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澳门地标

更新时间:2023-03-04 02:35:08 阅读: 评论:0

vivo如何录屏-扇贝肉怎么做

澳门地标
2023年3月4日发(作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论文题目:浅谈澳门文化遗产

摘要:1.中葡文化融合起点-妈阁庙

2.孕育澳门葡人文化-亚婆井前地

3.澳门第一所英语布道的教堂-圣奥斯定教堂

4.最贴近生活的文物建筑-民政总署大楼

5.华丽海洋「广场空间」-议事亭前地

6.欧洲与中国文明的接触点-大三巴牌坊

澳门历史城区连结众多广场空间及历史建筑,2005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

区每个角落,都充分反映中葡文化和谐共融的特征,是成为世界遗产的重要因素。葡萄牙人

最早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祖庙前地,那里正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点。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与大家一起发掘城区每个有趣的角落。

1,中葡文化融合起点-妈阁庙

在妈阁庙前,摆放着葡式碎石,与妈阁庙中式设计成强烈对比,也体现中西交融的特征,

因此,如果去参观妈祖庙的话,不要放过拍张照片纪念。进入庙内,也可以求支签丶买道平

安符,顺便欣赏遍布庙内的石刻。大小石刻刻着几百年间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的题词。在入

口大门右侧,还有一块有几百年历史,刻有古代海船图的「洋船石」。如果到山腰去,必定

经过一个圆形石拱门,据说触碰一下拱门顶部,良好姻缘将至。

位于妈阁庙对面的海事博物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澳门历史与大海之间的密切联

系,向我们阐述着有关中国和葡萄牙在澳门海事方面的有关历史。

2.孕育澳门葡人文化-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前地有一口古井,因为澳门早已已把井作为水源,故只保留了井的外貌。

有关这口井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不过比较可靠的一个版本是,明朝时期一位婆婆在此地造了

口井,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称亚婆井。亚婆井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也是葡萄牙人在澳

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附近仍保留着许多葡萄牙式建筑,亚婆井一带现已被评定为历史建筑

群,统称为“亚婆井前地”。周围的葡式建筑物及两株老榕树保留至今,让这里有一份历史

的古韵。这口古井在斜巷尽头。附近除了有尚在修葺中的郑家大屋,还有中国最古老教堂之

一的圣老楞佐教堂,这些都是澳门历史城区的宝贵建筑物。

3.澳门第一所英语布道的教堂-圣奥斯定教堂

16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澳门传教时,他们建了几间教堂,位于岗顶前地的圣奥斯定教

堂,刚刚建时非常简陋,每当下雨,教士们用蒲葵叶覆盖屋顶以遮风挡雨,因为这里的叶子

时常在空中飞扬,即被联想起龙须飘飘,于是被称教堂为「龙须庙」,后又以粤音转称「龙

嵩庙」或「龙公庙」,在教堂侧的街道被称为龙嵩街。从当时的「庙」到之后的「教堂」,体

现出澳门的中西交融,遍布每个角落的。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以澳门作为进入中国传播的首个据点,因此澳门被称作「圣名之城」。

圣奥斯定教堂也是第一所英语布道的教堂。

与圣奥斯定教堂遥遥相对的是同为文化遗产的圣若瑟修院和何东图书馆。在教堂里,你能感

受到份外宁静。从这里既可走到繁华的热门地点新马路,亦可到达宁静的旧城区。

4.最贴近生活的文物建筑-民政总署大楼

以中式庭院的造型建造的民政总署大楼位于澳门繁华的心脏地带,其又名为议事亭,

上世纪时作为政府议事的地方,后来变成为具葡萄牙风格的大楼,一切有关市政的事情都在

这里进行,数百载不变。

民政总署大楼是一栋两层楼高的建筑物,里面有画廊及图书馆,透射着一种文化气质。画廊

墙身以白色为主调,让参观者有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每年12月,这里都会举行全澳书画

联展,被称为澳门艺坛重要展览,让这栋大楼更具书卷味。图书馆散发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味

道——葡国风情,收藏许多外文古籍珍品,包括葡文《蜜蜂华报》。于1822年创刊,是澳门

第一份报章,也是中国领土上的第一份外文报章,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现时民政总署大楼逢星期六及日下午3时至4时35分,安排两场免费导赏服务(每场

