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

更新时间:2023-03-04 02:54:04 阅读: 评论:0

怎么腌制辣椒-雨的关系

互动课堂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卤驴肉)

1

互动式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及讨论之我见

摘要:当前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虽然灵活多样、不拘

一格,但在提问及讨论方面仍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本文在分析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如何提高互动式课堂

教学中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动课堂教学提问讨论

“互动式教学”重视新知的构建,强调教学是教师“主

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通过调节师生

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

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而“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是我们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课堂

组织的两大“法宝”,但由于诸多因素,我们在组织实施上仍然

存在着一些不足,降低了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近年

来在教学实践及课堂观摩中发现的问题作一个浅显的思考。

一、无效的课堂提问,削弱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手段、互动的平台。通过提问可以为学生

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

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

动,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提问忽视难易,难于启迪学生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能

引发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逐步培养了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

能力,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工作,好的问题能收到“一石激

起千层浪”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忽难忽易,

让学生很难把握。太难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思考方法,挫伤了探

2

索的积极性;太易的问题,学生无需考虑便可得出结果。如有的

教师习惯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为180°?”“一次函数

bkxy中的k是不是不能为零?”这些问题没有挑战性,教师也

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没有了求知的

欲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问题指向不明,缺乏思考方向。如笔者观摩“等腰梯形”

一课,教师在讲了等腰梯形的腰、同底上的角的概念后,马上问

学生:“等腰梯形同底上的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感到很突兀,

没有思考方向,不知从何回答,不能有效地拓展思维。

3.问题缺乏时效性,为了问题而提问。如在“分式的加减”

教学中,教师在回顾了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后出示:计算

1

1

4

2

2

a

a

a。随后便抛出问题:解题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

是什么?所提问题超前,学生无法思考;又如在“正方形”教学

中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此时问

题滞后,学生无需思考;同时课堂教学中部分问题缺少候答时间,

学生来不及思考。

4.提问时过度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冷落了学困生。教师和

几个尖子生之间的“互动”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处于观望、等待

状态,加重了他们学习中的依赖思想和“自弃”念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师生关系

是一个尊重主体、尊重差异的平等、民主、合作、互动的伙伴关

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生兴

趣的培养者,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即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欣赏者,更是创新人才的催生者;学生之间是友好和谐、互助竞

3

争的协作关系,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中

合作,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帮扶、共同进步。但由

于削弱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互动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表

演舞台,用“问”代替了“灌”,学生的思维未得到发展,积极

参与的主体性未得到显现。

二、热闹的“课堂讨论”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基础,充

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

领作用依然很重要。作为教师,课堂讨论中要点燃学生的探索之

火,“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猜想,“引”学生各抒

己见,“引”学生思维碰撞。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组织课堂讨

论时往往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讨论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的过程中重点是促进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他们“想

了什么”、“怎样想的”。但我们有的教师却没有把握好“何时讨

论”、“讨论什么”、“怎么讨论”的问题,为了“互动”而讨论,

特别是有其他教师或校领导听课时,毫不顾及内容的必要性和时

机的恰当与否。

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整式”的教学中有如下片段:给出代

数式:x3,43x,22a,ab,3332aa,322ba,1x,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异同点。于是有的学生就五花八门,乱说一

气;有的学生坐在那里,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干脆私下做自己的

事;结果教师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引入正题。

2.讨论层次较浅,未触及学生的思维深处。由于思维水平

4

的差异、思维角度和策略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时会产

生不同的思维结果。组织讨论时很多教师的着眼点是如何解决当

前的问题,而不着眼于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及由此所产生的思维碰撞,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舍“本”

逐“末”,错失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

探索,获得新知的大好时机。如组织学生讨论“在Rt△ABC中,

∠C=90°,AC=6,BC=8,求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这一问题时,

若教师能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提出去掉“∠C=90°”这一条件再让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的话,相信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及灵活性的培养

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讨论的节奏不能有效控制。讨论气氛的热烈活泼是课堂

讨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师追求的效果。此时学生处于

相对开放的自由状态,但由于教师未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认

知水平预设多层次问题,同时缺乏对学生组织能力和有效解决问

题能力的信心,指导缺位,往往容易草草收场或放任自流,既未

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批判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交流能力的作用,

也失去了对课堂的有效控制。

三、互动课堂教学中提问及讨论的策略

为确保互动课堂教学提问及讨论的有效实施,教师要立足教

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诱发讨论,形成双向互动。一是“动”

在教学热点上。二是“动”在教学重点上。要使选择的互动问题

具有重点价值,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

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

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

活。

5

(一)互动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1.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我们要思考学

生能否解决教师所提的这个问题;教师的提问能否激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合作、主动探究,投入对问题的探讨

与解决之中,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教师的提问是否问在学

生疑点之处,给学生以很好的引导作用。要多提问具有一定的思

考性和挑战性,能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

达”的愤悱境界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让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

个兴奋中心,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

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例掌握了一次函

数)0(kbkxy的图像特点后,可向学生提问:①当函数

)0(kbkxy中的0b时它的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有什么特

点?②函数)0(kbkxy和函数)0(kkxy的图像在位置上有何

不同?这样,促使学生从“数”、“形”、“式”几方面来综合理解

一次函数的性质,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提问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的时机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要抓到学生思维的“痒

