥皮的制作方法-装修房子的步骤

中国的风俗有哪些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做柔顺伤头发吗)

中国风俗习惯

一.春节

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新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

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

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

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

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

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

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四.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

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

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

节的特殊气氛。

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

“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

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

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

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时

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

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

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

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

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

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

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

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

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七.七夕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

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宋时杭州的小儿女,七夕之时多效颦"摩侯罗",穿半臂花衣,胸前装饰乞巧时的

楸叶、瓜果等图形;靓妆笑语,竞往湖边放蜡制的鸳鸯等一类水鸟,浮于水上。

妇人喜于盒内贮小蜘蛛,让蜘蛛在盒内织网,看织网之疏密,谓之"巧"之多少也。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荆楚岁时记》

中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也有

把"穿针"转为"丢针"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把绣

花针丢入水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辉映下的针影,照在碗底,会生浮动的

阴影,变化多端。依其形状,就可以占卜投针姑娘针绣工作是拙是巧。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

然后仰首向天,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

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这自然不是看双星,而是闭目作幻想了。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八.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

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

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

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

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

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

事流传甚广。

九.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

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

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

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

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

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

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

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

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十.腊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

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

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

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

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

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十一.冬至节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

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

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

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

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

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

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

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4:2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75313130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的风俗有哪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的风俗有哪些.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