45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由导赏员带领到访者参观大楼,详细介绍大楼建筑特式丶历史

变迁丶石刻雕饰等。

位于大楼附近的福隆新街,也是热门的游览点,这里有很多美食,去哪里可以体验味觉的最

激享受。

5.华丽海洋「广场空间」-议事亭前地

深受葡萄牙文化的影响,澳门在许多生活设施,生活习惯上都与葡萄牙人有着密切的联

系。例如,在欧洲很为常见的广场,在澳门亦有不少。在地上铺砌着波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

再配以各款海洋生物及澳门景点为图案,这些都充份体现葡萄牙的航海事业的辉煌,同时也

巧妙地切合澳门昔日的渔港形象。在澳门众多的广场空间中,最著名的属议事亭前地,议事

亭前地以前被称为喷水池,因为广场中央有一座古香古韵的喷水池。这些年来,这里已经换

过很多不同面貌,但不少澳门老居民仍称呼为议事亭前地。现今,喷水池上摆放着象征葡萄

牙航海远征的天球仪,晚上配合上灯光效果,让议事亭前地浓厚的文化气息里流露着当今时

代的气息。

如果碰到什么节日,那一定要来议事亭前地,因为从这里你会有另一番感受。特别是在

农历新年丶中秋节以至圣诞节,这里全都会换上富有节日气息的装饰,配合周围的欧陆建筑,

将澳门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议事亭前地也是举行活动的热门地点,例如一

年一度的「澳门艺穗」,将全城各处变作舞台,当游人途经此地,不知不觉由观众变成表演

者。

另外,如果想购物的话,切不可错过这里,这里周围商店林立,好多澳门特产这里都有。

从以往到现在,这里都是繁盛的商业区,由于设有不少手信店,经常吸引大批的旅客到此购

物。在这个繁华的商业区内,最难得的地方就是这里仍保存着富有历史特色的中西结合的老

房子,这种房子一般有两三层高。这里附近还有不少西式建筑,如玫瑰堂丶仁慈堂丶民政总

署大楼以至三街会这类中式庙宇,因此,这里结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昔时的文化底蕴,

将老建筑和现代气息和谐共存,体现了中西文化与时代的交融,这也是澳门的独特之处。当

您继续走访位于不远处的岗顶前地丶板樟堂前地以及其他广场空间时,你会发现,澳门的特

色无处不在,澳门的文化如影随从。

6.欧洲与中国文明的接触点-大三巴牌坊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这是去澳门的旅客必到之地。在1835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

让中西合璧的圣保禄教堂,变成了只有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

号称「东方梵蒂冈」,附属于圣保禄学院。圣保禄学院乃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从1594

年成立,至1762年结束期间,当中不少访华的外国传教士到此来修读中文,因此,当时这

所学院被称为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重要传教基地,从而起到推动欧洲和中国的宗教及文化交流

无可比拟的卓越作用。

关于为什么叫大三巴牌坊,原因是教堂成为遗址之后,由于其剩下的前壁与中国传统牌

坊相似,而圣保禄从葡文音译成中文为三巴,因此就有了大三巴牌坊的称谓。牌坊的建筑个、

风格是巴洛克式,当中雕刻了很多富有明显东方色彩的图案,当中也有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

丹及菊花图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如今,大三巴牌坊已经失去了其教堂的实际功能,但是她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

这里,各种文化活动会不定期的举行,在牌坊前,有条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

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

牌坊后面有一个铁梯,可直达牌坊的第2层。从这里望出去,仿佛自身站在当年的圣保

禄教堂内俯览整座小城人民的生活情形。

位于大三巴牌坊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里面有很多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

画作丶雕塑等,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在当中是最珍贵的,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

东方最古老的油画。另外,在隔壁有一个的墓室,里面存放着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从

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到澳门宗教的文化。。

最后,当您走过着名的妈阁庙前地丶阿婆井前地丶圣奥斯定教堂丶民政总署大楼丶议事

亭前地丶大三巴牌坊,当你举目四周,欣赏中西共融的情境时,别忘了低头细看,你已踏进

澳门的文化汪洋。在这里,你会体验到澳门别具一格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

本文发布于:2023-03-04 02:3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868508130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澳门地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澳门地标.pdf

标签:澳门地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