处”。

①问在知识、方法迁移时。初中数学知识逻辑性、系统性强,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

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许多知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

处,此时设问,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思想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可先提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

点和解法步骤,然后再类比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点和解法。

②问在学生思维定势时。不少学生总是习惯于搬用已有的经

验,被动记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6

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为3和4,则第三条边长

为()

A.5B.4C.7D.5或7

此题很多同学会直接得出A这个答案。此时介入问题:①题

目中是否明确说明第三条边是斜边?②如果第三条边是直角边

呢?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常将某些数学对象的关系纳入

到已熟悉的定理,公式或者法则的轨道中去。如在学习了乘法分

配律:m(a+b)=ma+mb,以及幂运算规律:(ab)n=anbn后,学生在

整式运算中常出现:(a+b)2=a2+b2,(a-b)2=a2-b2;在根式运算中

出现:ba22

=a+b。针对这些错误运算,我设置了以下问题:①

上式要成立,a、b各应取什么值?②a、b在实数范围内时,若

a、b的值发生了改变,式子是否依然成立?学生开始说当a=0,

b=0时;当a=1,b=0时;当a=2,b=0时„„逐渐学生就发现,

只要0a且b=0时,式子就会成立,然后就有同学给出了证明,

并发现只要a和b都不为零时,式子就一定不会成立。通过上述

的实践,减少了学生因为定势思维导致的错误,提高了学生数学

思维的严密性和全面性。

③问在学生思维激进时。学生通过解答初步的问题尝到了成

功的喜悦,思维处于极度活跃层面,探索欲望较为强烈,此时可

乘势而上,递进提问。

如在执教“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已具备了“三角

形内角和为180°”的知识,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

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等于

7

多少度?是如何得到的?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

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③还

可以怎样做?通过教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求解的关键,找

到解题方法的同时也体会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3.提问要面向全体。互动课堂教学提问具有全员性、广泛

性,要面向全体,才能实现教学互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促

使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决不能只局限于教师与

个别优秀学生之间,否则会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

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替补”。

4.提问要注重反馈、升华。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

要强化引导性评价,预留思维拓展、升华的空间。如“能否说说

你是怎样想的?”(当学生回答完时给学生解释和进一步思考的

机会);“这个问题的解决中体现了数学化归的思想,就是将未知

的问题转化在已知的知识内可解的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

在评价学生时,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使学生达到潜移默

化、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学习目的)。

(二)互动课堂教学讨论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互动课堂讨论氛围。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

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课堂讨

论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

和看法,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

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意见和建议,不随意代替学生作出决定。

如“请你写出一个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0(kbkxy中k和b的

不同取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鼓励学生去构建符合要求的关系

8

式。

2.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

学生实际,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展开互动讨论,避

免出现淡化主题的现象;要选择讲授中最富有启发性、争议性、

批判性、创新性的内容,从以往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学生学习中容

易产生疑点、混淆点处选择设计问题,创设讨论情境。如在“四

边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以下问题安排学生讨论:顺次连结

任意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试讨论:①四边形

EFGH是什么四边形?②要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应对四边形

ABCD添加怎样的条件?③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或正方形,

又应对四边形ABCD添加怎样的条件呢?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

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弄清

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感受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丰富了

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智慧发展产生了质变。

3.要在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解题策略上展开讨论。在解

题过程中,不同的思考起点、思考方法,会呈现出不同的解题策

略,此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

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

习。如在“等比的性质”中有这样一个题:若

432

cba

,求

c

ba

3

2

的值。此时部分学生给出了如下解法:

432

cba

∴4,3,2cba,代入代数式得

c

ba

3

2=

3

2

但接着就有学生发现字母的取值本身有多种情况,

4,3,2cba是特殊值,此方法不具有普遍性,只适合于不需写

过程而只需看结果的填空题或选择题的解答。我及时引导学生关

9

注题目的结构、条件和问题的特点,联想有关“比、比例”的定

义、定理,回顾常用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

交流和探究后,他们提出:

解法一:设k

cba



432

,可得kckbka4,3,2,则

c

ba

3

2=

3

2

12

8

12

62



k

k

k

kk

解法二:∵

cbca

43

,

42

,∴

4

2c

a,

4

3c

b,则

c

ba

3

2=

3

2

3

2

3

4

8

3

4

6

4

2



c

c

c

c

c

cc

解法三:∵

baba

42

,

32

∴acab2,32,则

c

ba

3

2=

3

2

6

4

6

3



a

a

a

aa

解法四:∵

cbba

43

,

32

,∴,

3

2b

a

3

4b

c,则

c

ba

3

2=

3

2

4

1

3

8

4

3

8

3

4

3

2

3

2



b

b

b

b

b

b

b

通过此例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培养了思维的创新性。

4.要加强讨论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讨论过程中的

启发、引导和调控是课堂讨论成败的关键。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

的困难和疑虑,老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于过程中的独到见解和

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出现的偏差要积极调控,

准确把握讨论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氛围。要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

所议、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不仅

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讨论,而且要进行数学方法、思维过程和

10

情感体验的交流。

总之,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

动。只有通过有效地提问及讨论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才能诱发学生从接受式学

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提

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育》·关于课堂讨论的思考2004年第5期

[2]《初中数学教与学》·课堂提问的技巧2005年第4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2:5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69644130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互动课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互动课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互动课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